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3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3节

  默哀结束,全场所有人坐了下来。
  紧接着,轮到陈荒煤简单地讲几句。
  “我谨代表作协,对文学讲习所此次时隔了22年的开学典礼,表示热烈的祝贺。”
  “文学研究所恢复办学来之不易,所里的同志们更不易,由衷希望可以越办越好!”
  “刚才我看到一个横幅,‘重铸文学荣光,我辈义不容辞’,这是哪位学员写的?”
  话音落下,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方言。
  “是你啊。”
  坐在前排的领导和老师扬起一抹轻笑。
  “小方同志写得到位,但最好再加几个,重振文坛雄风、共襄文艺事业,这些都是你们这代作家的使命,千万不要辜负了李纪同志、广大同仁、以及所里同志的一片良苦用心。”
  言简意赅,四句话赢得了众人的掌声。
  冯木等人也延续了他的讲话风格,丝毫没有拖泥带水,把时间和舞台都留给了李清泉。
  “从文学讲习所创立的那一刻起,办学目标始终不变,就是丁玲先生提出来的,‘学员经系统的学习研究,提高一定的政zhi及业务水平,掌握时代文艺方向进行创作,在学习期间,尽可能写出一部能出版的作品’。”
  “所以,我们对你们在座的34名学员的要求也是如此,希望你们在讲习所这段期间,至少写出一部中短篇小说,发表在文学期刊。”
  “有能力的,争取写出一部长篇小说!”
  这不巧了不是!
  方言挑了挑眉,《暗算》还没投稿呢。
  这算不算提前完成学期目标?
  茶话会很简短,目前就是师生见个面。
  “岩子,你来一下。”
  王朦招了招手,把方言喊了过去。
  莫伸、古桦等人投来羡慕的目光,就见他走到了万佳宝、丁铃、冯木等前辈的面前。
  “听李老说,这些横幅、对联是伱的主意?”冯木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他。
  “嗯。”方言点了下头。
  “好!写得很好啊!”
  冯木、丁铃他们赞赏有加。
  “那都是大家的功劳,主意虽然是我出的,但内容是大家想的,是集体的智慧!”
  方言自谦地摇头。
  万佳宝满意地点点头:“说来也怪,本来第一个想见你的是艾公,没想到阴差阳错,我们却占了先机,先见着了你。”
  “其实真要论先的话,巴公比您和丁先生都要早,应该算第一个。”李清泉笑道。
  “是这样吗?”
  万佳宝左看看,右看看。
  丁铃肯定道:“前不久举办的全国短篇小说奖,老巴就在颁奖大会见过,还特意约小方写篇稿子给《收获》。”
  然后望向方言:“你写得怎么样了?”
  “初稿已经写好了,正在修改打磨。”
  方言如实回答。
  王朦透露道:“他啊别出心裁,从反特电影里获得灵感,要写一篇谍战题材。”
  “谍战?”
  万佳宝、丁铃等人头一回听到这个词,在听完方言的解释,立刻明白了,毕竟当年文化战线和隐蔽战线没少合作,一个个态度一致:
  “写!”
  “不仅要写,还要写好!”
  “请老师们放心,我一定写好!”
  方言信誓旦旦地保证。
  李清泉仿佛猜到了他的小心机,“小方,你这部作品是在入学之前写的,所以不能作数,这段时间,你争取再写出2篇小说。”
  2篇?您是领导,不服不行!
  方言无奈地笑了笑。
  有李清泉和王朦的照拂,再加上上辈子历练的人情世故,方小将在文坛大佬堆里混得如鱼得水,几乎相当于“团宠”的存在。
  聊了一会儿,领导和讲师们离场,所里的老师跟着相送,34名学员就留在了会场里。
  “岩子,你藏得可够深的啊!”
  莫伸嗷一嗓子,声音回荡在屋里。
  “什么?”
  方言剥开花生,丢到嘴里。
  “你竟然认识李老、丁先生、王老师他们?”莫伸等寝室三人都盯着他看。
  “李老、王老师是《燕京文艺》的两人主编,都是我的老领导,至于丁先生……”
  方言简单地解释了一番。
  “那巴公呢?”
  铁甯突然横插一脚。
  莫伸道:“没错,我刚才隐隐约约听到了,你的新作要发表在《收获》上了!”
  《收获》一出,其他学员的目光瞬间齐聚在方言的身上,这可是目前华夏殿堂级纯文学期刊,被称为“当代文学名家圣地”。
  好你个方言!
  我们还没开始,你自己已经偷跑了!
  第38章 小方老师,我想进步
  入夜,学员们自由行动。
  有的散步,有的看书,也有组队打乒乓。
  但大多数的人,聚集在一间小平房。
  因为里面,有一台彩色电视机。
  虽然不如黑白的清楚,万一调不准频道,所有的图像还会不停地抖动和变形,但聊胜于无,此时的画面里,出现一个报幕的女主持。
  “这人是谁啊?”
  众人交头接耳,但没有答案。
  “谁?妖精呗!”
  莫伸余光里注意到有人影向他靠近。
  “老莫,我稿子呢?”
  方言蹲了下来,不挡住后排的视线。
  “在古桦和紫龙那里。”
  莫伸站了起来。
  两人走向后排,就见蒋紫龙和古桦嘀嘀咕咕,稿子已经落在了铁甯、王安逸等人手里。
  能招入讲习所的都是当地文学界的佼佼者,一听说方言要投稿给《收获》,争先恐后地想瞧瞧,稿子究竟是个什么成色!
  “岩子,你是怎么想出谍战这个题材。”
  莫伸不禁好奇。
  “举一反三。”
  方言笑道:“既然能有反特题材,为什么不可以有专写我方地下工作者的卧底题材。”
  莫伸感慨道:“让我想,我绝对想不到,关键你能想到就算了,思想性、故事性还这么强!”
  “思想性、故事性是一方面,文学性是另一方面。”
  古桦啧啧称奇:“你看岩子写的这個内心独白,还有前后之间衔接得这么流畅……”
  “我用了电影剧本常用的蒙太奇手法。”
  方言直截了当地说。
  “蒙太奇?”
  众人大惊,一个个的脸上都是“一副虽然没有听懂,但大受震撼”的样子。
  “还有这个开头,我是第一次见到。”
  蒋紫龙问道:“一开始弄得我有点懵,仔细读了几遍,高明,真的是高明!竟然能这么巧妙地把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句话里。”
  “我也是突发奇想。”
  方言听到他们的评价,嘴角上扬。
  《暗算》经过自己的修改和加工,足足有10.4万字,已经达到了中篇小说的标准。
  《牧马人》是第一篇短篇小说。
  《暗算》就是第一篇中篇小说,进步了!
  (ps:字数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路遥的《人生》,字数是14.4万,得的是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活着》12万字,但是算长篇。)
  稿子在人群里传阅,看过的没有不心服口服的,但伴随服气而来的,还有沉重的压力。
  在他的面前下,他们这些天之骄子,瞬间仿佛泯为众人,这得造成多大的心理打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