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9节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9节

  “没有。”
  没头没脑的一问,让杨霞一脸茫然。
  不是说方红吗,怎么又扯到方言了?
  “是嘛!”
  吕婶顿时心头一热。
  自家的闺女刚返城,也单身,整天捧着《牧马人》,作梦都想嫁给一个像许灵均的男人,方言虽然不像许灵均,有个亿万富翁的爸爸,但有才华,有前途,也是金疙瘩!
  如果他们俩能凑一对,再加上吕大成和方红这对,简直是亲上加亲,强强联合。
  于是,拜访的目标一下子就变了,从给吕大成这个侄子说媒,变成了帮女儿打听方言。
  “老嫂子就没想到岩子的个人问题?”
  “孩子都大了,跟谁搞对象,要跟谁结婚,都有自己的主见,只能由着他们。”
  杨霞心里打起十二分警惕。
  “对,对,自由恋爱,到底还是老嫂子开明。”吕婶假笑道,“那么大成跟方红……”
  杨霞直截了当道:“那个吕大成,丫丫要是真的喜欢,我不反对,可她要是不喜欢,我看就算了,我们家不搞包办婚姻那一套。”
  “是啊,封建包办婚姻最可恶了。”
  吕婶悻悻地发笑,但好歹没白跑一趟。
  给自家闺女物色到了对象,至于侄子,虽然方家没明确同意他跟方红谈朋友,但也没明确反对,能不能追到手,就看他自己的本事。
  这么一想,觉得自己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赶紧回去,汇报战果,但在离开之前,特意替自家的闺女,向方言索要了亲笔签名。
  “人都走远了,还看什么看。”
  杨霞把人送出门,回到院子,注意到从厨房探出头的姐弟俩,意味深长地看了眼。
  方言走上前:“妈,怎么样啊?”
  “她啊,看上你了,想让你当她女婿。”
  杨霞不禁失笑道。
  方言和方红互看一眼,“她不是来给吕大成那孙贼说媒嘛,怎么扯到我身上?”
  “贪呗,看着碗里,想着锅里。”
  杨霞撇了撇嘴。
  “怪不得签名的时候,我就觉得她看我的眼神不对,合着想买一送一,把咱们家一锅端啊。”方言冷笑道,“妈,您怎么想的?”
  “什么怎么想,你不是都替咱们家想了。”
  杨霞白了眼,“自由恋爱,你们自己的事,自己看着办吧,妈只给你们把把关。”
  “呀!”
  方红来不及解下围裙,就跑出厨房。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人我还是要把关的,可不能什么人都往家里带,听明白嘛!”
  杨霞板着一张严肃的脸。
  方红心满意足地点了下头,忽然想到什么,笑容一僵,“可是这样一来,妈,岩子的招工和回城的事该怎么办?”
  “姐,甭操心,我自己已经办好了。”
  方言伸了伸懒腰。
  “办好了?什么工作?能回城吗?”
  方红倍感意外。
  杨霞昂起下巴道:“《燕京文艺》的编辑,你说回不回得来。”
  “你当上《燕京文艺》的编辑啦?!”
  方红两眼圆瞪,大为震惊。
  方言扬了扬手,“别听妈的,不是编辑,暂时只是合同工,勉强算助理编辑吧。”
  “不是,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方红听到是“这几天”,既高兴,又生气,“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只跟妈说,不跟姐说,害我一直担心你没招工指标,回不了城该怎么办,好啊,原来我是白替你操心了……”
  “我这不是怕万一没成,白高兴一场。”
  见她举手要打,方言立马闪到一旁。
  你躲我追,杨霞看着姐弟俩闹腾,喝止道:“都多大的人了,还在院子里瞎跑,丢不丢人,都给我回屋里去。”
  “妈,猪油还没熬呢,岩子买的带鱼,也在锅里蒸。”方红道,“还有一条明天要晒。”
  “放着我来吧。”
  杨霞麻利地卷起袖口。
  方言摇了摇头:“妈,今儿这顿饭就让我和姐来吧,您就进屋,等着享口福吧。”
  面对儿女的劝阻,杨霞执拗不过,嘴上数落,心里欣慰,回到屋里,看向挂在墙壁上的方援军遗像,欣慰地叹住一口气:
  “老头子,瞧见了嘛!”
  “咱们的孩子都长大了,都出息了!”
  第17章 就怕兄弟比我过得好
  “哇,带鱼!猪肉渣!”
  方燕闻着味,从房间里出来,看到桌上摆着冒着热气的清蒸带鱼,吞了吞口水,再看到香脆酥松的猪肉渣,忍不住抓一块塞嘴里。
  “燕子。用筷子夹!”
  杨霞没好气地呵斥了一句。
  方燕吐了吐舌头,拿起筷子,一块接一块地往嘴里送,吃得满口留油。
  猪肉渣可是她最爱的零嘴,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能吃上一口,就开心得不得了。
  “丫丫,岩子,你们也吃。”
  杨霞招呼着方言和方红。
  方燕唆着手指上的油,“妈,今天什么日子啊,怎么这么丰盛啊,都赶上过年了!”
  “你哥的工作有着落了,而且稿费也到家了,你说该不该庆祝啊?”杨霞笑道。
  方言心中暗想,还有一桩值得庆祝的事,就是杨霞和方红没有为了自己,答应吕家,姐姐上辈子的悲剧,已经发生了大转折。
  这趟回京,不虚此行!
  “该,该。”
  方燕嬉笑道:“最好哥能天天发稿费,这样,就能天天庆祝,天天吃猪肉渣!”
  方言捏了下她的鼻子,“你这小馋猫也太没出息,吃猪肉渣就知足啦,哪天全聚德重新开张,哥给你带只烤鸭。”
  “哥,这可是你说的,不许骗我!”
  方燕两眼放光。
  “伱呀,刚挣俩钱就不知道怎么花了,把这丫头的嘴养刁了,还咽得下棒子粥嘛。”
  杨霞假装生气地瞪了眼。
  “妈。”
  方红劝了几句,方言接话说:“我在燕京再呆个几天就要回陕北了,这段时间,可不得卯着劲儿吃点好的,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燕子顶多跟着我后头喝点汤。”
  “什么,这么快就要回陕北啦!”
  杨霞等人吓了一跳。
  方言道:“我和人约好了,等文代会闭幕式一结束,也就是17号,一块坐车回陕北。”
  “这才回来几天啊,怎么就又要走。”
  杨霞不禁伤感,方红、方燕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欢快的氛围,瞬间变得凝重又悲凉。
  方言摆摆手,“嗨,我这又不是不回来了,指标已经弄到手了,等《燕京文艺》那边把该走的程序走完,我就能招工回城啦。”
  “岩子说得对,妈,又不是不回来!”
  方红握住杨霞的手安慰,就见她收敛情绪,“17号走是吧?正好,能赶上榨出的猪油凝固了,到时候,我给你们做猪油拌饭。”
  “哇,猪油拌饭!”
  方燕眼里冒出“bulingbuling”的光。
  “你个小吃货。”
  方言摸了摸她的头,“妈,姐,我这件事,你们知道就好,尽量不要跟外人说。”
  “好,不说,不说。”
  杨霞往儿子碗里夹了块猪肉渣,“岩子,你的那个稿费,别忘了抽個时间去邮局领。”
  “我明天就去邮局取钱。”
  方言说完这话的第二天,照例先去了西长安大街7号,呆在编辑部改稿子,总算这些天没白费,顺利地把《黄土高坡》改成了反思小说。
  争相传阅,得到了李清泉、王朦、周雁茹等编辑的一致通过,敲定了在下一期发表。
  依旧是,期刊的头版位置!
  了却了在燕京的最后一桩事,来到邮局,到汇兑窗口前取了钱,揣进了内裤兜里。
  身怀巨款,一路小心地回到南锣鼓巷。
  “恭喜你啊,岩子!”
  忽然,背后传来苏雅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