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桓秋宁在杜长空的墓前喝了一夜。
天亮之前,山间雾气萦绕,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桓秋宁靠在石碑上,抱着酒壶,隐约看见不远处来了人。他嗅着潮湿的雨雾中掺杂着的苦涩的药味,以为是见到了殷禅,便笑道:“病秧子,你莫要来讨酒吃。你身子弱,不宜嗜酒,你来了,我也不给你喝。”
来人撑着一把油纸伞,于桓秋宁身前驻足。
桓秋宁抬眸看见他衣袍上的绣着的金色龙纹,惊觉自己喝醉了,认错了人。殷禅已死,而他还活着,阴阳两隔之人,怎么会相遇呢。
桓秋宁晃晃悠悠地站起来,接过谢柏宴手中的油纸伞,揉了揉鼻子,醉醺醺地问道:“好呛鼻的药味。活菩萨,你也病了么?要不要我这个活神仙,给你把把脉?”
“我的疾,乃是心病,你医不了。”谢柏宴从衣袖中拿出一个卷轴,递给桓秋宁,“看看这个。”
桓秋宁接过卷轴,问道:“这是什么?”
谢柏宴道:“军报。”
九月十七日,干越八百里加急军报到王都,杜卫亲率三万杜家军自晋州攻打干越边城,势如破竹,三日的时间,已经攻破荆城、禹城、郇城,直逼裕达岭。
杜卫发兵攻打干越的第二日,萧慎弘吉克部的黑鹰军一路向西,绕过东平关,冰河关,直击纵锦关,于次日烧毁大徵的北部粮仓。
谢柏宴指着地图,道:“如今杜家军困于晋州,腹背受敌。而萧慎的黑鹰军来势凶猛,他们一旦拿下临边郡,便可直逼上京。你觉得,如今这个局势,郢荣该当如何?”
“有两条路可以走。”桓秋宁道,“一,与杜卫谈和,咱们不费一兵一卒,收回边城,还要拿下晋州。他先打的咱们,如今还想弃車保帅,不付出点代价怎么行呢。我想,杜卫是个明白人,晋州与上京,孰轻孰重,他应该能掂量清楚。当然,如果他想鱼死网破,咱们就耗到他弹尽粮绝。”
“二,蒙岢想做直取上京的美梦,咱们就让他睡的再死点,来个瓮中捉鳖。黑鹰军自纵锦关一路向南拿下临边郡,想过了春庭河直逼上京城,咱们就从东南往西北走,在平阳郡等着他。平阳郡以前是逯氏的地牌,逯无虚这枚棋子,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他蒙岢不在萧慎好好地当他那个拓剌王,异想天开,想到大徵当皇帝,咱们就送到他到地底下去,当亡命皇帝。”
谢柏宴道:“孤本想用杜长空的命逼杜氏与殷禅生出嫌隙,却没想到杜卫竟然因为丧子之痛,而失去理智,鲁莽行事。想必这些年,他在朝中,已经隐忍很久了。孤知道他急功近利,迫不及待地想用军功证明自己并非英雄迟暮,先给了他点甜头,他便入了孤给他设下的圈套。”
“南山,你说的这两条路,孤都想过。”谢柏宴沉声道,“只是,如今朝局不稳,孤必须留在王都。孤做不到用人不疑,但孤信你。”
桓秋宁反问道:“你当真信我?”
“如今,这天底下,唯有二人,可以让孤毫无猜忌地去相信,其中一个,便是你。”谢柏宴道,“南山,你可否愿意与孤一起,以一个新的身份,回到上京,堂堂正正地杀回去。”
“如你所愿。”桓秋宁并未斟酌,点头笑道,“不论成败,我们试一试。”
***
转眼间又过去了一轮春秋,北边战事不断,烽火连天,民不聊生。
桓秋宁穿上铁甲,寻了一把顺手的长剑,带着边城守备军和从萧慎救回来的鹰奴们,在荆城当了一年的城守。
董明锐把铜鸟堂交给了桓秋宁,他放了那些无辜的孩子们,创办了学堂,让丐帮的孤儿和铜鸟堂的孩子们能有一处安心读书之地。
每次打仗回来的时候,总会有一群孩子们围在城门口等他。孩儿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鸟儿,抱着桓秋宁,笑得像花儿一样甜。
孩子们不知道桓秋宁到底是谁,有的叫他南山先生,有的叫他大将军,还有的叫他珩哥哥。
无论他们叫桓秋宁什么,只要肯腆着小脸冲桓秋宁笑一下,就能得到一块蜜饯儿,或者一颗高粱饴。
有个小泥孩鼓着腮帮子,嚼着蜜饯儿,眨着眼睛问桓秋宁:“珩哥哥,你上次说这次回来,要带我们出城去玩的。大哥哥要说话算数,不许骗人。”
桓秋宁卸下铠甲,挠挠脑门,悻悻一笑,问:“我有说过吗?”
小孩们立刻团在一起,围着他,撒泼打滚,“你说过!你就是说过!我们都听见了!大哥哥骗人,坏哥哥,说话不算数,好想出去玩啊呜呜呜……”
桓秋宁这个人,最见不得别人哭。他抱着孩子们,立马服了软,温声哄着:“好好好,是哥哥忘记了,哥哥认错好不好?你们想去哪里玩,哥哥带你们去。去抓泥鳅?放风筝?还是去爬山?”
这时,几个丐帮的孩子异口同声道:“去爬山,去爬最高的山!”
桓秋宁眯眼笑道:“当然可以。我可以问问,你们为什么想去爬山吗?”
小孩们抿着嘴唇,眼神中有几分失落。其中一个小孩坦诚道:“因为帮主走的时候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他了,就爬到最高的山上向南看,他说,他会在最高的高楼上看着我们,等着我们。”
六月初五,桓秋宁如约带着孩子们出了城,他们一路向北,途径驿站,远远地看见了一座雪山。
已经到了夏天,干越并非天州,怎么会有雪山?
桓秋宁也曾纳闷,那座山为何一年四季都是雪白的,仿佛山上的雪不会融化似的。
上山之后,桓秋宁终于明白其中缘由。
山上有一种花,生长于悬崖峭壁上,盛开于夏日,花开之时满树雪白,漫山遍野,从远处看,犹如雪山。
这种花盛开时花香清淡,似茶花,如带着清香的雪花压满枝头,淡雅又明媚。
“好美的花。”桓秋宁看的入了迷,不知不觉中已经伸出手,想要触碰花蕊。
几个小孩连忙叫住他,急切道:“大哥哥,不要碰,这种花有毒!”
“好,我不碰。”桓秋宁收回手,笑着问道:“这是什么花?”
小孩道:“我们这边管这种花叫‘兰荆花’,它是杜鹃花的一种,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照山白’。”
桓秋宁不禁一笑,讶然道:“你说这种花叫照山白?”
他又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心道:“好久不见,照山白。这些年,你还好吗?我好想你。”
“母亲说我出生于漫山遍野一片雪白的季节,原来夏日也会有雪。”桓秋宁极目远眺,视线掠过漫山遍野的兰荆花,看向上京城的方向,心道,“原来我们的缘分早已注定。”
明知此花有毒,桓秋宁还是折了一朵,藏在了怀里。
孩子们见桓秋宁看着兰荆花傻笑,于是凑过来,腆着脸问:“大哥哥,你笑什么,这花有那么好看吗?”
桓秋宁笑得甜蜜,笑眼弯弯,如清风掠过花捎,温柔又明媚。他抿着嘴笑了一会,点头道:“好看,特别美。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美的花啊。我真幸运。”
这时,一个稍大点的小孩似是看出了猫腻,捂着嘴,笑着问道:“大哥哥是不是有心上人啦!所以才折一枝花,想偷偷地送给喜欢的人?”
“是。我有一个心上人,喜欢很久了。”桓秋宁温柔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背,又道,“就你机灵。不过,为什么要偷偷地送给喜欢的人?我要光明正大地送给他,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心悦于他,我喜欢他,我要和他永结同心,长相厮守。”
小孩们笑着起哄,道:“大哥哥,那我们快去找他吧!他收到你的花,一定会开心的。”
桓秋宁摇头道:“现在还去不了。他在很远的地方,我还没有资格去找他。”
小孩们失落地问:“那怎么办呢……”
突然,有一个小孩从小口袋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还有一节烧焦了的柴火,递给了桓秋宁,呲着牙道:“写下来吧大哥哥,我们替你送给他。你告诉我们,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
“他的名字像花一样美。”桓秋宁被小孩逗乐了,坐在树旁,笑道:“我听闻他前些日子去了泸州,本想过去找他。可干越战事实在是吃紧,我脱不开身,也怕自己去了,给他带去危险。作诗罢,我相信,他会看到的。”
于是,桓秋宁看着漫山遍野开得正盛的兰荆花,念着他的名字,写下了一首诗:
《折兰荆十五年六月初五》
昨日登高望远晴,
乱绪越过泸州境。
颔首忽见青石嶙,
兰荆白蕊似雪明。
知君闲来思暇静,
夏晌小憩长悠梦。
不知卿卿恼何事,
日日托风送耳声。
——下卷完——
第113章 前传(一)
承恩三年,冬至。
落日时分下了雪。书斋旁的腊梅鼓着花苞,几朵早开的梅花迎着毛绒碎雪笑意盈盈,在斜灌而来的北风中打了个喷嚏,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