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言语间一副体贴白如意的意思,实则是不希望白如意出现在女儿院子里。
她连和离两次,在许多人看来是不祥之人,怕她出现后不吉利,也算情理之中。
但多数人只敢想一想,毕竟是夫君的血脉至亲,做得太过,以后还怎么处?
白如意脸色不太好,但很快收敛:“多谢二嫂关切,只是,亲侄女出嫁,我这个做姑姑的常年不在京,还错过了其他的侄女出嫁,难得遇上,说什么都要弥补这份未能送侄女出嫁的遗憾。我给青珊准备了添妆,一会儿还打算亲自送她去承恩侯府。”
下人能帮主子传话,但绝对不敢替主子拒绝另一个主子。
白如意就要往里走,钱氏恶心她,那她得恶心回去才行。
屋内的钱氏此时冲了出来。
“妹妹!”
白如意站定,没有再往里走。
她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被人嫌弃也算正常,但钱氏明明可以提前说一声,或者是抽空暗示几句,她不是那听不懂话的人,懂了二房的意思,今儿不来就是了。
钱氏可倒好,之前不吱声,愣是要当着众人的面不让她进,分明就是故意的,故意提醒这些亲戚她两次和离还被家人嫌弃之事。
“嫂嫂这么关心我,为何不提前派个人去院子里告知一声,省得我来回奔波?还是,嫂嫂的关心只是做给外人看的?”
钱氏以为白如意这样的聪明
的人,有些话点到即止就可,没想到她竟然假装不懂。
“妹妹心里没数么?”
第56章 复选白如意心里当然有数。
白如意心里当然有数。
可钱氏既然这么忌讳,不想让她这个和离了两次的人出现在即将出嫁的女儿房中,完全可以提前吱一声。都不需要说得太明白,只安排白如意待客,或者是请她帮忙盯厨房等等,她又不蠢,明白了二房的意思,便是添妆,也会让其他人代劳。包括女儿,同样能不出现。
提前不说,白如意若是不亲自来添妆,又显得失礼。
“还请嫂嫂明示。”
钱氏:“……”
此时不光是白如意母女在,面前还有家中其他出嫁或是未出嫁的侄女们,此外还有婆家的表姐妹。
家丑不可外扬,姑嫂不和,那都是关起门来的事。而且,大喜的日子,白如意寸步不让,她也不能与之争吵,吵起来同样不吉利,原以为能让白如意丢脸呢……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憋屈,不情不愿地道:“先前我忙忘了。卿娘,你娘脸色很不好,劳烦你送她回去歇着。”
白如意感慨道:“嫂嫂对女儿这般用心,想来青珊成亲后一定会夫妻和睦,恩爱两不疑。”
余红卿伸手去扶她。
白如意笑了笑:“卿娘,咱回。”
她转身,并未让捧着托盘的丫鬟将东西送进去。既然钱氏忌讳她,想来也不喜她送的东西,还是不送了。
钱氏觉得小姑子在阴阳怪气。夫妻之间能不能和睦,压根不是一个大喜之日出现了一个不吉之人能决定的。她有些不高兴,但当着客人的面,只能笑脸迎人。
母女俩回了院子,听着前院的热闹,余红卿老神在在,取了一本书靠在廊下慢慢翻着。
白如意则是在看账本,兴安府所有的铺子全部关张,她又收回了嫁妆,手头的余钱挺多,遂打算在京城再开两间铺子。最近开销挺大,彭知礼参加县试的花销还不算什么,想要买下奉禹书院的院子,得花掉一笔银子。
好在奉禹的宅子很保值,买过来住着,绝不会亏。
“卿娘,你会不会怨我?”
余红卿正看得认真,闻言一脸茫然:“怨您什么?”
白如意乐了:“怪我和离两次,连累得你也被人嫌弃。”
余红卿放下书,认真答:“不会!”
若不是白如意坚持她那些执拗的想法,就不会和范继海在一起,这个世上,也不会有一个余红卿了。
白如意好奇问:“你以后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家?”
过两日就要入宫复选,一个月后,复选完,京城会有许多人相看,白如意准备趁着女儿年纪正好,相看一门合适的亲事。
知道女儿的想法,她也好趁着这一个月内挑上一挑,能省下不少时间,兴许就能抢先一步定下满意的女婿。
余红卿并没有扭扭捏捏,虽有些羞涩,却还是认真答:“对方长辈要通情达理些,家中人不要太多,男方身高至少七尺,不能太胖,长相俊俏些最好,本身要有能力,至少得凭自己本事养家糊口,不要有红颜知己或者是感情超出兄妹之情的表妹和青梅竹马,无论以后会不会纳妾,至少求娶时得承诺成亲后只我一人……差不多就是这样。”
白如意:“……”
“出身呢?门第呢?”
余红卿这般身份,哪儿好意思要求嫁家世上佳的?
“如果还有个好家世,那就更好。对了,不要选那种穷书生,我做不到亲自给公公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实在吃不了那苦。”
白如意:“……”
比她当年强点。
当年她可是完全不在乎范继海家境,据说他后娶的那位也只是请了个厨娘帮忙洗衣做饭。
*
白青珊成亲,白如意只帮忙待客,余红卿则没有出院子。
论起来,她是客人,而且秀女要少抛头露面。
转眼到了入宫复选那日,白如意亲自送了女儿到宫门口。
贺元慧早已到了,没有先入宫,而是在宫门外等着,余红卿到时,她身边还有一个娇弱的圆脸姑娘。
秀女入宫复选,穿的是新发下来的一套衣裙,比先前发的那些绣工和做工都要精致些,但远远比不上高官之女们平日里的衣裙。
复选时,因为要在宫中住一个月,说是秀女有单独的宫殿,但也很可能有贵人心血来潮过来瞧一瞧。
因此,若想选中,从入宫门起就要比旁人出挑。
大家穿同样的衣裙,就只能在发髻和首饰上做文章。圆脸姑娘头上只带了一只蝴蝶发钗,钗环上镶嵌了大大小小的珍珠,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此时她泪眼婆娑,眼圈红红,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兔子,格外惹人怜惜。
余红卿没有见过袁七姑娘,但一看见这个人,莫名就对上了号。
贺元慧脸上难掩不耐,看见余红卿出现,眼睛一亮:“卿娘,快来。”
白如意在前后几天之内先送走了儿子,后又要送走女儿,一时间很是不舍。
上次儿子是第一回去奉禹书院,有点赶时间,母子俩都没有好生道个别。
“卿娘,在宫内小心一些,记住娘跟你说的那些话。”
她从中秀女名册中圈出了十多位,表示那些得罪不起,若是起争执,退让为主。其余的那些就不用顾忌,反正,不主动惹事,却也不能过于软弱让人欺负了去。
贺元慧迎了过来,白如意倒不好说太多,看着三个姑娘被接走。
上次去毓秀宫,秀女们还能坐马车,此次去的玉秀宫却只能走着过去。
三人各带一个贴身丫鬟。
余红卿带了盼春。
念儿学了规矩,但前头懒散了十几年,有些习惯和处事很难纠正,容易冲动行事,宫中要谨言慎行,白如意怕她闯祸连累女儿。
三人并排而行,于贺元慧而言,是小姐妹俩之间有外人在,有许多话不太好问。
“听说你那天出宫后就去了一趟郊外,还差点遇袭?”
余红卿嗯了一声:“送我弟弟入奉禹书院,不过,遇袭的不是我们,是两个书生。”
袁七姑娘接话:“我也听说了,说是拜天教的人很是凶悍,差点把那两个书生大卸八块,好在廖将军及时赶到。不然,京城又会出一桩人命案子。”
余红卿:“……”就离谱。
果然传言不能信。
她和袁七姑娘不熟,但人家自来熟,她也不好把人晾着,而且,在京城中传谣言的罪名可大可小。多数时候没人计较,说了也就说了,若是计较起来,回头旁人说她承认了那两个书生差点被大卸八块……又是一桩麻烦。
她耐心解释:“没有大卸八块,好像是把人捆在了山崖上。当时我和我娘在林子之外,只是听到了里面有不同寻常的动静,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贺元慧悄悄翻了个白眼,故作惊恐的道:“别说这事儿了,血呼啦的,忒吓人。”
边上两人都默了默。
贺元慧可是敢单骑走江湖的人物,还亲自宰杀过不止一人,怎么都比两人的胆子要大,她还害怕上了。
关于贺元慧是从兴安府回来,安东侯府解释家中闺女去那处替母亲探望一个姨母,但安西侯府却知,贺元慧是偷溜出去玩耍,胆子大到敢一个人出京。
袁七姑娘小名是小宝,但只有家中几个兄长和双亲这样唤她,她大名是袁珍珠。
袁珍珠又流出了泪来,渐渐地开始啜泣。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fhm.html" title="倾碧悠然" target="_blank">倾碧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