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92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92节

  “华夏复兴梦!这个‘复兴’用的太棒了!”
  马笑冬称赞道:“这个方言真的是好口才,他把我们所有华夏人心底的话全说完了。”
  关志豪思考片刻,“嗯,就用它来做《华夏青年》这次人生大讨论的收官之作!”
  “我马上去安排,这一期我们的重点就围绕‘青年的人生’和‘华夏复兴梦’展开。”
  马笑冬抄起报纸,正要急匆匆离开。
  “等等。”
  关志豪叫住了他,“把那一首《热爱生命》,放在演讲内容的后面吧。”
  “《热爱生命》?!”
  马笑冬知道这首诗,但不知道这诗竟然出自方言之手,“什么!方言就是这个‘岩子’?”
  “没错。”
  关志豪微微一笑。
  马笑冬想了一下,点头说:“这首诗倒是挺应景,放在稿件里,确实也很合适。”
  两人互看一眼,然后目光纷纷投向《燕京大学日刊》,就见头版的位置写着这么一句:
  “每当这个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湘南人说,若要中华灭亡,除非湘南死光,陕北人说,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
  “川渝人说,不退外敌誓不回川。”
  “豫南人说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冀北人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
  “粤东人人狠话不多,一把菜刀就能饥餐胡虏肉、渴饮外敌血!”
  看着校报,方红不禁感叹:“写得好,写得真好。”余光瞥了眼方燕,“我就纳闷了,岩子是大作家,怎么到了你,作文水平就那么差呢,这个分数怎么写出来,怎么能写出来!”
  “我……我……”
  方燕委屈巴巴地看向苏雅。
  “红姐,当年岩子的作文还不如燕子,她只是基础有点薄弱,进步的空间挺大的。”
  “算了,不说她了。”
  “对了,红姐。”苏雅左右张望,不见方言的人影,“岩子今天去哪儿了?”
  方红笑道:“噢,他说他去趟医院,看望老师,就是上回看《庐山恋》提到的那位。”
  感谢王姓网友的3000起点币。
  第85章 满眼都是年轻时的自己
  正值中午,燕京医院。
  方言坐在桌前,埋头整理着《潜伏》所需的资料,这几天,自己登门拜访了沈罪。
  沈雁氷帮他找来的机会!
  以沈雁氷的弟子、谍战文学之父的身份!
  功德林毕业生的电影,《决战之后》,有部分就取材自沈罪的《我这三十年》,可惜现在没有出版,不过好就好在,人还活着。
  关键,沈罪跟津门站站长吴敬中的原型,吴景中,曾经私交不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沈罪在过完《潜伏》大纲后,很乐意配合,不但提供材料,而且帮着梳理人物关系,把自己稿子里的错误揪出来,细节也更完善。
  “咚咚咚。”
  就在他准备动笔的时候,门被敲了几下。
  沈雁氷住院期间,基本上高挂“谢绝见客”的免战牌,就算探望,也要先过了沈霜陈晓曼这关,能见到面的,都是交情匪浅的人。
  一推开门,果然不出所料。
  “曹公好。”
  “小方,你是沈兄的弟子。”
  万佳宝摆手,“改口叫我‘先生’就好。”
  “万先生。”
  方言重新唤了一声,招呼着万佳宝和万芳坐下,“老师正在吸氧,您坐着等一等。”
  说话间,就见插着管子的沈雁氷,从棉被下面伸出骨瘦如柴的右手,指指鼻子,又在半空中按了两下,脸上露出欢迎和歉疚的神情。
  万佳宝抓着他的手,一言不发。
  “您喝水。”
  方言给他们端来水。
  当热水冷却以后,差不多也到了揭掉管子的时候,熟练地帮沈雁氷拔掉,扶他坐起来。
  万佳宝寒暄了几句,问到身体状况。
  “还是老毛病,肺气肿。”
  沈雁氷不禁失笑道:“经常气喘,缺氧,每隔一刻钟,大夫给我吸氧一次。不过这次发现肾脏有变化,老是低烧,三十七度多点。”
  看着方言忙前忙后,万佳宝眼里闪过一丝羡慕之色,“沈兄教出了个好学生啊。”
  “哈哈哈,夸你呢。”
  沈雁氷向方言开起了玩笑。
  万佳宝直说,在看《暗战》的时候,就觉得方言不俗,天赋异禀,没想到在沈雁氷指导下,进步得这么神速,竟然已经能写出《大秦之裂变》这样披着历史文学外衣的改革文学。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沈雁氷语气欣慰道:“我没教他多少,主要靠他自己的悟性和才华,你也知道,文学是需要悟性和天赋的,而这两样是没法教的。”
  “是啊,看到他,我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伱我。”
  万佳宝望着方言,满眼都是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先生,您过奖了。”
  方言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沈雁氷就不必说了,单单万佳宝,23岁就创作出了处女作《雷雨》,这可是“华夏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之后几年,更是进入创作的黄金期,写下了《日出》、《原野》……
  跟他一比,方小将就显得不够看了。
  “他啊,可比不了当年的你。”
  沈雁氷话虽如此,但笑得很灿烂。
  万佳宝道:“不能这么说,当年如果我没有得到李兄、沈兄的支持,恐怕到现在,还是一个穷小子。”
  “我顶多就是写了诗而已。”
  沈雁氷说:“主要是老巴,当年《雷雨》那部戏,我陪着看的,他可是流了四次泪,我还从没有看到有一部戏能这么感动他的。”
  两人叙起旧来,你一言,我一语,方言才知道,原来沈雁氷和万佳宝的交情这么深厚。
  《雷雨》在沪市公演三个月,轰动全城,沈雁氷特意写了一首《赠曹|禺》的贺诗。
  “当年海上惊雷雨,雾散云开明朗天。”
  “阅尽风霜君更健,昭君今继越王篇。”
  沈雁氷慢悠悠地念了出来。
  “如今是不行了。”
  万佳宝苦笑,“去年,李兄就来信劝我多写,这不前不久,又收到了黄永钰的一封信,说不喜欢我现在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黄永钰?
  那不就是画出生肖邮票的‘猴票之父’嘛?
  方言挑了挑眉,默默吃瓜。
  万佳宝叹了口气,说自己朋友很多,但现在只有黄永钰会这样直接、严厉地批评他。
  “你也别太往心里去,慢慢来。”
  沈雁氷宽慰了几句。
  万佳宝转头看向方言,“你千万要以我为戒,一定要在年轻富有创造力的时候,多多创作,多写几部像《暗战》、《大秦之裂变》这样的好作品,要不然,等老了,唉~”
  “先生,我会的!”
  方言毫不担心,自己可是开挂的。
  “我到沪市出差的时候,沪市话剧院的同志把改编的《暗战》,排给我看,排演得非常出色,当然,这也是因为原著本身足够出色。”
  万佳宝称赞了几句。
  “沪市话剧院还邀请我去看首演。”
  方言笑了笑。
  沈雁氷突然问道:“万兄,《暗战》适合改成话剧,《大秦之裂变》有没有改编的潜力?”
  “当然,比《暗战》更有潜质!”
  万佳宝回道:“如果改得好,搞不好不只是历史巨制这么简单,在这个改革风起的时期,说不准会是掀起改革大潮的大戏!”
  方言眯了眯眼,能听出沈雁氷的弦外之音,是希望人艺能把《大秦之裂变》改编成话剧,为今后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戏,量身定制。
  钱不钱的,倒是小事。
  一旦成功了,包括文艺界在内,对自己、对《大秦之裂变》的争议,也算是盖棺定论。
  人艺大戏,正面典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