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擎涳沉了一会儿开口道:“除此之外,你还看到什么不寻常的画面?有没有证据能证明那胡与和这三起无头尸案有关?”
  沈临微微思忖了片刻,说:“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这个胡与虽然看上去凶悍野蛮,但实际上应该是个好人,能为自己的将士和国家抛洒热血和生命的人,又能坏到哪儿去呢。更何况他的生平往事与这三名被害者毫无关联,而且,他自己的心结都没有放下,又为何会惦记别人的暗印呢?至少我目前还看不到他有任何的作案动机,我想,我们还是接着去调查下一个人吧,那人叫张什么来着?”
  “张生来,在谏义堂。”擎涳道。
  “对,张生来,是个教书先生,趁这会儿天还没亮,咱们赶紧去。”
  沈临说着便往巷口走,走了几步发现擎涳并没跟上,于是驻足回头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擎涳冷着脸看向一边,道:“这次你自己去,我先回驳元驿处理事务。”
  “我自己去?”沈临笑了,“神主确定?什么时候这么信任我了,不怕我跑了?”
  擎涳手指轻轻一弹,只见一个红色的亮点瞬间钻进沈临的胸口。沈临低头看了半天,没看出任何异样,身体也没察觉到有不对劲儿的地方。
  他正想问擎涳这是什么东西,只见擎涳打了个响指,突然,沈临的身体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牵引着,瞬间移动到了擎涳面前。
  “这……”沈临疑惑不已。
  擎涳却歪着嘴角对他淡淡一笑道:“追形咒,三界之内,无论你逃去哪里,我都能瞬间让你出现在我面前。”
  “……”沈临无语,他叹了口气:“不愧是神主大人,思虑周全。”
  “所以,你自己去,查到线索速回驳元驿向我禀报。”
  “哦。”
  沈临无奈自己走出了巷口,再回头时,巷子里的神主大人已经消失不见了。沈临不禁笑出了声,心想哪里是驳元驿有要事处理,明明就是擎涳被那一句“面首”给说怕了,恼羞成怒,便死活都不愿再跟自己一起去了。
  没办法,谁让神主大人就算穿最简朴的衣衫都那样清丽脱俗呢,不过话说回来,美人儿哪怕披个麻袋片儿都是好看的。
  ……
  谏义堂坐落于潆都东城紧邻山涧的地方,环境清幽,鸟语花香,倒是十分适合孩子们在此居住求学。
  沈临依旧是装扮成战死的将士,只不过这回没有擎涳在旁边假惺惺地扶着他,他也不想装成瘸子了,木枝拐杖扔掉,适当整理了一下仪表,便拍响了谏义堂的门。
  开门的是个老者,老人询问着:“您找哪位?”
  沈临道:“老人家,我是来寻我的孩子,上个月我女儿意外亡故,而我半月前也死了,听说逆界中的孩童都会被送往谏义堂,所以我想来找找,看我的女儿是不是在这里。”
  老人听完点点头道:“敢问阁下的女儿姓甚名谁,老朽可以帮您查一查。”
  “那便劳烦老人家了,我女儿名叫沈晴,晴空万里的晴,亡故之时刚满六岁,您看一下她是不是在这里。”
  这“沈晴”的名字自然是沈临现编的,他脑子里瞬间闪出一个晴字,便脱口而出,至于“晴空”与“擎涳”能有多少联系,那便不得而知了。
  但如果此时皓涅神大人知道这家伙不把自己当“面首”,反而变相当了他“爹”的话,是否会气得将沈临大卸八块,那也不得而知。
  老人口中默念着:“沈晴?似乎没听说过。”
  老人念叨着便去翻看记档,沈临在门口等了许久才等到他回来,老人却一脸遗憾地说:“老朽没有查到这个沈晴的记录,阁下可以先去驳元驿确认一下,看看您的女儿是不是刚到逆界就被分到了谏义堂。”
  沈临脸上呈现出略显焦急的神色,说道:“怎会没有呢,我已经去驳元驿查过了,的确是谏义堂没错,要不您再帮我查一遍吧,肯定有!”
  老人摆摆手:“确实没有,名册上没有名为沈晴的孩子,而且老朽在此数十年,对这谏义堂中的孩子熟悉程度,不敢说十成,也至少有九成,我压根儿不记得有叫沈晴的。”
  沈临故作慌张的演技堪称一绝,手脚止不住地颤抖,似乎连眼球也跟着微微发颤,他磕磕绊绊地说着:“那…那…她能去哪儿呢……我的女儿…她…能去哪儿呢?”
  这是一个悲伤又无助的老父亲,老人便心生了恻隐之心,他长叹了口气,道:“虽说最近逆界不太平,时常有怨灵作祟,但也有可能,您的女儿初到逆界,好奇贪玩,所以并未按规定来到谏义堂也说不定,老朽建议您围着都城找一找,问一问,兴许就有人见过她。”
  “可是她才六岁啊……她能去哪儿呢……难不成,真的遭遇了不测……我听说最近有个无头尸案还没了结,我家晴儿该不会……”
  沈临说着说着,竟然掉了眼泪,呜呜哭了起来。这哭声在幽静的谏义堂中格外显眼,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老人忙安慰劝导,可谁知不仅没用,反而越劝哭得越凶,沈临蹲在地上抱头哀嚎,知道的是他在为女儿着急,不知道的,还以为谁死了爹呢。
  哭声惊动了里面正在上课的学生,教书先生见学生们纷纷转头朝门口看,便放下手里的书,走到门口查看情况。
  “魏叔,这是怎么了?”
  谏义堂守门的老人姓魏,孩子们叫他“魏爷爷”,其他人便尊称他为“魏叔”。魏叔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地指着地上嚎啕大哭的人说:“这位公子来寻一个月前到逆界的女儿,但老朽查了几遍名册,都没有他要找的孩子,他就…就……”
  教书先生听后,摆摆手:“没事,我来看看。”
  沈临正蹲在地上“哭”得带劲,余光中看见一双脚走到自己身边停下,紧接着,头顶传来一个温雅的声音:“这位公子,请问您的女儿叫什么名字?”
  “沈…晴……呜呜……”
  “沈晴?我好像也没什么印象,但是公子先莫急,这谏义堂是赋文风雅之地,里面也都是孩童,您在门口大哭大闹到底是不合规矩的,不如您先随我进去,我会尽我所能帮您找孩子的。”
  沈临就等这句话了,他抹了把脸,仰头看向旁边的人,一脸沮丧地问:“您是哪位?”
  这人身着一袭淡青长衫,手里握着一把纸扇,低头朝沈临微笑道:“在下谏义堂教书先生,张生来。”
  第11章 张生来
  谏义堂内分为两个区域,前院是学堂,后院是供孩子们居住的地方。张生来先去学堂散了学,待孩子们都离开了,便带沈临走进学堂,让他坐在椅子上,开始跟他闲聊起来。
  “不知这位公子怎么称呼?”
  沈临:“鄙人姓沈,单名一个临字。张先生是否知道我女儿的下落,或是有没有什么线索?”
  张生来叹了叹气:“实不相瞒,在下实在是没见过令嫒,不知令嫒是因何亡故的?”
  沈临面带悲伤地说道:“都怪我,若是那日出征前,我没有把她托付于人,而是将她藏在地窖中,或许,我的晴儿还有一线生机。”
  “出征?公子是?”张生来有些疑惑。
  沈临道:“我是渭城新都司军二营的统领。”
  听了这话,张生来似乎很是惊讶,他盯着沈临看了一会儿,回身走到桌前倒了杯茶端到他面前,笑着道:“失敬失敬,原来是沈统领。不过,都司军我知道,只是这‘新都司军’是?”
  沈临接过茶杯喝了大半杯,方才在门口“嚎”了半天,他早就口干舌燥了。
  “新都司军是渭祟之战后成立的,渭军大败,祟军攻占了渭城,拥立新城主,成立了新都司军。”
  张生来闻言点点头道:“难怪晚生不知道,渭祟之战后,我便也来到了这逆界。”
  沈临问道:“张先生也是一名将领吗?”
  张生来笑着摆摆手:“我只是渭城都司军的一个小小军师罢了。”
  虽然之前已经调查过张生来的身份,但沈临还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惊讶道:“原来是张军师,您过谦了。”
  张生来:“哪里哪里,之前做军师的时候,日日背负着各方压力,承受着功名和骂名。胜了,便是你的本分,败了,便是你的责任。渭祟之战大败,想必世人都要把我的名字写在地上肆意踩踏了吧。活着太累,如今死了,在这逆界做一个清清白白的教书先生,倒也自在。”
  “张军师莫要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就算打了败仗,也岂能都怪军师无能。”沈临道。
  张生来并未接话,只是沉默了片刻又问道:“对了,令嫒年芳几许啊?”
  沈临:“刚满六周岁,七月初七生的。”
  “七月初七?”张生来放下茶杯看向沈临。
  沈临道:“是,有什么问题吗?”
  张生来笑了笑道:“没有,只是没想到令嫒的生辰竟如此特别,七月初七乞巧节,想必令嫒定是心灵手巧,钟灵毓秀的孩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