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21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21节

  方言环顾四周,感觉来往的行人多了不少,三五个人,成群结队,走的方向还一致。
  “他们应该是其他学校的。”
  苏雅解释说五四文学社这次的大型朗诵会,虽然名义上只面向燕大,但因为《热爱生命》,和刊登方言演讲的校报,火出了圈。
  现在,很多外校的也纷纷慕名而来。
  一路上,方言能看到男女青年手上或多或少有一两本期刊,而《十月》出现的频率最高,一问才知道,全都是《人生》引起的。
  整个燕大校园,或者是整个燕京的所有大学,无不是众人皆哀静秋,万众皆叹老三。
  而高加林呢,悲其不幸,恨其所为!
  硬生生,整出了《渴望》的即视感。
  “这么多人啊!
  方红跟着人流走,越看越心惊。
  “红姐,这才只是冰山一角,等你到了大礼堂,就知道到底有多么夸张了。”
  苏雅加快脚步,往前走去。
  方言紧随其后,没有像门口的学生一样大排长龙,等待入场,而是抄捷径,走侧门。
  一进会场,放眼望去,乌泱泱全是人。
  甚至有人自己搬着马扎坐着,或者干脆直接站在过道里,这些文学青年狂热地爱着诗歌,爱着文学,坐几个小时的公交,只为了跑到燕京大学来参加五四文学社的大型朗诵会。
  而本校学生的热情,更是只高不低。
  已经起名叫“西川”的刘君,和白若雪组织了西语系的应援团,于敏洪也在其中。
  法律系、历史系,就连理工科都出动了。
  方言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看着那些眼中一个个闪着光,激动兴奋的年轻人,即便是有学生自发的志愿者队伍维持秩序,依旧有很多人。
  千言万语,也不如方红的一句直观:
  “怎么这么多人啊!”
  就在方言准备找个座位,悠哉吃瓜的时候,突然间,人群当中爆发出一个声音:
  “那是不是方言!”
  就像一粒火星丢到火药桶里,瞬间爆炸。
  “方老师也到这儿了?”
  “方老师在哪?”
  “真的是方老师吗?真的吗?”
  全场骚动了起来,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于敏洪跟着刘君、王镪,把头转了过去。
  耳畔边,传来一阵接一阵的尖叫声:
  “就是他!”
  “就是那个人!”
  “他就是方老师!”
  整个会场快要被呼喊声掀翻,于敏洪看着被人群簇拥的方言,他明明跟自己的年纪差不多,却那么的光芒万丈,那么的意气风发。
  而自己,这么的普通,这么的“土鳖”。
  只是个区区的燕大学生,平平无奇。
  看着他的身影,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眼神里充满崇拜和炙热:
  大丈夫,当如是也!
  第110章 爱情万岁!
  这个时候的著名诗人,相当于顶流巨星。
  走到哪里,都是万人拥簇,跟追星似的。
  而且论起疯狂程度,一点儿也不比歌迷、影迷,甚至比饭圈差,或许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前这副景象,也不过是小场面。
  要知道《星星》诗刊在蓉城举办“星星诗歌节”,请来北岛等朦胧诗人,门票从2块炒到了20块,没票的干脆破窗而入,秩序大乱。
  方言如今在文坛的地位,依旧是小将。
  但在人气方面,绝对是顶流中顶流。
  “方老师!”
  “方老师,您往前排坐。”
  过道里的学生们很自觉地往两侧靠,让出一条小路,方红紧张得心怦怦直跳,在众人的注视下,跟着方言,双腿僵硬地往前走去。
  第一排,坐着的不是骆一鹤等五四文学社的骨干,就是中文系的老师、新诗研究所的研究员,以及《诗探索》的编辑,群英荟萃。
  就在此时,谢缅站了起来,打了招呼:
  “方言!自从拜读过你的《热爱生命》,就希望有一天能和你见上一面,今天终于如愿!”
  在苏雅的相互介绍下,方言和谢缅等燕大的老师们一一认识,客客气气地聊上几句。
  余光里,注意到坐在第二排的白若雪。
  谢缅先拿诗歌口语化,夸了方言几句,接着提到《从前慢》:“但没想到,你写的这一首新诗,又让我仿佛重新认识伱一样。”
  方言好奇不已,何出此言?
  “诗句看上去很淡,缓缓的,口语化,但很干净、朴素,看上去没有对仗押韵,但有内在的节奏,隐隐绰绰,极有韵味。”
  谢缅说的头头是道。
  “您评价得太到位了。”
  方言笑道:“这诗看似平平淡淡,好像没什么意思,但细细一品,又有点什么意思。”
  “哈哈哈,就是这个意思!”
  两人相视一笑,谢缅直夸他不愧是艾清看重的年轻人,和他诗歌散文化的风格很相似。
  商业互吹了几句,众人坐了下来。
  方红坐立不安,感觉背后有一道道目光袭来,瞥了眼方言,一脸的云淡风轻,自己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下来,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啪啪啪。”
  在一阵掌声中,大型朗诵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是苏雅和骆一鹤,做了番简短的开场白,就请第一个参会者上场,朗诵诗歌。
  自从《热爱生命》带动口语化兴起,80年代初的诗坛气象大变,不再是朦胧诗的天下。
  就像接下来上场的这位查海升,笔名“海子”,站在方言的面前,脸上写满了激动,就像迷弟一样,慷慨激昂地朗诵《热爱生命》。
  一个接一个,朦胧和口语,势均力敌。
  紧接着,轮到了白若雪,声情并茂道: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一听是《从前慢》,人群里立马发出惊呼声,等把整首诗念完,全场已经开始骚动。
  越来越多的人,高喊着“方老师”,希望由方言这位原作作者,站出来点评解析几句。
  顺便,再聊聊创作感想,不单单是《从前慢》的,还有《山楂树之恋》、《牧马人》的。
  “方老师,讲两句吧!”
  顿时间,千呼万唤,闹哄哄一片。
  “还是出来讲几句吧。”
  谢缅侧目而视。
  “我还是不要喧宾夺主了。”
  方言扬了扬手。
  “既然是学生们的盛情,你也不要再推辞了。”
  谢缅等老师,不希望浇灭学生的热情。
  看着越来越难以控制的场面,方言知道自己不出场不行了,在万众瞩目下,站了起来。
  “哗哗哗。”
  顷刻间,鼓掌声和叫好声,此起彼伏。
  “既然同学们这么诚心诚意,那我就冒昧地和大家唠10分钟。”方言环顾四周,“让接下来的朗诵者们润润嗓子,好好准备一下。”
  幽默的语气,让全场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突然间,一个女生站了起来:
  “方老师,你为什么要把老三写死呢!”
  “为什么让他和静秋的爱情变成遗憾呢?”
  女生虽然大胆无礼,但却说出来大多数人心中想说想问的,为什么不是大圆满的结局!
  “爱情本身,有时候就是一种遗憾。”
  “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但恰恰,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是爱情本身。”
  方言刚说完,底下就有无数人举起了手。
  戴着眼镜的女生被点到名,脱口而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