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37节
方言站定不动,清清嗓子,“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
“方老师,如果是普通话版呢?”
徐客拍手称快,突如其来的掌声,瞬间引来周围所有人的目光。
“稍加修改就好了。”
方言道:“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
“大才!方老师不愧是大才!”
徐客眼里闪烁着精光,单单听着清唱,整个人就已经热血沸腾。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严振东和黄飞鸿在这种豪气万丈的歌声中大战的场景。
“我想也只有这样的音乐,才配得上黄飞鸿的宗师风范。”
方言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毕竟,没有人能在玩具店打败程龙。
同样地,也没有人可以在无敌的bgm里打败黄师傅!
…………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当逛完正在建设的车墩影视基地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
幸亏《午夜凶铃》首映的时间是在晚上,众人得以拥有充足的时间,吃过晚饭后,再去影院。
放眼望去,售票处和检票口排着长长的购票队伍,场面蔚为壮观。
方言并没有提前买预售票,腰缠万贯的他直接找到票贩子:
“哥们,“都什么价儿啊?”
“那得看您要什么位置的票!”
青年咧着嘴,露出一排大门牙,“您瞧瞧,这座位的位置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不一样,前面几排的票,10块钱一张,后排的就便宜了,5块,3块,2块……”
方言轻笑道:“你这也黑了点,《午夜凶铃》的票才几毛钱,到你这儿就成2块了。”
“嘿呦,这可是《午夜凶铃》的票!午夜凶铃晓得伐!”
“你瞧瞧检票口那队伍,全都是冲着《午夜凶铃》来的,你不买,有的是人要买!”
听着青年嘴上没个把门,大吹特自己,方言笑而不语,难怪都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青年夸夸其谈道:“您说说,就这样的作家、这样的作品,我一张票才要您两块钱,贵吗?”
“不贵!”
方言强忍笑意,点了点头,“如果换成我是你,我估计敢卖5块钱。”
青年满心欢喜道:“那您来两张?”
“两张怎么够。”
方言买了8张电影票,然后和徐客等人走进电影院,排队等着检票。
余光里,不经意地注意到墙壁上贴着的手绘《午夜凶铃》的海报,下意识地来了句:
“这里应该再加上一句‘胆小者勿看’之类的话。”
“为什么呢?”
龚樰眨了眨眼。
“因为逆反心理。”
施南笙解释说,就像禁片禁书一样,官方越是禁止,销量越是高涨,同样地越是暗示观众们胆小勿看,就越发激起观众的观看欲,想要见识见识到底有多么恐怖,或者想试一试自己的胆量。
“专业!”
方言啧啧称赞,直夸她的商业头脑。
“过奖了,不过我有一事不解。”
施南笙想不明白,《午夜凶铃》明明是科幻恐怖,为什么会被改编成纯粹的恐怖电影?
灵境、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那么多奇思妙想的科幻概念,说不要就不要,未免太奢侈了吧!
“这是我们考虑到技术、成本等方方面面以后得出的结果。”
方言摆了摆手,国营电影厂连娱乐片的理念都还没有搞懂,就不要妄图拍科幻片了。
要不然,成不了《流浪地球》,倒成了把科幻电影的大门给关上的《上海堡垒》,就闹笑话了。
“拍《午夜凶铃》的那位导演,我听说是《那山那人那狗》的摄影?”
徐客对章艺谋有着浓浓的兴趣,特别是那一手画面和色彩的绝活。
“没错。”
龚樰说,在电影拍摄期间,方言和章艺谋偶然会在电话里商量如何重新定义东方恐怖片。
徐客、施南笙等人互看一眼,自己还从未看过内地的恐怖片。
其实也可以这么说,《午夜凶铃》在严格意义上,就是内地的第一部恐怖片。
相比之下,不管是日本,还是香江,恐怖片已经是市场上很成熟的类型片。
日本的恐怖电影以怪谈志异为主,故事多以日本神话中的百鬼作为参照物,比如《阴阳师》。
而港片,从邵氏时代的风月片开始,就有大量女鬼题材,直到这些年又涌现出如《鬼打鬼》、《人吓人》的灵异武打片,以及明年的僵尸片鼻祖,《僵尸先生》,把茅山道术和鬼怪志异结合。
因此,铃木洋子、徐客他们都对这个内地首部恐怖片,抱以十二万分的好奇。
“算是发挥艺谋的特长吧,用画面和色彩,再加上运镜和音效,制造出恐怖悬疑的气氛。”
方言笑了笑,“我只能说这么多了,再说下去,这电影看起来就没味道了。”
此话一出,反倒是勾起了众人的兴趣,和影厅的其他人一样,巴巴地望着电影正式开播。
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未来的90年代,毕竟眼下全国电视用户的数量每年都在猛涨,但是还没到完全普及的地步,就更不必说更加昂贵且稀有的录像机和录像带了。
而剧情更没有什么复杂之处,甚至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多少画面直接表现了恐怖的场景。
恐怖片其实营造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让角色和观众感到无法逃离却又无能为力的危险情景。
章艺谋把电影的色彩、影调、光线等元素,跟画面相配合,让整个环境始终处在缺乏光源而笼罩在阴沉沉的气氛之中,就像是包裹着厉鬼的怨气一样,观众们在不断的心理暗示下,变得坐立不安。
胆小的已经低下了头,不敢直视。
哪怕是自认为胆大的,也吞了吞口水,不敢大声喘气。
所有人就像盗墓的摸金校尉一样,举着火把,走在幽暗深邃的暗道里,阴风阵阵。
最渗人的是,影厅里的音响时不时地播出刺耳又急促的音效,宛如女鬼在凄厉地发笑。
“啊!”
伴随着紧张情节的出现,压抑和诡异氛围的逐渐累积,观众开始有些躁动。
配合突然缩小的视野范围和毫无预兆出现的刺耳声响,原本好端端的电视里开始闪着雪花。
突然间,有几位女性观众发出了尖叫声,因为贞子竟然四肢扭曲地爬出电视机。
观众们的紧张情绪达到了巅峰,握紧扶手的,闭上眼睛的,惊声尖叫的,相互拥抱的……
尖叫声此起彼伏,恐惧在幽暗的环境里蔓延开来,开始出现人传人的迹象。
如同战败的一方大溃逃一样,情绪大崩,彻底破防,整个影厅也乱成了一团糟。
“我明白了。”
影片看到一半,徐客两眼发光,“我有点明白你刚才说的‘用氛围来吓人’的意思了!”
铃木洋子深有同感,目光投向方言,就见他一声声尖叫声中,露出玩味的坏笑:
“拍恐怖片未必就一定要血腥暴力的场面、古怪灵异的道具、生猛罕见的特效。”
“那些都是感官刺激,而我这部《午夜凶铃》,玩的是心灵恐惧,玩的就是心跳!”
第392章 3000人访华团
灯光亮起,影厅骤亮。
被《午夜凶铃》渲染的恐怖气氛,随之消散,洞穿耳膜般的尖叫声也渐渐消失。
然而,留在观众心头的恐惧,只怕久久难以抹除。
许多人呆愣愣地坐在坐位上,脊背发凉,还没有从恐惧中清醒过来。
徐客环顾四周,连声地恭喜电影取得了开门红,如果把这部电影搁在香江上映,票房绝对大爆。
施南笙深有同感,“不过方老师,你们是如何做到这个‘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的特效呢?”
“这是峨影厂和桂西厂研究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巧办法。”
方言说,基本的手法就是借位拍摄,把演员、道具和布景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以不同的角度来拍摄,在运镜中,尽可能地把前景和后景的构图关系,也就是让贞子和电视两个场景融合到一起。
除此之外,还有巧用镜子的原理。
“镜子?”
铃木洋子、龚樰等人越发好奇。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种戏法,或者骗局,叫‘瓶女孩’。”
方言笑了笑,说“瓶姑娘”,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长在瓶中的姑娘,经常会有街边耍把式,后者马戏团的人会说这种瓶姑娘从小就服用一种特殊的药物,导致她们的骨骼松软可以放入瓶中。
虽然没有双手双腿,但是却可以唱歌答题,这个噱头很容易地激起观众的猎奇心。
其实,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瓶姑娘的身旁摆着两个镜子,利用了光线折射的原理,以巧妙的角度折射了周围的景物,让正前方的观众只看到瓶和姑娘的头,从而形成一种错觉。
“原来如此!”
徐客大为震惊,“没想到还涉及到物理和空间的原理。”
施南笙难以置信道:“是啊,我还以为你们用了电脑特效来制作这一幕。”
“别说电脑特效了,就是连电脑也没有。”
方言摇头失笑,“如果能用像好莱坞那样的数字特效,就不用那么绞尽脑汁了,只需要套一个电视外壳,在屏幕的位置挂上幕布,再让演员从后面穿过幕布爬到前面,然后在电脑上把绿色的幕布再处理成普通的电视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