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24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24节

  因为拿到“黑市”上,收益远高于罚款。
  但要买外汇券,未必要等到晚上,也未必要去鸽子市场。
  友谊商店、高档宾馆门口,一天到晚,都有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身影。
  这些人,也就是票虫子。
  守株待兔,遇到老外问“要不要换rmb”,遇到老百姓,会问“要不要外汇券”。
  “你们要外汇券?”
  自称“文三”的男人,把方言、韩跃民带到一棵树下,确认四下无人,才谈了起来。
  方言问:“什么价儿啊?”
  文三说120块,换100块面值的外汇券。
  “你有多少?”
  方言觉得还算公道,黑市里兑换外汇券的比率能到了1.5,当然,那是80年代中期。
  “不多不少,1250块。”
  文三打开公文包,里面装一堆外汇券。
  “就这么点?”
  方言皱了皱眉,这钱只够买一个电器。
  “这么点?”
  文三惊了个呆,“这一带里,没人比我手头上的外汇券多了,就这伱还嫌少,怎么着,哥们你能全给吃下去不成?”
  “嗯,我全要。”方言点头。
  “你可甭拿老兄寻开心啊,我没那闲……”
  文三看着这张年轻的面孔,并没放在心上,突然一捆捆大团结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一捆300。”
  方言也不废话,从包里掏出5捆,让韩跃民清点外汇券,确认无误,再相互交换。
  文三脸色大变,咧嘴发笑,“敢问兄弟何方神圣,在哪儿发财啊?”
  方言戏谑道:“鄙人,张麻子。”
  文三一愣,“可哥们你脸上没麻子啊。”
  “老婆饼里有老婆吗?”方言笑道。
  一手交钱,一手交券,干净利落。
  韩跃民跟着方言,边走边说:
  “好家伙,这倒外汇券也太挣钱了吧,就这一来一回,快挣出我一年的工资了!”
  “韩哥,不用羡慕,等你从杭城回来,他就要反过来羡慕你了。”方言摆了摆手。
  韩跃民似懂非懂地点头,来到友谊商店的门前,就见入口处竖着一排铁栅栏:
  “岩子,咱们好像不能进去吧?”
  “韩哥,现在规矩改了,外汇券就是通行证,只要有外汇券,谁都可以进友谊!”
  方言拍了下他的背,拾级而上。
  韩跃民看他走得虎虎生风,大步流星,一副霸气侧漏的样子,自己的腰杆子也挺直了。
  友谊商店,在创立之初,只接待外宾。
  必须出示护照、华侨证,或者外籍工作证,才可以进入。
  寻常老百姓只有驻足张望的份儿,除非有持证件的人愿意带他们进去。
  但伴随外汇券的发行,开始向老百姓开放,外汇券则成为人们进入特殊通行证。
  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食品罐头、四大名绣、地毯挂毯、名贵海味、中外名酒名烟、名贵药材、家用电器、自行车、中高档家具、流行时装、呢绒绸缎、照相器材、钟表眼镜、金银饰品……
  当时在友谊有这样一个口号:“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老天呐!”
  韩跃民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震惊不已。
  方言不像后世准备买比亚迪秦的车主,进了4s店一逛,结果全款变首付。
  目的性很明确,直奔家电所在。
  扫了一圈洗衣机,松下、三洋、日立,都是日本货,而且全是单缸洗衣机,也就是一个洗涤桶和波轮组成,只能洗涤,不能脱水,听售货员说,过段时间要从德国引进双缸的。
  权衡之下,选择了彩色电视机。
  14寸牡丹牌,1050元。
  揣着剩余的2张外汇券,方言抬着电视往外走,韩跃民搭了把手,走路都轻飘飘的。
  特别是到了门口,往来的路人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整个人神气十足,强忍着笑意。
  “韩哥,想笑就笑出来,别憋着。”
  方言把装电视的箱子放在车架上,然后拿出绳子,一根又一根,捆得严严实实。
  “要笑啊,也该你这个正主先笑,不过岩子,你怎么看上去这么冷静?”韩跃民诧异道。
  方言转过头,疑惑不解。
  “这可是彩色电视机!”
  “而且是从友谊商店买的彩色电视机!”
  “想想我去供销社打一瓶酱油和来友谊买一瓶酱油去,内心的感觉肯定不一样。”
  韩跃民手舞足蹈,说这瓶酱油好像是给进步的自己一个奖励,味道都不一样,是甜的。
  “哈哈哈,韩哥你别看我这样,其实我心里偷着乐呢!”
  方言猛然意识到,这年头,买电视机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极其风光的一件大事。
  “我就说嘛,你看看,高兴得把方向都走反了,咱们该走这边。”
  韩跃民提醒了一句。
  方言道:“我得去趟图片社,前些天从信托商店买的二手海鸥相机,搁那儿维修呢。”
  韩跃民惊讶说:“你是想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到杭城旅游观光,拍些照片是吧?”
  “这不是重点。”
  方言循循善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想啊韩哥,参加这次金鸡奖的,可有朱时茅、刘小庆、章瑜这些正当红的演员。”
  “我知道了,你想跟他们合影?”
  “和我合不合影,不重要,和你合影才重要。”
  “我?”
  “没错,你想你摆摊开张的第一天,如果把这些合影亮出来,顾客会是个什么反应?”
  “诶!我怎么没想到呢!”
  韩跃民一拍额头,隐隐悟到。
  “这个就叫‘明星效应’。”
  方言嘿然一笑,很多的公司,特别是餐厅,喜欢悬挂各界名人和明星艺人的照片。
  这样能够借助名人光环,迅速打出名头。
  “啥叫明星效应?”
  韩跃民有点明白,但又有点不明白。
  “这个等韩哥你开张以后,自然就能知道了。”方言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
  ……………
  从华夏图片社维修部取回相机,回到家时,黄昏悄然降临,云层笼罩了一片金黄。
  街坊邻居看到方言带回这么个大物件,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嘴,当得知箱子里装的是电视,一个接一个惊呼声,回荡在胡同里。
  方言家买电视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你怎么突然就买了个电视呢?”
  杨霞看到方言和韩跃民小心地把电视抬到堂屋,嘴上数落了几句,心里却乐开了花。
  “妈,这一趟多亏了韩哥帮忙。”
  方言说:“我买了些菜,今晚您做的丰盛点,我要请他在家里吃饭,好好谢谢人家。”
  “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做的。”
  韩跃民瞥了眼方红,憨笑地挠挠头。
  “丫丫,你跟我去厨房。”
  杨霞满口答应,拉上方红往外头走。
  韩跃民大喜若望,激动地感谢方言的神助攻,立马跑去公用电话站,给家里报个信。
  方言调试着电视,彩色的画面并不清晰,时不时冒出雪花,显然信号不佳。
  “哥,好了没有!好了没有啊!”
  方燕在边上蹦蹦跳跳。
  “你把碗筷摆好了,到时候就能看了。”
  方言早早就备好了室外天线架,用杆子安装好,在韩跃民的帮忙下,架在屋顶绑好。
  效果拔群,立竿见影!
  “噢噢,看电视喽!看电视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