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91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91节

  就见上面写着,「第一部分,主角登场,奔赴前线,从毫无经验的新兵,蜕变成老兵。」
  「第二部分,军区选拔,特种训练,从连队里的兵王,到魔鬼训练营里的倒数第一,再到逆袭成为营中第一,兵王中的兵王……」
  第一部分算是战争文学,第二部分算是军旅文学。
  至于第三部分……
  方言心无旁骛,没注意到她在偷看。
  就像《新兵马强》里写的,79年的对安南自卫反击战,大部分参战的都是新兵蛋子。
  但也有少部分,比如像《鬼吹灯》,胡这样的老兵,忽然接到命令南下,也因为杀俘,才离开队伍,当起「摸金校尉」。
  还有一些,按李江生讲的,有些退伍老兵响应号召,重新入伍,以老带新,这也是一次真正的「若有战,召必回」。
  毫无疑问,带主角的老兵的结局是牺牲。
  就像靳开来、
  梁三喜的战死,让赵蒙生彻底地蜕变,不过有所区别的是,在奔赴前线之前,李村葆设计的是赵蒙生临阵退缩,想调离部队,而方言笔下的主角,却是主动请缨。
  这个故事,借鉴的是独臂将军丁晓氷。
  当时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执行危险任务时d员优先,因为不是d员,所以每次执行任务都排不上号,错失了上前线的机会。
  「……找了张靶纸,用匕首割破手指,在靶纸背面写下了入d申请书,也是一份请战书。」
  单单看这个梗概,龚樰就被深深地吸引。
  头,不自觉地偏了偏,往右边靠。
  时而看着字,时而看着人。
  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亲眼目睹一个大作家创作的过程,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沙沙。」
  「沙沙。」
  方言正在写整篇的重点之一,特种训练,虽然国内在这一片领域还是空白,但训练内容和情节,绝对不能胡编乱造。
  《冲出亚马逊》、《我是特种兵》、《士兵突击》等等,都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比如,「魔鬼周极限训练」。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新手村,第二部分是练级突破,认识今后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战友,第三部分,就是这支特种兵部队利刃出鞘的时候,逢敌亮剑,随时战斗,首战有我,有我必胜。
  《闪电行动》里,是从部队里抽调精英,组建了侦察小队,而且侦察任务的安南「神秘炮群」,是重炮阵地。
  但经过这些天的走访,方言从李江生等人口中得知,安南早就已经改变打法了。
  从大规模营团进攻作战,变为零星的火力袭扰,或者是派遣小股特工越线骚扰。
  从重炮火力,改成了迫击炮打游击。
  打一炮,换个地方。
  山高林密的地形本来就不好对付,而且安南也很狡猾,除了炮兵频繁调换阵地,还经常利用地形制造假目标,以及假发射点。
  根本没法通过卫星、侦察机等装备,也没有无人机,想要确定位置,只有两种办法。
  一种,就是像《闪电行动》一样。
  派侦察兵组成多支小队,敌后侦查,但战斗员们可能会有伤亡,而且容易打草惊蛇。
  另一种,就是法卡山之战的打法。
  去年,从西方进口了「辛伯林」型相控阵雷达,让火炮直接长了眼睛,甚至有「安南炮弹没落地,我军反击已出膛」的说法。
  也正因为此,部署在前线的雷达成为安南特工摧毁的目标,于是在84年,就出了「辛伯林雷达」事件。
  方言把这件事,当作第三部分的开头。
  既是暗戳戳地提个醒,也是主角团出征的理由,「神兵」雷达被毁,人员伤亡惨重,军队震怒,立刻调来已经训练多年的特种部队。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第一个任务,就是干掉制造「辛伯林雷达」事件的安南高级特工队。
  写着,写着,正写得酣畅淋漓,却恰恰在这个时候,钢笔里的墨水竟然用完了。
  真的一滴也没有了……
  方言往包里一找,才想起来把墨水放在招待所的房间,脸上露出丝无奈,压低声音道:
  「村葆,你有没有带墨水?」
  「没有。」
  李村葆摇了摇头。
  「那有没有多余的笔,借我一支?」
  方言抿了抿嘴。
  「不巧,我也是最后一支。」
  李村葆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
  看来我得回……」
  方言准备站起身,回趟招待所。
  「方老师,用我的吧。」
  就在此时,视线里突然出现了一只手,手上有一支钢笔,而它的主人,正是龚樰。
  方言没有第一时间地去接,而是转过头去,和她面对着面,两道目光交汇在一起。
  「我可能会用很久,你不介意吗?」
  「我不介意,您用吧。」
  龚樰轻摇了下头,露出浅浅的笑容。
  「谢谢。」
  方言也不矫情,现在也不是矫情的时候。
  龚樰看着他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越发对他写的东西充满好奇。
  头不自觉地更往右边靠了靠,字里行间里,几句话立刻吸引住了她:
  「大炮是用来丈量国土面积的!」
  「我将用语言、笔与剑捍卫我的祖国!」
  其中有一句,被两道横线给划掉了,「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任务是送他们见上帝!」
  「………」
  「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刹那间,猛地抬头,望着方言的侧脸,这一次闯入心扉的不是小石子,而是……
  第171章 战忽局方小将
  潜伏杀死哨兵后,悄无声息地在雷达上安放炸药,在雷达兵帐篷门口安放绊线地雷。」
  「安南特工队对着一顶帐篷,一名拿着火箭筒,一名拿着冲锋枪进行攻击,雷达兵惊慌失措地冲出帐篷,引爆了绊网地雷……」
  方言简单地把「辛柏林雷达」事件的整个过程,写了出来,敌人从战前情报获取,到渗透行动,再到战场撤离,策划和组织都极其严谨,造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严重打击。
  在自己的笔下,安南特工非但没有弱化,甚至弱智化,反而像《亮剑》里的「山本特工队」一样,女干诈狡猾,凶残至极。
  比如,会利用「不伤害平民」的原则,乔装渗透,诱骗伏击。
  方言也没有把特种部队神化成「抗日神剧」一样,手撕猴子、裤裆藏雷、800米开外一枪爆头,而是《红海行动》那样的「写实」。
  敌人越是强大,我们的胜利才越了不起!
  战胜敌人的我们才更了不起!
  写完「消灭敌特工队」这个第三部分的梗概,第四部分沿用《闪电行动》的大体情节。
  由于「辛柏林」雷达被毁,短时间内无法维修到位,安南立刻抽调精锐部队,准备近10万发炮弹,全部倾泻在我军阵地上。
  这参考的是被西点军校当教材的「7·12炮战」。
  我军电子侦听严密监听到一个无线电信号,经过破译,确认了计划实施的时间,随后敌人停止炮火攻击,无线电也进入静默状态。
  于是,不得不派遣多支侦察小队出击。
  主角团的特种部队也一样,就是到敌后侦察,想尽办法,找到这个重炮阵地的位置。
  结尾,自然是万炮齐发,鬼哭神嚎!
  方言越写,越顺手。
  介于战恐局和战忽局之间,左右横跳。
  比如「辛柏林」雷达,国内其实有三台,而且已经在仿制阶段,但故意写成只有一台。
  这种情报,安南在法卡山之战后就掌握了,但不能确定咱们手头上有多少台雷达。
  虚虚实实,忽忽悠悠,战忽局第一代局座的位置,估计要轮到方小将来坐了。
  此四代机非彼四代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区区歼10改而已。
  方格纸上,写满了字。
  甩了甩膀子,心里不停地想:
  这个主角,该叫什么名儿呢?
  这个特种部队,该叫什么呢?
  东方神剑?
  狼牙?天狼?战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