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2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2节

  方言投去问询的目光。
  “《惊心动魄的一幕》是我78年写的一篇小说,屡投不中,到现在,一年多了,已经不知道被退稿了多少次,连我自己都记不清。”
  陆遥苦笑连连,陕北代表团里,就属他一直不温不火,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为什么?”
  方言好奇道。
  “他的这部小说很好,但主题太大胆,思想太超前,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合时宜。”
  胡采摇了摇头。
  陆遥简单地说出《惊心动魄的一幕》的整个故事,背景就是那段特殊时期,既有自己的所见所闻,也有真实人物为原型。
  “确实很超前。”
  方言从头到尾听完,简直比《枫》还要大胆,等于是《活着》里春生的独立单元故事。
  要不,写《活着》?
  我靠《活着》活着?那余桦还能活着吗?
  “是啊,本来我已经打算放弃,但跟岩子你聊了这么久的反思文学,听伱讲了修改《牧马人》的感悟,我又重新反思了一下。”
  陆遥嘴角上扬,“当时受到伤痕文学的影响,着眼点放在批判上,写得太猛烈。”
  “可不是,像一篇讨伐檄文。”胡采道。
  陆遥说:“得改一改,把重点放在敢于斗争的过程和精神上,写积极的一面。”
  “改好了,要不投《燕京文艺》试试,我请编辑部老师看看,或许有戏?”
  方言把自己当《燕京文艺》助理编辑的事说了出来。
  “没想到岩子现在跟我们是同行了!”
  胡采颇为欣慰道:“《燕京文艺》,嗯,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陆遥,你觉得呢?”
  陆遥看到方言越来越进步,心里燃起了斗志,既然《牧马人》在《燕京文艺》发表,干脆自己也投给《燕京文艺》,同一起跑线出发。
  “那就说定了!”
  方言于公于私,都要帮他一把。
  于公,陆遥是陕北文坛未来的支柱之一,虽然没有看过完整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但能被代表团这么推崇,写得肯定不差。
  于私,可以当成他上岗的第一把火,就算最后过不了编辑部的终审,也能跟陆遥拉近关系,将来发展成方小将手下的一员大将。
  预定五虎上将之一!
  “如果《燕京文艺》这一次也维持‘死刑判决‘,我就把稿子一把火烧掉。”
  陆遥赌咒发誓般地下决心。
  “不至于,不至于。”
  “岩子,你就别劝我,就这么办!”
  “好吧。”
  看到陆遥像头老黄牛死倔死倔的,方言打消了劝阻的念头,从包里掏出65式水壶:
  “喝水吗?”
  “诶,岩子,给我点。”
  “还有我!”
  “列车员怎么还不来送水啊?”
  不等陆遥开口,莫伸等人拿出自己的饭缸子,一边向他讨水喝,一边冲过道里嚷嚷。
  不一会儿,列车员提着热水壶而来。
  “岩子,想什么呢,热水都凉了。”
  陆遥看到他端着饭缸子,盯着窗外发呆。
  “我在想接下来写什么?”
  方言如梦初醒,喝了口水。
  “想到了吗?”
  “没有。”
  “没有头绪就慢慢想,要不要借你闻闻?”
  陆遥戏谑地递了一支宝成。
  方言欣然笑纳,开玩笑道:“再给个火。”
  看到他只是放在鼻下嗅了嗅,胡采打趣说:“没想到岩子年纪轻轻,倒像个十足的老烟枪,一看,二嗅。”
  “哈哈哈!”
  众人放声大笑,笑声传遍整个车厢。
  方言跟着笑,但一想到自己还欠王洁三篇小说,忍不住头疼,到底写什么好呢?
  写好了,稿费、名气和荣誉自然到手。
  写不好,就会被看成“江郎才尽”,搞不好会招骂,不仅读者骂,还会被编辑和评论家骂,现在的文学界可不是上辈子的娱乐圈。
  演技差,拍烂片,照样天价片酬。
  “岩子,你实在想不到的话,不如试着把《牧马人》写成电影剧本,不过,就是不知道你会不会写电影剧本?”
  胡采给出一个前辈的建议。
  “电影剧本?!”
  方言沉吟,拍电影!
  胡采笑眯眯道:“是啊,你这篇《牧马人》不拍成电影未免太可惜了,回到长安,我准备把小说推荐给西影厂,他们肯定喜欢。”
  “电影!”
  方言一拍大腿,自己把《牧马人》的电影改成小说,为什么就不可以把小说影视化?
  这年头的制片厂,对文学是如饥似渴。
  像《牧马人》这样出名的小说,更是倍受全国电影厂的青睐,真要改编成电影,自己既能过把编剧的瘾儿,又能多赚一笔稿费!
  第20章 1980年的年夜饭
  到了火车站,方言在胡采的关照下,和陕北代表团的几个人安排在运货到延安的黄河大车,大伙给司机凑了2包三毛六的大雁塔。
  这年头,卡车司机就是给个大官都不换!
  马达一响,黄金万两。
  把副驾驶座的位置让给女同志,方言等人坐在后厢,一路颠簸,屁股差点被颠成四瓣。
  到了宝塔,方言下车,在城里吃了一大碗羊肉泡馍,带着满肚子的油水,一路步行,终于回到河庄坪公社杨家湾大队。
  给大队出示了《燕京文艺》开具的证明,要不然,归不了队,然后拿出了2包桃酥。
  至于怎么分,大队自己内部处理。
  本来方言就替杨家湾大队争了光,现在又给面子,又给里子,大队书记和大队长笑得合不拢嘴,热情地招待他在队里吃了顿晚饭。
  白馍、肉菜,甚至还有煮鸡蛋。
  要不是鸡不能杀,高低再添个炖鸡。
  吃好以后,亲自送他回土窑。
  剩下的2包桃酥,趁着夜里,一包分给知青,一包给了这些年一直关照自己的小队长。
  天一亮,整個村、整个大队都知道了——
  方言回来了!
  一天到晚,总是有人来找他,明里暗里都透着一个意思,岩子,你要老婆不要?
  只要你开金口,我就把人给你送来。
  不胜其烦,根本没办法在土窑里安安静静地写《牧马人》的剧本,只能到外头躲清闲。
  本以为就此慢慢地消停下来,没想到才只是个开始,也不知道是不是胡采、陆遥他们在推波助澜,《延河》、《长安》、《山花》、《文化艺术报》等陕北报刊,纷纷转载点评《牧马人》,极力宣传反思文学。
  方言又火了!
  从省城,火到县城,再火到公社。
  整个宝塔都轰动了,也许他不是历史上第一位发表小说的作家,但绝对是最出名的!
  要找他说亲的、要找他指点小说的,要找他攀交情的,也见到了西影厂的人影。
  然而,谈得并不愉快。
  当方言提出要做《牧马人》的编剧,西影厂的代表却希望西影厂的专业编剧来写剧本。
  双方僵持不下,西影厂代表只能回去汇报给厂里,让厂长他们拍板。
  方言一问才知,西影厂的厂长并不是吴天鸣,怪不得!要是他的话,早就答应了!
  合作虽然没谈拢,但剧本自己照写不误。
  全国电影厂那么多,又不是只有西影厂。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2月初,终于等来了招工返城的确切消息,可以回京啦!
  方言办好所有的手续,在众人的欢送下,坐上大队的拖拉机,怎么来的,就怎么回。
  “这不是岩子嘛!”
  “妈呀,还真是岩子!”
  “我们的大作家回来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