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78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78节

  私人订制的,还得加钱!
  “犯不着,有台红灯、凯歌牌收音机,没准就可以。”秦大爷摆了摆手。
  方言不免惊喜,他们家的就是红灯牌。
  就在《暗战》广播剧开播的当天,好巧不巧,就是燕京一年一度的“冬贮大白菜”战役。
  一到了10月底、11月初,就能在夜里看到路上窜出一辆辆运菜的卡车,到了大白天,街上立马冒出一座座“白菜山”。
  这可是广大北方地区冬春两季的当家菜!
  同样,也是农民换得现钱的大宗收成。
  由于数量大、时间短、气温多变,必须快购快销,让农民少受损失,每年都会成立一个会战指挥部,上上下下,全部动员起来。
  包括方言所在的胡同,整个南锣鼓巷的人,不是去当义工帮忙,就是排队买白菜。
  除了西单菜市场等大型商场,一般商店会在门前搭起棚,一时间,满大街都是一条条买白菜的队伍,一个人负责买,家人们负责运。
  这会儿,可不会把一大堆大白菜摆着,给人随便挑选,而是分三六九等。
  一级菜每斤2分7厘、二级菜每斤2分1厘、三级菜每斤1分4厘……
  大白菜买回来整整齐齐,屁股朝里,脑袋儿冲外,往窗台儿上一码,接着吃饭午休。
  睡醒了起来,搬来凳子靠着墙根儿。
  守着这个白菜堆,找一背风的地方,揣着手,缩着脖子,边晒太阳,边仔细规制。
  “哥,你别玩啦,《小喇叭》马上要开始了!”方燕抓着方言的手,左右乱晃。
  “行行,让给你吧。”
  方言把收音机交给她,继续摆白菜堆。
  跟又大又笨的木头框收音机不同,红灯牌的收音机精巧别致,黑色的外壳,调音、调台两个大旋钮,虽然杂音多,但灵敏度很高。
  “滴滴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伴随这一声,好动的方燕立刻安静下来。
  《小喇叭》是中yang广播电台的一档著名少儿节目,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国内大陆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覆盖面和影响力,远远超过电视时代的《东方儿童》、《智慧树》、《大风车》……
  等孙静修讲完《西游记》的故事,也到了方家吃晚饭的时候,方言旋转收音机的旋钮。
  滋滋啦啦的杂音,慢慢地变成了字正腔圆的女声。
  “辽东省广播电台,现在是连续广播时间,各位听众,从今天开始,在这个时间里将连续播送长篇谍战广播剧,《暗战》。”
  “作者方言,由王钢播讲。”
  紧接着,和大人声音出来了,“在隐蔽战线从事多年的安在天,每当路过四马路时……”
  跟《夜幕下的哈尔滨》,简直一个味儿!
  方言听了不到一分钟,就见杨霞张了张嘴,“岩子,这里面播的是你那本?”
  “当然是他的!”
  方红摇头失笑:“妈,您忘啦,前不久家里才收到一张辽东广播电台的汇款单呢。”
  “看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
  杨霞拍了下额头。
  方红边给小妹碗里夹菜,边看向弟弟:“怪不得伱今天一直在鼓捣收音机,原来是为了听这个啊!”
  方言道:“我想听听播讲的效果,现在看来,挺不错的,估计《暗战》又能再火一把。”
  杨霞好奇地问:“那还会有稿费吗?”
  “一定会有的。”
  方言自信地点了下头。
  因为这时候的印刷技术要靠人工铅字排版,制作周期很长,所以《暗战》的单行本和《牧马人》一样,还在出版的过程中,没能赶上这一波广播剧带来的热度,但好在还有话剧,应该能赶在首演之前发行。
  而且,也不光靠《暗战》。
  《潜伏》的大纲,在讲习所期间就写出来了,不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正好完成了《大秦之裂变》,现在闲着也是闲着,打算这段时间,好好地收集资料。
  没准,还有机会采访下功德林毕业生。
  就在他埋头写着《潜伏》的时候,《暗战》的广播剧持续不断地播送,一集紧接一集。
  本来胡同里,每到这个点,街坊邻居都会习惯性地调到评书节目,但现在不一样了。
  有美多、红灯、凯歌这些大品牌收音机的人家,陆陆续续地改成收听辽东广播电台。
  整个胡同是这样,整个南锣鼓巷也这样。
  整个四九城是不是这样,方言不知道,但他知道《暗战》在燕京肯定是火爆了一把。
  因为燕京广播电台已经找上门来了。
  感谢马克西姆小面球的100起点币。
  第71章 《十月》挖人
  想到燕京广播电台会找上门来,但方言没想到会这么快。
  好在他早有准备,事先跟辽东广播电台说好了,《暗战》可以交给其他广播电台录制自己的版本,当然,也可以让其他广播电台直接使用王钢评书版《暗战》,但是得给钱。
  给方言多少,也要给辽东广播电台多少。
  燕京广播电台毫不犹豫地答应,甚至想要的更多,要把方言的《听风》,也一并拿下。
  价钱方面,毫不吝啬。
  给出最高标准,一篇60元,一共120元。
  而辽东广播电台,因为燕京广播电台直接使用王钢版本的《暗战》,非但把付给方言的30块费用收了回来,反倒还赚了30块。
  正好拿来这笔钱,接着买《听风》。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辽东广播电台一分钱没掏,全由燕京广播电台买单,拿下了《听风》和《暗战》,双方最后还非常满意。
  方言也很满意,拿到了150块稿费。
  而且燕京广播电台,只是个开始。
  之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纷纷把电话打到了《燕京文学》编辑部,只要价格不是太低,方言统统来者不拒,但他不只是为了钱。
  更是为了让《暗战》,在全国爆火。
  借着评书版广播剧传遍大江南北,王钢一炮而红,名气比上辈子《夜幕下的哈尔滨》播讲时未必差多少,当然,方言也出名了一把。
  在食堂排队的时候,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会说上一两句暗战广播剧,好评如潮。
  “小方老师,你那《暗战》写得可真棒。”
  “可不!听完《暗战》,再瞅其它的反特,我是一本也看不下去,您下部谍战打算什么时候写啊?”
  “岩子,听说你的另一篇《听风》,马上也要被辽东广播电台播讲了,有这回事吗?”
  “………”
  面对一个个问题,方言笑着回应。
  然后端着饭缸子,回到编辑部,就见李悦用戏谑的口吻说:“一个菜一个肉,岩子,这可不像你啊,平常都是一个菜,或者一个肉。”
  “岩子这是腰包肥了。”
  黄忠国玩味地笑着,自从《暗战》广播剧大热,指名道姓找方言的电话是一个接一个。
  一个电话,就相当于一笔钱进账。
  到现在为止,已经打了足足11个。
  “您看我这样,像肥起来嘛?
  方言拍拍口袋,打哈哈道:“给我的那仨瓜俩枣儿,也就是一葫芦醋钱。”
  “伱那葫芦是不是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
  黄忠国和李悦互看一眼。
  “您二位就甭拿我寻开心了,老话不是讲了嘛,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方言嘿然一笑。
  “这话有点意思啊,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这个’穷忍着‘,也好理解。”
  李悦问道:“’富耐着‘,有什么说法?”
  “就是挣了钱不能嘚瑟,别太美着。”
  方言说:“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岩子总是妙语连珠,说的还特在理。”
  李悦和黄忠国相视一笑。
  “其实钱不钱,倒是次要的。”
  方言说不出“对钱不感兴趣”这种话,但也不完全出于钱,主要是让谍战文学站起来。
  一直以来,包括反特题材在内的谍战,都只算是军事文学这大类里的一个分支而已。
  跟战争文学一样,但又不完全一样。
  谍战文学作家,可不如战争文学作家的名头响亮,甚至,“谍战文学”也是最近才兴起。
  如果能通过《暗战》、《听风》、《潜伏》,以及明年开播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等一系列作品,把整个谍战文学的地位抬上去。
  不求从军事文学里独立出来,但至少可以跟战争文学平起平坐,这才是祖师爷该干的!
  “就冲岩子这想法,当浮一大白!”
  李悦、黄忠国等人举起杯子,以水代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