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南山客> 第171章

第171章

  殷玉愣在原地。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握住了老汉伸向他的那只颤抖的手,涩声道了句:“辛苦了。”
  老汉紧紧地握着殷玉的手,仰天大笑道:“天啊!陛下!有您这句话,我这一辈子没白活啊!陛下,王军此去,一定要赢啊!”
  周围的百姓围着王军,有的哭有的笑,大都深情坚定地望着王军,如同望着最后的救命稻草,大喊道:
  “赢!”
  “赢!”
  “赢、赢、赢!”
  “王军一定会凯旋归来!”
  “朕答应你。”殷玉握着老汉的手,把他扶起来,“这一次,王军决不后退。若是败了,朕不会活着回来。”
  ***
  上京并未落雨,倒是下了一场雪。
  照山白拎着食盒,独自一人去了昭玄寺,看望照芙晴。
  昭玄寺中,几位小僧抱着扫帚魂不守舍的扫着雪,照山白放轻脚步,从一旁的小道上走过去,没有打扰到他们。
  到了禅房,他轻轻叩门,唤了一声:“阿姐。”
  过了一会,禅房中亮了灯,传出一句:“阿丞,进来罢。”
  听到照芙晴的声音,照山白难得的笑了一下。他抬手蹭了蹭嘴角,惊觉自己这张麻木的脸竟然还会笑,自嘲地心想,原来自己并非行尸走肉。
  照山白推开门,身后的碎雪比他先一步涌进屋子,风吹的蜡烛晃了一下。
  木案旁,照芙晴盘着一串一百零八枚佛珠,闭目平静地念着佛经。照山白进屋后,她睁开眼,看着照山白,温柔一笑道:“阿丞,你又瘦了。阿姐是怎么跟你说的,旁的事不打紧,好好吃饭就是最要紧的事。你过来坐,让阿姐好好看看你。”
  照山白很听话,端着食盒,乖乖地坐到照芙晴旁边,伸出胳膊给她捏。
  照芙晴捏了捏他的胳膊,眉头一皱,“太瘦了。怎么这么瘦,是不是还像小时候一样,喜欢耍小脾气不吃饭?告诉阿姐,是不是。”
  “没有。阿姐,我好好吃饭了。你看,我的胳膊上没长肉,都长在这里啦。”说着,他指了指自己的脸。
  “好了,阿姐信你。”照芙晴给他倒了杯热茶,顺口问了一句,“父亲近来身体可好?他在府里住着,可还称心,若是不称心,不如来我这寺里,虽然简陋,倒也清静。”
  “不好。”照山白摇头道,“父亲致仕后,仍是放不下朝中的事,很少宽心。今年四月,患上了痴症,这几个月病得厉害,已经没法如常人一般说话行走了。是我照顾不周,阿姐,我很后悔。倘若那些年,我没有三番五次的惹父亲生气,他的身体就不会这么差。”
  “阿丞,父亲的脾性你我是清楚的,他一贯如此。”照芙晴安慰道,“人啊,谁能逃得过‘生老病死’这四个字呢?父亲这一生,想要的太多,受执念所困,所以才埋下了很多病根,他自己种下的因,就会得到这样的果。”
  “阿姐,你说的我都明白。”照山白蹙眉道,“明白虽明白,可我看着父亲这般痛苦,还是希望他能好受一些。”
  照芙晴替照山白推开眉头,温柔道:“别想了阿丞。阿姐不想看你皱眉,不想看你犯愁。答应阿姐,凡是尽力而为,不要让自己为难,好不好?”
  照山白点点头,打开食盒,解开包裹在瓷碗外面的棉布,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温声道:“阿姐,尝尝我熬的粥。上次你说莲子太苦了,这次,我多放了点糖。”
  “阿丞有心了。”照芙晴吃了一口粥,笑道,“很甜。阿姐记得,你小时候不喜欢吃甜的东西,怎么现在喜欢了?”
  “阿姐,我......我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很喜欢吃甜食。他喜欢吃蜜饯,喜欢吃甜的点心,喜欢喝蜜枣粥.......所以我......”照山白低下头,抿嘴一笑,“所以慢慢的,我也喜欢吃甜食了。”
  照芙晴拿手帕擦了擦嘴角,逗小孩似的问道:“特别的朋友?有多特别呀,能让阿丞念念不忘?”
  照山白眯眼一笑,歪头道:“是我喜欢的人。”
  “阿姐猜到啦!”照芙晴捂嘴笑笑,把瓷碗放回木盒,盖上盖子,“走罢,跟阿姐去佛堂走走。”
  照山白起身跟着,替照芙晴撑着伞,一路走到佛堂。
  在佛堂外,二人看见有一位一身戎装的将军正站在佛堂中,笨拙地握着三柱香,不知道在嘀咕些什么。
  等他礼佛完,照山白温声道了句:“常将军,没想到能在这里碰见你,幸会。”
  第121章 一念缘(二)
  “见过师太。”常桀对照芙晴示礼后,对照山白道,“御史大人来此,可是为了烧香礼佛?我是个俗人,不懂这些,不知可否向师太和御史大人请教一二。”
  照山白温和地问道:“不知常将军向佛祖请了什么愿,所求为何?”
  常桀笨拙地握着三柱香,坦诚道:“我想替故友求个平安符,保平安。害,我就站着在拜了三拜,把心愿跟佛祖讲了讲,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佛祖会不会怪罪我。”
  “佛前众生平等。”照芙晴温声道,“将军且宽心。佛祖怎么会因为你不熟悉礼法而怪罪你呢。只要你心至诚。你的心声,佛祖会听见的。”说完,照芙晴命小僧拿来一个平安符,赠与常桀。
  常桀接过平安符,谢道:“多谢师太。”
  他拿着平安福,欣喜过后,却又无奈地摇摇头,低声道:“又要打仗了。只可惜,我不能替城中的百姓,一人求一个平安符。如果可以,我真希望他们能免于这场灾祸。我常桀一生杀伐无数,罪孽深重,可城中那些百姓,本不该遭此劫难啊。”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将军,你是一个心善的人。广结善缘,必有善果。”照芙晴道,“既已入佛门,我本不该再插手世间之事,但我佛慈悲,不能见死不救。若是战火烧到了上京城,城中百姓流离失所,我便破了此处的寂静,给城中百姓一个避难落脚的地方。”
  照山白道:“阿姐,我和常将军会竭力护住上京城,也要守住这一方静隅。惟愿天下太平。”
  “阿丞,记住阿姐说过的话。尽人事,听天命。”照芙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过错,全力为之而不可逆,也不是过错。凡是尽力而为,不要问因果。”
  “恩。”照山白应声道:“阿姐,我知道了。”
  落雪时总是安静,照山白辞了照芙晴,与常桀一同走在昭玄寺的小路上。原本干干净净的雪地上多了两行脚印,几只麻雀从树上飞下,停在脚印上,歪头找食吃。
  照山白问道:“常将军,大军有消息了吗?”
  “今早刚收到消息。”常桀神色凝重,叹气道,“行军至平阳时遇到了大雨,王军在山中困了五日,昨日已经过了晋平关,出了平阳地界,今日便会抵达晋州南城。除了这则消息,还有另一则军报。”
  常桀愤愤地攥紧了拳头,神色中尽是不甘,“三日前,郢荣的水路两军突袭了泸州,过了燕云山,破了泸州三城。还生擒了逯燕!”
  照山白登时明了,为何常桀会突然到昭玄寺求平安符。
  常桀忽然抬手,咬牙切齿地大骂两句,一拳砸到树上,竟然把树干砸的四分五裂,吓得寒鸦抱头逃窜。
  “常将军冷静。稍安勿躁。”照山白拿出手巾,递给常桀,让他包一下手背,“泸州的军报,陛下收到了吗?”
  “陛下早就知道了!可是,可是陛下仍然要御驾亲征,去北边打,丝毫不管南边的泸州。泸州三城已破,敌军必定长驱直入,不日,泸州便会被郢荣整个吃掉。”常桀咬牙,愤愤道,“如今大徵缺良将,我常桀就能打仗,为什么要在这上京城中干等着,等那些贼寇打上门来?!”
  “大敌当前,事关大徵存亡,百姓性命,陛下怎可这般意气用事!他身上担着的,可是数不清的人命啊!”
  兵马调动不是小事,御驾亲征也不是小事,可这些事在殷玉眼里,却比不上他的一时冲动,一己私欲。
  照山白安慰道:“常将军,上京乃国都,陛下信任你,才把上京交给你,由你来护。”
  “照大人,我是草民出身,如今做了将军,也没觉得自己比百姓们高贵,人命都是一样的,在我眼里,上京与泸州没有区别!他是皇帝,大难之际,他弃大徵安危于不顾,弃天下百姓于不顾,我看啊,他根本就是在逃命,他不配当这个皇帝!”常桀怒喝道,“世家呢?!平日里争权夺势的各大世家呢,如今大难临头,正是用人之际,怎么不见世家子弟主动请缨,挂帅出征!”
  从殷玉登基那年,郑坚惨死,郑卿远起兵造反的时候开始,各大世家就渐渐的分崩离析了。如今,只剩下干枯的骨架,早已没了血肉。
  照山白沉声道:“世家早已经散了。”
  他少时担忧的一切终究还是发生了,这些年他看得明明白白,却无能为力。这不是他一个人能改变的。
  “是了。早就散了,一盘散沙。”常桀冷静些许,低头叹气道,“如果当年郑氏没有造反,陛下没有逼的虞氏不能回朝,大徵能不能再多‘活’几年?哪怕只有几年,也好过现在,病入膏肓,千疮百孔,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