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对人好,是闫肃的天性。
杨今予想到这儿,突然定住了神。
脑内很不合时宜的响起一句谢忱的声音:“圣父,也没对谁不好过啊,你没来之前他还视我为可救目标,试图拉一把呢,我没伸手搭理他罢了。谢了啊,多亏你转过来,拉怪拉的真稳。”
这个谈话,诞生于他和闫肃唯一一次约会,约会中道崩殂,他胃疼险些晕厥,谢忱把他背去诊所那回。
杨今予甩了甩头,觉得脑子有点不听话,又开始想些没劲的。
热水冲的太久,太阳穴一阵阵发胀,他意识到不能再放飞思绪了——每次被莫名其妙的思绪占据大脑,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他毫不犹豫抬手给了自己一拳,为自己“亵渎”闫肃深感抱歉。
随后裹上浴巾搓了搓头发,走出浴室时,又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男生了。
00:33
【铃铛】(杨今予拍了拍太阳)
杨今予扑回床上,望梅止渴般点开闫肃今晚发来的天空,画面里有烟袋桥上空接近满月的月亮。
【铃铛】睡了吗?
00:46
【太阳】没有,刚洗完澡。
【铃铛】要打视频吗
长久的安静。
00:55
【铃铛】嗯,确实是有点晚了
【铃铛】晚安闫sir
01:03
【铃铛】......我觉得我好像病了
【太阳】怎么了!
【太阳】抱歉我刚刚去晶晶房间了,没带手机
【太阳】胃不舒服吗?还是感冒了?今天你的手很凉。
长久的沉默。
01:10
【太阳】杨今予?
01:15
【铃铛】我好像得了大班长饥渴症,一秒不见如隔三秋
【太阳】......又吓我。
【铃铛】晚安
杨今予抬起胳膊,用手臂挡住发烫的眼皮,没让汹涌的酸涩侵占莫名其妙的自己。
他放空了一会儿,嘴角的弧度似厌非厌。
中秋节。
蒲城和北京一样都属于北方,口味上相差不远,月饼也是惯吃甜口的。
曹知知中午便打来电话,杨今予接通后,电话那头却不是曹知知,而是许久没见的曹妈。
曹妈说:“小鱼,晚上来家里吃团圆饭,阿姨买了你爱吃的虾。月饼你爱吃枣泥儿还是五仁?”
电话外隐隐传来曹知知的声音:“妈!他吃不了太甜的——老板,这个酥皮蜜枣儿的,称半斤。还有那个,妈,三刀买几盒?”
应该是在市场里,闹哄哄热闹得不行。
这还是曹家出事以来,杨今予第一次正面听到曹妈的声音,生龙活虎的,仿佛天灾没发生过。
“家”“团圆饭”这种字眼让人恍惚。
杨今予定了定神,轻轻嗯了一声:“好,我晚点过去。”
曹妈:“行嘞,你还有啥忌口的跟曹蝉说,咱们蒲城的中秋点心跟北京的不一样,也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呀。”
杨今予:“没有忌口,吃得惯,谢......”
曹妈:“哎老板,这两斤不说了给我留着吗——小鱼,先不说了啊,这市场里人多听不清。”
挂了电话后,杨今予走了会儿神。
直到闹钟响,他才恍然惊醒,是差不多该出门的时间了。今天跟闫肃约在新区的琴行一条街。
杨今予下楼时,经过谢忱住的那单元。
平时谢忱会在单元口扶着自行车等他出来,今天不上学,所以通往谢忱那栋的石阶前空荡荡的,没什么人气儿。
忱哥来蒲城快十年了吧......像中秋这样的阖家团圆节,谢家容不下他,他是在哪过呢?
但其实也不用想,就知道他同自己一样,都是自己爱怎么过怎么过,哪有资格讲究。
杨今予踌躇了一会儿,在消息列表里找到曹知知。
【疯批美人攻.同桌.鱼】1
如果杨今予知道曹知知给他留的是什么鬼备注,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再打开聊天框。
同理,曹知知也是。
【曹凤雏】怎么啦怎么啦同桌?
【曹凤雏】我跟我妈刚从菜市转水产,挑鱼呢
【曹凤雏】你吃哪条(照片)
杨今予想了想措辞,删了两回,最后还是敲字发了过去。
【疯批美人攻.同桌.鱼】晚上能多带一个人吗,帮我问一下阿姨。
【曹凤雏】忱哥是吧?
【曹凤雏】你跟小天儿想一块了,他也刚跟我说过,他们家今天来了六七个姥姥那边的亲戚,忱哥肯定不愿意回家
【曹凤雏】我妈当然可以啊,随时欢迎~
【曹凤雏】但是我怕我叫了忱哥他不来,你问问他?
杨今予随即给谢忱打了个电话。
电话是秒接的,大概是正在无聊:“干嘛?”
杨今予:“晚上来曹知知家吃饭。”
谢忱:“不去。”
杨今予:“不去绝交。”
谢忱:“......”
【疯批美人攻.同桌.鱼】说过了。
【曹凤雏】OK,等你们~
小城的传统节日,氛围总是很浓,仅仅只是个中秋,主干道的绿植上也挂起了一排排小月兔灯笼。杨今予看着一派喜气洋洋,几乎能想到这里过年时是何等热闹。
闫肃已经到通往琴行一条街的十字路口了。
杨今予下车便看到了他,男朋友今日穿的,不太寻常。
闫肃居然穿了件中式盘扣的长褂,及膝那么长,月白色。
立起来的领口处,两颗盘扣压得整整齐齐,朴素柔滑的面料从两侧开衩,将闫肃整条身形拉得长身玉立。如果再往他手里塞把折扇,扔在旧社会就是玉面说书人。
杨今予边走近,边好奇地打量。
闫肃长衫下面是一双手扎的布靴?靴子是杨今予猜的,因为他没见过这种绑腿。
闫肃面带微笑,招了招手。
“这是要来段相声吗?”杨今予新鲜道。
闫肃掸了掸袖口,解释说:“我爸重传统节,闫家小辈从小都这么穿。”
杨今予:“元宵节也穿吗?”
“嗯,你生日也穿。元宵要穿白绫袄渡桥‘走百病’,取一个长命百岁身体健康的寓意。”闫肃笑笑。
杨今予头一回听说这种说法,觉得那位头发半白的闫叔叔还挺有仪式感。
他点点头,一直好奇地盯着闫肃看。
闫肃福至心灵觉得,杨今予应该也想试试?
他没忍住在杨今予头顶摸了一下:“等今年元宵,让胡同里的裁缝给你也做一身,我们一起穿着走百病,然后再去屋顶放‘炮打月明’。”
“炮打月明?”
杨今予眨眨眼,不止一次感觉闫肃有一个他未知的世界,好像很精彩。
第129章 被发现
闫肃引着杨今予往里走, 替他避开十字路口的车辆,一边分享烟袋桥的习俗:“是一种对着月亮放的焰火,大概有一米长, 里面有红绿黄三种颜色,十六发。”
“有什么说法吗?”杨今予这个没见过市面的, 差点露出星星眼。
“驱邪祟, 祈平安, 至于十六......可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吧。”闫肃腼腆一笑,“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可以问问烟袋桥的长辈, 他们都知道。”
理科生男朋友居然有点子迷信在身上, 可爱。
杨今予兀自乐了一会儿。
说是琴行一条街, 其实这条街很短,从外面看是仿古式的鼓楼设计,两纵列短巷, 零零星星的底商铺面都是卖乐器的, 兼才艺培训班。
很有小城色彩。
杨今予从巷口第一家进去开始挑。
贝斯这个乐器,在音乐生里占比很小, 无关哪个城市。
它入门上手快, 大部分乐队里的贝斯手,基本曾经都是由吉他手转型而来, 像曹知知这样专门报课学贝斯的, 并不多见。
她的贝斯老师姜老师,本职不也是吉他手么。
所以在这样一个小城里挑选贝斯, 可选择的空间很小, 甚至很多家琴行压根没有贝斯。
两个人逛了一个多小时,杨今予放低了心理预期, 在仅有的几家琴行矮子里拔高个,挑挑拣拣保留了几款还说的过去的。
闫肃不懂音乐,他跟在杨今予后面,看到杨今予脸上很无奈的表情。
“怎么了?”从最后一家琴行出来后,闫肃问道。
杨今予:“都不怎么样。”
他们在路边的长椅坐下,闫肃猜测:“是不是这个价位的贝斯,不太好弹?”
杨今予点点头:“嗯,何止不好弹,音色差劲到和烧火棍没区别。”
说着他抵着额头想了一会儿,站起来:“走吧,只能去第三家再试试。”
第三家是他们刚进来时最大的一家琴行,其中一款勉强还行,能当个入门练手琴,但老板的要价超出预算了。
两个人往回走,闫肃问道:“是白色琴那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