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奇幻玄幻>山河志异> 山河志异 第572节

山河志异 第572节

  这也是陈淮生对宗门发展的一些考量,就是那些明显在禀赋上有所欠缺,难以在攀升到更高层面的弟子,就会逐渐考虑让他们走修行之外的路径,一是辅业,二是庶务。
  大宗门都离不开辅业,如天云宗旗下的青木门一样,大槐山日后也一样少不了。
  陈淮生认真分析过卧龙岭和大槐山这两处灵地的优劣。
  卧龙岭是大而散,灵力富集程度不如大槐山,但总体上灵力要大过大槐山,大槐山这边面积小很多,但是在单点灵力浓度强于大槐山,所以综合考虑下来,大槐山更适合作为主宗山门,而卧龙岭日后则可以作为副门辅业的重点区域。
  从前期陈淮生就已经有意识地在让苟一苇开始在炼气层级的弟子物色弟子,为日后辅业的发展壮大做准备。
  只不过这个选拔也颇有难处,谁进宗门不是冲着修仙得道而来?谁会还在三四十岁就彻底死心放弃入道修仙之路,转而去搞什么炼丹、制符、驯养灵兽、种植灵植这些活计?
  所以苟一苇在年轻弟子中没找到几个愿意的,反而只能去原来老重华和老凌云宗的弟子里去物色。
  但这些人中许多年龄偏大,学习能力偏弱,很多都处于逍遥自在享受生活状态中了,甚至干脆就大肆娶妻纳妾,为筛选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做准备了,在进取心上已经大为不足了。
  不过这些事情总要先做起来,除了原来的赵良奎外,魏武阳也已经放弃了在修行上的刻苦努力,转而跟随着苟一苇开始在制符上学习了。
  而云蕾的情况也差不多,她现在对翼火蛇的驱役驯养也相当娴熟,唯一的问题就是驯养灵兽简单,但是要驱役灵兽,也需要相当的灵境层级,这对于禀赋很一般的云蕾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好在陈淮生既然答应过她爹妈,自然不会放任不管。
  云蕾在修行上进境缓慢,那么就只能用灵宝灵材来补足,好在在炼气层级上,灵宝灵材的效用还是比较明显的,这几年里,云蕾的进境勉强能跟得上,现在已经是炼气四重了,但陈淮生也知道再往后,云蕾的进境可能会越来越慢,未来能不能筑基都还要打一个问号。
  第二百一十二节 开建,搜罗
  除了云蕾外,欧婉儿在元宝寨所收的那几名几名子弟其实在禀赋上也完全跟不上现在大槐山的标准。
  陈淮生也对几人进行过探析,得出的结论也是很难突破筑基,就算是禀赋最好的宋岩和陈桂生等人,现在也在炼气三重上就开始徘徊不前了,须得要用灵宝支持才能有机会突破炼气四重。
  倒不是说他们的禀赋只能止步于炼气初段,而是在时间上可能就会极大地放慢,或者说这才是一个正常情况,八到十五年晋阶一重,等到八十岁左右,有机会冲击炼气高段,然后就是运气好能突破晋阶炼气高段,运气不好,那就止步于炼气六重。
  像尹相普、陈玉生等几个禀赋更差一些的,恐怕大概率在炼气五重就会止步了。
  像这几人陈淮生也就和欧婉儿沟通过,最好的出路就是去走辅业。
  如果一味在灵境修行上下苦力,只怕几十年下来,还是停留在预料的那个层级,反而耽误了其它。
  如果能在辅业上有所成就,宗门在灵宝资源上肯定也会予以考虑,说不定反而会在灵境层级上获得一些突破,那也就成了意外之喜了。
  这也是陈淮生能给元宝寨子弟的最大优待了,否则要以他们现在的禀赋,恐怕只能在外门上混日子,没有半点机会能踏足大槐山。
  对于这些元宝寨子弟来说,只要能进大槐山就是莫大的幸福了,而且习练辅业并不影响自身灵境修行,只要你真的表现出了能力禀赋,宗门一样会予以优遇,甚至突破门槛再入正式弟子也不是不可能。
  除了辅业上的布局外,庶务反而相对简单。
  在一定灵境层级修士中选择一些德高望重,或者精于日常事务的修士来掌管庶务也是各宗门的惯例了,大槐山一样也只能走这条路。
  有吴天恩这个范例在前,日后随着年龄增长,在修行上难以再有进境的年长修士都可以考虑在庶务上进行分派安排,这样也算是老有所用老有所为了,尤其是考虑到日后与地方宗门打交道情况会越来越多,在寺观香火祭祝上的事务也会越来越重要,就更需要这些在灵境层级上有一定实力造诣,同时具备一定威望和庶务处理能力的修士来执掌。
  在获知陈淮生找到了合适的灵穴之地后,苟一苇也很兴奋。
  陈淮生在出去寻找灵穴之前就和苟一苇专门花了几天时间来沟通。
  对陈淮生来说,规划设计构想都没有问题,反正鼎炉的构架就在自己道体内,大体依葫芦画瓢,再在一定程度上补强和完善,使之能适应现实灵地环境就差不多了,但是如何能让这个规划落地并在建成后真正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中间就还差着一个落地落实的执行问题,放眼整个大槐山也只有苟一苇现在勉强具备这个能力。
  虽然说在灵境层级上苟一苇已经没有多少进境前景了,但是苟一苇现在仍然是精神抖擞,整个宗门防御法阵体系规划建设成为他的主要工作,但现在当听到了陈淮生给他画出的这样一个饼之后,他还是激动了。
  这几乎是要人工建造一个秘境了。
  秘境都是天成的,但是陈淮生所描述的这样一个灵穴之眼打造成为混元之境,甚至比秘境更让人怦然心动。
  秘境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主要是从筑基到紫府,从紫府到金丹的跨越式突破,须得要依靠天劫之力来破除壁障,而这混元之境则不然,更多的是集合五行法相之力来进行养成,类似于要在灵地本元之上进行重构强化,使之能让修士进入这个混元之境后从各方面的灵元法性上获得超强的修炼效果。
  但苟一苇虽然兴奋,但是仍然对能不能构建那样的灵穴之眼混元之境有些怀疑。
  要达到那种环境,一方面要地利,的确要有那种灵穴之眼的环境,二是如何来实现那种鼎炉修炼的环境,设计和构建都是一大挑战,最后才是修行者能不能在这种幻境状态下通过修行来实现目标。
  现在陈淮生表示已经找到了灵穴之眼,可以考虑规划建设了,自然让苟一苇颇为迫不及待。
  和韩姓虚灵已经沟通过,但陈淮生还是不敢怠慢,带着一帮人入山时还是小心翼翼,一旦那虚灵真的驱役石阴角蛇大开杀戒时,若是没有半点防范,那就是一场大屠杀了。
  好在并没有发生陈淮生所担心的那种事情,对整个清凉台的勘察和设计,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陈淮生也把自己道体内的鼎炉模式通过内视来一一绘制出来,以至于苟一苇都弄不明白怎么陈淮生就突然觉醒了这份本事,居然能构想出混元之境这样高层级的修行方式了。
  也幸亏陈淮生身上有太多让人不可思议的东西了,二十年直抵紫府,这早就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所以想不明白苟一苇也就懒得去多想了,按照陈淮生的构想去干就行了。
  规划设计的大概陈淮生也已经绘制出来了,当然只是一个概略图,另外就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要求,怎么来实现五行法相的混元平衡,让这个灵穴之眼里能让灵力充盈,修行者在其中能够达到和秘境相同的效果状态,这就需要一条标准一条标准的去填补实现。
  苟一苇要做的就是按照陈淮生的绘制和罗列的标准条件,来一一落实,或者说根据这些标准再来细化拿出相对应的灵宝准备,用那些灵宝灵材以什么样一种方式组合搭建,形成共力,最终达到想要的效果。
  这里边最关键的还是灵宝灵材,尤其是一些重要灵宝的准备,而且从要想达到的效果来说,这些灵宝从种类到数量上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至少就大槐山本身来说,现在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灵宝来,要凑齐这些东西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只要有了这个目标,很多事情就可以先做起来了。
  第二百一十三节 定址,辨相
  丁宗寿对于陈淮生正在物色选址和筹建的这个灵穴之眼很感兴趣。
  虽然陈淮生早就说过他这是一个试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失败几率很大,而且就算是做成了也对紫府层级的修士没有太大意义,更主要的还是炼气和筑基层级的弟子,尤其是筑基层级修士,但他还是很感兴趣。
  陈淮生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个谜一样的角色,或者说用一句不太准确的话来形容,这个家伙更像是真仙转世。
  丁宗寿详细了解过陈淮生的“发迹史”,可以说真的是青云直上,直达天庭。
  二十岁才入道拜门,在重华派一跃而起,当然这里边的跌宕起伏还是很让人动容的,几次都是身临死地,生死一线中挣扎回来,或许就是这种濒临绝境才将其隐藏的潜能激发出来,使得这个家伙在后续的修行进境中日新月异。
  尤其是创造历史的闭关三年连破三重,这就太惊艳了。
  当然陈淮生暴露出来的野心也是让丁宗寿最满意的一面。
  如果说陈淮生只是他自己一骑绝尘,直入仙境,丁宗寿虽然艳羡,但也不会太在意,可陈淮生野心正炽,要将大槐山打造成为河北第一宗门,甚至要和大赵四大超级宗门争锋的意图,就太合丁宗寿的意了。
  当年他散修干得好好的,为什么愿意加盟重华派,还不就是希望加入重华派能跟随其茁壮成长,成为河北地界上的霸主,享受无尽的资源,对整个丁氏一族都带来无尽的好处。
  可谁曾想重华派昏招迭出,又遇上商九龄这个当修士算是合格干掌门却成的拙劣的家伙,差点儿就把大家都耽误了,也幸亏有了陈淮生这样一个异类出来,才又给了大家希望。
  现在丁宗寿就一门心思想要跟随陈淮生,想要看看大槐山这帮人在他的引领下能够走到什么高度,而他也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对方,无论对方有什么想法,他都会坚决站在对方一方。
  所以当陈淮生提出他的灵穴之眼想法时,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而丁宗寿却是赞同,虽然他也没有搞明白这个灵穴之眼究竟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一直到后续陈淮生陆续将自己的意图设想透露出来之后,丁宗寿的兴趣就猛地浓烈起来了。
  如果按照陈淮生所设想的要打造成一个类似于先天秘境的人工秘境,而且其修行效果则有别于先天秘境那种在层级破境时的突破,而是在炼气和筑基范围内的提升,这或许会让山中紫府们有些失望,但对于其他弟子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福音了。
  这种尝试一旦成功对于整个大槐山来说比拥有一个先天秘境都还要意义巨大。
  毕竟先天秘境只对从筑基到紫府,从紫府到金丹这关键两步意义巨大,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走到紫府?
  寻常从一重到二重,从三重到四重,从初境到中境,从中境到高境,这才是弟子们最迫切希望获得助力突破的目标,而这恰恰是陈淮生所要构建的所谓混元之境。
  跟随着陈淮生深入绝域禁地,一直来到清凉台,丁宗寿也能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灵力浓郁程度的确远胜于大槐山,但这里因为灵力太过浓郁也带来一些负面作用,那就是气候的变化极为剧烈,甚至可能危及到人类生存。
  雷暴、阴瘴这些都对普通修士会造成致命威胁,别说修行,就算是要想在这一区域生存下去,都相当艰难,更别说还要面对各种高阶妖兽的威胁。
  但也不容否认的是浓烈的灵力蕴蓄在这里,而且还实现了五行法相的大体平衡,这也是作为灵穴之眼的关键,也才成为陈淮生意图在这里构建混元之境的缘故。
  “淮生,就是这里了?”苟一苇已经在眯缝起眼睛打量着这一处山腰“肚脐穴眼”之地的地势变化了。
  跟随陈淮生而来的除了丁宗寿,还有苟一苇及其他带着的一帮“徒弟”,包括刘良奎、魏武阳以及宋岩、陈桂生等人。
  “对,你们先不要轻举妄动,我还需要和这里的主人打个招呼。”
  陈淮生也早早就和众人提过,这里地下石中藏匿着一条四阶凶兽石阴角蛇,而这条石阴角蛇却又被一个虚灵所控制,这个虚灵是魇人还是虚鬼他也还不确定,但肯定没有本体,而且修行水准也不低,只是关系尚未达到那种程度,还不好言及太过深层次的话题,无法了解。
  包括丁宗寿在内都心中暗凛,四阶凶兽不是一般紫府能抗衡的,寻常筑基练气那就是盘中餐了。
  陈淮生通过灵识感应找到了韩姓虚灵,对方也早就觉察到了他们的到来,十分高兴,对陈淮生提出的勘察地形,了解地理地貌和地质分布状况也都毫不犹豫地应允了,甚至主动驱役石阴角蛇离开更远一些的地下继续沉睡。
  现在也不是商谈的时候,从韩姓虚灵这边来看,等到他们确定无疑要在这里构建所谓灵穴之眼修行妙境之后,再来进一步拉近双方关系,最后等到他们建成无法离开之后,就可以好好商议一下下一步的“打算”了。
  陈淮生也大体能揣摩到对方心思,他也不在意,拉近双方关系之后,也算是一个互利互惠之举,至于说日后对方会提出一些要求,他也不会拒绝,有这样一个助力在绝域禁地中,万一遇上其他妖兽,也能有个帮手。
  在陈淮生打过招呼之后,对方又陷入了沉寂,或者说就在某一处静静地观察着这一行人的行动。
  苟一苇立即带着人开始四下走动勘察起来了。
  清凉台位置居中,想一出凹陷下去的地眼一般,所以陈淮生才觉得这就像一个肚脐眼,也是灵穴之眼的所在。
  从“肚脐”进入就能看到孔洞,而从洞穴一进去,就能发现内里空间很大,而且越往里走,一洞连一洞,山中的各种灵植根须都深入到了洞穴中,在洞壁上形成密织的须网,而洞中亦有各类阴生灵植,山泉,溪流,也在洞中随处可见。
  最让苟一苇他们感到兴奋的是洞中的灵气更甚于洞外,那些大量灵植的根须枝蔓都渗透入泥土乃至岩石中,甚至与这些岩石都形成了共生共存的状态,这使得这里的土性法相尤为强烈,至少在苟一苇看来,这里的土相灵宝已经完全不需要了,就其本身已经足够浓烈,甚至可以说充盈溢出了。
  当然,有优就有劣,像水木法相也还过得去,肯定需要补足,而金、火两相相较而言就要逊色一些,需要在这两相上用灵宝来补足了。
  第二百一十四节 敲定,动手
  对灵穴之眼的勘察持续了三日。
  苟一苇做事做得很细致,将整个清凉台的洞穴坑道逐一进行了实地走访勘察,并全数走到了底,也全部进行了灵力灵气的测试,以便于为下一步设计规划和建设来做好准备。
  他的这些“徒弟”们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活计,很显然这比寻常的法阵建设和制符、炼丹等事务要复杂且重要得多,尤其是这又是深入到绝域禁地中,灵气的充盈程度让他们这些炼气层级的弟子都感到有些难以适应,不少人都出现了类似于“醉氧”和“高原反应”的状况,不得不服用一些特殊丹药来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
  好在这在之前陈淮生就提醒过苟一苇要有所准备,以现在清凉台的位置和灵力状况,炼气中段以下的弟子恐怕都有些难以适应,多少需要服用丹药或者用灵符来帮助适应。
  但一旦适应之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他们的修行有所裨益,毕竟这样一种灵力充盈的环境下长期居于此,而且能适应,就证明其四基基线都有提升,当然这个提升有一定限度。
  对赵良奎、魏武阳以及宋岩、陈桂生他们来说,这样一个机会也是一次极为难得的锻炼机会,一方面这种绝域中的环境让他们在适应过程中四基都得到提升巩固,另一方面要构建这样一个混元之境,也能让他们从各方面都得到打磨锤炼,从设计到细化,再到安置布局,每一处的布设都极有考究,琢磨其中道理,都能悟出不少奥秘来。
  “怎么样?”陈淮生对苟一苇的勘察情况很重视。
  “的确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苟一苇抿着嘴满脸思索的神色,结合着陈淮生拿出的规划设计构想,他也在考虑如何能够将这些规划设计与灵穴实地情况相结合,在哪些方面需要用灵宝灵材来补足,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疏导挖掘,以及怎么来布置才能让这个灵穴之地效果最大化,“淮生,你打算怎么用这个地方?”
  “怎么用?”陈淮生一时间有些没明白苟一苇的意思。
  “清凉台这一处穴眼实际上不能叫一处穴眼,而是多个孔洞贯通形成的一个洞穴孔眼的连环体,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上下两处,上部范围较大,大概是一处大型洞穴和九处小型洞穴及其连通的孔道组成,大概最深处进入山体在二十丈左右,下处要小很多,是从上部的一个侧洞蜿蜒深入到右面的山岩中,但这一处孔道就有些幽深漫长了,大概在四十丈左右,然后还有一个大洞穴和三处小洞穴,另外在其下方还有一条地下溪流,……”
  苟一苇一边拿出自己绘制的灵穴之眼构造图,一边指给陈淮生看:“淮生你看,这两处穴眼区水平距离大概在十五丈之遥,深度也有二十丈的差距,在灵力浓郁程度和法相区别上也稍有差别,上部穴眼区土木法相较为浓厚,火性法相也还过得去,下部穴眼区土水法相最盛,另外金性法相也比上部穴眼区要更厚重,也就是说这两处穴眼区是有一定区别的,上部穴眼区,土木火法相都还可以,但金性和水性就略差,而下部穴眼区土水金法相都还不错,但火和木性法相稍差,其实下部穴眼区木性法相也还过去,就是火性法相差距较大了,……”
  “苟师伯,你说这么多是什么意思?”陈淮生隐约觉察到一点儿,皱起眉头问道。
  “我的意思是,如果可以的话,其实可以按照你的规划来设计构建两处混元之境,一大一小,一浅一深,上部环境更好,更适合土木火三相不足者,而下部阴瘴较浓,炼气层级弟子都难以承受,也更适合筑基弟子,……”
  苟一苇的建议让陈淮生忍不住挠头:“苟师伯,那岂不是意味着在灵宝灵材的需求上也要翻倍?我原来琢磨要构造一个混元之境所牵扯的范围都不能太大,否则在灵宝支应上就足以让我们大槐山破产,根本就凑不齐,您现在突发奇想要搞两处,而起按照你提及下部那一处,只怕对要灵宝的需求更大,涉及到要抗衡阴瘴,就算是筑基修士也一样需要各类灵宝来平衡啊。”
  苟一苇也知道自己的建议有些“不切实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