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做大人真好。”
她望着父亲说:“爸,我现在就想去美国留学,好在回来后跟着姐姐姐夫一起活动了。”
黄老爷也没有打击她的自信,“那你还不快些将你的成绩多做提高?”
敬贤若有所思,煞有其事地点起了头。
文薰想到家里的弟妹二人明年一个要往美国去,一个要往日本去,不禁问:“你们的外语学得如何?”
思齐道:“马马虎虎吧。”
黄太太说:“不急。他们再去留学,又和你那时不一样了,他们是需要去当地的语言学校先念一年书的。我和你舅父觉得,虽说这样会晚一年毕业,可在专门学校里能够提前一年习惯当地的生活习俗,也没什么不好。”
霞章点头,将话说在前头,算是提醒,“日本的话,我有几位朋友散落在东京、仙台、大阪之处,思齐要去,我可以捎封信拜托他们照顾。美国的话,也有朋友,一定能关照好敬贤。”
关系不怕多,就怕孩子们不好。霞章不是轻易说大话的人,他也是第一次在长辈面前保证什么。听得他愿意这样讲,黄太太脸上布满了欣喜,“那就谢谢你了,霞章。”
霞章摇头,不以为意,“舅妈,你不用在意,文薰这个做姐姐的要是想照顾弟妹,也是可以的。我只不过是在您二老面前卖乖罢了。”
黄先生道:“我们家小,文薰也毕竟才出去行走,不比你认识的人多。”
说完,还给霞章夹了筷子菜。
第三日,也就是周三这天,会议上开始确定今年需要引进的译本对象。在这一天里,报社的编辑开始和主导会议的学者们一起头疼。
“咱们,先来确定诗集类文学。”
国内一些大学的英语系里也会有组长带领英语老师们翻译诗歌,是以在这方面,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但席荣钧似乎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他率先起身开口道:“我认为对各类诗集的翻译是极有必要的,此举对推动的现代诗体裁有很大帮助。比如较为著名的威廉布莱克,他将绘画与诗歌的结合,就已经引导了国内的一批诗人。还有华兹华斯,还有柯勒律治,还有雪莱、济慈,他们的作品都值得大面积翻译。”
郭滔脸上带笑,并未发表意见,只做评价,“都是些浪漫主义诗人嘛。”
席荣钧却犀利地反问:“郭先生难道要拒绝浪漫吗?”
他的攻击力令郭滔抬手致歉,表示就当自己没说。
文薰此时已然知道,席先生是浪漫派的支持者,也是国内新文学里浪漫派的代表。
浪漫派的诗歌美,且情感丰富,读起来像入口即化的绵密甜点,像一盏色香味俱全的香茗。文薰对于这类作品也是喜欢的。
席荣钧方才举例报出的人名都不是无名之辈,可以说,是涵盖了英国几大著名诗人了。潘经纶略作思考后,看向众人提问:“在场有哪位老师愿意和席荣钧先生就此问题深入研究?”
坐在文薰身边的杨令梦沉思片刻,举起了手。
又有两个人举手。
席荣钧十分开心,又补充道:“有一位江弈材先生也是翻译诗歌的好手,我日后也会以书信的形式请他帮忙。”
被江弈材放了好多回鸽子的郭滔在此刻听到他的名字,根本无法克制自己不去挠头。
有一家名为“海川出版社”的编辑自请道:“那么出版方面,便考虑考虑弊社吧。”
席荣钧也不推脱,直接起身向他递出自己的名片。
再往下走,大家又讨论到了儿童文学的类目。
顶着诸如“给儿童启蒙的故事”“幼儿接触西方文学的第一课”的头衔,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可比刚才的诗歌类要热闹多了。
连文薰都举手报名。
她也想为国内的儿童们做些什么。
最后到了下午,才来到了最艰巨也最广泛的文学类。
那么多国家,选哪个国家的文学,选谁的文学,选哪一本文学……文薰眼睁睁看着有些犯困的莫霞章被吵得瞪大了眼睛。
前两天开会,他都是有在中午喝一杯咖啡抗过睡意,今天这个小技巧好像用不上了。
大家都有喜欢的文学,都有喜欢的诗人。为了推举自己喜欢的作品,获得尽早翻译、出版的机会,部分学者还开始攻击他人的作品。这可不得了。文薰眼瞧着大家吵得更凶,说时迟那时快,莫霞章突然提着椅子起身,手脚麻利地躲去旁边了。
当然,他还没忘记向文薰招手,提醒她一起。
文薰虽然不解其意,但出于信任,还是马上照做。
听人劝是能吃饱饭的。没一会儿,她就亲眼看到有两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学者在推搡间动起了手。
胥衍、孟海白等人看了也不拦。他们拉着椅子坐到旁边去,几个人交换着火机,抽起了烟。
竟是看戏来了。
前两天那种专业的会议形象,瞬间在文薰心里破裂。
莫霞章这时搬着椅子来到她身边,还递给她半块巧克力,“歇会儿,且有得吵呢。”
文薰低头接过:“哪来的?”
莫霞章含糊着道:“地上捡的,不知道是谁口袋里掉出来的。吃吧,见者有份。”
文薰眼皮上抬,觉得莫霞章也染上了奇怪的“痞”气。
她迟疑地把巧克力放进嘴里,望见席荣钧正摸着自己的口袋,陀螺似的看着地面,似乎是在寻找。
文薰连忙用舌头抵住巧克力,不敢有吞咽的动作。
做坏事了。
不能被发现。
什么牌子的巧克力,不如明天买了还他一块吧?
味道好像有些熟悉?
她盯着席荣钧,见他从地上捡起来一只笔,又一副松了口气的样子,当即反应过来——
“你骗人!”她望着莫霞章道。
害得她心惊肉跳。
莫霞章憋着笑,在文薰的拳头挥过来之前道:“想让你放松一下心情嘛。”
他又侧身,从口袋里再掏出来一块,“好不好吃?再吃半块。”
看那包装,分明是中午的自助餐里,酒店准备的。
文薰虽然恼他,但还是给面子地接过,只是别想再让她感谢了,“谁让你藏着这个,都软了。”
莫霞章把手盖在胸口道:“那也是我的体温,不准嫌弃。”
谁嫌弃了?文薰低头,强忍着,不让他发现自己笑了。
她把头往霞章的地方靠了靠,看着钟宝瑶一脸兴奋地在旁边拍照,又是好笑,又是无奈。
“他们要打多久?”就这方面,她确实无甚经验。
“看他们今天中午有没有吃饱饭,又有多少力气吧。”霞章的语气中满是对这种情形的见怪不怪,“这种事时有发生,基本上每次开会,要是没人打起来,都不叫开会了。”
文薰好奇:“你也和人打过?”
莫霞章十分骄傲:“我不仅打,我还会骂。”
这种口手并用的功夫,足以证明他是其中领域的一员“大将”了。
想到那次游园会的场面,文薰哭笑不得。
“不疼嘛?”
“为了捍卫我的喜爱之物,流血流泪都不怕。”
他还望向胥载举例,“例如昨天,胥载老师不是在举例时肯定了高鹗的续书?换到我们古典文学部开会,再换个年轻点的人来说这话,你就看他会不会挨打吧。在一些人眼里,高某人续的后四十回,可是他们做梦都想甩掉的晦气东西。”
如今红楼研究派别众多,对续书的态度也是生出了两种极端派别。
文薰托着下巴,想象着以后。
难不成她以后也会跟人争执不过,打起来吗?
不不不,真到了需要捍卫理论的那一天,还是采用更文明的方式吧。
这场争端约摸过了一刻钟才停下来。
也不算完全停下来。在失去了力气后,现场的打架转化成了吵架。一开始还是在用中文吵,接着是上海话,什么“册那”“瘪三”之类,后来吵不过有一方转为外语,而后又转为中文,引经据典,各类暗讽,听得文薰精神奕奕。
这个下午居然就这么结束了。
文薰回去时还意犹未尽。
她算是知道会议为什么能开五天了。原来其中还有给大家留的打架、吵架的时间。
星期四这天仍在吵,也打了一回,那位姓席的先生眼镜腿都被人打飞了。
关键是打完了,大家又能坐到一起继续商议,不可谓不是一种奇观。
除了这种武斗文斗场面,文薰也看到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东西。比如在一本本计划翻译的书籍前,大家尽己所能,争先恐后地举手争当一翻,二翻,还有出版社的编辑们也非常努力,想争取出版权,想争取校对权。
那是一幕被勃勃生机的力量充满的画面。
今天不仅完全确定下来了英语、法语的任务译本,还在下午将日文译本确定了18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