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方宝璎却只笑道:偏你爱操心!大冷的天,我讨些热食暖暖身子罢了。
  沈蕙娘虽晓她未曾实说,然而探问不得,又不是甚紧要事,也便罢了。
  冬月廿八日,方府内外早是张灯结彩,在那宅中厅上,安排宴席齐整,与沈蕙娘做生日。
  方明照早在越州城中广散请帖,邀得城里相熟的绣行东家、往来客商,连同明月绣庄中大小管事、绣工,这日皆来上寿。
  又因着明月绣庄近来露了头角,有那未得请帖的,也遣人往方府送来生辰礼,盼着攀些交情。
  便是那品香绣庄夏银凤,也遣人送了六样鲜美菜品、两坛梅花清酿、一匹尺头,又附上了两封帖子,道不尽满纸吉贺之辞。
  方明照满面春风坐在主位,沈蕙娘与方宝璎分坐左右。三个皆是盛装打扮,同在上首,与众人应酬宴饮,好不风光。
  转眼酒过三巡,菜尝五味,生辰宴正至酣处。
  只见陈金荣、孙秀君、苏良几个,笑吟吟出席,行至厅中,一齐捧出一幅卷轴来,当厅展开。
  但见那卷轴之上,竟是用各色丝线、以百种针法,或古朴苍劲、或秀丽飘逸,绣成了百十个寿字,端的是匠心独运,直映照得满堂生辉。
  只听绣庄众人齐声笑道:恭贺沈管事生辰!
  满堂宾客见了这等精巧别致之物,无不啧啧称奇,直赞叹明月绣庄人才济济。
  沈蕙娘又惊又喜,忙起身收下,好生道谢一回,却又见王杏枝领着她家孩儿上前来。
  那孩儿早是病体痊愈,面色红润。这时节,她梳着一条小辫,穿一身干净小袄,同王杏枝一齐,极庄重地向上行了一个大礼。
  沈蕙娘忙将母子两个扶起,王杏枝便递过一盏香茶与孩儿,教孩儿敬与沈蕙娘。
  只见那孩儿接了茶盏,高高举过头顶,脆生生笑道:多谢恩人救我,请恩人吃茶!祝恩人生辰喜乐!
  王杏枝亦是深深一福,只道:沈管事大恩,我母子没齿难忘!
  沈蕙娘受了茶,早是心中滚热,又与母子两个回敬了一回,叙些关照的体己话儿。
  王杏枝母子两个方才归席,便有门房来报,道是驿站来人,送得一份贺礼,原是前几日间,自淮州寄出的。
  沈蕙娘接过侍人呈上的紫檀木匣子,打开来,里头盛着一幅画卷,并一封洒金笺的贺帖。
  沈蕙娘展开一瞧,只见那卷上走笔飘逸狂放,画得淮州山间松林,一只白鹤信步。画上空处,只端端正正,以行楷题得松鹤延年四个大字,又缀数行小诗。落款偕盖两枚私印,正是徐清徽与史琼兰之名。
  再阅贺帖,原是她两个彼时游历至淮州山间,恰见林间白鹤,便取景作贺寿之礼,兼慰沈蕙娘离乡之情。
  方宝璎在旁跟着看了一回,只拍手笑道:难为她两个往外头躲清闲时,还记着与你寻只鹤儿来祝寿呢!只可惜今日好酒好菜,只要教这鹤儿替她两个吃了。却不知她两个在那般山野地界来去,可也吃得好么?待她两个回来时,定要拉着瞧瞧,可曾饿瘦了些!
  沈蕙娘见了家乡景致,亦是心中感念,温声道:她两个这般有心,倒肯将这家乡风物描画来与我看。可惜今日不得相见,待她两个回越州来,定要好生答谢一回。
  正是热闹时候,忽又见门房引着个管事模样的来客,迳到厅上来。
  端见那管事身着锦衣,身后跟着两个侍人,皆捧着朱漆描金的礼盒。三个通身气派,正是昌平侯府来人。
  几个行来主位前见了礼,那管事恭谨唱喏,朗声说道:小的特奉侯姥钧旨,来与沈管事贺寿。恭祝沈管事贵体康健,福寿绵长!
  说毕,摆手便教侍人揭开礼盒,与沈蕙娘相看。
  但见那头一盒中,装了四匹上好宫缎,流光溢彩,显非市井可得。
  次一盒中,则是一尊仙人献寿的盆景,以红珊瑚雕成。那仙人飘逸出尘,手中捧着好生饱满圆润一个寿桃。身旁一株仙树,枝杈间还嵌着些米粒大小的珍珠。
  满堂宾客见了这等巧夺天工、价值连城之物,不免又是一阵惊叹艳羡,直道沈蕙娘得了天大体面。
  沈蕙娘忙起身谢礼,与几个侯府来客赏些沾喜钱,又教人领着入了席,好生款待一回。
  方宝璎见得这等阵仗,满面上欢喜劲头,倒比自家得了厚礼还盛三分。
  当下好生得意,扬声便与众人笑道:原不是我夸口,蕙姐手艺人品,没一样不好的。打她入了绣庄,便想过几日苦日子,也断没这门路。更不必说今日又得侯姥这般抬举,何等门庭生辉的喜事!
  一面把眼将沈蕙娘一睃,愈发笑得没眼缝儿,续道:似我蕙姐这等好人儿,正是打着灯笼也寻不着的。偏生入了我明月绣庄,还肯这般疼顾我,可不显着我天大造化么?当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沈蕙娘面颊微热,正待言语,满堂早是笑浪掀顶。
  方明照亦是笑骂道:你瞧这小油嘴,几杯寿酒便灌昏了头!蕙娘的好处,满越州城谁人不知?你自家关起门的私房话,竟也浑拿到大庭广众下胡吣,没得惹人笑话!
  一面与众人道:列位贵客恕罪,我这两个孩儿尽日蜜里调油,这宝娘更是三句离不得娘子,一提蕙娘短长,嘴上便没个把门儿的,倒教诸位见笑了。
  沈蕙娘忙满斟手中杯盏,与众人举杯,接过话头,好生恭谦道:往前小庄侥幸经营,多赖诸位贵客照拂。今日又得诸位赏脸上座,正是蕙娘之幸。且受我敬一杯罢。
  方宝璎吐一吐舌,也笑嘻嘻跟着敬了一回。
  席间觥筹交错,笑语喧阗,直闹至申牌时分,方才散了。
  眼见外客尽去,又有沈桂娘自书院散学归来,方明照便教人收拾了后头暖阁,摆下一桌小宴,自家人说些体己话。
  沈蕙娘往房中换了一身家常衣裳,到得暖阁时,方明照与沈桂娘早落了座,正一处说话。
  沈蕙娘坐下,不曾见着方宝璎,便问道:怎的倒不见宝妹?莫不是白日里吃多了酒,身子不适怎的?
  第二十八章
  方明照只笑道:谁知她又钻到哪处淘气去了?横竖她自有主意,淘气够了,也便来了,你且不消悬心。
  沈蕙娘这才安了心,转与沈桂娘关切些书院日常、功课之事。
  沈桂娘一一答过,只取出一方素色绸帕,与沈蕙娘递将过来,抿着嘴笑道:祝阿姐生辰喜乐。我自家绣来,比不得阿姐手艺,阿姐且莫笑我,胡乱使来便了。
  沈蕙娘忙接过来,只见上头绣得一丛幽兰、数茎修竹。虽是图形简朴、绣工稚拙,然而其中心意,却犹胜传世绣品百倍。
  她指尖将那幽兰修竹细细摩挲一回,只温声笑道:痴孩儿,阿姐心中欢喜犹不及,怎会笑你?
  一面又拉过沈桂娘手来,翻过掌心瞧了一回,却问道:可曾扎了手不曾?这般细皮嫩肉的,没得将你疼坏了!
  沈桂娘只含笑摇头。
  方明照笑吟吟将她两个瞧觑,也往一旁侍人手中,接过个长条锦盒来。
  方明照开了那锦盒,原来是一对金玲珑寿字簪儿。但见那簪头上是个白玉雕琢的寿字,又镶嵌些五彩宝石,端的玲珑剔透。
  她取出那寿字簪,与沈蕙娘簪至发间,一时满目慈怜,轻将沈蕙娘鬓边一抚,柔声道:好孩子,不过几个月光景,未教你多享些清福,家中庄上诸事,倒这等累你!今日逢着你大日子,我也没什么稀罕物,只挑得这簪子与你把玩。
  沈蕙娘应道:母亲快休说这话。平日多赖母亲信任,才有蕙娘今日,怎会觉累?能得母亲这般厚爱,正是蕙娘的福分。
  三个又说一阵话,沈蕙娘便向袖中取出一封泥金帖子来,说道:今日夏员外遣人送礼时,还附上这封行会请帖,一齐送来。
  原来出月初一日,正是越州绣行行会初立之时。夏银凤便下了帖子,邀行会中各大绣庄,往城东会仙楼聚首,选举行首,订立行规。
  沈蕙娘正将那帖子递去,教方明照接过相看,却忽听得外头珠帘一响。
  沈蕙娘抬头瞧去,原是方宝璎进了屋。
  只见方宝璎发鬓微松,鼻尖细细沁几点薄汗,颊边微微晕一片轻红,又缀数星白花花面粉点儿。一身家常鹅黄衣裳,袖口高高挽起,腰间还扎了一条围裙。
  这时节,她正捧着一个木托盘,端上热气迎面、香味扑鼻,好一碗长寿面来。端见那长寿面汤头清鲜,面条细长,上头还卧着圆滚滚一枚荷包蛋。
  方宝璎走上前来,扬声笑道:祝蕙姐生辰喜乐!
  她将那托盘放至沈蕙娘面前,把亮晶晶一双眼瞧着沈蕙娘,俏声道:我往长命娘娘跟前连着拈了几柱香,才往厨下做得这碗寿面。蕙姐可紧着吃下,落后天晚了,长命娘娘下值睡去,可教我白磕头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