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夏梨无不自豪地想,完全忘了自己被叶四郎呼来唤去恶狠狠诅咒的模样了。
“不要钱。”老翁忙道。
夏梨吃糖葫芦的动作停了下来。
面露疑惑。
这年头的人们都是怎么回事?一个个做好事不求回报,日子都好到这种程度了吗?
“那罐糖老头可受不起,这糖葫芦就都给你,拿回去代我好好谢谢你家那位小郎君。”老翁一脸“你不拿走就是在施舍我侮辱我”的表情。
夏梨被深深地刺激到了。
他宁愿叶四郎拿着一罐糖来侮辱他,半罐都成。
最后夏梨嘟嘟囔囔的,把人家的草靶子都拿走了。
看他走远,老翁背着手,笑呵呵的收了摊子。
大清早的,他这摊子刚开张,还没人过来买糖葫芦,夏梨是第一个,老翁也是特意在等他。
“走咯!”
到家便有一个年纪约莫二十左右的汉子迎了上来,“干爹,给人家了?”
“给了给了。”老人摆摆手,过了会儿问他:“你说这能成吗?”
“错不了,那日正好轮到我守城门,亲自放他们进来的,”年轻汉子压低了声音道:“我跟您透个底,您别往外传,那天在马上亮出腰牌的,是个将军,还是京官儿,您想想,那轿子里坐着的该是什么人……”
他没继续说下去,言下之意已经叫老人惊出了一身汗。
“你说洛陵街刚来那几户人家,莫不是那将军的妻儿亲戚之类?”
年轻汉子深以为然,“干爹,不是咱们吹嘘自己,您那一手制糖的手艺,十里八街都有名的,想干这行的,一打听准能知道您。那边无缘无故送您这么些白色沙糖,既然不像是上门抢生意的,定然是别有所求。”
当这个不大不小的守城卫,年轻汉子对这里面的规矩就通透多了。
那将军初来乍到的,就是再想借着亲戚的手捞钱,也不能太大张旗鼓不是?加上没根基,门路一时也打不通,找当地有手艺又有口碑的制糖人合作不是正好?
老人一想也有几分道理,点点头,“就听你的,吃饭了没?小丫前两天学做了甜饼,比我这糟老头做的好吃,你吃两个再走。”
年轻汉子摆摆手:“不了干爹,忙着呢,我这就得赶紧走了。”
说完就跑远了。
老人笑着摇摇头:“这小子。”哪回都这一样借口。
夏梨拒绝了一路找他买糖葫芦的,好容易将比罐糖还沉的一草靶子糖葫芦扛回家。
进门就看见她娘,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猛地被她娘喊了一嗓子:“夏梨!!”
随后耳朵被揪住了:“你给我过来,把话说清楚,哪来的钱买这么多糖葫芦?!还把人家草靶子买回来了,你可真有钱啊,啊?”
“娘,娘!哎呦疼疼疼,轻点轻点。”
叶西正把刚析出来一层沙糖过滤,见状停下动作,抱着胳膊作壁上观。
看来夏家夫妇也不是对夏梨疯狂吃糖葫芦的行为完全支持嘛,看这架势,估计早就想教育教育这小子了。
那边夏梨要护着糖葫芦还要防着她娘,忙得团团转,见叶西在一边看风凉,不由气的大吼:“叶四郎!!你还不说话!”
叶西这才不紧不慢地劝夏家娘子:“大娘,是我叫他去买的。”
夏家娘子终于松了手,惊讶不已:“这天气就是凉下来了,糖葫芦也禁不住久啊。”她眼睛撇向自己孩子,怀疑是叶西在帮他开脱,笑了声,问:“小师傅买这么多糖葫芦是作甚?”
叶西噎住了。
他怎么知道?
一刻钟后,叶西和夏梨站在一堆糖葫芦面前面面相觑。
夏梨张张嘴:“你听我说……”
叶西手掌拍在他脑门上,把他的脸推远,恶狠狠道:“你不是喜欢吃吗?那就两天内把它们都吃完吧。”
两天后,夏梨看着才空了个角的草靶子,内心充满了绝望。
他都想把糖葫芦给老翁送回去了,可对方不收,叶四郎也不让。
“那你说怎么办?”夏梨算是看出来了,叶四郎就是故意算计他的,一般这种情况,都是有事“求”他。
“我怎么知道,”叶西一脸无辜,“不过你既然真吃不完了,不如想办法卖点出去?”
这些糖葫芦数量真算不上少,老翁就是没把一罐白砂糖用完,估计也没剩多少。
夏梨一脸木然,怎么卖?在监市那办完手续,糖葫芦都化完了。
只能找那个老头,借他的摊位用用了。
叶西看着小孩扛着草靶子往西遥街走去,不由感概,这小孩力气也不小啊。
见他扛着那么重的糖葫芦井不吃力,叶西也就没上去帮忙。
至于那老翁,要是个聪明人,就不会拒绝找上去的夏梨。
第74章
这时候的小孩子没什么象样的零食,几样甜食比如点心果子和饴糖是出镜最多的,却也不普遍,因而每每临秋时节,大街小巷里突然冒出来的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就成了孩子们最大的快乐。
这种吃食夏日里怕热,冬日里则因为太冷制作不易,秋日里则有每年最重要的农事收割活动,因而只有在夏暮秋初时最好卖。
一般家庭,只要不是经济上特别困难的,也都愿意给孩子们买一两串来吃。
富裕家庭里的孩子,兜里的银钱就更鼓一些,闲了无事便是和小伙伴们讨论哪家的糖葫芦最好吃。
“甜芳楼里有去了核的糖葫芦,你们吃过了没有?”
“那个贵,糖还是饴糖的。”一个孩子撇嘴。
“我知道我知道!李翁那的好吃!我刚吃过的!”另外一个孩子举手。
“还用你说,李翁那的谁没吃过?”就是贵啊,跟甜芳楼卖的都差不多了。
举手的小孩点点头,心有余悸:“我没问价就买了,还以为跟上年一个价的,结果他又涨了!”
“不过真的好吃,比以前的都好吃!”
其余孩子都很不以为然,还能有多好吃,他们又不是没吃过。
这时候对面跑过来几个小孩子,手里拿着一串串糖葫芦,糖片剔透如冰,衬得被包裹的山楂果越发红艳好看,其余的孩子眼前一亮,拦住人问:“你们这是哪里买的?这个糖怎么这么漂亮!”
糖葫芦吃得多了,他们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光要好吃,还要好看!
“李翁那里。”几个小孩子说完就跑远了。
其余的孩子面面相觑,片刻后纷纷向李翁的摊子跑去。
不光是小孩子,这时候甜食都是稀缺品,大人们也没有说不爱的,尤其女子,很多都喜欢甜食小吃之类,见了这外形漂亮的糖葫芦,都忍不住买来尝一尝。
而这一尝,就发现这种新品糖葫芦不光是外表好看,吃起来也比寻常的要好太多。
就算是贵一点,众人也觉得非常值得。
而这时候,恰好九月九的重阳节还差几天就要到了,除了登高望远、秋游赏菊和拜神祭祖之外,饮宴祈寿自然也是不能少的,而作为宴饮的前菜或餐后甜点,新奇美味的点心非常之受欢迎。
于是每年这时候,总有商家会费尽心思地推出一些漂亮又可口的甜点,到最后,符合大众品味的那么一两款,就会进入无数百姓家中,成为当年重阳节的流行了。
这冰糖葫芦虽然好吃,但是放在宴请友人的席面上,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但对一些推销手段已经比较敏感的当地人很快就将目光放在了那制作冰糖葫芦的原料上。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闻讯而来的人很快就多了起来。
李翁看着挤在他这小摊子面前的许多人,乐得嘴都合不上。
他在这摆摊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碰上生意这么好的时候,就连街上的监市都赶过来帮忙维持秩序了。
这些监市可和别地儿的不一样,那都是从军队里退下来的,气势上就和闲人懒汉们不一样,有的还兼拿着军队里的半分,也就是饷半份军俸,说起来也是正经官差,就更没人敢把他们不当回事了。
这也是封州城里商业发达,但秩序却维持得很好的原因。
于是监市一来,李翁的小摊子前很快就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人们都自觉排起了队。
李翁忙得脚不沾地,看到后面长长的队伍,又是高兴又是发愁。
能叫夏梨一个小娃子搬动的一草靶子糖葫芦,就是再多,数量也有限,拿来卖也就是平日里一天的量,今天这盛况,如何撑得住?
好在老翁心里头门清,知道这些人是为什么来的,也不卖关子,一边卖糖葫芦一边就把这新品糖葫芦用的白沙糖给“卖”了个清楚。
他想的也简单,那位洛陵街的小郎君给他一场造化,他既然接了,不管是为着心里的感激之情,还是一荣俱荣的合作精神,都要竭尽所能帮人好好将生意铺开才是。
众人见这般简单就问出了那制作糖葫芦的白沙糖,也就不纠结吃不吃得上一两串糖葫芦了,忙向李翁打听哪里有能买到这种白沙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