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27节
杨霞道:“就是大晚上的时候,都会有人打来电话,铃声吵得让人心烦。”
然后笑了起来,“最有意思的是亲家母,有一天大半夜打来电话,吓得她以为闹鬼了。”
方言笑而不语,突然灵感乍现。
深夜?铃声?闹鬼?
一下子,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迎刃而解,“科幻+悬疑+惊悚”的,这不就来了嘛!
一念至此,迫不及待道:
“妈,我先回房间了。”
“坐火车坐累了吧,赶紧去休息,这里让我来收拾。”杨霞语气里充满关切,目送着儿子匆匆地走入房间。
方言来到桌前,取下胸前的钢笔,就在方格纸的第一行写下了——
《午夜凶铃》。
这部和《咒怨》齐名的日本恐怖片,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特别是从电视里爬出来的贞子、下翻的眼珠、面孔模糊的照片……
但事实上,《午夜凶铃》系列并不是恐怖故事,而是科幻故事。
原著,被称之为“日本版三体”。
讲的是美日等国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动用上百万台超级计算机,重新模拟地球上的生命演化,用计算机里的生命,通过dna等信息的复制繁衍等,慢慢进化出了与现今人类别无二致的世界。
这个虚拟空间,被命名为“环界”。
“环界”中的空间如宇宙一般广大,土壤、地形、气体等条件都与地球一致,简单来说,就是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沙盘世界,研究员们以此来对生命进程、世界演变做出观察及利用。
但不出意外地,还是发生了意外。
“环界”空间当中,因为主角而发生了“癌变”,随之项目计划叫停,预算停止。
创造环界的科学家,为了继续计划,将主角的碱基序列带出来,通过无性生殖,让主角在现实世界得以重生,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主角的碱基序列里含有致死病毒,这个病毒叫“ring”病毒,也就是“山村贞子”。
因为山村贞子是雌雄同体,个体就能完成生殖,所以能以病毒同等的速度繁殖。
而且这个病毒,寻求突变、进化、传播,慢慢地就在整个现实世界,产生了“人类转移性癌症病毒”。
山村贞子不只是可以不适用任何工具,就可以在录像带上刻录上自己双眼看到的影像,但凡看过录像带的人,都会在一个星期后死亡,甚至是正值排卵期的女性接触到,就会产下跟山村贞子相同dna的个体。
也就是,变成跟贞子一样的“病毒”。
而恰恰女主角,是唯一对“人类转移性癌症病毒”免疫的人,所以科研人员让她在现实世界和环界之间穿梭,从而躲避贞子的追杀。
在环界里,研制出解决病毒的疫苗,去终结“山村贞子”这个病毒。
如果说刘慈新的《三体》,是在宏观世界上,站在宇宙视角,去俯瞰三体星球、地球、星际舰队、人类命运抉择,缔造了一个宏伟到远超银河系的科幻世界。
那么,《午夜凶铃》就是拿着一个个超级显微镜,凝视分子、中微子、碱基、 dna、病毒、暗号、人性等微量元素,这是一个基于病毒而缔造的同样宏伟的微观科幻世界。
甚至就连《黑客帝国》,都借鉴了《午夜凶铃》大体的框架和设定。
比如,史密斯和山村贞子一样都是病毒,后期都能无限复制。
再比如,尼奥这个救世主跟女主角一样,为了拯救两个世界,回到虚拟世界消灭病毒。
“咚咚咚。”
方言敲了敲桌面,盘算着把背景改一改。
像把“环界”,改为钱老提过的“灵境”。
整个“灵境”项目不只有美日,还有中欧苏等国联合科研,只不过美日的科研人员不甘心项目终止,背地里偷偷地继续着计划。
结果制造出病毒,捅出了大篓子。
霓虹先是掩盖事实,但因为死亡率越来越高,哪怕数据造假,这个盖子也捂不住了。
最后,在民意沸腾之下,不得不召开新闻发布会,鞠躬道歉,发挥躬匠精神,然而已经晚了一步,这个病毒开始在全球蔓延开来。
而主角“罗辑”,作为对病毒传染免疫的人,将作为救世主,直接与山村贞子对决!
第285章 没人比我更懂进步
比起《午夜凶铃》,方言手头上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首先就是要去一趟友谊商店的专门柜台,把自己在美国买的分体式壁空调等东西,一件一件地往家里搬,然后把空调安装在大堂里。
杨霞、方燕她们坐在电风扇前,吃着西瓜,吹着冷气,看着电视,这生活,倍儿爽!
倒是方言,继续在外奔波。
跑了一趟邮电局,申请安装电话。
原本从登记到安装,需要排上三四个月的队,但邮电系统念在《那山那人那狗》的人情上,不管怎么说,也得给方老师几分薄面。
于是,在确认缴了费之后,承诺一个月之内上门安装。
完成了这件心头大事,又顺手把写给龚樰的信寄了出去。
在自己去参加国际写作计划期间,龚樰一共给什刹海宅子的信箱里寄了2封信。
一封是在讲《大桥下面》剧组里的所见所闻,以及杀青后的生活琐事。
而另外一封,也没有正面回应方言的那首诗,而是邀请他到沪市来看《大桥下面》的首映,随信还附上了一首诗,“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看样子,得挑个时间把两人革命友谊这个热灶,彻底烧爆才行!
紧接着,骑着心爱的小摩托,在四九城里飞驰,挨個给沈霜、石铁生、万佳宝等家里送礼物,直到轮到了章光年。
师兄弟面对面地坐着,桌上摆着两杯热气腾腾的茶。
“本来以为你怎么着也要9月回国。”
章光年笑道,“没想到你竟然提前半个多月就回来了。”
方言说国际写作计划的最后一个月是自由活动,在美国该办的事,自己已经办完了。
“回来也好。”
章光年颇为欣慰道:“这趟你去美国,真是不虚此行,给我们华夏增了光,长了脸……”
方言咧嘴发笑。
当听到自己拿下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第二天,驻美大使馆就把消息传回了国内,《人民报》、《新华报》、《文艺报》、《光明报》等报纸,以及中央台、燕京台等电视台,总之是各大媒体,轮番上阵,一齐宣传。
毕竟,咱们在84年奥运会才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这年头,但凡是能在国际上拿奖扬名的,在国内的风头绝对不亚于华夏女排夺冠。
“你啊你,在美国闹出了那么大的名堂。”
章光年说,因为这事,把他从十月文艺出版社借调到人文版社的安排,差点就黄了。
方言一怔,“师兄,也就是说……”
“已经谈妥了,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章光年说要调他去《人民文学》当编辑部的副主任,兼代主任。
方言追问道:“什么时候?”
“84年年后就去人文社。”
“年后?!”
“是啊,嫌晚?”
“没有没有,就是有点意外。”
方言喝了口茶。
“王朦同志才担任《人民文学》的主编,这半年够他熟悉工作,站稳脚跟。”
章光年交代道:“到时候你再过去跟他搭档,马上就能帮上忙。”
方言诧异不已:“紫龙呢?”
“津门作协不肯放人,”
章光年摆摆手,“本来《十月》也不肯答应,但你的情况比较特殊,伱是燕京作协的专业作家,王朦是燕京作协的主|席,有着这一层的关系,在加上部里、作协一起做思想工作,才啃下这块硬骨头。”
方言万万没想到,这回的借调竟然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虽然蒋紫龙没能调过来,但也是编委会的一员。”
章光年说《人民文学》的编委会改组,原先老一代的作家统统退出。
一批年富力强的作家,像茹芷鹃、方言、谌蓉、蒋紫龙等成为新的编委会委员,此外,名单上还有崔道怡、刘剑青等编辑部的元老。
新的副主编,会从他们当中遴选出来。
语气里透着一丝遗憾,“要不是你的工龄、年纪这些差了点,要不然,你也该在考虑范围内。”
“师兄,我可不敢想,这进步得太快了。”
“真不想?”
“嘿嘿,说不想肯定是骗人,就有那么亿点点想。”方言笑了笑,《人民文学》的副主编,那可是相当于厅局级。
不到30岁的副厅,什么概念?
祁同伟下跪当赘婿,给赵立春哭坟,也没进步得这么猛!简直是火箭式干部!
“哈哈,你这个小滑头啊。”
章光年说:“这半年的时间,你慢慢地把《十月》编辑部的工作交接出去,然后到《人民文学》给王朦同志打下手,可千万不要辜负了我对你们的期望,一定要把《人民文学》办得更好!办得活泼些,亲切些,不要单纯求稳,要在乘风破浪中求稳重……”
“师兄,保证不会让您失望。”
方言信誓旦旦道。
“我很高兴,终于把《人民文学》交到你们手上。”章光年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可以安心地退休了。
“师兄,有件事我还想您操心操心。”
“你看你这笑容,就肯定不是什么轻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