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36节
李尧堂投去问询的目光。
李小琳分析起了当今文坛的文学动向和路线,越来越多的作家选择了西方文学流派,甚至诞生出了一批自称“先锋文学”的作家,但是国内的当代文学却没有一个能与之抗衡的本土流派。
李尧堂颔首说:“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当代文学的创作起点大都是学习西方,但要论起我们自己的文学流派,不管是‘山药蛋派’,还是‘荷淀派’,都是扎根在华夏这片土地上。”
方言笑而不语,喝了口茶。
李小琳问:“这个研讨会,是由《人民文学》来办吗”
“本来我是这么打算的。”
方言话锋一转,邀请《收获》和《人民文学》联手举办这个寻根文学的全国性研讨会。????“邀请我们?”李尧堂和李小琳互看一眼。
“是啊,既然是全国性的研讨会,当然要面向全国。”
方言说《人民文学》和《收获》都是华夏文学期刊的殿堂,一北一南,交相辉映。
如果共同出面召开一次南北青年作家和评论家组成的“群英会”,岂不美哉?
“这倒不是为一个好主意。”
李尧堂眼前一亮,“小琳,你是《收获》的编辑,你觉得怎么样?”
“爸爸,我只是编辑,不是主编,我哪里能做得了主啊。”
李小琳抿了抿嘴,“成还是不成,得您跟萧伯伯来拿主意。”
李尧堂沉吟半晌:“我看可以搞,搞好了,不失为文坛上的一桩美事。”
方言更进一步,提议把这个研讨会安排在文代会之前,就当做是文代会召开前的开胃甜点。
“你啊你,总是能想出一些新样。”
李尧堂道:“这样吧,这件事就由我出面,和《收获》、《人民文学》好好谈谈。”
“那可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方言又惊又喜,有德高望重的巴老坐镇,研讨会尽管未办,却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现在虽然写不了东西,但还是希望能给文坛多做一些事。”
李尧堂抬起哆嗦的手,轻拍了下他的肩膀,“不过华夏文学的将来,就要靠你们这一代了。”
………………
不知不觉地聊了半个小时,即便谈兴正浓,也不得不终止话题。
李尧堂身体孱弱,不宜长时间聊天,被方言和李小琳搀扶着,躺在床上,休息静养。
“小琳,你代我送一送。”
“诶。”
李小琳按照吩咐,一路把方言和龚樰送到了门口。
“小琳姐,就送到这儿吧。”龚樰面带微笑。
“对对对,您留步。”
方言挥手告别,带着龚樰,又一次地走在了武康路的梧桐树下。
从小路一直走到了宽敞的大马路上,路边两旁矗立着一根根电线杆子。
映入眼帘的只有几辆公交车和一辆吉普,不远处矗立着一家老电影院。
广场两侧和门楣的上方挂着广告牌,《黄土地》的海报宣传画,色彩艳丽,最为显眼。
售票点,汇聚了许多前去观看的群众。
除了已经买到预售票的,也有买票、换票、退票的,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人群当中,票贩子混迹其中,不停地大喊大叫:“要票子吗!《午夜凶铃》的票子!”
方言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几个电影院的美工搭着梯子,正在给广告牌上换上全新的手绘海报。
龚樰看着阴森诡异的宣传画,最下方有一行字,写的是《午夜凶铃》于9月22日正式上映。
“我们要不要那天去看看?把爸妈,还有小静、小瑜她们都叫上?”
“可以啊。”
方言扬起一抹笑意,“把徐客和施南笙也请过来如何?”
第391章 《午夜凶铃》上映(二合一)
9月22日,松江。
此时的车墩,到处都在动工,建筑工人干得如火如荼,不亦乐乎,毕竟发的工钱比以往的都多。
相比于上辈子的“老上海风情”不一样,这里既没有马勒别墅,也没有石库门里弄群,而是清一色的粤东老街面貌,两侧的店铺挂着形形色色的招牌,比如“大三元酒楼”。
在仿真精致的建筑群当中,宝芝林堂就座落在其中。
方言领着龚樰、铃木洋子、赵静等人,走在大街上,已经分不清这里到底是在沪市还是粤东。
一路向前,众人来到一间正在布景搭建的仓库,徐客和施南笙就站在门口,显然等候多时。
“方老师!”
“徐导!施女士!”
方言打了声招呼,然后逐一地给铃木洋子等人做起介绍,特别是赵静和章瑜。
徐客两人心领神会,准备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里给安排个不轻不重的配角。
“龚樰。”
施南笙主动请缨,当起向导,“我带你们到处逛逛,这个影视城可有太多地方值得看了。”
看到她轻描淡写地就把人支走,方言露出满意的笑容,“施女士真不愧是贤内助。”
徐客不禁感叹道:“也多亏有她相助,要不然的话,这个影视城未必能建得这么顺利。”
方言转头一看,“这个就是最终大战的那个仓库吧?”
“没错,黄飞鸿跟严振东就在这里,展开竹梯决战。”
徐客抬了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方言走了进去,上下左右地打量了个遍,跟印象中的场面没有太大的差别。
徐客边走,边倒起了苦水,由于这种武打设计,前所未有,香江武行里没有人做过,只能不断地讨论,反复地设计,比如梯子要用钢丝吊好,以便能更好地掌握速度。
而这仅仅是最基础的,难就难在怎么样在梯子上动作,怎么样打斗,既精彩又好看。
偏偏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原本请来担任武术指导的刘加良竟然撂挑子不干了。
“这是为什么呢?”
方言好奇不已。
“应该说是理念冲突吧。”
徐客说,香江功夫武侠片几十年历史里,诞生出大大小小不少的武行班底。
程龙的“程家班”、洪金保的“洪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当然也有刘加良的“刘家班”,但不同于其他的掌门人都是北派出身,武打功底延承于戏曲舞台的,刘家班来自正宗南派。
刘加良的父亲,刘湛师承黄飞鸿入室弟子林世荣,可以称得上是洪拳真传。
因此,五六十年代,“黄飞鸿”系列热映香江,十几年来拍了好几十部,刘湛作为黄飞鸿的嫡传,就参与其中,算是半个武术指导,也冲着这一点,徐客才会请刘家班出山,设计动作。
哪里能想到刘加良这么死板固执,一板一眼,非要坚持硬桥硬马、正宗洪拳,对方言、徐客提出来的新武侠风格的理念,嗤之以鼻,相当抵触,认为是“离经叛道”、“不知所谓”。
特别是在半空中踢出七八脚的“佛山无影脚”,觉得是在侮辱祖师黄飞鸿,直接辞职不干了。
“走了也好,道不同,不相为谋。”
方言撇了撇嘴,怪不得刘家班作为香江四大武术班底,第一个没落,完全是跟不上时代。
“是啊,后来我又找了袁祥仁、袁信义……”
徐客苦笑连连,新艺城和嘉禾是死对头,嘉禾手底下的两员大将,“程家班”和“洪家班”自然不可能资敌,偏偏其他几位也达不到徐客的要求,挑了挑去,最终只能找来袁和平救场。
“这个袁和平,是不是就是《醉拳》的武术指导?”
方言揣着明白装糊涂。
徐客点了点头,“我也是因为他在《醉拳》里的动作设计,才决定请他。”
“确实不错。”
方言说,单单从对醉八仙的解构,重新设计成如此诙谐幽默的武打风格,就足以看出袁和平的造诣水平和创新实力,既然要做新武侠风格,要改变观众的审美,要突破传统武侠片一招一式的形式,《黄飞鸿》的武术指导,恐怕非“袁家班”莫属不可。
“我也是这么想的!”
徐客欣然同意,随后又答应了方言让梁加辉出演“牙擦苏”的提议。
于公,梁加辉这个最年轻的金像奖影帝,演技有目共睹,足以驾驭“牙擦苏”这个小配角。
于私,就当做是卖方老师一个面子,何况自己对处于封杀困境的梁加辉,也抱有同情。
“那我就代梁加辉,谢过徐导了。”
方言会心一笑。
“方老师不必这么客气。”
徐客道:“我听黄蘸讲,你们两位在香江见了面,而且为电影合写了一首曲子?”
方言点头说:“叫《男儿当自强》。”
“黄蘸说曲谱是从古曲《将军令》改编成的新曲,再由方老师填入新词。”
徐客倍感兴趣,“不知道能不能请方老师简单地唱上几句?”
方言嘿然说:“你要粤语版,还是普通话版?”
“还有两个版本?”
“当然咯,合拍片嘛,必须要照顾到内地和香江两边的观众嘛。”
“那就先听听粤语版本的。”徐客又惊又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