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93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93节

  对于这些批评的观点,汪小为等人都如实地反馈给方言,并且,寻求方老师的意见。
  “汪台长,如果您问我看法的话。”
  “我的看法始终不变,我个人认为,春晚的本质就是让人民乐呵、让群众满意的晚会。”
  “春晚是在同一个晚上,让不同年龄的人、不同性别的群众看,要让他们都坐在电视前看,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只能让大家在里面得到他所需要的,尽力地让他们得到满足……”
  “对于春晚怎么办,我心里有谱,我相信你们也知道重点在哪儿,知道要正确去取悦哪一部分人,总之这次春晚,已经做得很成功。”
  “您觉得呢?”
  “小方老师,我非常赞成您说的!”
  汪小为激动道:“今年的春晚,是我们燕京台史无前例最成功、最圆满、最新颖的迎春晚会!也是让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一届春晚!”
  “那还有什么问题吗?”
  “咳咳,就是《贝加尔湖畔》,不知道您最近有没有看报纸,特别是《燕京音乐报》,说您和李谷壹老师合作的是一首黄色歌曲。”
  “汪台长,我不觉得是,您觉得呢?”
  “我当然不这么认为,要不然,也不会力排众议,拍板让这首歌上春晚的节目单。”
  汪小为无奈道:“可是,人言可畏啊。”
  方言笑道:“其实要解决这个争议,也不是没有办法。”
  汪小为好奇道:“您有法子?”
  “中央台这回的春晚,不是准备了‘点播热线’,观众可以通过电话,点播自己想看的节目。”方言突然来了一句,“我记得李谷壹老师,除夕那天也要出席对吗?”
  汪小为道:“没错,李谷壹老师也要在央视春晚献唱,表演歌曲节目。”
  “假如,我是说假如。”
  方言道。“全国的观众希望能听到被一些人批评为’黄色歌曲‘的《贝加尔湖畔》,甚至是《乡恋》,那个时候,中央台敢不敢播呢?”
  第253章 从此再无黄色歌曲
  “小方老师,我们送送你。”
  和方言一番交谈之后,汪小为带着林汝为、刘笛等人,一直把他送出电视台大楼。
  目送着方言渐行渐远,刘笛不禁感慨:
  “这回咱们台能这么风光,方老师绝对是首功,接下来如果能赢了中央台,那更是大功臣!这种人才,如果能挖来台里就好了。”
  汪小为摆了摆手,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林汝为叹气道:“就算来不到台里,明年如果能继续给我们出谋划策,那也是极好的。”
  众人深以为然,汪小为再三叮嘱说,要深刻地总结这回春晚的经验,开个研讨学习会。
  随后左看看,右看看,“这个会,放在整个收官之战的最后,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方老师刚刚提到的,收集观众的意见反馈。”
  “台长,我是这么想的。”
  林汝为说,除了像方言建议的一样,燕京电视台学城出版社,搞個读者意见调查问卷,也可以来一出街头采访,当街采访群众。
  “这个提议不错!”
  汪小为眼前一亮,“这事就由你来办,争取在这周之内弄出来,注意时效性。”
  紧接着,又交代刘笛,让他去跟《燕京日报》等报纸联系,尽量减少对《贝加尔湖畔》,乃至整个燕京台的负面报道和评论。
  然而,事与愿违。
  第二天,《燕京音乐报》直接发表了一篇叫《听李谷壹唱“贝加尔湖畔”有感》的评论。
  一开始,肯定了李谷壹在演唱《贝加尔湖畔》的时候,从呼吸到吐字,从发声位置到音色、音量的控制和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出了真功夫,但接下来,一反常态。
  不光批李谷壹,也批方言,大批特批!
  说李谷壹是媚俗,冥顽不灵,不好好地为华夏声乐做贡献,却一再地去唱“黄色歌曲”。
  说方言是热衷于搞邪门歪道的“文妖”,明明能创作出《辣妹子》、《中国|军人》这样的词,却偏偏搞港台音乐那一套“靡靡之音”。
  《音乐之声》、《音乐周报》等全国权威音乐类报纸,也纷纷把《贝加尔湖畔》,归类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媚俗之作”……
  争议之声,越来越大。
  特别是来自专家的否定之声,不绝于耳。
  与之恰恰相反的,却是老百姓太喜欢李谷壹,太喜欢《贝加尔湖畔》,就像对《乡恋》一样,对《贝加尔湖畔》表现了巨大的热情。
  才短短几天的工夫,燕京台、李谷壹,甚至是方言,已经收到了几十封观众的支持信。
  燕京台把这些信,和街头采访结合起来,做了一期关于“春晚”的专题报道,让群众说出三个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春晚节目。
  “胡椒面。”
  “贝加尔湖畔,还有……”
  看了会儿电视,韩跃民回头望向方言:
  “我就搞不明白了,岩子你写的歌明明这么受欢迎,凭什么那些人敢在报纸上乱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他们不喜欢,他们算老几!”
  “姐夫,犯不着因为这个置气。”
  方言笑了笑,“咱们还是聊点开心的事,最近裁缝铺的生意怎么样?”
  “好极了!”
  一提到裁缝铺,韩跃民就有说不完的话。
  自从燕京台春晚火了之后,刘小庆同款的红衬衫,自然成了今年最时髦潮流的款式。
  抢手无比,几乎卖得快要断货了。
  除夕将至,也没办法到闵建和粤东去进布料,但好在在哄抢当中,价格水涨船高。
  即便外汇券,从友谊商店、华侨商店等地方高价买布料,依旧有赚头,连带着袜子生意也跟着火爆,火到织袜机都快干冒烟了。
  说话间,就见他提溜出个鼓囊囊的袋子。
  方言扫了一眼袋口,里面装着一捆捆的大团结,这些全都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分红。
  “岩子,你点一点。”
  韩跃民好奇地问到,算上这笔钱,距离买下历史博物馆的9000多幅字画,还差多少。
  如果不够的话,可以找自己借钱。
  “不用,姐夫,已经足够了。”
  方言笑道:“我托您办的另外一件事,办得怎么样?”
  韩跃民点头说:“我已经跟店里的人都交代过了,在大年三十那一天,每个人给中央台的’点播热线‘,至少打两次电话,点名让李谷壹老师唱《贝加尔湖畔》跟《乡恋》。”
  “姐夫,还不够,麻烦他们多打一通,点播个邓丽筠的歌,比如《甜蜜蜜》之类的。”
  “邓丽筠?这能行吗,这可是禁歌!”
  “就因为是性质更严重的禁歌,才能显得《贝加尔湖畔》、《乡恋》不那么严重啊。”
  方言道:“鲁迅先生说的好,华夏人最喜欢折中,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
  2月12号,大年三十。
  中央台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和全国观众见面,在一个600平米大小的演播室里,现场坐着200名观众,除了领导、嘉宾以外,演员、工作人员等人加起来,超过60人。
  此时,黄一鹤在台后,忙前忙后。
  王枫和邓在君坐在台前的桌子上,目光一齐地投向了放置了4部电话的互动区域。
  每接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写个条子。
  每隔一会儿,就会端一盘条子给黄一鹤、邓在君,由他们决定要选哪一个幸运的观众。
  台上,一个节目接一个节目地表演。
  台下,接听员被打得手忙脚乱,四部热线电话从第一个电话响起,就一直都没有停过。
  而在所有来电里,《贝加尔湖畔》和《乡恋》,频频被观众点播,纸条足足积累了2盘。
  “黄导,这已经是第三盘了。”
  工作人员端着盘子,跑了过来。
  “还是点名要听《贝加尔湖畔》、《乡恋》?”黄一鹤见状,眉头拧成了一团。
  “黄导,我们该怎么办?”
  工作人员脸上写满了紧张不安。黄一鹤安抚了几句,让她跟自己一块端着这三大盘纸条,往邓在君和王枫那一桌而去。
  “台长、邓导,你们怎么看?”
  “……”
  邓在君皱了下眉,面色凝重。
  最近,关于《贝加尔湖畔》是不是黄色歌曲的争论,闹得满城风雨,热度居高不下。
  中央台一旦同意了在春晚这种重大的晚会场合,演唱《贝加尔湖畔》和《乡恋》,无异于是变相地支持和声援了音乐界的改革派。
  “老黄,你什么意见?”
  邓在君和王枫互看了一眼。
  “我的意见是,播!”
  黄一鹤解释说,今年燕京台的春晚,珠玉在前,相比之下,中央台本来就处于下风。
  如果此时再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恐怕第一届春晚这开门红,要打一个大大的哑炮。
  之后的第二届春晚,还怎么开展工作?
  “我觉得老黄说的有道理。”
  邓在君沉吟片刻,也表态支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