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3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3节

  当方言出现在胡同的时候,街坊邻居又惊喜又热情地喊着,他挨个打招呼。
  相隔了一个多月,重新回到大杂院。
  感觉什么都没变,又感觉哪里又变了。
  “岩子!”
  伴随着杨霞一声尖叫,整个院子的人都惊动了,除了没下班的,其他人都跑了过来。
  “妈,我回来啦!”
  方言风尘仆仆,咧着嘴笑。
  “这下不又再回去了吧?”
  杨霞急地抓住他的手臂。
  “不用了。”
  方言摇头失笑道:“就是落户口这些事,要麻烦刘叔带着我,去街道跑一趟。”
  …………
  回京的第二天,大清早就到街道跑手续。
  知青能不能回城,能不能早回城,返城以后分配什么样的工作,权力都在知青办。
  就连返城后报户口,也需要知青办开出一张同意落户的证明,公安派出所才能办户口。
  有刘东方这个熟人,就是好办事。
  再加上大作家的名头,一路畅通无阻。
  跑完街道,一个人随后跑派出所、粮管所、劳动局等部门,上上下下跑了个遍。
  终于把户口、粮食关系这些都搞定了!
  这才算是真正的“我回来啦”!
  年后才到编辑部报道,余下的这段时间,方言全都用在《牧马人》的剧本上,一直写到了一月份,写到了1980年。
  此时,华夏全面恢复了春节休假制度,总算能痛痛快快地过年了!
  “嚯!”
  一大清早,方言取来报纸,一个简短的新闻,如惊雷般唤醒了迷迷糊糊的他。
  就见上面写着商业部下发专门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鼓励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让全国人民欢度春节。
  死去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
  方言记起了有几家不需要凭票就能买猪肉的地方,比如胜利商店,整个人立马精神。
  匆匆忙忙地出去,又神神秘秘地回来。
  “岩子,你干嘛去了,鬼鬼祟祟的。”
  苏雅把囤积的白菜堆到墙根靠着。
  “嘿嘿,瞎溜达。”
  方言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早不溜达,晚不溜达,偏偏就今天出去溜达?”
  苏雅双手叉腰,投来审视的目光,“跟你说吧,我观察你好些天,伱可是一直躲屋里,想见你一次都难,你到底在干嘛?写小说吗?”
  “小说!岩子又写小说啦!”
  刘建军全身一哆嗦,猛地抬头。
  “不是。”
  方言摆摆手,“算了,这种好事也不能我一个人占了,我就告诉你们吧,是这样,我呢找到了家供销社,到时候会有一批不要票、不要本的猪肉,你们要不要跟我去抢?”
  “不要票不要本,真的假的?!”
  苏雅和刘建军吃惊地互看一眼。
  “当然是真的,你要不信,我也没辙。”
  方言耸了耸肩。
  “多少钱一斤?”
  苏雅心动不已,但刚还完家里的外债,攒下一笔支撑家里开销的钱,手头并不富裕。
  “9毛4。”方言笑道,“每人限2斤。”
  “跟票上一个价儿。”苏雅眼前一亮。
  “是啊,要不要去?”方言问。
  “去,必须去啊!”
  看到苏雅要去,刘建军也喊着要去。
  方言也不藏私,大大方方地把消息传了出去,一下子,前院、后院的人闻讯而来。
  整个胡同,进入一级战斗状态。
  每家每户出一个人,全体出动,由方言带队,浩浩荡荡地杀到了供销社,抢购猪肉。
  店铺尚未开门,门外已经排了长长的队。
  每个人都严严实实地藏在围巾下,裹在大衣里,燕京这时的冬天,冷得刺骨。
  工作人员开门吓了一跳,发现排队的人太多,怕开门后没法维持秩序,于是更改地点。
  那时候买东西是必修课,所以改地方排队就好像操练时向右看齐一样容易,人们一个紧挨着一个,防止有人趁机加塞,几十号人直接变成了一条人体蜈蚣,慢慢蠕动。
  “别插队,同志!”
  苏雅瞅见5个人从队伍边上强挤进来。
  “小丫头片子,胡说什么,谁插队!”
  5人当中领头的气势汹汹地瞪了眼。
  “你插队还要打人是吗?”
  苏雅把手伸到挎包里,横眉冷对。
  “嘿!”
  领头的龇牙咧嘴,理直气壮:“别人没说什么,你嚷嚷什么,多管闲事,别以为你是个女同志,我们真不敢打你……”
  “嗨!哥们,怎么是你呀。”
  方言在苏雅身后,立刻喊了声。
  “你谁啊,我们认识吗?”
  “特么不认识,你丫的插什么队!”
  “呦,英雄救美,你小子也不掂量掂量自己。”领头的把注意力转移到方言。
  “仗着人多欺负人少是吧?”
  苏雅大喝道:“南锣鼓巷的爷们姐们别看戏了!有人欺负上门了!”
  顷刻间,排在苏雅、方言后面的人纷纷响应,一个个站出来,虎视眈眈地盯着五个人。
  “给我往后边呆着排队去!”
  苏雅大喝一声,方言起哄道:“排队!”
  “排队!排队!”
  街坊邻居们跟着喊了起来,声音震天。
  动静越闹越大,把管理员和片警都惊动了,5个人心不甘情不愿,只能认怂。
  临走之前,恶狠狠地瞪着苏雅和方言:
  “有种,但我送你一句话,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方言毫不畏惧,回怼了一句。
  “好!”
  看着5人灰溜溜地离开,人群里爆发出喝彩和掌声,随后整个队伍排得井然有序。
  “你也太敢了,刚才要是我们不在,你怎么办?”方言白了一眼。
  “怕什么,我有这个。”
  苏雅从挎包里掏出擀面杖和大剪刀。
  方言惊讶不已,“你出门带这些干什么?”
  “我带着防身,最近治安不好,有些知青返城找不到工作,成天在厂子附近溜达,打架、斗殴、抢劫,还对女同志耍流氓。”
  苏雅道:“要是哪天有谁不开眼,敢招惹我和红姐,我就攮他!”
  方言提醒:“您悠着点,别把人攮死了。”
  “不会,这是最后不得已才动用的武器,平时用擀面杖就好,红姐包里也有一根。”
  苏雅把擀面杖和剪刀放回挎包。
  “林黛玉倒拔垂杨柳啊。”
  方言回想起她刚才一手擀面杖,一手大剪子,画风相当的清奇荒诞诡异,不禁感慨道。
  最后,队没白排,人手2斤,满载而归。
  “岩子,你挑的这块肉好,真肥!”
  方红飞快地擀着面皮。
  年夜饭最核心的一道“菜”,当然是水饺了,而且水饺几乎都是统一的猪肉白菜馅。
  “姐,其实饺子馅还是瘦肉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