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604节
“不,还有叶永烈老师。”
杨潇目光炽热,相比于华夏其他文学类型,就算《科幻世界》的月订阅量达到了65万册,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科幻杂志出现,但科幻文学还是比较小众,没法引起全国媒体以及读者的广泛关注。
所以必须拿下这个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权,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内外的科幻文学。
也能借此,把蓉城打造成华夏的科幻文学之都,把《科幻世界》打造成华夏,乃至国际范围之内最一流的科幻杂志!
第570章 拉票
首都国际机场,一架飞往濠江的飞机刚刚起飞。
这年头的民航,内地没有直飞法国的航班,只能通过濠江或者香江这个中转站才行。
叶永烈捧着盛有茅台的杯子,哈哈大笑道:“岩子,这次真的是托了你的福,要是没有你的话,我恐怕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去一趟法国。”说着向方言敬酒道,“来,我们两个好好地干一杯。”
方言不禁摇头失笑,但架不住他的热情,只好跟他碰了下杯,抿了口果汁。
“方老师,真的是太谢谢您了。”
杨潇同样很感激方言,要不是有他的资助,前往法国的一切开销真的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毕竟,《科幻世界》才卖1块,而到法国的机票可相当昂贵,一张就得卖一万多本杂志。
方言开玩笑道:“如果没有我的话,你们可有什么其他去法国的计划?”
姚海军说,为了节约经费,他们一行人已经想好搭火车搭轮船去法国巴黎。
杨潇摊了摊手,“就是可惜从华夏到法国,没有火车可以直达。”
此话一出,众人无不发出笑声,一下子就引来了其他乘客的注目。
刘慈新压低声音地向方言询问,克拉克、海因莱因以及阿西莫夫这三大巨头也会去巴黎吗?
“不出意外的话,海因莱因和阿西莫夫一定会来,他们答应我,会帮华夏争取下两届世界科幻大会的选址拉票。”方言摸摸下巴,“至于克拉克,就不好说了。”
克拉克可以说是刘慈新的精神偶像,也是让他走上科幻文学创作道路的引路人。
见他满脸急切的样子,方言解释说,克拉克因为身体原因,之前就缺席了在美国举办的雨果奖和星云奖,尤其是这届颁奖典礼上专门给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所以情况不容乐观,可能会继续缺席。
刘慈新难掩心中的遗憾,但很快就调整心态,能见到海因莱因和阿西莫夫也是件令人期待的事!
“你如果真的想见他们的话,到那个时候,我可以把你引荐给他们认识。”
方言把目光转移到杨潇、叶永烈等人,“你们也一样。”
“谢谢方老师(岩子)!”
包括叶永烈在内,众人的语气里充满了激动。
………………
在抵达濠江之后,并没有马上转站飞往法国,而是在濠江的旅馆里度过了一晚。
这一趟去的是巴黎,所以需要一个熟悉法国情况的向导。
方言把这件事交给潘耀名来办,他特意物色了个曾经在巴黎留过学的、精通英法双语的翻译。
这个兼任翻译的向导姓李,碰面以后,彼此之间简单地相互认识了下,便搭乘前往法国的航班。
经过漫长的十四五个小时飞行,终于降落在巴黎的机场。
李翻译办事麻利,早就替他们预定了一间离世界科幻协会举办大会地点比较近的小旅馆里。
方言、杨潇他们把行李放好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的饭点,而小旅馆仅仅只提供早餐。
李翻译提议就近用餐,然后趁着下午的空闲时光,去参观巴黎圣母院,到塞纳河上乘船游览等。
“就这么定了!”
眼见叶永烈等人兴致勃勃的样子,方言也不扫他们的兴,只是让他们注意点随身携带的物品。
杨潇、姚海军他们难以置信道:“不会吧?巴黎的社会治安很差吗?”
方言撇了撇嘴,这不得不提到流行于一时的欧美段子。
不偷不是意呆利,不抢不是法兰西,又偷又抢英吉利,再开两枪美利坚。
在事先的提醒下,众人小心地看管随身的东西,依次参观了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地。
尤其是巴黎圣母院这座因维克多·雨果的而声名远扬的教堂,这部可是被多个国家改编成了电影和话剧,甚至在华夏也上演过话剧版本,深得观众喜爱,杨潇、叶永烈等人也并不例外。
参观了一个下午,然后在外头吃了顿晚饭,便意兴阑珊地返回旅馆。
就见中午还稍显冷清的的旅馆内,陆陆续续地入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其中大部分都是来参加世界科幻协会组织的大会,既有收到邀请函的科幻作家、记者、杂志编辑,也有协会的支持会员。
所谓的支持会员,顾名思义,就是每年缴纳会费的付费成员。
不仅能参与到这种大会的事务会议,而且拥有雨果奖提名权,以及世界科幻大会选址的投票权。
方言、杨潇等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拉票机会,主动地跟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打起交道。
自己的进展还算顺利,一亮相就引得不小的骚动,不只是那些在星云奖、雨果奖上亲眼见过自己的人,还有素昧平生却看过自己的科幻迷们,一拥而上,把自己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
叶永烈、刘慈新也没闲着,和杨潇、姚海军两两组队,相互配合,替蓉城拉一拉票。
奈何李翻译只有一个,混身乏术,有时候来不及帮杨潇、姚海军四人翻译,但他们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用磕磕绊绊的英语,外加“英汉”“汉英”两本小字典,吃力但卖力地介绍华夏科幻文学。
除此之外,还把许多华夏科幻短篇、中篇的翻译稿,像发宣传单一样分发给别人。
如此的热情与毅力,也让入住在旅馆里的科幻协会会员们,对华夏科幻文学大为改观。
本来以为方言这样世界级的科幻作家,只不过是华夏的一个“异类”,或者是“唯一的存在”,但在跟叶永烈、刘慈新交流了以后,在看过他们的作品以后,才真正地领略华夏科幻文学的魅力。
很多人都或明面上,或暗地里表示,非常期待世界科幻大会能够在华夏蓉城举办的那一天。
方言在睡觉之前,把杨潇等人召集到卧室里开小会,脸上写满了严肃:
“我刚刚可能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方老师,您说。”
众人纷纷投去问询的目光。
方言道:“这次跟我们竞争世界科幻大会选址的国家,主要是意呆利、波兰、法国和日本。”
第571章 竞争激烈(二合一)
世界科幻协会召开的大会如期举行,地点就在旅馆附近的会议中心。
杨潇、姚海军等人一个带着一个公文包,里面装着剩下的宣传册和华夏科幻短篇。
今天上午只是惯例的开幕式以及招待会,这是留给争夺世界科幻大会选址的团队最后的拉票时间,下午开始对报名申办的国家进行投票,在此之前,还会给每个团队预留10分钟左右的演讲时间。
天上阴沉沉的,下着绵绵的细雨。
方言打着伞,跟着人潮,走进会议中心的其中一间会议厅。
很快地,就在人群之中寻找到了海因莱因和阿西莫夫的身影,但令刘慈新大为遗憾的是,克拉克因病缺席了这场科幻盛会,自己无缘见到把自己引入科幻文学创作道路的这位引路人。
“这两位是华夏科幻文学杂志的编辑,那两位和我一样,也是华夏一流的科幻作家。”
方言替双方相互介绍,顺便有意识地抬高杨潇、刘慈新等人的地位。
阿西莫夫哈哈大笑起来:“很高兴在这里认识你们。”
刘慈新把心中的遗憾暂时抛之脑后,和姚海军、叶永烈他们一样,心情格外地激动。
毕竟,这可是他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见到世界科幻文学的两大巨头。
“他们这次和我一起来,是为了1987年、1988年的的世界科幻大会选址申办的事。”
方言故作无奈道:“这回的竞争真的是太激烈了,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们能帮个忙。”
语气里透着几分恳切,不管是1987年还是1988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落户在蓉城举办。
海因莱因和阿西莫夫欣然同意,然后询问下午上台发表演讲来拉票的人选。
“是我!”
杨潇在方言鼓励的目光下,高高地举起了手。
其实真要论起来,方言是更合适的人选,虽然通过这几天,杨潇他们成功地在一些科幻协会会员里混了个脸熟,但跟方言的人气和知名度比起来,仍然是天差地别,但组委会也考虑到这种情况。
如果世界各国的著名科幻作家都振臂一呼来拉票的话,对其它的国家和地区就太不公平了。
因此,组委会允许方言、阿西莫夫他们私底下拉票,但希望至少在台面上能够避嫌。
而杨潇恰恰就是剩下的人里最合适的,又是《科幻世界》的杂志主编,又是全国第一个科幻文学委员会的主、席,此时此刻,她这等身份不挺身而出的话,还能让谁出马呢?
海因莱因笑了笑,让杨潇跟自己来,他准备引荐给组委会里交情不错的委员们。
方言让李翻译跟着杨潇去,边目送三人的背影没入人群中,边跟刘慈新他们解释:
“世界科幻大会选址的投票权,不单单会员有,组委会的委员也有,而且具有更大的决定权。”
“原来是这样。”
叶永烈、姚海军他们眼前瞬间一亮。
“真的是麻烦你们了。”
方言跟阿西莫夫道了声谢。
“不不,我并没有帮多大的忙,要谢还是谢罗伯特吧,等他回来了,你当面谢谢他。”
阿西莫夫让他们不必担心,海因莱因会好好地关照杨潇,随后把目光放在了刘慈新两人身上。
方言先介绍了下叶永烈,然后拍了拍刘慈新的肩,语气加重道:
“在我之后,能成为国际一流科幻作家的华夏作家,一定非他莫属。”
“噢!”
阿西莫夫听到这话,不得不对刘慈新另眼相看,“既然你这么说,想必非常认可他的才华。”
不停地上下打量,好奇地询问刘慈新的科幻文学作品,就听他情绪激动地讲述了一番。
方言补充了一句,如果感兴趣的话,等招待会一结束,可以把他翻译好的交给他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