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云霁也忍不住感慨:“瞧着比国子监更有意思。”
  “你还去过国子监?”闵悉好奇问道。
  “跟着朋友去参观过。”云霁说。
  国子监是大明的最高学府,也是主管国学政令的官府机构,其规模自不必说,但跟坐落在偏僻小镇的牛津大学比起来,显得更为严肃规正了些,少了些野趣。牛津大学校园内绿草茵茵,嘉树成荫,看起来赏心悦目,学累了,往草地上一躺,便能放松身心。
  “可能就是西方治学和东方治学的区别所在。”闵悉说,还有学科的不同,明代的读书人都是为了功名,科举为盛,英国人读书跟功名不挂钩,自然会学自己喜欢的学科。
  云霁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
  两人找了一圈,最后在一个园子里看到了玻璃温室,可惜这个园子围了墙,入口还上了锁,大概里面的奇花异草比较多,怕被人破坏,保护得比较严格,所以想参观植物园,还必须要找相关的工作人员开门才行。
  闵悉引颈朝栅栏的缝隙里看了看:“看不到,算了,咱们先回去吧,明天再去找米歇尔教授,希望他还在牛津。不然咱们这趟要白跑了。”
  “你确定里面会有我们需要的作物?”云霁总觉得闵悉的做法有点像碰运气,而且他对闵悉从鲨鱼号上听来的传闻持怀疑态度,如果真的有那么好的作物,为什么不见欧洲本地人推广种植,却要种在植物园里呢。
  闵悉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我也不去确定啊,总要看看才知道。”
  云霁想了想,最后还是问出来了:“九弟,你说那么好的作物,为什么欧洲人不推广种植,只种在植物园里呢?”
  闵悉停下来,含笑看着云霁,他还是注意到这个漏洞了啊,他想了一下措辞,说:“我想他们肯定也试过在户外种植,却没能成功吧。我猜想是气候不太适宜,没法在欧洲户外种植,否则怎么会种在温室里?”
  “此话怎讲?”云霁问。
  闵悉说:“我听说新大陆那边气候很湿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欧洲这边的气候明显比较寒冷,就算夏天也跟我们那边春天的气候差不多,冬天跟我们那边冬天差不多,作物换了新环境,适应需要时间,所以暂时只能在温室中培植。咱们中国不是有句话说,‘橘生淮南’什么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云霁发现自己又被闵悉说服了。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新大陆的作物移到欧洲来,水土还不服呢。”闵悉笑着说。
  “你说的不无道理。”云霁点头表示赞同,“那你觉得那些作物带到大明去,能适应下来吗?”
  “我也不清楚,所以要跟这边的教授请教啊。他们的生物学教授不是一直在研究么,我们请教好了,再带回去试种一下不就知道了。”闵悉说。
  云霁颔首,闵悉考虑得确实很周到:“牛津的教授会愿意把他们研究的结果告诉咱们吗?”
  “这就不好说了。就算不告诉咱们,咱们跟他们讨要一点种子,回去自己慢慢摸索。”闵悉知道这个时代还不存在什么生态保护一说,各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还是很频繁的,不像后来对物种引进控制得那么严格,问题是能不能从牛津讨要到自己所需的作物。
  云霁又问:“要是他们不愿意把种子分给我们呢?”
  从大局观着想,这么重要的作物种子,可能事关国本,牛津的教授要是考虑得更多一些,也许就不会愿意把它们随意赠人了。
  闵悉眼珠一转,嘿嘿笑:“他们不愿意给,我们可以自己来‘拿’啊!”想当初,吕宋人也严禁红薯种苗传入中国,还是老祖宗有智慧,跟吕宋人斗智斗勇,成功将红薯藤带回了中国。
  云霁看着他的坏笑,明白他的意思:“好吧,要对方实在不同意,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我就知道七哥会帮我的。”闵悉嘿嘿笑。
  云霁想的是,如果这作物真的那么重要,没准将来能救很多人性命,做一回梁上君子又何妨。何况这些作物不也是欧洲人从新大陆带回来的,他们带走时未必也征得了当地人的同意。
  “走吧,咱们回去做饭吃。我刚才在那边树林子里看到了好多熊葱,咱们去拔点回去包饺子吧。”闵悉提议。
  “哪儿有熊葱,我怎么没看到?”
  “我有一双随时能发现美食的慧眼。跟我来!”闵悉得意地说。
  牛津大学放了暑假,校园里空寂了一两个月,没有人践踏,各种草木都在疯长,包括树丛里的熊葱。还别说,这些熊葱长得是真嫩,两人摘了很多,将口袋塞得满满当当,两手也抓了一大把。
  回到旅馆的时候,房东太太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闵悉和云霁将韭菜掏出来,放在木盆里清洗,闵悉对房东太太说:“房东太太,能卖我一些小麦粉和鸡蛋吗?”
  房东太太看到云霁正在清洗的熊葱,问:“那些野草能吃吗?”
  “能啊,它叫熊葱。拂朗机人都吃的,你们不吃吗?”闵悉问。
  房东太太摇头:“我们这里没人吃。你们需要多少小麦粉和鸡蛋?”
  闵悉说:“一磅多吧,再给我5枚鸡蛋。”这些就够两人吃了。
  第161章 两个大学生
  房东太太听他要得不算少,如果在店里吃的话,她可给不了这么多鸡蛋和小麦粉:“这不少啊。”
  闵悉“嗯”了一声:“跟你买的,多少钱?”
  “给2便士吧。”房东太太犹豫一下才说,其实在他们店里住一晚也才7便士,还包了两餐。
  闵悉舀了两碗小麦粉出来:“面粉可能有点多,给你3便士吧。一会儿还要用点油跟盐。”
  “好。”房东太太没有拒绝,她接过钱,不太理解地看着闵悉,有现成的饭菜不吃,为什么非要自己做呢?
  闵悉舀了水和面,云霁洗干净熊葱,对闵悉说:“我来揉?”
  闵悉摇头:“我来就好。你把韭菜晾干点水分,把鸡蛋打散炒一下。”
  “行。”这点事对云霁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事,平时他也经常做他们自己的饭。
  云霁把鸡蛋炒熟捣碎,韭菜沥干水分,再切碎,和鸡蛋一起搅拌,加上盐和少许油拌匀,饺子馅儿就做好了。
  闵悉也揉好了面,已经开始擀饺子皮了。
  房东太太一边搅拌着蔬菜浓汤,一边看着他们变戏法似的将面揉成团,又擀成小块的面皮,然后变成了一个个白胖胖的带着花边的小疙瘩。
  “这是你们中国的吃法?”房东太太问。
  “是的,它叫饺子。一会儿您也尝尝。”闵悉一边包饺子一边说。
  房东太太对这两个中国人有些刮目相看,这两个男人年纪轻轻,却能够在厨房里手法娴熟地干活,这点比英国男人强。
  很快,闵悉和云霁就把饺子给包好了,将近两磅面粉,包出了八九十个饺子,个头都不小,就是鸡蛋少了点。
  闵悉看了一眼旁边没用的平底锅,对房东太太说:“借您的平底锅用一下?”
  房东太太正努力将汤锅从灶上端下去,说:“你用吧。我今天不用平底锅。”
  闵悉本来打算煮水饺的,现在改了主意,打算煎一部分。
  等他们把水饺和煎饺都端到餐厅的时候,发现餐厅里正有好几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用餐,除了房东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还有两个年轻小伙子,胡子拉碴的,有点不修边幅,应该是店里的房客。
  他们用蔬菜浓汤配着黑面包,正一边吃一边聊着什么。
  闵悉看了看手里的食物,将手里的一盘煎饺和一盘水饺放到那张桌上:“房东太太,这是我们中国的食物,它叫饺子,你们也尝尝。”
  房东太太惊讶地看着摆在桌上的食物:“哦,谢谢!你们自己够吃吗?”
  闵悉笑道:“够了。我们两个吃那些足够了。”
  他分了三分之一给房东,自己和云霁每人吃三十来个饺子应该足够了。
  这会儿天色已经黑了,餐厅里点着蜡烛,光线有点暗,那两位年轻访客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但是并没有认出来他俩是中国人,所以也没多看。只是对他们送上来的食物兴趣比较浓厚,其中一个用勺子舀了一个煎得金黄的煎饺放进嘴里,咬了一口,发出惊呼:“我的上帝,好烫!”
  话虽如此,但他并没有吐出来,而是张开嘴吸了几口凉气之后,把那个煎饺吃了下去:“房东太太,这是什么?味道如此特别!”
  房东太太用叉子叉起一个水饺,说:“这是那两位中国客人自己做的食物,说是叫饺子。”
  另一个年轻人问:“好吃吗?”
  先前被烫的那个家伙点头:“嗯嗯,非常美味。”他说着又去叉水饺。
  他的同伴也赶紧叉了一个:“我也尝尝。”
  最先吃煎饺的男人这回没急着吃,而是朝闵悉和云霁那边看了看,问房东太太:“他们两个是中国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