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林希提着沉沉的行李箱,一下车就是被滚烫的空气扑了一身,蝉鸣轰响。
她没有手打伞遮阳,就这么顶着烈日,一手挎着蓝绿格纹的马夹袋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七月的午后乡间小路上几乎没人,所有人都在家中乘凉,沿途走来路过几片大莲塘,荷花开得正盛,底下不知道躺着几段莲藕。
路边都是一排排农村自建房,不过建得稀稀落落的,人口不多,房子也就不多。
门里的人乍然看到一个陌生人提着行李箱走在路上难免好奇,林希听到有人窃窃私语:“谁家的大学生回来了?”
“咱们村哪有几个大学生,不都留在城里了?不认识这个姑娘嘞?”
林希埋头走着,被太阳烤得汗如雨下。
这条路她走过的次数不多,但知道沿路走到自己的宅子打底一公里。沿途路过的人家没人认识她,也没人知道她要去往哪里。
她自打出生就在南华生活,回村里的次数不多。
她爸爸林易是家中排行第二的儿子,上有老人的心头宝长子,下有村里的大学生叔叔三弟,林易就是家中最不得宠的一个,因而分到的宅基地虽大,却是位置最偏僻最不便利的一个。
林易作为家中老二,没得到什么有益的资源,所以早早和老婆外出打工在南华定居,只有过年回来看看,也不是每年过年都回。
林希对这里的人感情很淡泊,父母去世后和这里的联系不多,也就没再回来过年。
这座三上三下的老宅子,围栏生锈,墙皮脱落露出了里面砖红色的土砖和稀碎的水泥,看起来又旧又脏,好似危房。
林希带着老宅的宅基地所有证和钥匙进了这座老屋子,坑洼的水泥地和发黄的墙面上都覆着灰和蜘蛛网,家具不多,也都很老旧,毕竟7年没回来了,实在不像能住人的样子。
林希从储物间拿出扫把和旧毛巾把桌椅简单打扫一遍,有了简单落脚的地方再掏出从车站便利店买的三明治和牛奶充当午饭。
带回来的400多万不能随便挥霍,在房屋改造之前林希不打算租房或是住镇上的酒店,为了节约经费,直接住在老宅里。
这房子虽破,但五脏俱全。
吃完午饭赶着时间把淡绿色的老款洗衣机清理了一下,接上水源,从二楼的衣柜里掏出印花四件套丢进去清洗,再把老棉絮团的棉胎晾在院子里暴晒。
不管螨虫还是跳蚤,7月份下午的暴晒下保管给它们送走,一下午那旧棉胎就蓬松得好似新的一般。林希在外面拍干净灰尘,把它们抱上二楼擦干净的卧室。
老款洗衣机脱水功能罢工了,但床单被套在午后烈日暴晒下也干透了,今天的床便有了着落。
按着从网上搜来的清洗空调滤网的方法,林希把那台壳子旧的泛黄的空调滤网也清理了一遍,点开遥控器的瞬间,外机发出轰隆隆的噪鸣,仿佛散架一般。
等了约莫十分钟,冷风终于呼在林希汗湿的额头上,她才松了一口气——
总算今天能有好觉睡。
末日三伏天里开不了空调的苦她都吃过,没有空调也能过,但有总比没有好,人不能放低要求pua自己吃苦。
赶在天黑之前,林希把贴着花地砖的卫生间和有土灶的厨房收拾完了。
家里什么存粮也没有,哪怕有也是七年前的东西,早就烂透了,出家门走五六百米有很多田,但那菜都是本地人种的,她不能就地薅别人的菜,就算有人愿意给她一些菜,她也没有下锅的油和调料。
这个时候拿出一包辛辣可口的螺蛳粉煮作晚餐就行了。
林希在偌大的老家吃螺蛳粉,根本不用担心味道太重,飘进二楼的房间。
吃完清理一番,再烧一大锅热水洗澡,老房子没装热水器也没有太阳能,万事只能靠自己动手,不过林希有末日生存经验,这点小事难不倒人。
折腾了一天,林希筋疲力尽,沾床就睡。
第二天清晨,林希在鸟鸣声和空气轰鸣声中苏醒。
那台壳子泛黄的空调,如气若游丝的老人一般,颤抖着用力地输送着为数不多的凉气,发出“轰轰”的噪鸣。
这要是搁以前林希爱熬夜睡眠质量不好的时候,她能被折磨得一夜睡不着,但她早已适应了入夜不开灯早睡的生活,而且经过昨天一天的劳累,她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也睡得很踏实。
林希拿起遥控器“滴”的一声,放过老空调一马,让它歇了。
快速洗漱一番,林希套上朴素的长袖衬衫,戴上防晒帽和口罩出门了。
回来建设“阳光农场”的时候,林希就知道会挨晒,在死亡面前挨点晒算什么。她这么穿着只是不想被人认出来。
云乡有她那见过几面的大伯一家和奶奶,虽然不至于刚回来就那么巧碰上,但林希不想和不熟的亲戚扯上关系,或是被其他人认出这是林老二家从南华回来的女儿。
毕竟她在前世已经见识过末世后人性的丑恶,连亲生血缘都能抛弃或是迫害,更何况她这种上一辈就不和,且没见过几面的亲戚呢。
云乡离最近的云乡镇过去要3公里,走上一公里到村口的公交站台坐公交或是直接走三公里去云乡镇都不划算,村里的人一般都用电驴出行,但林希没有。
而获取物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去两村交界的地方有家小菜场,菜场周边带动起来一个小商业圈,有杂货店和理发店等。
早上是最热闹的,像极了以前的赶集。
晒着清晨不算毒辣的阳光走了1.3公里到了那条街,那里已经热闹起来了,路两边都是卖新鲜蔬菜的老人,吆喝着叫卖。
往来购物的人以中老年人居多,林希的装扮哪怕再朴素也能看出是一个年轻人,混在里面显得格格不入。
她在一家墙皮泛黄的早餐店买了豆浆和油条,把油条掰成一段段沉入豆浆底,用勺子盛着吃,不顾外人好奇打量外乡人的目光,掏出手机查看备忘录上记录的物品。
第43章 工作
林希骑着600元买来的二手电动车,载着采买的东西回家。
先前顶着太阳走了十几分钟的路有了电驴很快就到了,从村里小路上穿行而过的时候,几家门户里的人又好奇地打量她,要不是她骑得快,怕是会被拉住搭话盘问几句。
停好小电驴,林希把买来的物资搬回家中归类,一包是纸巾沐浴露等清洁用品,另一堆则是一口炒菜锅和油盐酱醋调料等,还有米、油和一日量的蔬菜。
之所以是一日量的蔬菜是因为老宅子没有冰箱,因而夏天得每天去现买菜。
饱满圆润的紫色茄子和鲜红的小辣椒,午饭就用新买的电磁炉做油焖茄子和辣椒小炒肉。
大汗淋漓着把两道菜出锅,林希纠结要不要端到二楼房间里开着空调吃。
这时,门口传来脚步声和云乡方言版窃窃私语。
林希一抬眼瞧见三个头戴草帽拿着几样工具的人在自家院子门口探头探脑,正好与她对视上,带头的一个上上下下打量了林希一番,然后扭头对另外两个小声道:
“真是这家,你看,我说吧,是林老二家的那个姑娘。”
“你咋认出来的?我都没见过。”
“我也没见过,林老二死了那么多年,那个丫头都没回来看过她奶奶……”
林希盯着她们交头接耳。
为首的女人终于抬起头,陪着笑脸说道:“昨天就看一个小姑娘在路上走,没来得及打招呼,你是林易家的姑娘吧,嘿嘿,我住你大伯隔壁的。”
“……哦。”林希淡淡点了点头。
“你回来几天啦?”
“大学毕业了?”
“有没有去看过你奶奶……”
几个人一边说一边打着招呼走进院子,目光好奇地探向林希家。
林希快一步走上前挡在门口,虽然她家现在很老旧,还没开始末日装修,但也不想让陌生人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打量。
“不好意思,我家有事。”林希说着就打算关门。
她将来要面对的是末日,不指望邻居互帮互助,只希望大家别来伤害她烦她就行了。
以前爸妈还活着的时候她就听说乡里的人都向着奶奶和大伯一家,又眼红林易一家在南华发展得好买了房子定居在南华。
哪怕林希家在南华只是最普通不过的工薪阶层,在偏远的云乡人眼里他们是在大城市扎根的,多少惹人嫉妒。
俗话说这世界除了父母没有几个人是真心盼着你过得好的,你风光时别人嫉妒,你由风光变落魄了,别人背后还要酸几句。
林希的闭门谢客惹来门外人的不快。
那三个人低声说着话走了,虽然还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声音提高了一些,对话故意让林希听见似的:
“这林老二就是不如老大家好,难怪去了南华秀芬也不喜欢他们一家。”
“小姑娘怎么自己一个人回来?考上大学没有?不是听说在南华很容易考上大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