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35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35节

  换下来的自行车,给小妹骑着去高中。……
  雍和宫大街上,一阵轰鸣声打破了宁静,路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拉风的摩托车。
  不一会儿,方言把车停在大杂院的门口。
  石岚端着脸盆,在炎炎夏日下,往地上不停地洒水,一看到他的身影,又惊又喜:
  「方大哥!」
  「小岚,你哥在家吗?」
  方言把一包桃酥,递给石岚。
  石岚点了点头,露出笑脸。
  伴随着《秋天的怀念》、《命若琴弦》相继发表,石铁生在文坛越来越出名。
  陆陆续续地有人慕名来约稿,像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立马会躲到后鼓楼苑的宅子里。
  然而,石铁生没法子,又不擅长拒绝,因而石父、石岚变得非常谨慎,为了不让外人打扰石铁生的休息,总是会以人在北海公园或地坛公园为由,尽可能地拒绝拜访。
  「是岩子吗?」
  石铁生听到动静,从窗户里探出头,黑色镜框后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线。
  方言把车推到院里,接着走进了屋。
  「你来的正好。」
  石铁生靠着床写作,停笔寒暄。
  「你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
  方言听到他要聊文学分类,好奇不已。
  石铁生如实地说,是在跟陈西米的相互来信中,聊到了这个「纯文学」。
  而且越聊,兴趣越大,书信来往很频繁。
  方言露出玩味的笑容:「聊了几封信啦?」
  石铁生大大方方道:「3封,这是第4封,我正琢磨着怎么给她回信呢。」
  方言嘿然一笑:「那我得先听听,你们是怎么讨论的?」
  两人从纯文学,聊到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紧接着又聊到「文学的根」。
  「岩子,我觉得你这个提法,绝对会在文坛掀起一场思潮!」石铁生道:「而且会是一场不亚于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的文学新思潮!」
  方言道:「我也有这种预感,所以我最近一直在写这部扎根在岭南文化里的,不过光靠一部作品,还是显得势单力薄,最好全国各地都能涌现这类民族和地域特色的。」
  石铁生说:「说到这个,倒也启发了我。」
  方言问:「怎么讲?」
  「对于燕京,我熟悉的并不多,地坛、北海公园、仿膳的豌豆黄,一只手可以数过来。」
  石铁生道:「我觉得我文学的根不在燕京,倒像是在我插队下乡的地方。」
  方言道:「你是说陕北。」
  石铁生点点头,「我有时候做梦的时候,都会梦到清平湾,梦到那里的乡亲和民歌。」
  方言静静地听着,听他唱了会儿《走西口》,又改唱起《揽工调》。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
  石铁生不无感慨道:「可能因为觉得清平湾很遥远,再也回不去了,才会这么想念吧。」
  「如果想去,就没有去不了的。」
  方言道:「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去,你的心想不想去,铁生,你还想回清平湾看看吗?」
  石铁生不禁追忆起来:「我在清平湾喂过两年牛,那儿只有黄土……」
  「依我看,你不如就以清平湾为主题,写一篇稿子?」
  方言说:「试着挖一挖陕北的根。」
  「不瞒你说,我还真这么想过!」
  石铁生说,准备以自己为故事原型,写一个生活在黄土高原小山村里的放牛倌。
  方言道:「名字叫"遥远的清平湾"?」
  「再加两个字,"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石铁生说,自己想写记忆中的清平湾,写那些朴实、忠厚、乐观的乡亲,然后想从清平湾这片古老的土地中,试着发掘一下整个民族生存的底蕴,在苦难中看到前方的好光景。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会是一篇支持"纯文学"观点的代表之作,看来我这趟没白来,不用空手而归了。」
  方言和他聊了会儿,便提议出去兜兜风。
  石铁生本以为是去地坛,当来到院里,看到
  那辆摩托车,调侃起来。
  「都知道岩子你是地主老财,想不到你这么阔啊!」
  「甭提了,其实我更想买长江750,到时候你坐着挎斗,我来开,那场面!」
  方言很是无奈,如今的侉子摩托车,不是军用,就是警用,没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又该打土豪了啊!」
  石铁生说:「其实这摩托车也挺好,寓意也不错,有一种幸福,叫骑着"幸福"。」
  「然后开在幸福的大道上?」
  方言边推着摩托车,边说。
  「把所有的不幸甩到身后。」
  石铁生脱口而出。
  「这都可以拿来当广告词了。」
  方言开玩笑道:「不如就寄给沪市摩托车制造厂,随便挣点稿费,然后咱俩对半分。」
  「哈哈,行啊!」
  石铁生在他和石岚的搀扶下,坐在摩托车上,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铁生,可抓好了。」
  方言说完,石铁生突然感觉到一阵阵风扑面而来,路边的风景在眼前转瞬即逝。
  一种飞一般的感觉,油然而生。
  「呜呼!」
  方言喊了一声。
  「呜呼!」
  石铁生受到感染,也喊了一声。
  「铁生,其实清平湾并不遥远。」
  方言道:「坐摩托车肯定去不了,但是咱们可以坐火车,去一趟陕北。」
  在飞驰电掣中,石铁生慢慢地放松下来,露出笑容道:
  「好!到时候去了陕北,我带你去看看那个清平湾!」
  「带你去看看我那文学的"根"!」
  第207章 方小将的排面
  9月10日,火车站上空,乌云滚滚。
  龚樰这是第二次来到星城,上一回是自己一个人,这一回多了一个人,魏综万。
  一老一少,彼此关照,关系很是融洽。
  沪市人艺的演员,拥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一路上,龚樰不停地请教演技上的问题,受益匪浅,但仍然有个大问题,萦绕在心头。
  “魏老师,您知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演员摆脱’演什么都像自己‘,像方老师的表演艺术理论说的,真正地做到‘演什么像什么’?”
  “这个,我还真没法回答你。”
  魏综万摇头,“毕竟,话剧和电影终究是不一样的,我这是头一回演电影,严格来讲,你才是老师,我该是学生,我得向你请教。”
  “这怎么可能,我哪能教您呢?”
  龚樰摆了摆手。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魏综万道:“我听说方老师也会在剧组,依我看,你这個怎么解决‘演什么都像自己’的问题,恐怕没有比方老师更合适的老师了。”
  “方老师……”
  龚樰点了下头,在嘴里念了几遍。
  两人走出出口处,在人群之中,找到了郭保昌的身影,就见旁边还站着章艺谋。
  “你们一路上辛苦了。”
  郭保昌把章艺谋介绍给他们认识。
  当听到这位是《那山那人那狗》的摄影,又听到青年摄制组,龚樰和魏综万为之一惊。
  龚樰虽然在上影厂里听过小道消息,郭保昌在电话里也做了说明,但依然不敢相信。
  桂西厂真的把《那山那人那狗》这部重要的电影,交给了几个刚毕业的北电大学生。
  如果放在上影厂,他们根本就没有独立拍片的机会,必须老老实实地从助手做起。
  “这一切,说来话长。”
  郭保昌道:“你们如果感兴趣的话,路上可以给你们讲讲,这都要从方老师开始说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