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4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4节

  还能不能好好愉快地玩耍了!
  “可惜了,这种题材我是一窍不通,不会写,也写不了。”蒋紫龙叹了口气。
  方言安慰道:“术业有专攻,每个作家都各有所长,没有必要强求。”
  “你说的没错,我还是专注改革文学,继续挖掘国营企业改革和冲突这块东西。”
  蒋紫龙郑重地点了下头。
  “真的羡慕你们,都已经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莫伸向从古桦身上寻求安慰。
  古桦却出乎他的意料,“我也已经想好了,准确地说,我在入学之前就确定了。”
  “什么方向?”
  方言等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就是反思文学。”
  古桦直说《牧马人》以及掀起的反思文学浪潮,一下子启发了他,正好手头有个故事。
  方言道:“说出来让我们听听。”
  “这是我到一个山区大县做采访,这个县文化馆的人跟我讲了一个寡妇的冤案。”
  古桦简单地复述了一遍,故事本身很悲惨,这个寡妇前后死了两个丈夫,却一脑子的宿命思想,怪自己命大,命独,克夫。
  方言立马猜到是《芙蓉镇》的故事原型。
  “我准备把这个故事加工,往里面加入一个类似许灵均的角色,但没有《牧马人》那种人跟人之间的温暖,他要饱受欺凌,要人格侮辱,然后跟寡妇主角组成一对苦难夫妻。”
  古桦认真道:“在苦难中相互慰藉。”
  “还不够。”方言摇头。
  “哪里不够,岩子你说说看?”
  古桦一本正经地请教。
  方言建议道:“我觉得既然写农村,为什么不把反思和乡土结合起来?”
  “岩子,伱说到我心坎上了,我也有这种想法,我打算把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湘南乡村里的人和事,融进这里面。”
  古桦就像遇到了知己,一拍大腿。
  两人聊的很投机,方言没有直接从电影版本直接引导,而是拿出类似的《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拿这个来跟古桦交流。
  “嫉妒容貌会不会庸俗了点?”
  “那就改。”
  “比起外貌,品质更重要,不如把乡村妇女所有的好品质都集中在这个角色,善良、勤劳、忍让、热情,然后才是楚楚动人的容貌。”
  古桦道:“你觉得呢,岩子?”
  “我看可以。”
  方言道,“小说的题目想好了吗?”
  古桦道:“就叫遥远的山镇,怎么样?”
  “没特点,不醒目。”方言摇头。
  古桦掏出钢笔,在纸上写下“山镇风月”、“山镇女郎”、“芙蓉河”、“玉叶溪”等15个题目,但就是没有一个入的了法眼的。
  “依我看,既然你说的那个地方的小河、小溪、小镇,一直被人叫‘芙蓉河’、‘玉叶溪’、‘芙蓉镇’,不如干脆用《芙蓉镇》。”
  方言向蒋紫龙三人征询意见。
  莫伸赞同道:“这个不错,言简意赅地点出了整个故事就发生在芙蓉镇。”
  蒋紫龙点头附和:“岩子说自己是助理编辑,但要我说,你这水平已经超过我遇到的很多编辑了,假以时日,没准会是个名编。”
  “我也这么觉得。”
  古桦、莫伸等人深以为然。
  “作者和编剧是相互成就,我能不能成名编,还要仰仗你们各位才行。”
  方言看向古桦,说《燕京文艺》今年一心做反思文学的专题,凡是反思文学的好作品,统统来者不拒,希望《芙蓉镇》能投给他们。
  “当然没问题,而且必须让小方老师负责我这篇《芙蓉镇》。”古桦欣然同意道。
  “别别,当不起‘老师’的称呼,咱们还是按平常的来。”方言扬了扬手。
  “这怎么行,工作的时候,必须称职务!”古桦语气认真,“小方老师,以后多多关照。”
  “相互关照,共同进步!”
  方言和他握了握手,会心一笑。
  “老古说完了,小方老师,该我了。”
  莫伸迫不及待地凑上去。
  之前,方言把陆遥的稿子推荐到《当代》,现在又帮古桦的《芙蓉镇》找好出路。
  小方老师,我老莫也想进步!
  “方言同志,能不能也请你看看我的稿子?”
  他们四人的动静,早早地落入在场其他人的眼里,尤其是听完古桦和方言的交流,看向方言的目光更加炙热了,眼里冒着精光。
  小方老师,我们太想进步了!
  第39章 巴老评《暗算》
  讲习所把课表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周六天,上午下午都有课,古典、西方、现代、当代、基础类、理论类、实践类,应有尽有。
  李清泉、徐钢等人不下一次地提醒不能错过听讲,不要只惦记着写作,日子还长着呢!
  话虽然如此,但奈何方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让其他学员一个接一个地加入内卷当中。
  一到了晚上,食堂、宿舍、图书馆、会议室,到处都能看到埋头苦作的人影。
  方言为了躲避过于热情的同学,跟着铁甯、王安逸等人藏在她们的秘密据点,一间偏僻狭小的平房,只能容纳七八个人。
  中间是一张拼起的长桌,周围围着一圈椅子,方言紧挨着铁甯、蒋紫龙坐着。
  大家各写各地,互不干扰。
  除非遇到不会写的字,王安逸看向正对面的方言:“‘兔崽子’的‘崽’字,该怎么写?”
  “安逸也要用这样粗鲁的字吗?”
  隔着两個人的莫伸忍不住插嘴。
  “我……”
  王安逸张了张嘴,脸红地不知道怎么开口,就见方言一边在纸上给自己写“崽”,一边说:“文化人用词,怎么能叫粗鲁呢,这叫‘用最简单的文字,表达最准确的情感’。”
  “高!实在是高!”
  莫伸、蒋紫龙等人相视一笑。
  铁甯却若有所思,斜眼盯着方言看,忽然注意到他面前叠着一沓手稿,不禁好奇道:
  “你又在写什么?”
  “《暗算》的姊妹篇。”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众人的注意。
  莫伸无奈道:“不是吧,岩子,你也太勤快了,才完成一部中篇,这么快又写上了?”
  “我也没办法,欠了别人稿子,现在债主开始讨债了。”方言苦笑地甩了甩手。
  为了确保小说不犯忌讳,不仅给李清泉、徐钢等所里领导看,还特意回了趟燕京文艺,给编辑部所有人审阅,没找出错,这才放心。
  但也不可避免地撞上王洁这个大债主。
  欠她的小说,打算把《暗算》里的“听风者篇”抽出来抵债,题目就叫《听风》。
  不过,内容是改写自梁朝韦、周讯主演的电影版,而不是王保强的电视剧版,主要是电视剧版的结局,简直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
  离谱到家!
  相比之下,还是电影版靠谱点。
  讲的是建国以后,负责情报机构的701部队,意外发现潜伏的敌台竟然全部消失。
  面对敌人无线电静默行动,耳力超群的盲人阿炳被招入701部队,大显神通,破获所有敌台,妥妥的反特题材里少有的爽文。
  方言唯一棘手的就是需要用到摩斯电码,这个必须找教材,或者对照表,参考着写。
  “写好了给我们看看。”
  莫伸等人对谍战小说很感兴趣。
  “没问题。”方言点头。
  蒋紫龙问道:“岩子,你那篇《暗算》已经寄去《收获》编辑部?”
  “在路上了,过几天应该就能寄到。”
  方言转头,望向窗外的夜空。
  …………
  6天后,沪市。
  午后的一缕阳光照入小洋楼的窗户里,李尧堂坐在桌前,苦思冥想,写着《随想录》。
  突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屋里的安静。
  “爸爸,您看好的那些青年作家的稿子,陆陆续续地都寄到编辑部了。”
  李小琳拿着一个包,走了过来。
  “你和你肖叔叔他们都看过了吗?”
  李尧堂说的是《收获》的现任主编肖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