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待追齐欠银后,我当亲至侯府,请侯爷前去太仓监督清点录册。”崔述语气恭敬。
话中机锋气得永定侯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永定侯怒道:“搬给他。”
仆从鱼贯而出,竟是抬了十箱银锭出来。
“哪来这么多现银?”王举忙不迭点人上前清点交接,不忘命人去牵马套车。
待核明数目后,崔述将早已备好的盖有户部钤印的收迄字据递给侯府仆从,同永定侯道:“请侯爷派人去户部领捐免帖。”
永定侯怒不可遏,不屑地哼了一声,返身进门。
那仆从倒是不敢怠慢,连忙打马往吏部去了。
王举率军将那十箱现银装好,仍是骂骂咧咧:“这不故意找茬吗?怎么不全换成铜钱呢?”
崔述一哂:“自是薛侍郎的巧思。银票如何令众人皆知?”
永定侯府的赎银刚经最繁华的嘉定大道运抵户部,消息已传遍了整个玉京。
圣眷正浓的永定侯府一服软,顽抗之徒皆有动摇,原本就摇摆不定的,更是忙不迭地前往户部缴银。如此情状,滚雪球一般,引得诸多勋贵纷纷效仿。
此时,徐涣派人给门生僚属送去一句口信,只说“势不可违”,火上添薪。此言一出,手握实权的官员们亦相继俯首。
及至期满之日,户部收得欠银十之八九。
对逾限不缴者,户部尚未及上书请旨处置,齐应已于朝会时亲自提起此事,命即发刑部议罪,无论困顿难筹、恃势观望抑或心存侥幸,皆按《肃贪疏》罪加一等判罚,以儆效尤。
部分言官上疏,认为前法处罚已然不轻,罪加一等实是过重,应当慎刑。
明光殿对此拒不纳谏,全无怀柔之意。
这是新帝登极之后,头一回主动展露出其铁腕。
刑部揣摩上意,举荐薛向主审此案,薛向雷厉风行,仅过半月,诸案已结。
这时已近岁末,玉京飘雪日多,崔述的身子又显出些旧疾复发的症候来。
腊月廿日,核验完近日僚属清点太仓的录册结果,他早早下值,回到雪蕉庐。
驭风正在院子里踏雪撒欢,一路行来全是梅花印记,他不禁愈行愈笑,眉目渐渐舒展开来。
用过晚膳,天色已黑尽,奉和劝他早些休息:“清账追缴一事,前前后后劳心劳力了大半年,如今入冬,郎君还是当注意身子,多加休息为要。”
崔述在窗前静坐,目光虚虚落在黯寂的夜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奉和无奈摇头,回到内间取出一件天青色厚氅替他披上。
崔述遣他出去:“你先去休息吧。”
有其他仆从待命时,贴身伺候这样的事奉和通常不会亲力亲为,便道:“那我便先下去了。当心寒意侵体,郎君还是早些休息为宜。”
不过片刻,奉和又快步折返,刚至门口便急忙通禀道:“郎君,圣上来了。”
崔述一怔,起身迎至外院。
第55章
◎无论何时何境,你都不能疑我。◎
齐应一身玄色,清癯的身形在雪中愈显萧索。
崔述看过去,动作为之一滞,才拱手道礼:“天冷夜寒,陛下远道来此,为人臣子,满心愧然。”
“这几日天又发寒得厉害,带孙太医来替你瞧瞧。”齐应反客为主,“进内院吧,里边儿说话暖和些。”
三人进到西暖阁,奉和命人新添上两盆烧得滚红的炭。
室内陡然热起来,齐应解下玄氅,于主位落座。
崔述与孙太医在下首陪坐,号过脉后,孙太医道:“崔少师这身子,实有匮乏之症,脉象有虚浮之迹,望日后俭省心力,务以休息为要。”
“心力不济不算大事,唯畏寒一症,还望孙太医赐良药以病除。”崔述道,“冬日易感风寒,常误要事,实受其扰。”
孙太医面色陡沉:“畏寒是先前受寒症落了病根,若冬日里以休养为要,不劳心劳力,辅以良药,三五年间也当病愈。独心力暗亏,实是最损身子根基,还望崔少师听我一言,勿忧思,勿操劳。”
崔述应下:“是。我记劳了,谢孙太医。”
奉和上前引孙太医下去开方。
崔述这时才问:“陛下深夜到访,是有急事?若有事相商,召臣入宫便可,陛下何须亲自来访,受这舟车劳顿。”
齐应伸出手来烤火,炭火灼气激得他又是一阵咳嗽,侍从忙呈上药茶来,他浅啜了一口,慢慢将咳嗽止住,才说:“我身子近来不大爽利,除朝会外,甚少召见臣工,与你也已有许久未曾单独说过话了。”
“陛下保重龙体。”
“我这是娘胎里带来的病根,三十余年,已受够磋磨,知晓沉苛缠身的难捱。”
齐应慢慢接道:“沧州旧事,为防有心人跟踪查探看出端倪,力求以假乱真,累你一路吃了不少苦头,更受伤患疾。”
“这几年里,我心里始终过意不去,赠了多少良药与你,但总不见效,岁初你还仍因染病告假了不少时日。”
雪打窗棂,齐应循声看去,被紧闭的窗户阻了视线。
“连日寒气砭骨,我身上这症状一加重,便惦记起你来,怕你旧疾复发,日子难捱,正好今日政务少些,便亲自带太医过来瞧瞧。”
崔述起身谢恩:“陛下身子不适,仍挂念臣,臣感激涕零,难以言表。”
齐应再饮药茶,将喉间的干痒之意压了下去,道:“不必多礼,我既是私下来看你,便不必拘于君臣虚礼。”
待他重新落座,齐应才接道:“查账追缴一事,前后持续将近一年,几乎全赖你一人筹谋,又是件艰辛事,让你费了不少心神。临近年关,除了东宫课业那头免不了还要你多费心,余的还是多歇着。”
他踌躇了片刻,才道:“我思来想去,户部这头,还是应当擢一个得力些的尚书,替你减些负担,你意下如何?”
“尚书之位空缺已久,臣以侍郎身份领户部事也已逾一年,终究不合常法,朝中亦非议良久。陛下确实应当速速斟酌好人选,臣也好乐得清静。”
“述安。”齐应唤了一声,却没有接着往下说。
炭火烘得他面色近乎酡红,崔述抬眸看他一眼,没有应声。
“述安,我不愿与你离心。”
齐应话说得慢,竭力克制着胸腔内涌动的躁郁之气,才能以平静的语气将这一番话说来。
“你我君臣走至今日,既无盟约相束,亦无利益相诱,全凭丹心相照。”
“述安,无论何时何境,你都不能疑我。”
“光通宁河工事这一件,便将太仓掏了个干净,但事涉万民,不能不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少抱负尚未施为,便阻在了这内里虚空的太仓上。你这一出,实是解了燃眉之急。”
齐应猛然又咳了起来,身子震颤,以帕捂口的手颤得几要贴不住脸。
侍从心惊,忙上前奉药。
崔述心念微动,却没有动作,仍旧坐在原处。
齐应摆手将人屏退,自个儿咽了一口药茶,慢慢往下说:“这一年间,你面上不显,里头多少难事,也不曾全数向我吐露,但我知晓与众为敌有多不易。我又未曾明面上站出来全力支持你,朝臣见我如此,心怀叵测者众多,推诿攻诘乃至谩骂者亦不鲜见。这一路走得艰难,全凭你之心力,步步筹谋推动,是我对不住你。”
这番话说得恳切,崔述隐有动容,终是道:“为陛下分忧,为臣本分。”
“钱粮民生,无一不是重中之重。户部本是让你大展身手之地,但你年纪太轻,在朝资历不高,我已破格提你入政事堂议事,在此之前,国朝一百余年,还不曾有过像你这般年纪的中枢大臣,若再让你兼户部尚书,恐声讨之声将不绝于耳,这才取了个折中之法,让你先入中枢,再以中枢大臣并户部左侍郎之身份暂摄尚书事,待有合适的尚书人选再行任命,由是朝中非议之声才小了许多。
“但经查账追缴一事,朝中对你的不满之声又甚嚣尘上。值此关头,户部事先由新任尚书接手总领,政事堂中,徐相亦有主见,你不必过多操心,先安心歇息一阵。等过些时日,我会给你个交代。”
翻倍缴银以获捐免,在儒生口中是毫无疑义的变相敛财手段,并不因贪官坐赃而具备完全的正当性。而齐应最后一道加等处罚的诏令,则更是被认为用典太重。
加上这大半年里朝中上下累积的怨气,需要有一个泄愤的出口,才能平息廷臣之怒。
他为帝王手中刀,集聚了大多怨望,如此自然是最佳抉择。
崔述深谙此理,亦无分辨之辞,只淡然垂首领命:“但凭陛下安排。”
齐应要走,崔述起身相送,却被阻下:“天寒,你莫出去了。”
崔述依言住脚,叫奉和代为送客。
待人走远,崔述行至廊下,仰头去看半空洋洋洒洒的飘雪。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HT.html" title="林叙然" target="_blank">林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