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92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92节

  一时间,方言不禁患上了取名困难症。……
  图书室里,一片安静。
  龚樰悄悄地看着方老师,眉毛时而皱下,苦思冥想,时而舒展,豁然开朗,嘴角也会跟着向上扬、向下扯,表情之丰富,简直让她这个当演员的,都不禁感叹。
  方老师不去当演员,真是可惜了!
  但一想到大纲和梗概,又不禁感慨,比起当演员,方老师不当作家,简直是天理难容!
  就见他用自己的钢笔,在纸上唰唰地写下题目,《利剑行动》,脑海里立刻想到首诗。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想着想着,下意识地念了出来。
  虽然声音很轻,方言还是听到了。
  龚樰注意到他地盯着自己看,微微地别过头,「方老师,对不起,我有点情不自禁……」
  「不用道歉,你刚刚念的那首诗很好。」
  方言摆了
  摆手,问她这个书名怎么样。
  「好,跟您写的"尊严只在剑锋之上",正好能呼应上。」龚樰看他笑眯眯着,突然想起什么,「啊,方老师,我不是故意偷……」
  方言盖上钢笔,「我没有怪你的意思,相反地,你可帮了我一个大忙。」
  「忙?」
  龚樰不禁迷茫。
  当看到他的动作,以为说的是借钢笔,笑着扬扬手,让他不要把这种小事记在心上。
  「对,对,差点忘了钢笔这茬儿,你不是帮了我一个大忙,你是帮了我两个大忙!」
  方言给这篇稿子取的不叫《闪电行动》,而是叫《利剑行动》,取自「联合|利剑」。
  同样也是因为,特种部队就要像一把利刃一样,插在敌人的心窝上。
  利剑出鞘,锋芒毕露。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不不,千万别这么说。」
  龚樰瞥见李村葆正看着她们,脸颊莫名地发红,小石子又在自己的心口打起水漂儿。
  幸亏就在此时,「大救星」来了。
  郭保昌来到图书室,时间差不多了,两人只要一到食堂,就可以正式开席了。
  「龚樰同志也一起来吧?」
  「这是给两位老师准备的欢迎会。」
  龚樰委婉道:「我就不去打扰了。」但架不住郭保昌等人的热情,特别是方老师的邀请。
  收拾好东西,一行人走向食堂。
  路上,方言把钢笔递了过去:
  「谢谢你的钢笔,可是帮了大忙,还有刚才的书名,真不知道该怎么好好谢你。」
  「不用,不用。」
  「要的,要的。」
  「要不,要不……」
  龚樰语气里透着一丝期待,「方老师,您给我签个名吧?」说着,从包里掏出一本书。
  方言定睛一瞧,《驼峰上的爱》?
  龚樰「啊」了一声,才想起来书被她放在房间里,窘迫得无地自容,脸红到了耳朵根。
  「方老师,对不……」
  「没事。」
  方言并不放在心上,「不用说"对不起",也不用总说"对不起",打我们见面到现在,你好像就说了不只一回,真没什么"对不起"的。」
  「对……」
  「你瞧瞧,又来了。」
  「那我不说了。」
  龚樰红了红脸,不敢直视。
  「签名这事不急。」
  方言边走,边说:「等欢迎会一结束,咱们回到招待所,再把事儿办了不迟,说来也巧,我正好住在你隔壁的房间。」
  「嗯,好巧啊……」
  龚樰低下了头,抿了抿嘴。
  见她不再说话,方言刚想张口,被郭保昌、李村葆拉到了他们的话题中,脱不开身。
  龚樰沉默不语,来到食堂,坐在餐桌上,也依旧保持沉默,静静地听着桂西厂的女演员们,窃窃私语,话里话外,都在聊方言。
  「听说前段时间,方老师到桂西军区的基层部队做慰问呢?」
  「我也听说了,而且跟文工团合作写了一首歌。」
  「歌?什么歌!」
  「听说是战歌。」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啊?」
  「林大姐跟我讲的。」
  众人一听是「林大姐」,立马信服。
  龚樰诧异不已,问这些天给自己当向导的夏立颜,才知道
  「林大姐」就是郭保昌的妻子。
  「当,当,当。」
  韦必达敲了下杯子,说了简短的开场白,大体的意思就是代表桂西厂全体职工,热烈欢迎方言和李村葆的到来,巴拉巴拉。
  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欢迎会正式开始。
  一个个刚开始有点放不开,都很矜持。
  不过等喝了酒,气氛就慢慢松弛了。
  所有人都很兴奋,说话的声音也大了。
  推杯换盏,相互敬酒,都有了几分醉意。
  「方老师,您究竟为桂西军区写了首什么样的歌?」副厂长笑道,「我们都很好奇,能不能借这个机会,请您为大家唱一唱?」
  在场的众人,不约而同地投去目光。
  盛情难却,方言也不怯场,在军区欢送会上已经唱过好几回,也不差这一回。
  于是拉上李村葆,两人站了起来,默契地打着节拍,唱了起来。
  歌声里满溢着一往无前的气势,龚樰张了张嘴,两眼直直地盯着慷慨激昂的方言看。
  有人在恍惚,有人在聆听,有人在跟唱,也有人在惊叹。
  「想不到方老师竟然还是作词家。」
  「错了,是词作家。」
  此话一出,桂西厂从事作曲作词的同志们并不完全赞成,但也没有一个人反对。
  两个字位置不同,地位天差地别。
  第172章 以梦为马
  唱了一遍,桂西厂的人听得意犹未尽。
  韦必达、郭保昌等人又是敬酒,又是鼓掌,起哄让方言和李村葆多唱了两遍。
  唱到第二遍时,一个个开始模有样地跟唱起来,整个食堂里,充满着嘹亮的歌声。
  欢迎会结束后,方言和龚樰、李村葆三人,一起走回招待所,边走,边聊。
  “原来这首歌是这么创作来的啊。”
  龚樰听完来龙去脉,眨了眨眼。
  “可不是嘛,时间上有点急,所以岩子说这首歌其实并不完美,还少了一个画龙点睛的词眼。”
  李村葆直截了当地说。
  “是不是在‘向前进’的后面?”
  龚樰脱口而出。
  “你猜得很准,就是这個位置。”
  方言诧异不已。
  龚樰抿了抿唇,说自己也学过音乐。
  虽然现在这个版本,四声“向前进”,层层递进,带着情绪往上爬,但总觉得没爬到最高点,如果结尾有一个合适的词眼,可以把气势和情绪推向最高潮,整首歌会更加完美。
  “本来想定的是‘卫国|军魂’。”
  李村葆说:“就是我这篇稿子的原名,但和战士们一讨论,发现经不起推敲。”
  龚樰语气认真道:“没错,我们的军队之所以区别于一切旧军队,就在于这个军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