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两人是冬月二十六出的门,从到了杨家坝便仿佛扎根在了蔗田里,除了睡觉的时间,都在帮着砍收甘蔗,直到第五日才有时间歇息一下,且还只是柳欺霜一个人歇息。
  因为,杨小夏亲事到了两家相看的环节,柳欺霜要陪着杨小夏去卖甘蔗,顺便让说亲的两人见见面,接触接触。
  第77章
  婚姻大事,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大多父母也会让孩子自己相看一下,得了彼此青眼,往后日子便能顺遂不少。
  按照规矩,不管是回娘家还是回外家,两口子都是不能同床的,这几日万冬阳同虎子一起睡,柳欺霜和杨小夏同屋睡。
  几日相处下来,柳欺霜同杨小夏也有些熟悉了,两人单独呆着的时候,也不像之前那么拘束。
  腊月初一这天,一早的,杨小夏爹娘便收拾了一捆甘蔗出来,又拿了十几块红糖给两人装上,还告诉两人卖了东西的银钱不必拿回家,让他们自行安排买什么都行,这才让人背着东西往媒人说好的地方去了。
  原本,万冬阳是想驾了马车送他们上街的,但他表哥杨思安觉得东西没多重,且不过五六里路罢了,不用麻烦人送,孩子自己可以。
  万冬阳想送人,原是想带自己夫郎去县城里转转,自他们到了这杨家坝就埋头在田里干活儿,有机会偷偷懒哪有不好的,可表哥不同意他也只能认命,一家子一起去田里干活儿了。
  杨小夏和柳欺霜同岁,但他长相体格都贴杨家人,不止个子比柳欺霜高,身子也比柳欺霜壮实多了,两人出门的时候便是杨小夏背着重些的甘蔗,柳欺霜背着红糖。
  今日既是两方相看,对方穿什么衣服做什么打扮,又在哪里碰头,媒人自然都要交代,两人只需找到一家名叫胡记的包子铺,直接在门口停下便是,媒人同包子铺老板打了招呼,不会将他们赶走。
  两人进城之后,从外城的小巷往市场去了,找去约好的地方,一边做着生意,一边留意着上门来的客人。
  他们要等的是一个三十来岁身着花袄的妇人,和一个穿着青色长袄的年轻后生。
  两人都是自己卖过东西的,一点不怯生,摊子一摆上,下意识便吆喝了起来,直接开始做生意了。
  县里这几日卖甘蔗的人多,甘蔗卖不上价,好在两人也不是为了卖甘蔗,价钱上头好商量生意还不错,一捆甘蔗卖的很快,眨眼就卖了十多根出去。
  一直有银钱进口袋,两人倒是一心开始做生意,相看的事儿暂时放到了一边,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们要等的人出现了。
  “小哥儿,你们这红糖怎么卖的。”妇人拿起一块一斤的红糖,颠了两下,便放到了一边裁好的麻纸上,显然是选定了。
  柳欺霜见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悄摸摸拉了拉杨小夏衣袖,杨小夏这才定神瞧着眼前的两个人,他一看人穿着打扮心里有数之后,借着和妇人攀谈讲价的功夫,偷偷打量着旁边的年轻人。
  妇人同杨小夏攀谈,旁边的年轻男子也指着甘蔗同柳欺霜问价,柳欺霜这会儿已经知道甘蔗怎么卖的,但这个客人不是一般客人,他先没出声,看向旁边的杨小夏,示意人过来同人介绍,可杨小夏却假装不知道,还将头都微微撇开了,他只能自己同人介绍起来。
  两家既到了相看这一步,彼此家里情况自然都是了解的,杨小夏知道张家家底不丰,但在县里颇有几分面子,因为张明朗的父亲是个童生,眼下在县里最大的私塾里做先生。
  读书人受人敬重地位高,便是张家家底不丰,但两家亲事在外人看来,还是张家挑拣杨家,杨家没有不愿意的。
  杨家确实是觉得这亲事不错,张家虽不是大富之家,但也不是多穷困,且从张童生手里出去的学生不知凡几,里头好些人在县里都是有些面子的,若是亲事成了,在村里有面子不说,往后家里要办个什么事也就方便了。
  杨小夏年纪不大,心思也没有那么多,只知道家里觉得好,那肯定就是好的。
  只是,关于张家,便是媒人说上了天,家里爹娘也满意,他还是想亲眼瞧瞧本人,若是那人长得过不了眼也是不行的,那可是枕头边上的人啊,睁眼闭眼都在身边,若是瞧着不顺心,他怕是要早早怄死。
  杨小夏虽是同妇人说着话,眼神却细细打量起了隔壁的人。
  他见那张家小子皮相不错,白白净净大方周正,又见他身上没有读书人的傲慢,同他小婶说话细声细气的,他家甘蔗倒了,他还殷勤帮着他小婶捡起来,性子应当是好的。
  看到这里,杨小夏将眼神收回来,心下已是满意了。
  “大嫂,你的红糖,包好了。”杨小夏将红糖包好递了过去,妇人笑着同他点头,瞧着很是满意的样子,接过红糖也就准备走了。
  柳欺霜一直注意着杨小夏,知道他对这门亲事满意了,便想让他给夫家留个好印象,赶紧拿了两根甘蔗递给杨小夏,喊人给递过去。
  杨小夏现在有意这门亲事,那人方才也问起了甘蔗价钱,应当是想吃,可他长这么大还没接触过陌生的男子,他心里紧张便推着柳欺霜去,让人替他将甘蔗给人。
  那年轻人接了甘蔗还要给钱,柳欺霜自是不收,他竟然还是给了,还说种甘蔗辛苦,甚至多给了几文钱,添够了二十文。
  “小夏,给。”柳欺霜给人钱的时候,自然同人说方才的话。
  杨小夏听了心头更是满意,觉得这人是真的不错。
  方才那妇人和年轻人离开之后,不过走出去十来步的功夫,妇人便赶紧看向那年轻人,同人说道:“怎么样?瞧上了吗?”
  那年轻人很快点头,还回头瞧了那小摊子一眼,小声道:“杨哥儿很好,人长得秀气,性子也大方,我瞧他做生意很有一套。”
  “哎哟我的小祖宗啊,你可真是看对了眼了,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开始说瞎话了,我瞧那哥儿长得膀大腰圆哪里秀气了,不过倒是一副好生养的相,咱家子嗣单薄,能给家里开枝散叶倒也不错。”
  妇人话到这里,那年轻人突然站定,愣愣道:“长姐,你说的哥儿是哪个?”
  ......
  两人今日出门是为了什么,柳欺霜自然不会忘,等人一走,他便赶紧问人,对张家小子印象如何,杨小夏没说话,只是飞快点了头。
  今日任务完成,柳欺霜放松了不少,且他自己也觉得方才那两人瞧着都是好性子的样子,应当是不错的人家,他心里替杨小夏高兴,脸上笑容也大,吆喝声也跟着大了起来之后,他们东西卖的不错,午时之后便卖完了。
  两人今早虽得了嘱咐,卖东西的银钱都给他们安排,但杨小夏没有胡乱花用,拿着银子去街上逛了一圈,给两人一人买了个炸糕,剩下的醉鸭米酒都是一家人一起吃的。
  两人回去之后,第一时间便是和家里通气,媒人也会上门告知彼此心意,若是有一方不愿,这事儿就权当不存在,若是彼此满意,便要选定下定的日子了。
  当日下午,媒人就上门了,此后一家人都没一个笑脸。
  “张家竟然没点头。”
  “他张家有什么了不得的,还瞧不上我家哥儿了!”万冬阳舅舅脾气立马上来了,他觉得他家哥儿哪哪儿都好,觉得张家小子定是瞎了眼了,这么好的哥儿竟然还瞧不上。
  舅舅发火,家里其他人脸上也不好看,特别杨小夏,他一下垮了脸回屋去了。
  杨小夏原本高高兴兴等着媒人上门,给送来下定的日子,哪知道等来了张家没看上他的消息。
  杨小夏这般失落,家里人自然都要劝他,他娘和柳欺霜在屋子里陪着他开解他,外头的一屋子人则是在骂人,杨小夏失落了一小会儿倒是先想开了,开口喊家里人别骂了。
  “阿爷算了,如此也好,咱们两家门第原也不合适,我嫁过去了也不全然都是好事,读书人家规矩多,我不一定能习惯,保不定还得被婆婆一日三训,我可是受不得那个闲气的。”
  “就是,他家也就那老童生一个能拿出手的,他家那儿子读了十几年书了,连个童生都考不上,如此也就算了,还不知道谋旁的出路,就知道死读书。这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他连个养家的本事都没有,嫁他做什么,还指望你嫁过去养他不成?这亲事不成倒好。”
  “就是就是!”
  杨小夏同那张家小子素不相识,也不是有什么多深的感情,只是被人拒绝总是有些郁闷的,这会儿有了家里开解,他心里也舒服了,也想通了。
  这便是彼此相看一番的意义啊,若是两家只看条件,只看嫁妆聘礼,亲事虽成了,那他才要吃亏了,毕竟相公瞧不上自个儿,这日子可不好过。
  杨小夏想通了,转而开始安慰生气的父母,这事儿也就算是过去了,可杨家人都没想到,转天媒人又来了家里,且还一副为难样子,扭扭捏捏半晌才说了来意。
  她竟是来打听,昨日里同杨小夏同路的哥儿,说是张家看上了那哥儿,若那哥儿是家里亲戚或是邻里,杨家能帮着牵个线,那张家必有重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