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现在也不用考虑那些,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先把需要的作物种子给弄到手,再考虑怎么回去。说不定到时候就会有去里斯本的英国船只,我们搭个顺风船回去。”闵悉素来是乐观的,他信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人生信条。
怀特教授倒是言出必行,他第二天就过来了,比闵悉预料的要快上不少。
他今天过来,一是为了给闵悉送介绍信,二是为了订餐,他打算请几个朋友过来吃饭,一共五个人,跟闵悉预订了一个四人餐,一共是1英镑。
闵悉当然要给他安排最好的菜,昨天吃饭没有安排的三套鸭,这次要给他安排上,昨天吃了叫花鸡,明天就安排烧鸡,尽量让他品尝到不同的菜品。
怀特教授听他这么安排,也十分期待,他是个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
闵悉拿到介绍信,开心地拿给云霁看:“七哥,介绍信!我们终于可以去牛津大学了。等明天招待完怀特教授和他的朋友,我们就暂停营业,先去牛津大学看看吧。我估摸着去一次不一定能够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也许还要再去一两次。”
他考虑的是他们初次去牛津,就算厚着脸皮主动结识了生物学教授,人家教授也不可能一上来就送你作物种子,总得有点交情才会送,可能需要跑几趟才能达成目标。
“行,那就先去看看。明天之后,我们暂停营业。”云霁说。
翌日中午,怀特教授带着他的几个朋友来到了一桌餐厅,品尝到了一大桌丰盛的美食,还是两个老板亲自为他们介绍食物(三套鸭)的吃法。
怀特教授和他的朋友们都吃得很满足,五个人,六道菜,加上主食和甜品,一共八道,饭菜的分量都很足,五个人将饭菜吃得非常干净,几乎没浪费什么粮食。
吃完饭之后,怀特教授的一个朋友当场就跟闵悉下订单,说是预订后天中午一个八人份的餐。
闵悉听到这事的时候不由得一愣:“先生,能不能把时间推迟几天?”
“后天中午已经有人订餐了?那晚上呢?”
“不是,这几天我们有事要出一趟远门,餐厅暂停营业几日,等归来那天,再来为先生做饭。实在是抱歉。”闵悉满脸堆笑,朝客人赔礼道歉。
“可是我的朋友过两天就要离开英国去往美洲,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回来,如果明天吃不到的话,以后可能都吃不到了。你们可不可以推迟一点再出门?”那位客人说。
闵悉听他这么说,感到有些为难,但还是答应了:“那好吧,等招待完你们再去。”
结果这一答应,又多了好几个新订单,康斯托克伯爵也宴请了朋友来一桌餐厅吃饭。更是头一回接到了同一天中午和晚上的订单。
生意突然一下子火爆起来,好像跟他们的计划对着干一样,就是不想让他们得闲。
他们的生意一火,鲍威尔家的鸡鸭鹅都遭了殃,甚至都不够卖了,只得跑到格林家去买。
每次去敲格林家的门,他都面红耳赤的,还好向他买鸡鸭鹅,他并不拒绝,只是让你自己去捉,给多少钱也从不算账,你给多少,他就收多少。这样的卖家对买家来说简直太理想了。
闵悉看着格林家圈舍里的家禽数量好像也不是太多,再招待几桌客人,怕是也很快就没了。
热心肠的鲍威尔太太知道闵悉的担忧,跑来说:“您不用担心,格林家的鸡鸭吃完了,我再带您到村里其他人家去买。”
“那就先谢谢您了!”闵悉发现自己在欧洲遇到的总是好人多,大家都非常热情主动地帮助他们,他似乎感受到了几百年后老外去中国旅游在中国享受到礼遇的滋味,这个时期的欧洲人,是不是也有点崇洋媚外呢?他觉得有意思极了。
如此忙了个把礼拜。闵悉不得不拒单,在指路牌上和门口的招牌都写上有事外出,关门歇业数日,让大家白跑一趟,深感抱歉。
食客过来看到招牌上的通知,都十分失望,这么贵的饭,还不容易吃到,这老板到底想不想赚钱啊。
一桌餐厅终于换得了几日清静,闵悉和云霁收拾行李,准备去牛津大学。
闵悉忍不住感慨:“之前我们没有事,等几天都没生意上门,现在我们想出门办点事,客人又来个不停,真是跟我们唱反调啊。七哥,你说我们这次离开几天再回来,还会不会有客人来吃饭?”
“应该会有吧。”
闵悉叹息:“我觉得肯定不会再有这么多人来吃饭了。是不是有点可惜?我们或许应该趁热打铁,接待完这波客人,再去牛津。”
云霁含笑道:“那万一客人越来越多,让我们根本就没法动身呢?所以还是趁名气没起来之前关门歇业,比客人多得我们没法拒绝的时候再歇业的好。”
闵悉点头:“你说得对。那就关门,什么都不用想了,咱们去牛津大学,就当是出去旅游散心了!”
“好!”
牛津离敦伦大约60多英里,比南安普顿的距离稍微短一些,乘坐马车也需要四五个小时。这个时候是暑假,师生都放了假,还不到开学,去牛津的人很少,马车也要像南安普顿那样,凑齐了一车六个人,这才会发车。
可他俩赶时间,是绝对等不了的,便又花钱包了一辆马车,送到牛津大学。虽然牛津的距离比南安普顿近了十来英里,价格却并不比那边更便宜,大概因为这个年代能上得起大学的人家底都比较丰厚,所以车费也更贵一些。
到了这个时候,闵悉和云霁也没法计较这些了,时间就是金钱,早去早回,家里还等着开店呢。
第160章 韭菜饺子
牛津位于伦敦的西北方位,是一个小镇。
12世纪时,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在牛津建造了一座行宫,许多学者为了得到国王的庇护,来到牛津这个小城讲学,慢慢就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后来英法战争爆发,英国国王震怒,把在巴黎大学求学的英国学者都召回了英国,这些学者在牛津创办了一所大学,这就是牛津大学的由来。
这些都是马车夫跟他们说的,这马车夫就跟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一样爱侃大山,倒也给闵悉和云霁的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
马车夫经常往来于伦敦和牛津,认识和接触的牛津师生很多,也了解他们的轶事。他还说起了剑桥大学的由来,当初牛津大学建成之后,不少青年学生来到牛津求学,带动了这个小城的繁荣。但很多青年学生放荡不羁、不拘小节,在牛津吃饭喝酒住店都爱赊账,并且还成了风气,欠债不还,还常因喝醉了酒闹事,引得当地百姓非常不满,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和学生爆发了严重的械斗事件。
那可是真刀真枪上阵的,居民们用弓箭攻击,学生死伤惨重,惊动了国王。
一批师生为了躲避战祸,毅然出走,去了剑桥,创办了剑桥大学。
闵悉虽然大致知道剑桥和牛津的关系,但也是今天才知道具体缘由,没想到英国民风如此彪悍,对读书人也这么不留情面。这种事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中国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云霁这个古人更是难以想象:“读书人欠债不还,确实有辱斯文,但竟因此被杀,简直难以想象!”
一路颠簸,午后时分,他们终于顺利抵达了牛津。马车夫知道他们是去参观牛津大学的,还特意把他们送到了牛津大学。
闵悉和云霁站在大门口,打量着周遭的环境,看来这座小城里最雄伟的建筑就是牛津大学了。
云霁问闵悉:“是先进学校参观,还是去住店?”
闵悉说:“先住店吧,把行李放下再来逛。”两人出门几天,除了带上换洗衣服和被套床单,还把做饭的基本物品也都带着,没办法,他们实在是忍受不了英国人糟糕的厨艺,不想对不起自己的胃。
两人问了几家店,终于找到一家可以提供食宿的店,贵是贵了点,但可以自己做饭吃。
这是一家夫妻店,中年夫妇看起来很和善,卫生打扫得也很干净,当闵悉说要借用厨房做饭的时候,房东太太惊讶得瞪圆了双眼:“你自己做饭?”
闵悉点头:“是的,我们食宿费照给,就借用一下您的厨房。菜我自己买。”
房东太太看着眼前两个长相怪异的小伙子,连行为也这么怪异,哪有客人住店还自己做饭的,牛津大学的学生巴不得要多占些便宜,他们竟然有便宜不占,虽然不太能理解,也还是答应了:“那好吧,你自己做,饭钱我还是要收的。”
“没有问题,就当是燃料费了。”闵悉说。
中午他俩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饼,也就不用做饭了。放下行李,铺好床,他们出了门,决定先去牛津大学转一转,今天刚到,他们不打算去见米歇尔教授,明天再去拜访。
闵悉的首要目的,当然是找玻璃温室,牛津大学的规模这会儿不算大,但建筑倒是颇有规划,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