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一儿媳 第869节
“只可惜啊,我可不是任人摆布的。”
宇文晔微眯着眼睛:“哦?”
宇文呈笑道:“二哥你英明神武,在虎牢关以一敌百,打败了萧元邃的十万大军,这么大的功劳都被你拿了,那攻打洛阳这种小小的功劳,你就不要跟兄弟我抢了吧。不然,人家还以为我们兄弟之间,只会争功,那传出去,不成了天下人的笑话了。”
听到这话,宇文晔的脸色更沉了一些。
商如意也皱紧了眉头。
昨天他们才刚刚在虎牢关大捷,现在宇文呈就知晓了这个消息,而且立刻带着人来这里堵他们,显然是随时派人关注着虎牢关的动静——只是,他能随时关注着虎牢关,在这种时候能拦住他们的路,却连洛阳附近的包围都没有做好,任由陈蔡、官迟英等人进出无碍,可见这个人的眼睛一直都只是盯着自己人,而不是敌人。
难怪,成事不足!
想到这里,商如意也策马往前走了两步,道:“三弟你误会了,我们可不是跟你争功,只是顺道走这条路,没来得及通知你而已。”
看到他,宇文呈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阴毒的光,却仍旧是笑容可掬,道:“二嫂说的是。”
“……”
“但不论如何,我都在这里接应到你们了,那接下来的事,是不是就该好好的跟我说说。”
宇文晔冷冷道:“说什么。”
宇文呈笑道:“说,你们打算怎么攻打洛阳?”
说到这里,他又抖动了一下缰绳策马朝他们走了过来,宇文晔立在原地一动不动,任由宇文呈马策围着他绕了一圈,顺便又看清了他身后的大队人马,这两万多浩浩荡荡的军队显然让他有些吃惊,但宇文呈还是立刻定下心神,重新绕回到他的面前,笑眯眯的说道:“二哥这次带了这么多人马,再加上我,咱们一定能一战功成。”
宇文晔道:“我要怎么打,那是我的事。”
宇文呈挑眉:“这么说,二哥是不打算带着兄弟一起了?”
宇文晔淡淡的看着他,不应这话。
宇文呈又冷笑了一声,直接将自己的马横在了他的面前,笑着说道:“反正我跟二哥这么久没见了,如今好不容易见到,我是想好好跟你,还有二嫂叙叙旧的;至于其他的事嘛——”
说到这里,他故意挑了挑眉,道:“反正这洛阳城我都打了那么久了,也不差这一天。”
第1164章 那块玉牌
九月末,青草渐枯,树枝微黄。
但,秋日的萧瑟肃杀之感,却并不只来自这些自然的风景,更多的是来自那沉重的,布满了刀刻剑痕的城门,还有两边城墙上的斑斑血迹。
洛阳,曾经楚旸用心营建,如同中原大地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的东都城,此刻却成了一片汪洋中的一座孤岛,除了十天前派出的那支前往回洛仓调粮的队伍去而复返之外,几乎再没有人员进出,时不时还要遭到盛军的冲击攻打,显得那么寂寞苍凉,又悲壮无助。
可是今天,洛阳城却呈现出一种如同回光返照一般的热闹。
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城楼上就响起了一阵人声喧哗,有人拿了一桶又一桶的水从城楼上沿着墙壁倒下来冲刷城墙,将那些还散发着浓重血腥味的血迹冲刷掉,哪怕没有完全洗净也没关系,因为立刻,就有人拿了鲜红的绸带从城楼上挂下来,遮住了经过几次战事洗礼而残破的城墙,红绸明艳的颜色被初升的阳光一照,灿烂夺目,整座城仿佛一下子燃烧在了火焰里,透出了一种濒临崩毁的,最后的辉煌。
城门外,早就被坚壁清野,扫清了一切的树林和灌木,但东面平坦的荒地上却出现了一座三层高的土台。
那便是梁士德要祭天的祭坛。
他提前数日让人出城去堆好了这个土台,并且在昨晚让人搬了祭台,祭品,还有青铜鼎炉等物上去,这些东西经过了一整晚夜露的侵袭,全都安安静静的在祭坛上等待着今天。
相比起安静的祭坛,城内却是一片喧闹。
城门未开,已经有大队的人马在城门口排列整齐,旌旗猎猎,鼓乐齐鸣,其中一辆金车上坐着一个身穿龙衮,体态壮硕的中年人,须髯飘飘,神情自得,正是占据了洛阳数年之久的梁士德,从紫薇宫中率领着他的仪仗和“文武群臣”,准备出城祭祀。
而原本已经寂静了许久的城中,百姓也纷纷探出头来看着这一幕。
这几个月,是这些洛阳的老百姓自楚旸离开东都时经历过那一场滔天战火之后,又一次的生灵涂炭,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洛阳城竟然会又遭遇战火,而且是连攻数日不下,城中的百姓人心惶惶,可梁士德不论胜败都不准开启城门,以至于他们这些人只能蜷缩在城中,听着几天一次,或者一天几次撞击城门,杀声震天的响动。
而这,还是只是心灵上的恐惧。
真正让他们生不如死的是,梁士德在迎接这场大战之前,竟然没有准备好足够的粮食,虽然宇文呈没有完全封锁洛阳城周围的通道,要打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城中粮食早已耗尽,可梁士德自己却又封锁了城门,不准任何一个百姓出城。到现在,洛阳城内一粒米甚至比一粒金瓜子还更贵,王公贵胄们都只能吃粗粮度日,而老百姓是最惨的,甚至只能用浮土拌着米糠来吃。
现在,他们一个个都饿得没了力气,哪怕是这样的热闹,都没几个人出门来看了。
但,梁士德管不了这些。
此刻他正坐在金光灿灿的马车上——这是他攻入洛阳城后,在紫微宫中找到的皇帝所用器皿中的一样,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早已经在这些日子被他享用过了,这辆金车,还有城外祭坛上那些器皿,则是他早就想用,却一直被身边人劝阻的,直到今天,他总算是让自己得偿所愿了一把。
大丈夫,正该如此!
想到这里,坐在金车里的梁士德忍不住捋着胡须,得意的笑了起来,只是在这有些僵硬的笑容中,他的目光却忍不住从前方彩旗飘飘的空中掠向了城楼的两边——
那里,有他早就让人准备好的火药。
还有这城中好几处的地方,他都已经让人做好了准备,这座城,从占领它的那一天起,梁士德就没打算要离开,即便现在萧元邃已经被困在虎牢关,可能根本没办法来解救自己,再围困下去,自己和洛阳的百姓也只能困死于此,但无所谓。
他死,也要死在洛阳!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立在金车两边的侍卫们听着他的笑声,都忍不住露出了诧异的神情——这些日子,梁士德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奇怪,有的时候十分亢奋,觉得天下都尽在掌握,有的时候又极度恐慌,只怕下一刻宇文呈就要攻入城中,一旦陷入这种情绪里,他就会突然暴怒,鞭打身边的人,让他们都去城楼上作战,抵御敌人的侵袭。
几番折腾下来,身边的亲信都不敢接近,这些侍卫们也都小心翼翼的。
此刻听到他的笑声,众人也不知道他是否又要发作,全都屏住了呼吸,生怕一点动静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但梁士德也并没在意他们,只在笑过之后,突然道:“官迟英。”
一听到这个名字,周围的几个侍卫脸上都露出了鄙夷的神情。
有人懒懒喊道:“官迟英。”
这个名字被一阵一阵的传开去,不一会儿,一个消瘦的身影匆匆从后面跑了上来,正是官迟英。
他的身上穿着朝服,也不知道是从哪个库房里翻找出来的,甚至连衣角都是褶皱不堪,整个人看着也窝窝囊囊的,走到金车一侧便立定行礼:“夏王……”
夏,是梁士德自己拟定的国号。
等到一会儿祭天仪式完毕,他便会自称为夏王,但在这之前数日,他身边的亲信,包括文武大臣们早已经这么称呼他了。
梁士德瞥了他一眼,又看了一眼街道,然后说道:“百姓呢?”
官迟英愣了愣,也看了一眼周围,立刻说道:“今日夏王登坛祭祀,何等大事,自然不能让这些百姓出来乱了秩序。所以,下官让人把他们都看住了,不让他们出来。”
他的话音刚落,金车另一边传来了一个尖刻的声音:“夏王祭祀,何等大事,百姓怎能不贺?”
官迟英皱眉抬头看了一眼,说话的不是别人,是内侍监魏玉。
此人是当初楚旸离开东都时留守紫微宫的一个小小的四品内侍,梁士德攻入洛阳城后,他没有丝毫抵抗就立刻投降了,从那之后就一直在梁士德身边伺候,与先主无异;梁士德一开始还不习惯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但这魏玉却是个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高手,没多久就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到后来,梁士德甚至有些离不开这个人。
听到他这话,梁士德的脸上也露出了不悦的神情,冷冷的看着官迟英。
这一下,官迟英的头皮也有些发麻。
他跟商如意约定好了这个时间,只要虎牢关那边能够大胜,宇文晔就能率兵攻打洛阳,一旦梁士德出城祭祀,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但这种时候,老百姓就不该参与进来,毕竟刀剑无眼。
再说了,已经吃了那么多天的树叶和浮土,哪个老百姓还有力气出来看这个热闹?
官迟英陪笑着,正要解释什么,那魏玉已经冷冷道:“官大人,夏王让你来,不是让你解释,是让你办事的。”
官迟英目光一冷,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魏玉也并不畏缩——同样,他也瞧不上官迟英,都是个奴颜媚骨的软骨头,偏偏这个人还要做出一副忠臣良将的模样,况且,他本身也没什么用,只是当个马前卒跟着陈蔡去了一趟回洛仓,陈蔡死了,而他连多一袋的粮食都没带回来,就只是因为说服了他家,还有其他几家老顽固终于归附了夏王,为这一次的祭祀上了贺表,他就成了功臣了。
两个人针尖对麦芒的对峙了一刻。
就在气氛有些僵持的时候,官迟英的身后又响起了一个清朗肃然的声音:“夏王。”
听到这个时候,梁士德也不得不从金车上微微转过身,只见正议大夫官岙正站在官迟英,也就是他的堂弟的身后——相比起身形瘦弱,又显得有些惶惶的官迟英,他气质沉稳,目光镇定,给人一种更易信服的感觉。只见他慢条斯理的说道:“吉时将至,若将老百姓全都赶出来——固然是能为夏王道贺,但到时候人员混乱,难免会误了时辰。”
“……”
“若夏王不在意,那我们立刻去办。”
听到这个,梁士德的脸色微微变了变——他怎么也不能误了自己的吉时,那可是他让人算了许久才算出来的;况且,过了今天,只怕再不会有……
他立刻道:“不必了。”
说完,轻轻挥了挥手,官岙便带着官迟英往回走进了官员们的队伍中,只有那魏玉冷冷的瞪了他们一眼。
直到回到队伍里,官迟英才松了口气,又转头对着官岙道:“多谢兄长。”
官岙面色凝重,只看着前方仍旧紧闭的大门——开城门,也是有吉时的,也就在此刻了。虽然面上没什么表情,可靠近的人还是能看出他额头上满是冷汗,压低声音问道:“我们所有人,信的不是你,而是那块玉牌。”
说着,他锐利的看了官迟英一眼。
“你确定,秦王和秦王妃,一定能在今天,在吉时之前赶到?”
第1165章 死谏
官迟英的眼神微微一黯。
三天前他终于回到了洛阳城,因为几乎没带回多少粮食,加上陈蔡被杀,他们一行人险些要被梁士德问罪处斩;还是因为他们逃到了萧元邃的军营里,知晓了一些他军营中的事,作为战报上报,梁士德才勉强饶了这群人的性命。
而那之后,他便立刻找机会回了官家。
之前的几年里,因为他屈膝投降,官家早就与他断绝了关系,这一次也同样,连看门人都不准他踏入大门一步,关键时刻还是商如意给他的那块玉牌起了作用——最终,官岙终于见了他,虽然勉强,但总算是相信了他的话。
然后,官岙也带他去见了另外几家洛阳城中的旧相识。
跟官家一样,这些人也同样不肯投降梁士德,只因为他们都是东都这边的名门望族,为了稳定人心,梁士德也不能轻易的对他们动刀,只时不时的派人来劝降,往往都是碰一鼻子灰回去。
但这一回,当他宣布要登坛祭祀,自立为王的时候,这群人终于“降服”了。
而降服的原因就是,官迟英告诉他们,秦王妃应诺,在梁士德登坛祭祀的当天,秦王会率领他的人马前来攻打洛阳,并阻止这场闹剧。
可直到现在,他们没有听到城门外任何的响动,城楼上的士兵也并没有发出任何发现敌情的警报。
是他们弄错了?
还是,秦王妃食言了?
说起来,将这样的大事寄希望于一个女人身上,似乎的确是有些不智,可官迟英回想起身处敌营仍旧镇定自若的商如意,她的智慧和敏锐,绝非寻常女子——不,连男子都不能比,她答应了,应该是能做到的。
只是,秦王宇文晔要面对的是萧元邃的十万大军,他能赢吗?
眼看着官迟英的目光变得纠结复杂起来,官岙的眼神也更深了几分——他们这些人在洛阳城内,虽然没有受到什么严刑拷打,梁士德顾忌着这些人的名望,甚至没有关押他们,但这些年一直软禁着他们,连踏出洛阳一步都不能,从知晓宇文渊在长安称帝,他们就无一日不想归附过去,如今,这似乎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官迟英沉思良久,终于说道:“兄长,我回洛阳已经数日,外面发生了什么,我的确是一无所知。”
“……”
官岙皱起了眉头。
官迟英又接着说道:“但,我相信秦王妃,她既然承诺,并且把玉牌都给了我,那他们就一定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