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669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669节

  “这……”
  姜闻张了张嘴,但仍是没说出口。
  “要不等我先生从香江回来以后,我让他亲自找你聊一聊吧?”
  龚樰投去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别介别介,多大的事,怎么能劳烦方老师特意跑一趟呢!”
  姜闻猛地一个激灵,如实相告,不管是戏内,还是戏外,张国榕总是目不转睛始终盯着自己,而且那眼神很不对劲,含情脉脉,仿佛情人你眼里出西施,盯得自己整个人心里直发毛。
  “噗嗤!”
  龚樰笑出了声。
  “您看看,您看看,我就说了不该跟您讲的。”
  姜闻很是无奈:“我就是受不了他的眼神,所以每次拍摄结束,就想方设法地躲他远远的。”
  “就为了这个?你好歹也是正经中戏毕业的高材生,难道还不知道这是体验派的风格?”
  龚樰直截了当地说,当时张国榕苦于没法入戏,还是方言特意给他支的招儿。
  “合着这馊……好主意是方老师给他出的呀!”
  姜闻苦笑连连,“方老师真的是……真的是害苦了我啊!”
  龚樰冷不丁地来了一句,“他呀这几天要回京一趟,要不你把你心中的苦跟他倾诉一下?”
  “方老师要回燕京啦!?”
  姜闻脱口而出,嗓门之大,立刻引起院子里来来往往所有人的注意,方言要回京啦!
  …………
  四天后,方言搭乘的飞机,抵达了首都国际机场。
  来迎接他的并不是龚樰,而是王硕和余桦,自己离开香江前,特意联系了《推理世界》编辑部。
  “方老师!”
  王硕这个自称“方言门下第一大走狗”,屁颠屁颠地跑到跟前。
  “瞧你们俩的样儿,够富态的啊?”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那还不是托您的福嘛。”
  王硕说,现在《推理世界》编辑部和工作室的名头双双打响,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出版社、制片厂找他们约稿,稿费赚的简直像喝水那么简单。
  “你既然这么土豪的话,那今晚接风宴就由你来请客好了。”
  余桦嘿然一笑。
  “成啊,我请就我请,不过我事先说好了,我请客,你买单!”
  王硕开玩笑道。
  “嘿,刚自己还说赚钱如喝水那般简单,现在倒是一毛都不拔,你这人数貔貅的啊!”
  余桦调侃了一句。
  看两人斗着嘴皮子,方言抬手打断,然后在他们的带领下,来到一辆拉达汽车的面前。
  拉达跟嘎斯、伏尔加一样,是老毛子国民级的汽车品牌,造型设计跟菲亚特124不能说是一模一样,但至少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因为拉达的生产线就是从菲亚特那里引进过来的。
  虽然被称为东欧四大破之一,但继承了老毛子工业的优良传统,别看小,但跑得快,冲的猛!
  甚至于一直流传着,“俄罗斯有四大怪,拉达开得比火箭快”。
  本以为这车会是王硕的,但没想到车主兼司机竟然会是叶晶。
  “方老师,今晚给你接风这一顿,我们就安排在他的川菜馆里,您觉得怎么样?”
  王硕直截了当地说这家馆子是自己和叶晶联手开的。
  “正好我在香江吃厌了西餐、粤菜,就拿川菜换换口味。”
  方言把行李放进后备箱,然后坐在后驾驶座上。
  位于副驾驶座的王硕半转过身,态度殷勤道:“方老师,这回您可要在燕京多待几天?”
  方言笑了笑,“这是为何?难道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余桦回答道:“这不是下一周,《渴望》就要首播了嘛。”
  “《渴望》这么快就拍好了?”方言倍感意外。
  “主要是郑小龙、苏雅他们催的紧,拍得快,而且在宣传上还花了不少心思。”
  余桦说,除了燕京电视台会播放预告以外,电视艺术中心的人还专门找上了首钢。
  为了感谢首钢对《渴望》拍摄创作的帮助,特意在厂里安排了试播,还约了不少主流媒体。
  “看起来他们对《渴望》寄与厚望啊。”
  方言嘴角微微上扬。
  余桦点了点头,毕竟《渴望》的总编剧可是方老师,主笔是自己和石铁生。
  再加上燕京电视艺术中心把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入到这部剧里,质量完全有目共睹,甚至有自信到要跟中央台打一打擂台,拿《渴望》碰一碰陈道名主演的《末代皇帝》电视剧,来个一较高下。
  “既然你们都诚心诚意地想要我多留几天,那我就在燕京多呆几天。”
  方言沉吟了片刻,便做了打算。
  余桦、王硕等人相视一笑,很是兴奋。
  车飞快地驶向什刹海,方言把行李放在四合院里以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雍和宫大街。
  当着《推理世界》编辑部所有人的面,滔滔不绝地讲起创办《漫画世界》的过程,以及准备把《漫画世界》引进内地发行的计划,一下子就激起了众人的兴趣,特别是《鬼吹灯》和《轩辕剑》。
  “等漫画杂志出了,我一定先睹为快!”
  余桦脱口而出。
  王硕、石铁生、侣海晏等人也是如此,尽管对武侠这种通俗文学,或多或少有些不屑,甚至不承认武侠算上文学,但都非常期待方言口中的“玄幻”题材到底是什么样的。
  “等《轩辕剑》有了一定的人气和影响以后,我们再讨论下创办一本刊登修真、武侠、玄幻、奇幻、灵幻等幻想类文学的可能性。”方言环顾四周,“你们觉得怎么样?”
  在座所有人都没有异议,唯独在这本杂志的起名上,分歧不断,未能统一。
  ………………
  就在《霸王别姬》如火如荼地拍摄之际,燕京也跟着热闹起来。
  先是中央台频频地宣传《末代皇帝》电视剧,而且是借着同名电影拿下奥斯卡多项大奖为噱头。
  然后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关注一部叫《渴望》电视剧,源头来自于《燕京青年报》的一篇报道:
  “前不久,一部叫《渴望》的电视剧在首钢试播,在这座拥有上万人的钢铁工厂里,《渴望》几乎赢得几乎百分之百的好评,全体职工下班以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赶紧守着电视看《渴望》。”
  “就在昨日,该剧剧组应邀来到首钢,受到员工们的热烈欢迎,表达着对这部剧的喜爱。”
  “首钢的一位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看《渴望》就像吃多了油腻,泡壶酽茶,再嚼口脆萝卜,清心败火;就像老街坊串门,说说老宋、老王家这些年有什么变化’。”
  这年头没有正经的收视率统计,完全就看媒体怎么吹,怎么吹得天花乱坠。
  关键这篇报导出来后,紧跟着又冒出几篇,全是文艺界、媒体界看了内部试播后的溢美之词。
  他们越报,老百姓越好奇,越好奇,偏偏燕京台越不播,照方言支招的那样,搞“饥饿营销”。
  等捂到差不多时,才终于公布:“《渴望》将于5月18日播出,每日一集。”
  第651章 看《渴望》了吗?(二合一)
  入夜,京郊。
  四九城的发展,就是把郊区不断往外扩的过程。
  八十年代的人绝想不到四九城会修到五环,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
  九十年的人也想不到它能怼到六环,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啊~
  到了2025年,就说不清现在到底有几个环,反正是真吉尔大!
  这里以前还算京郊,但现在一点一点地变了。
  以往的一些村子已经开始盖上高楼,也有的还保持原样,俯瞰过去,就像没割齐的韭菜地。
  此时此刻的小屋里,电风扇呼呼地吹,勉勉强强地散去一点热量。
  陈婶儿从井里捞出刚刚沉下去的西瓜,冰凉冰凉的,麻利地把它切成一块一块。
  紧接着端到屋里,就见小孙子玩着魔方,不时地瞄两眼电视。
  一老一小有些冷清,但她已经非常满足,家里原本很穷,但眼下的日子越来越好,还买了电视。
  “奶奶,我要看《葫芦兄弟》。”
  孙子玩了会儿魔方,忽地一抬头。
  “好好,看《葫芦兄弟》。”
  陈婶儿拿着遥控器,调了下频道。
  《葫芦兄弟》是上影在1985年到1987年之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和《黑猫警长》、《葫芦小金刚》等一样,是华夏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小孙儿虽然看不懂《葫芦兄弟》隐藏在剧情里的深意,比如,葫芦兄弟代表着人的七种情感,但单单是葫芦兄弟跟蝎子精、蛇精斗智斗勇的过程,就足以吸引住青少年的注意力。
  陈婶儿有一搭没一搭的,忽地一瞅钟,“大宝儿,咱看别的好不好?”
  “看啥?”
  “《渴望》,就是前段时间电视里可劲儿宣传的那个。”
  “哦,那好呀。”
  可怜的小孩子被忽悠过去,陈婶儿调到燕京台,正赶上开演。
  屏幕先出现一个钟摆,跟着是挂钟,黄花树,音乐起,又转到一个滴水的水龙头画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