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12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12节

  「那他也不该把这种不满,笼统地归结到华夏人的劣根性。」方言不屑道,「不敢实指有名有姓的人,却泛指所有人都丑陋,给他的懦弱胆小垫背,真的是替他感到悲哀。」
  「岩子,别说扫兴的话了。」
  潘耀名道:「我们还是聊聊讨论会吧。」
  见众人聊着,白若雪插话道:「方老师,既然平等,那世界各民族之间,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大的差异?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文化风俗上,还有智力、道德和性格等多方面。」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
  方言一本正经道:「先来说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南太平洋的当地土著,他们为什么会原始落后?因为孤悬海外,跟外界缺乏交流和沟通,而华夏和欧洲,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互相影响促进,这种交流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文化和科学发展。」
  潘耀名道:「确实,中华文明,比如四大发明,确实促进了欧洲科学的发展。」
  「我觉得,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民族环境的差异,像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有点意思,你继续说。」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基础,地缘环境决定文明发展,比如适合耕种的地区,发展出农业文明,而土壤浅薄的地方,则发展出游牧文明,就拿华夏来说,为什么起源于北方?」
  方言道:「因为以原始的农业技术,南方炎热多雨的气候,是不适合耕种的……」
  关于地缘决定论的观点,以及在厨房爆发的争论,也传到聂华灵和保罗安格尔耳朵里。
  「看来我们请方言来美国,真的请对了!」
  保罗安格尔激动不已,却注意到聂华灵兴致不高,叹了口气:「是请对了,不过我在想,把柏杨请到美国,是不是请错了。」
  第270章 枪炮、病毒与钢铁
  跟柏杨的聊天,方言其实并不尽兴。
  有好些话他都没说,火力并没有全开,毕竟讲出来的话,会太伤这个老头儿。
  万一气出个好歹,甚至气死了,这个骂名,自己可绝对不背。
  倘若换个年轻点的,真就是伤尼玛個头!
  但不管怎么样,这次报告会的题目也终于有眉目了,原本自己想谈论民族性和世界性。
  现在,要加入关于民族优劣性的讨论了。
  一念至此,方言呆在卧室里,提笔在在纸上唰唰地写着:
  “前言。”
  “——关于柏杨的问题。”
  “对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各民族来说,在上一次冰期结束后的一万三千年里,世界上的某些地区发展成为使用金属工具、有文字的工业和农业社会,还有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使用石器的狩猎采集社会……”
  “近日与柏杨先生谈到了民族优劣性问题,他的观点是世界各民族皆有其特性,但在谈及非洲、美洲的一些族群,尤其是谈到华夏人的时候,我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分歧和偏差。”
  “………”
  “为什么白人能够制造现代工业品,而非洲的黑人却只能被奴役,南太平洋的土著还是原始社会?”
  “联系到现代世界上更大规模的一系列悬殊差异。来自欧亚大陆的民族,尤其是仍然生活在欧洲和东亚的民族,以及移居到北美的民族,控制着世界的财富和权力。其他民族,包括大多数非洲人,已经摆脱了欧洲人的殖民统治,但在财富和权力方面仍然远远落在后面。”
  “还有一些民族,如澳洲、美洲以及非洲最南端的土著居民,甚至已不再是自己土地的主人,而是遭到欧洲殖民主义者大批杀害、征服,有时甚至被斩尽杀绝。”
  “为什么财富和权利的分配回事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杀害、征服或消灭欧洲人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从公元1500年开始……”
  方言写的是《枪炮、细菌与钢铁》,记忆里,拿过普利策奖、英国科普书奖等大奖。
  在上辈子,这可是不亚于《人性的弱点》、《世界是平的》等世界级的畅销书。
  这本书的观点概括起来就一个词,“环境决定论”,或者叫“地缘决定论”。
  也就是,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基础,地缘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不过里头不少的内容,自己并不是完全赞同,尤其是关于华夏和亚洲的部分。
  而且,行文过于啰嗦,再加上自己手头上并没有那么多详实的资料,只能大量简化。
  倒是关于华夏的问题,准备长篇大论来论述,当然不可能写成《威胁论》、《崩溃论》。
  而是从华夏历史、文化、地理的角度,来阐述华夏的复兴。
  本来如果在国内的话,这本书根本就无法写,不然没法解释为什么对世界这么熟悉。
  但现在在爱荷华大学,而且爱荷华州恰恰是印第安人的流亡之地,契合了《枪炮、病毒与钢铁》以印第安人的开篇,而且博物馆、图书馆里有着大量的数据、资料和著作。
  方言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前瞻性和开创性的观点,自圆其说,逻辑自洽。
  也就是,先射箭,然后在射中的地方,画一个靶心。
  这么一本“否定了人种决定论”的人类大历史著作,丢到如今平权运动四起的美国,估计那些高喊“种族平等”的平权运动者会为之疯狂,没准,那些学者们也会很喜欢。
  …………
  在房间里忙活了一整天,总算把前言、大纲和第一章 正文写完。
  就在此时,潘耀名推开了门,身后跟着白若雪、聂华灵、保罗安格尔等人。
  聂华灵笑道:“听耀名说,你又在写什么大东西?”
  方言说跟柏杨聊天有了灵感,准备下接下来报告会要讲的题目。
  “你不要跟柏先生多计较,他这个人关押的时间太长,有些偏激,有些冲动。”
  聂华灵道:“就连我这个长期在美国生活的人都知道,美国并没有他所想的那么美好,华夏人和文化也没有他所说的那么丑陋不堪。”
  方言撇撇嘴,“他倒是骂得痛快了、解恨了,但是影响实在是太坏了。”
  聂华灵心里也对柏杨有些不满,“那你打算在报告会上怎么反驳他呢?”
  方言指了指桌上的稿纸,“正在写呢。”
  白若雪好奇道:“方老师,是不是就是您上次讲的那些?!”
  聂华灵好奇不已:“能让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方言把稿子递了过去。
  聂华灵自顾自地翻开书稿读起来。
  保罗安格尔越听,越陷入沉思。
  “欧业大陆因为地埋上的广袤、有看非常多的容易驯化的动植物。”
  “东西走向的轴线也使得农作物和动植物的传播与交流减少了障碍。”
  “这些因素,使得欧亚大陆的人类在狩猎采集走向农业文明乃至工业文明的阶段获得了领先优势,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
  每个字都认识,但是拼在一起就不理解。
  “你是准备把世界上所有的民族的分析论述一遍?”保罗安格尔惊讶不已。
  “不敢说是分析论述,只能说是科普。”
  方言摆了摆手,自己可还没有能力去分析世界上的所有民族。
  “那也很了不起了!”
  众人面面相觑,为之震惊。
  特别是保罗安格尔,因为印第安面具的兴趣,多多少少对印第安文明有所了解,对世界历史、世界民族,也是有所涉猎,相当清楚这里面需要的知识储备和开拓视野。
  “我可不敢跟那些大家们相比。”
  方言笑道:“而且我现在是空有观点,急缺各种资料来夯实地基,有理有据。”
  “我可以把我的借书证借给你,”
  聂华灵说如果爱荷华大学没有的话,可以去爱荷华州的公共图书馆。
  “我实在是太期待你们这次的报告会了。”
  保罗安格尔说:“这本书如果出版了,请你记得邮寄给我一本。”
  “那时间就长了,还需要翻译才行。”
  方言把头转向白若雪,“到时候,可又要辛苦你了。”
  “不辛苦,方老师。”
  白若雪莞尔一笑:“我还要谢谢您,让我在您的书里蹭一点名气。”
  方言道:“不光是书稿的翻译,报告会做演讲的时候,也辛苦伱继续给我当翻译了。”
  第271章 吊人胃口方老师(二合一)
  4月29日,下午。
  爱荷华大学的小礼堂里,今天迎来了华夏小组的集体发言。
  演讲的顺序是茹芷鹃、刘武雄、潘耀名、王安逸、柏杨……
  方言被安排在了最后的压台,而白若雪没有参与发言,而是肩负起翻译的重担。
  除了柏杨强烈要求自己用英语演讲以外,其他人基本上是请白若雪代念翻成英文的手稿。
  潘耀名的英语水平是可以自己念,但念在自己的发音不过关,怕影响效果,只好作罢。
  毕竟,台下此时坐满了人。
  人头攒动,肤色各异。
  国际写作计划一轮又一轮的小组发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来旁听。
  而当华夏作家演讲的消息在爱荷华大学里传开的时候,全校上下超过200多名华裔华侨,以及留学生纷纷赶来,不到片刻就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里都站着人。
  此情此景,聂华灵看得不由后悔,早知道该找校方要空间更大的大礼堂。
  余光一瞥,就见萧乾携文洁若而来,同行的还有保罗安格尔的上司,人文社科院的院长兼历史系教授的肖恩·迈克尔、历史系副教授兼亚洲中心主任的杰弗里·沃尔特,等等。
  场面如此庞大,王安逸等人不免紧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