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蓦回鸾> 第106章

第106章

  
  孙微将话头挑开:“刺史府那边,都安稳下来了?”
  司马隽颔首,看了看阿茹:“去取些饭食来,我饿了。。”
  阿茹应下,退开去。
  “刺史府,交由桓安处置便是。”司马隽在下首坐下,道,“是我思虑不周,这两日,夫人受惊了。”
  孙微没想到司马隽头一句话就是道歉,怔了怔,竟有些无所适从。
  “妾是王妃,亦是军师,自当为世子分忧。”她讪讪,“世子言重了。”
  司马隽道:“邓廉送了急信来,事情始末,我大约都知晓了。桓熠病倒,果真与闾丘颜有关?”
  孙微道:“桓熠病倒的时机之巧,似全在闾丘颜的拿捏之中。以闾丘颜后来行事观之,桓熠病倒是否果真与他有关,倒在其次。闾丘颜想篡夺荆州大权,谋划已久,桓熠不过是其中一步罢了。。”
  司马隽若有所思。
  孙微在一旁打量他。
  他的脸上有些疲惫之色,微微蹙起的眉头,却让五官愈发锋芒毕露。
  孙微一向觉得,司马隽其实长着一张好看的脸。他若是不在行伍中混迹,而是像纨绔们一样精心收拾,穿上时兴的风流衣裳,必定能轻松让全建康倾倒的。
  可惜他生是豫章王世子,从出生起,肩上就落下了重担。
  忽然,司马隽抬起眼来。
  孙微旋即垂眸,拿着茶杯继续喝茶。
  “桓安在江州的消息,是世子设法透露给桓熠的?”孙微问道。
  司马隽没有否认。
  “夫人怎知?”
  “知道这消息的人本就不多,不是妾说的,也不是闾丘颜说的,便只剩下世子了。”
  司马隽饶有兴味:“夫人怎知不是闾丘颜说的?莫不是他曾向夫人提起?”
  “他确曾提起。”
  “夫人信了?”
  “这等事,他犯不着说谎。”孙微道,“世子放出这消息来,是故意激怒桓熠,让他攻打武昌,对么?”
  司马隽道:“正是。”
  那脸上,没有半点愧疚。
  方才还说什么思虑不周。孙微心里翻个白眼。
  司马隽还是司马隽,这犟种才不会真的道歉。
  第156章 议策(上)
  “此事,乃临机决定。”司马隽继续道,“若向夫人报信,一旦路上有所闪失,泄露机密,乃不堪设想。我与武昌守将约定,若桓熠来攻打,则闭城不出。城中的粮食与武器够他们撑上六七日。只要他们撑到我拿下荆州,则桓熠势必回援,武昌之围则可迎刃而解。只是我不曾想到,夫人竟出手了。夫人之举,亦让我措手不及。”
  孙微瞥着他:“世子之意,我二人扯平,各不相欠?”
  司马隽道:“是我不够了解夫人。”
  他的声音沉厚,透着些许的温和。
  孙微仍瞥着他,没有说话。
  司马隽索性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站起身来,又为孙微满上。
  “夫人若恼,我便以茶代酒,向夫人赔罪,如何?”
  那从容之态,仍然毫无道歉的诚意。
  孙微道:“先前世子说,心中计议未定,不能算秘密,故而不可告知。今日看来,便是如此,也当将那未成形的计议告知妾。不然再遇得下回,妾依旧会自行其是。”
  司马隽看着孙微:“便是前途未卜,夫人也要自行其是?”
  “那是自然。”孙微正色道,“妾是军师,亦是家人。妾与世子在一条船上。”
  司马隽的目光深邃,少顷,垂下双眸,将茶杯里的茶水一饮而尽。
  而后,他朝孙微亮了亮空杯。
  还真当酒了。
  孙微不多言,也将自己的茶饮尽。
  此番恩怨一笔勾销,二人再度坐下,说起武昌之事。
  “那太后懿旨,是怎么回事?”孙微问,“世子何时得了此物?莫不是伪造?”
  “这等要紧之物,怎可伪造。”司马隽道,“不过是上回见太后时,以彻查寻阳之乱为名讨的,想着说不定有用。不料未出一个月,就用上了。”
  孙微颔首,又问:“桓熠果然是为了桓安而攻打武昌?”
  司马隽道:“其实也并非全冲着桓安之事。他是早有此心。”
  “哦?”
  “我到了武昌后,就已经得了细作禀报,说汝南正纠集兵马。汝南之兵,本就是用来对付武昌的。只是攻打武昌,乃攻打建康的一环,桓熠大计未定,攻武昌之日自也未定。此事于我却不妙。会稽的战事随时可能爆发,我不可在江州久留。”
  “故而世子决定放出桓安的消息,激怒桓熠,让他立刻攻打寻阳?”
  “正是。”司马隽道,“桓熠近年愈发急躁,我料定他会上此当。在武昌部署之后,我即刻前往江夏,奇袭夏口。就在,出了一件事。”
  孙微想了想,道:“莫不是与桓安有关?”
  司马隽颔首,道,“镇守夏口的,正是桓安的前锋营,他们也听闻了桓安就在江州的消息。交战前,他们有人过来,说他们只愿跟着桓安,桓安归顺谁,他们就归顺谁。”
  孙微眼前一亮:“那世子应下了么?”
  “不曾。”
  “为何?”
  “荆州派系之争,可见一斑。”司马隽道,“我不欲江州沾染此风,蹈此覆辙。”
  孙微了然。
  司马隽如今不常在江州,军中自是以稳为重。两军的行事做派向来不同。桓安带着八千人到了江州,若不能融入江州军,难保会起乱子。
  “故而世子不让他们归顺江州,却让他们占领了荆州?”
  司马隽道:“若无桓安,此事不可成。”
  孙微忽而意识到,于桓安而言,此举最是合适不过。
  司马隽道:“我若是不能安心用桓安,那么将他放回荆州也未尝不可。只是,夫人说过不做亏本买卖,我若将他放回去,须得对我有好处。他凭着前锋营,倒未必能夺下荆州。但只要稳住荆州,就是天大的好处。”
  孙微看着他,心中莫名欣慰。
  “世子向桓安提起此事时,他如何说?”她问。
  “他原本并不答应,因为他以为我要一口吞下荆州。”
  经司马隽这么一说,孙微倒是觉得这想法不错。
  “世子不想么?”
  司马隽摇摇头:“我便是想,时机也未到。拿下荆州,必定要解决桓氏。虽然桓熠气数将尽,但桓氏树大根深,一时不会服我。我仍有会稽之事,无暇分身。桓安却不一样。他是桓氏的人,又有前锋营为死忠。让他接替桓熠,稳住荆州不难。”
  孙微想到今日刺史府中的情形,桓安在文武面前显然是有威望的,确是上佳人选。
  “世子今日既然拿了闾丘颜,不若索性将他处死。”孙微道,“且不说他是寻阳之乱的罪魁,此人心机极深,若留下,后患无穷。”
  司马隽注视着孙微,忽而道:“夫人还想着先前卜的卦?”
  他指的是,孙微借着卜卦,告诉他上辈子闾丘颜夺得天下的事。
  孙微道:“经历今日之事,世子难道还觉得此人可留?上回,妾劝世子杀他,世子顾忌荆州,不曾动手。如今世子手上有太后懿旨,大可借机行事,永绝后患。”
  司马隽淡淡笑了笑。
  “夫人以为,桓氏的人会让我动手?”
  孙微讶然。
  “桓氏族人众多,桓熠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司马隽道,“除大公子和桓安外,二公子、三公子、五公子,如今也在荆州。如今桓熠不能主事,夫人以为,桓氏会怎么做?”
  “自是挑一人出来继承南郡公之位。”孙微想了想,道,“此人,当是大公子。”
  说罢,她忽而明白过来。
  桓令仙就是大公子桓定的女儿。
  “世子之意,桓令仙会阻挠?”她问。
  话音才落,侍从在外头禀报,说大公子桓定前来求见。
  司马隽似乎早有预料,看着孙微,道:“这不就来了。”
  孙微不解:“他们莫不是要来保闾丘颜?”
  “正是。”司马隽道,“在夫人看来,闾丘颜挟持了桓熠,其心可诛。可在桓定看来,桓熠的病,即便与夫人无干,也绝不是闾丘颜害的。不止如此,闾丘颜还是处处为他着想,让他稳坐南郡公之位的功臣。”
  孙微知道,桓定夫妇十分宠爱桓令仙,桓令仙必定设法替闾丘颜说话,让桓定出面阻挠。真到了那时,司马隽还未必能在荆州的地盘上动手。
  她蹙起眉,只觉不甘心。
  “夫人可想过,让闾丘颜活着,比让他死了,用处更大?”司马隽道。
  “怎讲?”
  第157章 议策(下)
  司马隽道:“桓熠虽让桓定做了南郡太守,让桓定夫妇掌家。可这些年来,桓定夫妇行事强横,桓氏上下怨声载道。桓定的命令,已经出不得荆州城。”司马隽道,“桓熠之所以迟迟不曾定下继承之人,就是因为桓定夫妇着实愚蠢,恐不能服众。二公子、三公子及五公子,都与桓定结仇。这些年若非有闾丘颜帮着,桓定早已经被桓熠丢弃。至此,夫人可明白了,桓定为何要保闾丘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