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文薰点了点头,再度道谢,“多谢罗先生了。”
罗友群没再讲话,心里直犯嘀咕:这对夫妻简直是一对奇葩。
文薰在门口站了会儿,目送罗友群回家后,便进屋去找霞章了。霞章正坐在房里,握着喝完的空水杯生着闷气。文薰打量着他的样子,被可爱到,不由得笑出了声:“这有什么好生气的?”
莫霞章道:“中国上下两千年,什么时候有过女人跟着丈夫改姓的规矩?什么都学日本人的,连这种事都学日本人的,日本这么好,全去当日本人算了!狗屁民国,比以前还封建!”
话确实说得有理,可他越骂,文薰越觉得他的样子好玩。但要是气出个毛病,那就不好玩了。她考虑着霞章的身体,走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真这么生气?”
“气坏了,”霞章盼望着文薰能哄他呢,声音里不由得带了些委屈,“罗朴公也不是个好的,让关小姐没名没分地跟着他,算什么男人!”
要不是碍于关小姐当面,他刚才就要逮着罗友群骂他没有师德了。
文薰用手指钩织着霞章的头发,轻声安慰:“别气了,有不好的地方,正证明着我们还有能够尽力的地方嘛。”
说完,微微低头一吻。
又摸着他的脸,揉了揉他的耳朵,“还气不气?”
霞章没说话,只笑着把脸扬了起来。
“再亲亲。”
文薰笑了笑,又如他所愿,亲在他的面颊上。
她抚摸着他,同时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你说的这种情况我也有所明悟。现在这个时代又是进步,又是退步的,当官的做的孽,让老百姓来承受后果,真是可恶。而我们文人看不到的地方,害老百姓们受了苦楚,也全是我们的不是。发展教育,破除封建是重中之重,提高女性地位,实现全面的平等则是能够放在第二位的大事。早前,相关的道理我在和辜先生交流时都有提到,我还试过给范夫人寄过信件……”
后来信件不了了之。
出了修改《花捐》法案事后,得知了范夫人是什么人,文薰更加失望。
政府不出力,民间也没有办法利用权威带头,一些已经成为固有风俗的理念更加无法通过少数人的力量破除。文薰看清社会现状后,已经把这些念头藏起来,结合入教材,加入了自己的教学理念里。
她会给学生们讲欧洲是怎么样的传统封建。
她会让学生们知道“改姓”这一习俗对欧洲、对日本的影响。
她的学生都非常优秀,日后可能会有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哪怕只有很少的人记得文薰的话,那也是她为社会进步做出的一种努力了。
霞章这时才明白,原来文薰已经做出了那么多的努力。
他把脑袋依在她的肚子上,感受着她的优秀,听着那多出来的一道心跳,心绪逐渐变得平稳。现在的莫霞章比起之前,不论是脾气还是性格都收敛很多了,这全然是因为他在时刻提醒自己已经是别人的丈夫,他也快做父亲了,需要更沉稳,也需要用稳定来让家人安心。
他还特意向文薰解释刚才发脾气的原因,“我不是一定要管别人的家里事,我也不是针对罗朴公,我是针对天底下所有这样干的男人。”
文薰品味了一下他的话,“你是在说老师与学生恋爱的这种情况?”
霞章道:“先生就不该跟学生在一起。”
“我不是老封建,现在也有很多年轻的,和学生年纪相差不大的先生。可年纪是年纪,社会权益是社会权益。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先生天生在校园里拥有‘特权’。人都是会被权利和拥有权力的人吸引的。对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她能分辨吸引她的到底是先生的才华
,还是先生的权益?文薰,你来得晚,你大约没有听说过,关小姐本身也是有才名的。如果她正常毕业,如果她继续深造,她正常进入文坛,她的成就未必比朴公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做他罗朴公的助手。”
文薰在霞章的身边缓缓坐下,她想起了婚前在家里见面时,霞章解释自己批评朴公的原因,就是纠缠学生。
现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娶了学生。
女学生。
文薰忽然领会到了这种社会关系的可怕。
她以一种严肃的,认真的态度对霞章说:“霞章,这种事情,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慎重对待。”
她刚发表的研究师生关系的文章并没有这一条,这或许是一个新的研究对象。
文薰的住房是最新安排的,邻居自然也是新来。罗友群便住在文薰家的左边,而右边则是刚从日本回来的汤博容先生。
汤先生暑假才回来,此次被清华特聘为语言文学教授,有清华校长从中斡旋,也算是解了他的多面的颠沛流离。
也是在最近,汤博容的夫人肖典香才知道原来这几年所谓丈夫寄来的钱,都是出自霞章之手。受了这份情,怎么能不感动?是以当得知文薰家就住在隔壁,肖典香可以说是十分乐意了。
搬家的当天,她就让孩子们去朗家帮忙,自己也是送茶送水,还热情地邀请他们来自己家吃晚饭。
“你们今天收拾了一天,哪还有精力做饭?就来我家吃,我买了好些菜呢。听说你原来是鲁地的,巧得很,我老家也是鲁地的。今天晚上啊,你就来尝尝嫂子的手艺,看看是不是那个味道。”
典香的话里只有热情,全不提感谢,便是这样让文薰不好拒绝。
霞章觉得没有拒绝的必要:“典香嫂子为人地道,咱们今天拒绝她,反而会让她难受。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咱们两家以后多的是时间相处,占占人家‘便宜’也没什么。”
是啊,霞章当初帮助汤家,就是好心;婚后文薰依旧支持,也是好心;现在典香邀请他们家吃晚饭,仍是好心。
好心人住在一起,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布置好家里,和邻居朋友们有来有往,还有一件事得急着办。
霞章毕竟在北边住过,对这里熟悉些。汤先生家有个叫灿华的小女儿要读三年级,刚好和宝淑一般大,所以这俩孩子读书的事是他拍板确定的。
“就在一师范附小读。”
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对教学条件,一师范附小都是最合适的。
时间也临近开学,不能耽误。一把家里整理好,霞章便带着郭瑞和典香一起去给宝淑、灿华办理入学手续。
郭瑞一路过来,看着高楼筑成的学府,难免紧张,“北边的学业比较紧张,宝淑,可得加油了。”
宝淑不听,直接道:“可是叔叔婶婶都说,是南边的小学教育比较厉害。”
这个叔叔婶婶自然指的是霞章、文薰。
郭瑞本意是教宝淑向学,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却被憋了过来,当场埋怨起霞章,“你们两个怎么可以教坏小孩呢。”
霞章眨了眨眼,露出一个无辜的笑。
这边小孩在开学,另一边,文薰已经和汤博容入清华教授会开会了。
清华的教学团队十分豪华,共有先生一百多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教授岗位。今年的清华引入了不少教授人才,都是年轻人,文薰还在英文系遇到了同样出身于剑桥的师兄,徽州出身的梁献琪。
当然还有一些知名学者,如写《淮安食集》的文学家年经艺先生、专门研究宗教文化的学者谭开济先生、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倪空富先生、专门研究唐宋历史的焦自白先生、国画大师曾奇水先生等,都是国内文坛的知名人物。
其中焦先生和倪先生都和霞章有半师之名。
教授会大会结束之后,照理是外文组自己开小会。清华大学的外文系系主任叫叶亭心,四十出头的年纪,是十分干练的性格。她在会议上公布了本学期的工作安排,也给新来的老师逐一安排了工作岗位。文薰之前在金陵、临安大学都是教英文阅读,来了清华却被安排成西方文学史老师。
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挑战,让她干劲满满。
会议结束,叶亭心还特意留下了文薰,跟她单独说话。
她请文薰单独坐下,面上是刚才开大会时没有的和蔼笑容。
“听说你们前天才到,怎么样,家里收拾好了吗?”
原来是话家常。文薰也轻松了,笑着回道:“还得感谢学校,安排的房子很合适,我们稍微整理就入住了,晚饭还是在汤教授家里一起吃的。”
清华大学教授房的住房结构真的设计得很棒,生活动线合理,还有书房,且基本家具齐全,可谓是考虑周全。
叶亭心认真听完她说话,道:“你们西区的校舍是前几年新建的,出自国内知名设计师杨灵卉先生之手。”
说完,她又道:“我不仅是外文系的系主任,还是清华大学妇女协会的主席。昭时,如果你在家庭生活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