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102节
陶应策懒得理衡哥儿,拍拍沈砚的后背:“砚哥儿,提前预祝你高中。”
沈砚已办妥了离职手续,不日便要去国子监里重新办理入学,不出意外的话要参加今年的秋闱。
沈砚先是一怔,欣然道:“好。”
这边戚娘子见林芝不语,正拉着她小声说话:“你别怪我多嘴,我是听官人说陶家又给沈郎君介绍了两回亲事,不过都被沈郎君婉拒了。”
“你别瞅他还是小吏,听说年前年后处理的案子不少,指不定就能一跃过龙门,成了官人了!”
“好了好了。”林芝推着戚娘子上车,心里想着她待沈砚好,又不会因为他从吏变成官而改变态度。
至于婚事什么的,虽然林芝觉得沈砚不错,但她是家里的独女,爹娘都盼着她招个女婿,住在家里。
实在不行,便多收几个徒弟。
时下师徒关系乃是重中之重,若是收徒了,徒弟也是要将自己奉养送终……不是?
林芝思绪突地一顿,扯了扯嘴角,自己连二十岁都还没到啊?想什么结婚生子,养老送终的事啊?放在后世,她还是个大学生呢!
林芝觉得是最近宋娇娘叨叨太过,身边一下子围满了催婚团队的缘故。她摇摇头,决定后面这段时间要把心思都放在事业上!
冲冲冲!目标是营业额再翻个倍!
时间一晃,又是一月过去,眼见端午节近在眼前,林芝召集林森和宋娇娘,公布自己的打算:“我打算多做些甜咸口的粽子,再配上五色糯米团儿,做个礼盒出售。”
宋娇娘点点头:“等你做个样品出来,回头便好在铺里推荐了。”
“我已让人把糯米泡上了,待会儿就好试上一试。”林芝笑道,“主要是味道有点多,得大家来试一试,挑一挑,要不然就如花酥那般,让客人自行决定组合?”
第110章
自数百年前起,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应节吃食,但多是菰叶裹黍米,煮之,淋蜂蜜食之,直到前朝品种才开始逐渐增多,市井常见的浇蜜粽子已是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富贵人家乃至酒楼饭馆都会往粽子里放入各种野味禽兽、添以板栗红枣赤豆等物,追求更丰富,更多元的味道。
经过林森一家、铺子里仆佣以及常客们的试吃选拔后,除去基础款的蜜豆粽和大肉粽,还定下了三款甜口粽子,分别是:添了自制蜜枣做的红豆蜜枣粽,选用十年陈皮组合而成陈皮豆沙粽,以及选用自制桂花糖浆,配以河内郡产山药所制的山药桂花粽。
另外咸口粽子则留了蛋黄肉粽、梅干菜肉粽、瑶柱虾干粽和鳆鱼咸肉粽四款。
到这里是九种,林芝想了想,又选了一款甜咸两口的双拼粽子,凑了个十全十美。
节前半月,林芝便将端午节粽子的广告牌摆在外头。广告牌上贴着宋娇娘亲手绘制的广告画,清晰明了地写明粽子款式与馅料,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而后林芝又做了样品,搁在果子柜台里供登门食客查看,同时铺里支持散买,也接受预定,价格从最基础的十文一只,到数百文一只,可任由顾客自行选择。
除去敲定好粽子的味道以外,林芝还亲力亲为,重新定做了粽子的外包装。
时下林芝记用的已不是没有纹饰,样式最是朴实无华的食盒,而是在木匠铺里定做的专属盒子。
这包装盒亦是一样,从最普通的款式,到贴金的木匣,款式多样,供人任意选择。
比如最贵的贴金木匣,且不说外侧花纹精致秀雅,内里用熏过艾草的绸布做底,除去捆着五彩丝线的粽子外,内里还摆着宋娇娘亲自绘制并定做的扇子与香囊,更可按客户要求夹杂金银箔、珠玉以及各色宝石。
打出招牌便有这点好处,不少老客问也不问,也不必试吃,开口便是订上数盒。
诸如最贵的礼盒更是不到三日,便可订得干干净净。
到节前一日以及正日子的头午,林芝记更是迎来售卖高峰。林森和宋娇娘原本还打算送礼之后便去观看龙舟比赛,见状也放弃了原本的计划,送完礼物后便匆匆赶回铺里帮忙
而林芝尽管早有准备,已张罗着铺里的帮厨学徒们紧赶慢赶地做粽子,可接二连三涌入后厨的订单也教众人渐渐敛起笑容,手上不自觉地开始加速。
林芝和一名帮厨负责制作数量不足的各种馅料,一人负责清洗粽叶,一人负责将前厅送来的单子贴在对应的盒子上,并逐一打包,而剩余的人则全部负责包粽子。
几人很快便形成流水作业,倒也是乱中有序,直到午后销售高峰才告一段落,从订礼盒的逐渐到散卖粽子的食客。
直到太阳西落,营业结束时间将至,来买粽子的食客才渐渐减少。
眼见剩余粽子不多,加之时间也差不多了,林芝索性挂上停止营业的牌子,留下几个自家用,而后给店里的帮厨、学徒和伙计分了剩余的粽子,教他们拿去与家人共同分享。
当然众人临走前,林芝还不忘每人发了一个红包,犒劳犒劳众人,也好让他们好好过个节。
“谢谢林娘子/师傅!”
“不用客气,早些回去,刚好能赶上家宴!”林芝笑呵呵地送走众人,又用同样的方法打发了家里的仆佣,而后累得窝在椅子里发呆。
宋娇娘瞧了一眼,穿上围裙钻进了灶房,不多时便与林森一前一后,端出三碗汤饼来。她将手上那碗送到林芝跟前,笑道:“芝姐儿,垫垫肚子吧。”
林芝惊得坐直了身体,眼睛睁得圆溜溜的:“娘!?您做的汤饼。”
宋娇娘点点头,骄傲地抬起下巴,哼哼唧唧:“是不是很厉害?”
“很厉害啊!”林芝无视里面那个煎得焦黑的荷包蛋,夸赞道:“那索饼呢?莫非也是您揉的?”
“咳咳……那我还没这本事,是你爹在市井上买的。”宋娇娘闹了个大红脸,老老实实交代。她哪会揉面啊,就做这碗汤饼,手上还弄到了个泡。
“原来如此。”林芝忍俊不禁,也不继续逗弄宋娇娘了。她高高兴兴夹起一筷子,往嘴里送,同时不忘给宋娇娘竖起大拇指:“娘做的汤饼,好吃!”
“真的?”宋娇娘喜笑颜开,赶忙也从自己碗里夹起一筷子来,美美放入口中。她眼前一亮,忙招呼着林森快尝尝:“我就说芝姐儿像我,瞧我做的,多好吃。”
“真的?”林森见母女二人都这么说,也是眼前一亮,高高兴兴夹起一筷子面往嘴里塞。
瞬间,林森表情微变。
下一息,一家三口齐齐把嘴里的面给吐出来:“娇娘/娘——你怎么面没熟?”
宋娇娘尴尬一笑:“我哪晓得?而且我明明就加了盐,怎么这汤这么甜?”
“我看你是把糖当作了盐了!”林森呸呸两下,“面是生的,汤是甜的,荷包蛋是焦的……”
林森对上宋娇娘的凶狠目光,赶忙放下筷子,起身说道:“我去把粽子烧上,今日是端午节,咱们应该吃粽子才对!”
不多时,他便端着粽子出来。
煮制后的粽子一个个品相端正,散发粽叶的清香,隐约间能嗅到内里的咸香,教人止不住的口齿生津。
宋娇娘默默把面碗都挪开,给桌案上留出些空地来。待林森盘子放在桌上,她便迫不及待地揪住彩色的绳索,一抽一拉,将粽叶彻底剥离,露出里面亲亲密密贴在一块的三角形糯米团。
“我这个是蜜枣的!”宋娇娘瞧着玉白色的糯米,还有那吸收汁水变得尤为圆润饱满的蜜枣,双眼亮晶晶的。
“我这个是蛋黄鲜肉的。”
“我运气不错,是瑶柱虾干的!”林森嘿嘿一笑,得意地展示给母女二人看。
“瞧你得意的!”宋娇娘白他一眼,夹起粽子便往嘴里送去。甫一入口,最初品到的是糯米的软绵口感,黏度适中,香味柔和,带着淡淡的粽叶清香,隐约间还可以
品尝到蜜枣淡淡的甜香。
嚼着嚼着,蜜枣的甜味渐渐加重,那蜜枣单吃好吃,可裹在糯米之中,吸收汁水胀大以后,枣肉变得软糯无比,只需吮吸,便股子温润甜香便在舌尖绽放开来,瞬间充斥口腔。
宋娇娘捧着脸儿,吃得好生幸福。
林森则捧着瑶柱虾干馅粽子,光嗅着香味便是双眼放光。
他手里的这只粽子,成本仅次于鳆鱼咸肉粽,需要用到河虾籽、河虾脑、河虾酱、河虾肉与虾油,配以足有半个掌心大的瑶柱,以及特制的海鲜酱油,先用虾油将河虾虾仁、瑶柱、圆糯米、圆葱等物炒制熟透,然后再加上一些特制的小咸菜,辅以虾汤和酱油炒制均匀,最后用粽叶包裹。
这一口下去,满嘴都是虾肉的鲜甜香味,脑门里被一个字所霸占:香。
这种极致的鲜香味道让林森一时失语,只记得再来一口,软嫩q弹的瑶柱又裹着一股海鲜味霸道地冲入口腔。
又是一阵失神过后,舌尖终于尝到了一丝咸香。林芝自制的倒笃菜咸香脆嫩,那一丁点的咸香,仿佛成为荒漠中的绿洲,教沉迷的味蕾有了稍适休息的落脚处。
等全身心放松下来时,林森陡然捕捉到那一抹回甘,鲜香、咸香和回甘交错,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直到把最后一口咽下去,林森才长长喟叹一声:“真好吃啊。”
林芝也一口一口,吃得干干净净。
一家三口填饱了肚子,而后宋娇娘进灶房里取了几碟子水果出来,一边将荔枝杨梅送到桌上,一边念叨:“喏,这是陶郎送来的杨梅,这个荔枝呢是砚哥儿送来的。”
“也不知道咱们请的人,有没有到杭州府,赶没赶上把东西送到陶郎府上,也不晓得他们两个喜不喜欢咱们送的粽子、扇子和香囊。”
宋娇娘心中担忧,陶应策和戚娘子时下在杭州府任通判,请人捎带回来一盒当地特产果子、一匣子当地产的杨梅、几大壶杭州产的黄酒、一幅陶应策亲手画的张天师画像与一对戚娘子亲手做的香囊。
“放心吧,肯定来得及。”林芝笑道,“人牙行有担保的,要是与咱们下单时说得不同,还得赔钱呢。”
“也是。”宋娇娘想了想,点点头。她剥开一颗荔枝,把水润润的果肉放进嘴里,又想到:“瞧着荔枝,我就想起砚哥儿,这几日砚哥儿怎么累得脸色那么差?”
“估计又有案子了。”
“有案子也不能这样糟蹋身体啊。”宋娇娘叹着气,念叨着:“说不得也是陶郎走了的缘故,你看吕三哥他们几个也跟着陶郎去杭州府了,怕是没几个能帮得上忙的。”
林芝安慰宋娇娘:“娘,你想陶郎走了,砚哥儿的上峰应当也换了人,这段时间定然得勤勉低调一些,免得遭人忌讳。”
“咱们最近也做了不少补身子的汤汤水水,我瞧着砚哥儿脸色不好,但身量也没差。”
被林芝一家担心的沈砚,近来的确忙碌。他虽是递交了辞职书信,但要将所有事务交接完成以后方才得已离开,甚至若不是说自己要重回国子监读书,并参与秋闱,恐怕上峰还不愿意放他走。
好不容易离开以后,想重回国子监读书又要多方发力。
这不端午节次日,沈砚便跟着陶应衡前往好味斋参宴。
李博士坐在席上,看着进门的沈砚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冷哼道:“某个小子怎么来了?不是说当个小吏就好?”
坐在旁边的周博士哭笑不得,抬起胳膊肘撞他一下:“砚哥儿莫要放在心上,李博士那是三天两头便要说起你,你问问在场学子,哪个上课时没听过你的大名。”
顿了顿,他又道:“砚哥儿已经辞了吏职,忙活了一个月才把事务都交接好,时下打算重新回到国子监读书呢。”
“你看看他瘦的,多憔悴啊!”
“回国子监读书?”直到听到这话,李博士才双眼放光,站起身来。他下意识也想感叹一句沈砚受苦什么的话语,可看着沈砚高出不少,甚至胖了一些的脸庞,欲言又止:“……憔悴?”
“是啊……额。”周博士瞥了一眼沈砚,表情一僵。别说是瘦了,这孩子比他上回见着时,还胖了一点。
顶多,黑眼圈深了点。
第111章
周博士嘀咕一句,赶忙改口:“来来来,快入坐,瞧瞧你这黑眼圈,大理寺怎把人累成这样?”
待沈砚与陶应衡坐下,陶应衡便迫不及待地接话:“周博士不知,要不是沈哥说他是要回国子监读书,他那位顶头上司还不肯放人呢。”
大理寺里的小吏,有混日子得过且过的,也有铆着劲想往上冲的。
比如接替陶应策为司直的那位新官人,听说陶应策是被调往杭州府当通判以后,他的工作热情瞬间高涨,恨不得立马做出功绩好被调走,如沈砚这般前任留下的得力干将,他自然不愿放走。
起初这人还以为沈砚和陶应策闹了矛盾,想卖个好拉拢沈砚,等沈砚递了辞职书,他立马改了嘴脸,竟把活儿往沈砚身上堆,往死里用。
“他说沈哥想要辞职也成,得先把囤积的案子处理完才让走。”陶应衡替沈砚抱不平,“可我大兄走的时候,早把手里的案子清干净了!这人倒好,一口气翻出十几桩沉案,非要沈哥处理妥当才放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