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29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29节

  “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看着扎麻花辫的陈小旭的录像,方言只觉得新鲜,耳边却听到很多顾问并不看好。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风,气质上倒有几分相像,但就是不漂亮。”
  “是啊,曹公在书里将林黛玉称之为‘世外仙姝’、‘绛珠仙子’、‘潇湘妃子’,既然是仙子,惊若翩鸿,仪态万方,我看这个女孩子,只有林黛玉柔和娇弱的一面。”
  “林黛玉得是才貌兼备,她的小字叫‘颦颦’,这‘颦’,就来自于西施的‘病心而颦’,林黛玉就是《红楼梦》里的西施,是个十足的病美人,这女娃娃长得不美。”
  “………”
  面对不少的质疑和批评,王扶霖摇头道:“我面试这姑娘的时候,她什么都好,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她不够美,要不然,这林黛玉的人选,非她莫属不可。”
  “要我说,不如都请来试镜。”
  方言笑了笑,“等试了妆,看看她们最终呈现的效果,再做决定如何?”
  此话一出,众人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毕竟还只是第一轮的海选而已。
  紧接着,轮到薛宝钗、贾探春、贾迎春、妙玉……
  轮到“秦可卿”的时候,方言看到了邱珮凝的影像和照片,不动声色。
  在场所有人没有再像对林黛玉一样,爆发出激烈的争吵,一直到了“王熙凤”。
  当银幕了出现邓洁的录像时,众人的意见很不统一。
  “就她这条件,能演什么呢?”
  “怕是连个丫鬟都演不上。”
  “太矮了,太黑了,怎么会选上这么一个人,跟刚才那乐韵、周月,根本没法比。”
  “………”
  看到王扶霖遭“群攻”,方言解围说:“虽然黑,可她的底子瞧着不差,化完妆之后,很上镜,就算演不了王熙凤,也能演其它角色。”
  “除了这几个,就没有别的人选了吗?”
  蒋和森皱了皱眉。
  “本来还有很多候选演员,但因为种种原因,都退出了。”
  王扶霖幽幽地叹了口气。
  听着他的解释,方言很能理解他的无奈。
  这个时候,内地的影视行业并不发达。
  虽然《红楼梦》是大制作,但拍摄周期长,单位不可能放任她们去拍两三年的戏,除非像方红一样,演员本人连铁饭碗都不要了。
  而剧组能给的,只有三年演员合同,其他啥承诺也给不了。
  冲着《红楼梦》,或许有的人愿意砸饭碗,但更多的人是想保住公家这饭碗。
  “大多数的情况是演员自己愿意,但单位不肯借调。”
  王扶霖打了个比方,本来看中了朱菻,但峨影厂说什么也不肯借。
  虽然蓉城的美女很多,但这一趟下来,就只物色到两个,一个是邓洁,一个是张粒。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万佳宝问道:“金陵十二钗的演员都有了,贾宝玉的呢?”
  王扶霖露出尴尬的笑容:“还没找到。”
  吴组缃一怔,“贾宝玉没找到,那这《红楼梦》还怎么拍。”
  王扶霖急忙解释说,剧组已经到各地挑了好几次演员,报纸上也登出消息,但是选上来的人,都不尽人意。
  “那个洪剑涛怎么样?”
  方言突然开口,推荐了《武林外传》里的“钱掌柜”、《炊事班的故事》里的“洪班长”。
  众人面面相觑,闻所未闻。
  所幸王扶霖他们认识,眼前顿时一亮。
  “这倒是个好人选,方老师真是好眼光!”
  “哪里,哪里。”
  方言扬了扬手。
  接着翻到一份简历和照片,许非?
  看到他多次替自己解围,王扶霖心里倍受感动,趁着休息时间,特意来道谢。
  方言随后说到了方红想来剧组的服装设计组打杂的事,“她的原话是,管吃管住就行,工资给多少都无所谓,你看这事……”
  “这是好事啊,我们服装组还真缺人手。”
  王扶霖笑着把方红安排到服装设计师史延芹身边打下手。
  “王导,真的是太谢谢了。”
  “拍《红楼梦》的压力真的太大了,我已经不只一次想过,要不干脆别拍了!”
  “王导可千万别这么想。”
  方言安慰道:“不是才走了十几个省吗。”
  “是这个理,所以我们准备把全国各地都跑一遍,特别是江浙沪。”
  王扶霖点了点头,说自己在《大众电视》里曾经看到过《西施》的定妆照。
  里面扮演西施的“董智芝”,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许是林黛玉的合适人选。
  方言心思活络起来,去江浙沪?
  “如果方老师能和我们同行的话,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王扶霖语气里充满诚意道,“就凭你的眼光,我相信肯定能挑到更多更好的演员。”
  第287章 走火入魔的余桦
  清晨,十月文艺出版社门前的树上,麻雀叽叽喳喳个不停。
  忽然间,一阵摩托车轰鸣声呼啸而来,一下子惊得麻雀纷纷飞走。
  方言从车上下来,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十月》编辑部,我方小将又回来啦!
  “师父!”
  当隋丽君喊出第一声时,田增翔、晏名、章守仁等人全都跑了过来。
  方言看他们的样子,显然自己借调到《人民文学》的消息并没有在社里传开。
  “岩子,听说美国国家图书奖有奖杯。”
  田增翔搓搓手,“快拿出来让咱开开眼。”
  “这玩意儿我怎么可能会带身上。”
  方言调侃道:“倒是给你们带了些纪念品和礼物,不知道你们感不感兴趣?”
  “当然!”
  众人立刻把奖杯的事抛在脑后,把目光投向礼物上,赫然是桶装饼干和巧克力。
  “岩子,这花了你不少钱吧!”
  田增翔两眼圆瞪,吞吞口水。
  “花不了几个钱,就收下吧。”
  方言露出淡淡的微笑,随即从包里拿出一叠又一叠的稿纸。
  里面全是这次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们的作品,除了茹芷鹃的《母女同游美利坚》,以及王安逸的《69届初中生》以外,还有来自波兰、东德、西德、保加利亚等国家的。
  “嘶!”
  田增翔等人倒吸了一口气。
  章守仁既亢奋又激动,“还有香江的?!”
  方言道:“本来还遇到了宝岛的作家,不过考虑到太敏感,就没有要。”
  “理解理解!”
  田增翔嘿然一笑,“岩子,那你的呢?你那部获奖的《拯救大兵瑞恩》是不是……”
  “那是当然,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方言拿出中文版的原稿,递了过去。
  众人如获至宝,章守仁兴奋道:“这下好了,我们最新一期可以搞个世界文学主题!”
  晏名说:“不错不错,而且还能推出个‘本年度国际写作计划’的丛稿系列。”
  你一言,我一语。
  很快地,在场所有人围着方言,狂轰滥炸,抛出各种问题,从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到世界文学的潮流和方向,“文学现代化”、“商业化文学”等一個接一个概念随之抛出。
  “也就是说,国外也在盛行魔幻现实主义?”章守仁和晏名他们面面相觑。
  “毕竟,马尔克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和《百年孤独》,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嘛。”
  田增翔感慨了一句。
  “也不完全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
  方言笑道:“而是《百年孤独》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做了个榜样,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绪、民族的技巧来创作民族的艺术作品,一样可以打破西方文学的垄断地位。”
  “确实是这么回事。”
  章守仁点头附和,说当前文坛里最流行的莫过于就是民族地域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