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陆猖不适合当一个地坤。
寻常地坤相夫教子,他却披甲执锐。
当年陆家满门忠烈,没有倒在抵御外敌的沙场,反而被昏君按在刑场斩首。
血光冲天之际,他带着残部杀出重围,成了逃犯,投奔了起义的先帝。
陆猖亲眼见证山河破碎,也亲手辅佐新朝建立。这些年来,他唯一的念想就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可他对自己的存在始终怀着隐秘的厌恶。
世人的轻视和流言蜚语,他一路走来承受过太多。世人的畏惧和嫉妒的眼神,他一路走来也看过了太多。
后来,家族的冤屈、将士的期望、先帝的托付,这些东西全部都压在陆猖身上。
担子太重了,重得他时常觉得,或许唯有死亡才能真正卸下。
他从不考虑自己的未来,不在乎身体的伤痛。直到姬政强行闯入他的生命。
陆猖从未想过依附任何天乾。
可当这个人是姬政,初想觉得荒谬,细想却又理所当然——那孩子从小就是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的性子。
他清楚姬政对他未必是爱,更像是少年帝王对权威的报复,对禁忌的新鲜感。
可陆猖依然选择了包容,如同过往十年那般,默默纵容着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狼崽子。
就像此刻,他平静地走出宫门,将年轻帝王喜怒无常的占有欲也一并接纳。
宫道上的风卷起他的衣摆,这位曾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大将军微微仰头,在无人看见的角落,终于允许自己露出一丝疲惫。
其实陆猖已经很累了。
但是他不敢停下,他只能往前走,前方是生是死,他也不知道。
——
翌日,金銮殿上。
百官肃立,气氛凝重。
陆猖身着玄色朝服,立于武官队列之首,身形挺拔如松。
待内侍高唱“有本启奏,无事退朝”的话音刚落,他便一步跨出,手持玉笏,沉声禀奏:
“陛下,臣有本奏。匈奴大军压境,猛攻骊国。骊国与我朝唇齿相依,若骊国覆灭,匈奴必将长驱直入,威胁我北境安危。臣恳请陛下即刻发兵,驰援骊国,以固边防!”
他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之中,字字清晰。
完全就不像一个地坤。
高踞龙椅之上的姬政,面色却明显不豫。
自昨日陆猖离去后,他心绪难平,一夜辗转反侧,总觉得胸中堵着一股无名火,此刻见到陆猖这副全然公事公办、仿佛昨夜种种从未发生过的模样,心情更是极差。
姬政不搭话开口,下方文官队列中,便接连跨出数位大臣。
“陛下!臣弹劾陆猖!”
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御史率先发难,声色俱厉,
“陆猖身为大将军,不思固守本国疆土,却一再主张劳师远征,援助他国!臣怀疑其与骊国暗中有所勾结,此乃通敌叛国之举!”
“臣附议!”
另一位侍郎紧随其后,“大将军此举,欲借此机会拥兵自重,其心可诛!”
一时间,数道指责的目光如同利箭,齐刷刷射向殿中孤身而立的陆猖。
陆猖眉头紧锁,胸中怒火升腾,但他强自压下,目光扫过那些弹劾他的大臣,最终落回姬政身上,声音愈发沉凝:
“陛下!诸位同僚!唇亡齿寒,乃是自古兵家至理!今日若坐视骊国被匈奴铁蹄踏平,明日我朝北境防线便将直接暴露在匈奴兵锋之下。”
“届时,战火必将蔓延至我边境州县,我大衍子民将生灵涂炭!且匈奴若占据骊国广袤疆土,实力大增,他日再想抵御,必将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他一番陈词,试图以利害关系说服众人。
然而,反对之声依旧汹涌。
户部尚书出列,面露难色:
“陛下,非是臣等不愿出兵。实在是国库空虚,前朝昏君挥霍无度,如今正值休养生息之际,粮草军饷筹措艰难,何以支撑一场远征?”
礼部官员亦持反对意见:
“陛下,我大衍乃天朝上国,岂可轻易为区区小国兴兵?此举有损国威,更恐令周边属国心生轻慢,觉得我朝可随意驱策!”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殿内一时嘈杂如同市集。
就在这僵持之际,武将队列中,一人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咬牙站了出来。此人名为林述,曾是陆猖麾下偏将,亦算是受过陆猖点拨的半个学生。
他不敢直视陆猖,低着头,声音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启禀陛下。末将以为,陆将军所言,或许有失稳妥。我国力尚未完全恢复,贸然出兵,恐非良策。陆将军执意如此……难免令人心生疑虑……”
他虽未直言“叛徒”二字,但那弦外之音,已是再明显不过。
陆猖看向自己曾经信任、提携过的部下,眼里的表情有点冷。
朝堂之上,尔虞我诈,被背叛明明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现在还是会觉得悲凉。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姬政,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看着下方陆猖那瞬间苍白却又强自镇定的面色,看着那些文官武将或义愤填膺、或忧心忡忡、或落井下石的嘴脸,看着这为了“忠奸”、“利弊”吵作一团的景象。
昨日陆猖那句“昏君”犹在耳畔,今日便见这群臣攻讦国之柱石的场面。
忽然间,姬政竟觉得有些好笑。
他心中那股因失眠而起的烦躁,竟奇异地平复了些许,反而生出一丝荒诞的、近乎玩味的笑意。
这朝堂,这众生相,真是比任何一台戏都要精彩。
殿内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将孤身立于殿中的陆猖,衬得如同怒海中的一叶孤舟,看似随时可能倾覆,那挺直的脊梁却始终不曾弯曲分毫。
金銮殿上的局势,远比表面看起来更为复杂。
朝堂之中,确实不乏陆猖一手提拔的将领与受过其恩惠的官员,这本该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然而,这些时日以来,年轻帝王姬政或明或暗的敲打,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许多人噤若寒蝉,不敢在此时轻易出头,引火烧身。
更何况,当年真正跟随陆猖从尸山血海中起义、打下这大衍江山的核心老将,如今早已凋零殆尽。
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寥寥数人,在见证了兔死狗烹的历史轮回与眼下这诡谲的朝局后,也大多萌生了退意,只求能功成身退,安稳余生。
他们看得分明:陆猖虽手握重兵,权倾朝野,骨子里却是最固执的忠君之臣,绝无二心。
可自古以来,这样的权臣,往往难得善终。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每个人都需为自己的家族与后路早做打算。这份清醒的认知,让他们在今日这场风暴中,选择了沉默。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明哲保身。
就在陆猖被群起攻讦,孤立无援之际,一道洪亮却带着粗豪之气的声音猛地炸响:
“放你爹的狗屁!”
只见武将队列中,越佐越校尉猛地跨出,他性子刚烈,早已气得满脸通红,指着那几个弹劾陆猖的文官骂道:
“你们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酸儒!懂个屁的军国大事!匈奴人的刀都快架到脖子上了,还在这里扯什么通敌叛国!陆将军在边关浴血奋战的时候,你们还在穿开裆裤呢!”
他言辞粗鄙,却带着一股战场上带来的悍勇之气,竟一时将那些文官镇住了片刻。
但很快,更恶毒的攻击接踵而至。
一位言官仿佛抓住了天大的把柄,厉声喝道:
“陛下!臣要弹劾陆猖更甚之罪!他身为地坤,却屡屡滞留宫禁,此乃猥亵君王,大逆不道!其心可诛!地坤本应安守内室,相夫教子,如今却位列朝堂,干涉国政,甚至意图蛊惑圣心,此乃霍乱朝纲之兆!实乃乱臣贼子!”
这一顶“猥亵君王”、“霍乱朝纲”的帽子扣下来,可谓狠毒至极,直接将陆猖置于礼法与伦常的对立面。
“你胡说八道!”越佐气得目眦欲裂,几乎要冲上去动手,“陆将军忠心耿耿,天地可鉴!你们这些小人,除了血口喷人还会什么!”
“越校尉!”另一位文官阴阳怪气道,“你如此维护陆猖,莫非与之同党?还是说,你也认同这地坤可以牝鸡司晨,凌驾于朝纲之上?”
“你……!”
朝堂之上,顿时变成了越佐与几名文官激烈对骂的战场,双方唇枪舌剑,污言秽语与引经据典齐飞,场面混乱不堪,完全忘了这里是金銮殿。
陆猖听着那些不堪入耳的指控,他紧咬着牙关,下颌线绷得死紧,眼里非常的冷,不再去看那些争吵的人,而是将目光投向那至高无上的龙椅,声音很稳,穿透了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