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54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54节

  接着指了指圆形石椅,“坐吧。”
  “是,先生。”
  方言心头火热,坐了下来。
  “所里安排我给你当导师,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一是你瞧我这身体,老喽,不中用,二是我之前工作很多,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学生。”
  沈雁氷直起身体,沈霜立马扶住他的背。
  方言也凑上去,搀着他的手。
  沈雁氷颇为欣赏地看着他:“巧就巧在生了这么场大病,不得不静养,这段休息的时间,应该是够指导你写作,你知道所里为什么安排我当你老师吗?”
  “嗯。”
  方言想也不想,今文坛长篇小说创作之最,唯茅与巴公尔。
  “你啊你。”
  沈雁氷摇头失笑道:“这几年短篇小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长篇小说还不够繁荣,我是写长篇小说为主的,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说着拿起一沓稿纸,“本来老丁和所里极力向我推荐你,我还挺纳闷,你只写了两部短篇小说,怎么能看出你有写长篇的潜力,直到我看了你的这篇小说。”
  方言接过稿子一瞧,上面密密麻麻全都是批注。
  比如开头,“好!好!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用的好!”
  又比如末尾,“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就嵌在我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这带满沈雁氷批注的手抄稿,跟李尧堂的信一样,必须好好珍藏啊!
  “看完这个以后,我确信你是值得培养的可造之材,才会动了指导你的念头。”
  沈雁氷道:“写的确实好,特别是你这个年龄段,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更是难得。”
  “谢谢先生夸奖。”
  “改口叫我‘老师’吧,虽然指导的时间可能只有半年左右,但你已经是我这些年教的人里时间最长的,往后估计是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是,老师!我一定跟着您好好学习!”
  方言转念一想,那岂不是自己就是沈雁氷的最后一个弟子,关门弟子?!
  “还有一点……”
  沈雁氷开玩笑地说了一句。
  类似菩提老祖对孙悟空——
  莫说什么报答之恩,日后你若惹(写)出(得)祸(太)来(差),不把为师说出来就行了!
  “写不出好的作品,您拿我试问!”
  方言笑道:“不过我相信有您的敦敦教诲,我不能说突飞猛进,也至少是更进一步。”
  沈雁氷宠溺地白了眼:“你啊,把这个拍马屁的功力都给我用在写作上去!”
  “是,老师!”
  “跟我到书房吧,我还有话要跟你说。”
  第48章 师门任务
  晒了会儿太阳,沈雁氷带着方言来到西厢房,这里既是他的书房,也是卧室。
  房间内的摆设十分简朴,除了沙发、茶几就是满壁的图书,就是靠墙的一张单人床。
  紧挨着床的是一张写字台,左边摆着台灯、放大镜,右边并排放着笔。
  从里到外,先是最常用的钢笔,然后依次是备用钢笔、改稿用的铅笔、红铅笔等,笔旁一盒曲别针、一盒大头针、一叠作书签用的小便条,摆的是井然有序。
  方言搀着沈雁氷坐在床上,自己拉来一个小马扎。
  “不管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落笔之前最重要的是确定选题方向……”
  沈雁氷慢悠悠道:“从发现题材,到拆解题材,到重新构思、布局,再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最后小说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接着慈眉善目地盯着他看,“你想好要写什么题材了吗?是不是打算继续谍战题材?”
  “是的,老师。”
  方言直截了当地承认。
  “除了谍战,还有其它想法吗?”
  “我暂时没想到。”
  “这可不行,要想,要多想。”
  沈雁氷看他仍然一脸困惑,“既然你是我学生,那我就考考你,你知道我写了哪些小说吗?”
  “《春蚕》、《子夜》、《林家铺子》……”
  方言在来拜访之前,王朦、周雁茹等人就给他做过特训,回答得自然是信手捏来。
  “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沈雁氷颇为满意道,“比如《子夜》,就是30年代初的大上海,因为我喜欢结合历史,紧贴现实,所以很多人管我的小说叫作‘社会剖析小说’。”
  “老师是想我往现实主义的方向?”
  方言心领神会,这是给自己定毕业课题了。
  坏了,《潜伏》怎么办?
  自己的如意算盘可能要泡汤了!
  “只是个建议,因为谍战的题材总会有尽时,但现实生活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的,80年代、90年代,甚至21世纪,现实主义永远不过时,这能大大地延长你的写作生涯。”
  沈雁氷耐心地解释自己的用意,年轻作家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根据地”。
  比如五十年代的作家,就有一条“三同”原则,跟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方言恍然大悟,创作是有极限的,总会灵感枯竭,江郎才尽,老师操心的是他的前途。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开挂的!
  “文学要反映时代的主题,我要再考考你,伱觉得社会现在有哪些重要的话题?”
  沈雁氷一点一点地引导。
  方言思考片刻,脑海里第一個蹦出来的就是,改革!这绝对是贯穿将来的不变主题!
  “你能这么快说出‘改革’,说明你的观察力很不错。”沈雁氷颇为欣赏地夸了一句。
  方言表面笑嘻嘻,心里却苦兮兮。
  关于改革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的确不少。
  《新星》、《兄弟》、《大江大河》、《鸡毛飞上天》、《血总是热的》、《繁花》、《情满珠江》、《温州一家人》……
  但是关于80年代初这个时候的作品,可不多见啊,而且还是能写成长篇小说的那种。
  简直是,难上加难!
  “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沈雁氷注意到他眉宇间的忧虑,“我只是给你多一些考虑的方向,谍战你照样可以写。”
  “我明白了,老师!”
  方言内心不禁松了口气,不过导师亲自定下的课题,能随便换吗?
  “到中午了,留下来吃了顿便饭吧。”
  沈雁氷招呼他一起走向东厢房的饭厅。
  刚一进门,一个女孩喊着“爷爷”,飞奔到沈雁氷的身边,向方言眨了眨眼睛:
  “咦,大哥哥你是谁啊?”
  “迈蘅,要叫方叔叔。”
  沈霜的妻子陈晓曼纠正道。
  “方叔叔好。”
  沈迈蘅说的清脆悦耳。
  方言从口袋里一模,苏雅昨天塞给自己的糖果然还在兜里,借花献佛地全给了她。
  “谢谢方叔叔!”
  沈迈蘅眼前一亮,叫得更甜。
  方言很无奈,自己这年纪,就被人喊叔叔了。
  但不管怎么样,能留在家里同桌吃饭,而且能被喊“叔叔”,明显得到沈雁氷一家认同。
  吃完了饭,方言又被带去了书房里。
  “这个,你拿去。”
  沈雁氷从书架上拿了本50年代出版的《创作的准备》,又从抽屉里取出本笔记,纸张泛黄,封面略微残破,题目写着《论创作》。
  “这是我归纳总结了自己这辈子的写作心得,包含和讲解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秘籍!
  方言小心地接过笔记。
  这年头,几乎没有系统性的写作指导课程和教材,这本完全相当于文学界的武林秘籍。
  而且是文林宗师级别的绝世秘笈!
  “当然,光看是没用的,还要写作文,要记住,作文的目的是练习写作,不是默写你已知的知识,要增进写作的技巧,最好是去写一些从生活观察得来的东西……”
  沈雁氷向他传授“小说作法abc”,就像掌门给弟子灌顶传功一样,耐心地讲解起来。
  整整一下午,几乎没有出过书房。
  “能够把自己的意思明白说出来,就是技巧……再好的技巧也是为了内容而服务,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沈雁氷疲倦地吐了口气。
  “老师,我记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