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51节
但好就好在无拘无束,所有人都能讲出真正是他自己最想讲的话,讲出或许是在心里憋了好久的那番思考,而实际上这些话题都是对这个时代的华夏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往何处走,各抒己见。
要么谈谈王朦引领的“意识流”,要么谈谈汪曾其的“民俗风情”……
要么谈谈反文化的法国“新派”,要么谈谈号称拉美爆炸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
西方的有,东方的也有,从早到晚,相互之间,摩擦火花。
此时,窗外的天空被晚霞染红,一轮橘红色的夕阳嵌在上面。
余桦眼见会议持续到现在,方言始终一言不发,就像个主持会议的工具人,或者旁观者:
“方老师,您怎么看?”
“是啊,岩子,我们大部分人都发过言了,也该轮到你来讲讲了。”
石铁生这话一出,立刻得到铁甯、王安逸、郑义等人的附和,一个个鼓掌起哄。
“好吧,那我就讲两句。”方言笑着站起了身,“听了你们一天的发言,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所察觉,就是在你们的讲述中,其实都有着一个关键的共通点,那就是一致认为,华夏文学必须建立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挖掘和开发’之中,才能与‘世界文学’对话,我这个表述没问题吧?”
“没有!”
众人交头接耳了会儿,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该怎么挖掘和开发呢?”
方言道:“是复古呢,还是先锋?抑或是融入现代,还是延续传统,又或者是两者兼得?”
“延续传统可以,但是复古,我看就免了吧!”
“非但不能复古,而且要站在现代文学的高度对传统文化里的‘劣根’进行批判和反思!”
韩少恭第一个站出来,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无数人赞同表态。
“的确,寻根并不是复古,而是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相结合,好的文化要赞扬,坏的习俗要批评,理一理我们的‘根’,也剪一剪多余的‘枝’,让我们的古老、健康、深植于沃土的活根上,开出奇异的花,结出肥硕的果……”
“从你们刚才的发言中,我听到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茁壮新芽,嫁接到我们的根上,比如现在有很多模仿西方文学的先锋作家,还有一种,就是对我们本土文学根源的反思中,寻找生机,就像少恭、郑义、古桦他们方才讲的。”
方言伸出一根手指,“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少不了一种文学和文化上的比较。”
“别说文化了,光是文学上的比较,就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
李小琳说出来在座所有人想说的话。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工具,一种方法,或者一个视野,那就是比较文学。”
方言自从被季羡霖邀请加入国内首个比较文学学会之后,挂着和钱锺书一样的头衔,“顾问”。
在几次三番的交流下,找到了一个既能把“寻根文学”推上更高的地位,又能助学会向全国推广“比较文学”的办法,那就是把“寻根文学”跟“比较文学”绑定宣传,学术和文学两开花。
听着“比较文学”的介绍,坐在王安逸边上的茹芷鹃突然插话打断:
“不好意思,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我们编辑部里收到的一篇奇怪的。”
“怎么讲?”
李小琳等人纷纷把目光投去,不仅仅是因为她是王安逸的母亲,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人,更是因为她是《沪市文学》的实际负责人,决定着投稿的能不能再《沪市文学》上发表。
“这是一个来自藏省的作家写的,叫《冈底斯的诱惑》。”
茹芷鹃说出的书名,无人知晓,接着说出“马元”这位作者的名字,也是让人感到陌生。
方言略感兴趣,“这个发表了吗?”
“没有,我和子云同志都没有看懂,完全不是传统的形式,叙事上有点复杂。”
茹芷鹃道:“有点像博尔赫斯,又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到底发还是不发,我们一直拿不定主意,所以特意带到这里来,想请大家帮忙把一把关,特别是你,方主任!”
边从包里拿出手稿,边说:“刚才听了你的比较文学后,一定要请你看看《冈底斯的诱惑》。”
“巧了不是,我这里也有一部我自己写的,打算在这次的会议上,跟大家分享。”
方言露出淡淡的笑容。
“是嘛!岩子你又写新作啦!”
铁甯和王安逸互看一眼,又惊又喜。
方言给朱伟递了个眼色,朱伟会意地把早已准备好的复印稿,挨个分发下去。
相比于《冈底斯的诱惑》,就连茹芷鹃自己,更迫不及待地想见识下方小将的大作。
第404章 夜不能寐(二合一)
晚饭过后,像其他人一样,铁甯和王安逸回到自己的房间。
刚关上门,王安逸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的扉页:“霸王别姬?”
“京剧的经典曲目。”
铁甯道:“刚才吃饭的时候,岩子不就说了吗,他在里面融入了戏曲艺术和京剧文化。”
“这么说,《霸王别姬》也是一部寻根?”王安逸两眼炯炯有神。
铁甯点了点头,把目光投向了纸上密密麻麻的字。
从程蝶衣剁指学艺,到程蝶衣从“男儿郎”变成“女娇娥”,再到菊仙闯入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感情,故事一环接着一环,渐渐地,两个人都陷入了《霸王别姬》的字里行间当中。
“铁甯,你觉不觉得这三人的人物关系有点复杂?”
王安逸弱弱道:“明明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却像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纠葛。”
“岩子这个写得比较前卫,比较先锋,安逸,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去批判它。”
铁甯眼里冒光,仿佛觉醒了什么不得了的属性一般。
窗外的夜空如墨般黑,万籁俱寂,屋内的灯光始终亮如白昼,一直亮到了白天。
天蒙蒙亮,天空泛起了鱼肚白。
“嘶,嘶……”
王安逸眼睛发红,但不是因为一宿没睡,睡眠不足,而是偶尔抽泣,经常偶尔,硬生生哭红的。
当《霸王别姬》翻到了最后一页,忍不住地欷歔道:“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啊!”
“不对不对。”铁甯摇了摇头。
“怎么不对了?”王安逸一愣,“我念错了?没有把,《和项王歌》的原句就是这样的。”
“我的意思是用得不对,段小楼算哪门子的霸王,也配用《和项王歌》?”
铁甯恨铁不成钢道:“虞姬是真虞姬,霸王却是假霸王!”
王安逸深以为然,“程蝶衣真是一个被命运和时代捉弄、可悲可叹可怜可惜的人啊。”
就在此时,一道道刺眼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们的脸上,直射她们布满红丝的眼睛。
“呀,天亮了!”
王安逸才意识到,她们俩看了整整一宿的《霸王别姬》。
“这样的作品,就算看上几个通宵也值得!”
铁甯审了伸懒腰,非但不觉得疲惫,反而神采奕奕,恨不得立刻找方言聊上个把小时。
岩子,你这《霸王别姬》,真让我欢喜!
抱着如此的想法的,不单单是她们,但凡是看过《霸王别姬》的人,无不激动异常。
走廊里、食堂里,总之整个疗养院里,随处可见有人在讨论《霸王别姬》。
“哈~”
古桦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从王安逸身边经过。
铁甯好奇不已,“老古,你昨晚没有睡好吗?”
古桦道:“什么睡好,压根我就没睡,跟少恭看了一宿的《霸王别姬》。”
“你们也熬夜在看呐。”王安逸又惊又喜,“我还以为就我和铁甯这么干的。”
“不只是我们几个,你瞅瞅大家伙,基本上都看了一宿。”
古桦扫视了一圈,“岩子这本书写得,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简直是不看完不能寐啊。”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食堂里其他人的附和。
郑义、季红真、钟阿城、柯云路、贾平洼等人虽然也彻夜不眠,但只要是谈到《霸王别姬》,一个个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喋喋不休地分享着自己的读后感。
“我原本以为《黄飞鸿》三部曲是岩子的一个创作高峰,没想到他又跨上一个新的高度了!”
“是啊,岩子的境界恐怕我是难以望其项背了。”
“我有一个预感,《霸王别姬》会是寻根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不,是华夏当代文学的里程碑!”
“……”
“我觉得我们今天别的什么主题都不聊了,就好好地谈一谈《霸王别姬》,你们觉得怎么样?”
众人毫无异议,突然间,人群里冒出一个声音,“岩子人呢?怎么没看到他啊?”
铁甯环顾四周,寻找方言的身影,就见他正在和李小琳、张仲锷、茹芷鹃等杂志编辑一同下楼。
“岩子,你这稿子还没确定让哪家发表吧?”李小琳问道。
“说好了,已经说好了。”
不等方言开口,张仲锷立马宣示着《当代》期刊对《霸王别姬》的主权。
“这不对吧。”
李小琳说,整个研讨会是由《人民文学》和《收获》联合主办,既然《霸王别姬》是在研讨会期间传阅开来,理应该由它们中的其中一家来发表,不是刊登在《收获》上,就是在《人民文学》上。
凭什么要把煮熟的鸭子,喂到《当代》的嘴里?
“我们《当代》和《人民文学》都是人文社旗下的期刊。”
张仲锷也是据理力争,《当代》和《人民文学》可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啊!血浓于血啊!
《沪市文学》、《花城》、《西湖》等杂志编辑也不甘落后,争抢起来。
任谁都知道这部蕴含的文艺价值有多高,至少有三四层楼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