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陈向兵一字一句的,三言两语就能把对方说得乐开花,谁说这不是本事呢。
和他说话的,就没有不欢喜的,既然欢喜,那必然得表示一下,而这年头,大家表达喜欢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就是分享食物。
七十年代,几乎所有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吃饱是国人的执念,而能把好吃的拿出来分享,可见心里多高兴。
这分享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有橘子有苹果,有奶糖有饼干,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烤鱿鱼丝。
包装一开,焦香味传递出来,大家这话题自然又开始围着烤鱿鱼丝转。
“哎呦,烤鱿鱼丝啊,这可是稀罕东西啊。”
“就是,这东西买上这么两包带回家,那可是顶顶有面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工厂的工人还说呢,这回咱榆市可是弄来个好东西,之前那原味的就好吃,后来又是麻辣,那个我觉就够好的,没想到后来又来个甜辣,你是不知道,甜辣味刚出来那会子,每天要是不吃上那么几根,总觉着不对味。”
那个拿出烤鱿鱼丝的人满脸的笑,他声音自豪,“你们还不知道吧,这一家亲海鲜食品厂,又出了新口味!”
陈向兵和哥哥妹妹捏着个烤鱿鱼丝嚼嚼嚼,听着大人们热情洋溢说着烤鱿鱼丝的事情,听着新口味的消息,陈向兵一乐,凑近田向军耳朵,“哥,新口味现在不是只在舟市吗,这榆市都知道啦。”
田向军点头,“过年,人口流动大,消息传得快很正常。”
不过在这趟车里,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知道新口味的事情。
“咋,我昨天还去市里最大的供销社买烤鱿鱼丝呢,咋没听着新口味的事情啊。”
“就是,我家那口子也是昨天晚上买的,没听着说啊。”
“哎,同志,你赶紧说说,新口味是啥味道的,好吃不?”
当先那人立即竖个大拇指,“你们就想想之前这三种口味,那新口味也不能难吃啊。”
他拿出来分享的是原味,很适合孩子们吃,至于那新口味,他可舍不得拿出来给大家尝,不过说说还是行的,“这新口味可是我托人从舟市买来的,是香辣味,我可给你们说,就没吃过这么又香又辣的东西,那滋味,绝了!”
一听这个,有些吃过其他口味的人立即抓耳挠腮,“你说说这一家亲,这咋还偏心呢,那舟市都卖开了,咋就不到咱们榆市卖啊,这要是有,我高低买上两包带回老家去。”
“谁说不是呢,你说到底是谁研究出来的,可真是厉害,有这样的人才,那一家亲海鲜食品,眼看着得越做越大。”
陈向兵虽然不会大刺刺说这是我妈田园同志研究出来的,可他心里也骄傲,接下来的一路,挺起的小胸脯就没放下过,下了车,走得那叫一个趾高气昂。
田园看得笑个不停,“陈向兵小朋友,你那鼻孔都快朝着天啦。”
陈向兵傲娇哼一声,“妈,你没听着车上那些叔叔大姨都在说咱们的烤鱿鱼丝啊,他们还不知道呢,那就是你做出来的,妈,我这是为你高兴呢。”
听到别人夸自己老婆,陈海明心里也高兴,不过这不耽误他调侃儿子,“幸亏这不是你做出来的,要不然,我看你得飘天上去。”
陈向兵一下就来了劲,张开手臂扇两下,“我现在就飘啦,马上就能飞到天上去,哥,向新,你俩快拉住我。”
陈采风来迎他们,远远就听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哎呦,这说啥呢,这么乐呵。”
一见她,陈向兵带头先跑过去,“姑!你来接我们啊,哈哈,我想你啦,看着我,你高兴不?”
就冲着这句话,能不高兴吗,陈采风笑得见牙不见眼,“哎呦,咱们向兵咋这么招人稀罕呢,高兴,我能不高兴吗,向兵好,向军也棒,我来看看咱们妞妞,也胖了不少,可真好。”
孩子们都带着帽子,围着围脖,露出的眼睛就显得水润又灵动,陈采风挨个摸摸小脸蛋,这才起身,和田园抱在一起,“打从收到电报就盼着,可把你们盼来啦。”
田园的笑也没停下过,“我们和孩子们也盼着呢,还是咱们老家里过年热闹。”
打从一下车就能明显感受出来,空气里都是食物的香气,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街上奔跑,鞭炮声此起彼伏。
寒暄几句,陈采风拎着包带着他们朝村里的路上走,下河大队离着镇子不远,走路二十来分钟的时间,一边走,她一边乐呵呵的,“那可不,你想想,老家多少人,你们那家属院才几户人家,再热闹也有限,还是咱们老家热闹。”
陈采风是真高兴,只觉着有说不完的话,不过她想着还是得先说要紧的,“妹子,你们这回来家里,可不用怕冷,这回家里啊,也学着里面那些地方,弄了火炕啦。”
火炕?这在沿海地区,可算是个稀罕东西啊,“姐,你咋想着弄火炕的啊。”
陈采风一摆手,“还不是这个天,今年这老天爷也不知道怎么弄得那么冷,打从刚入冬就冻得人直哆嗦,那不是,你姐夫正好在镇上有认识的人,就问他家里要不要盘火炕,说这火炕一点,整个屋里热乎乎的,我之前就想着,万一你们冬天回来住一趟呢,再说屋里暖和,你几个侄子侄女写个作业也能坐得住,这一盘算,就盘了。”
陈向兵想着姑姑家的房子,和他们家属院的差不多,堂屋西屋,不过和锅屋对着的西边还有个西配房,平常好像是两个哥哥住,上次来他们就是住那个屋子的,这么想着,他张嘴问,“姑,你盘了几个火炕啊。”
陈采风一挥手,“那一个两个能行吗,仨!”
哎呦,田园和陈海明相视一笑,看来这经济水平是上来了。
陈向兵也是瞪圆了眼睛,啧一声,“姑,你和我姑父,大气啊。”
一句话把陈采风说得笑个不停,她看着田园,“这些啊,可都是因着你们妈妈,要是之前,别说三个火炕,就是一个,我也舍不得。”
陈向兵看看妈妈,又看看姑姑,摇头摆尾,“我们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好啦。”
谁说不是呢,还没怎么说话呢,眨眼功夫就到了家,陈采风那一肚子话只能是先放着,两家孩子先是抱一起欢呼闹腾一阵子,然后就聚集到西配房里暖和。
一进屋,扑面而来的暖意,让陈向兵和小向新都忍不住哇哦一声,“可真暖和。”
之前那个有些小的木头床已经搬走,取而代之的是靠着墙角的土炕床,几乎占着屋里一半的面积,被子整整齐齐放在墙角,一床崭新的床单铺在上面。
陈采风和李来福帮着孩子们脱衣服,让他们去床上玩,大人们坐下来聊天。
别说孩子们,连田园都觉得稀奇,“这可真暖和啊。”
“是吧”,
陈采风两口子张罗着倒茶水,随口接话,“刚弄上的时候,我们也是一家子稀罕,以前这晚上睡觉,被子但凡哪里漏点风,一准的能把你冻醒,可自从有了这火炕,那被子盖的太严实都能热醒。”
她先给田园递一搪瓷缸水,“回来的这几天,你们感受感受就知道了,这东西真是挺不赖。”
陈向兵在床上蹦跶,听着这句话大声回答,“姑,我现在就感受到了,真不赖!”
一句话说得大家纷纷笑起来。
如今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从田园一家四口回来这天开始,让孩子们最难忘的一个年节,正式开始了。
第68章 团团圆圆
来到老家的第一个晚上,两家七个孩子,都聚集到西屋,要一起睡。
幸亏西屋的火炕做得大,要不然,还真躺不下。
屋里带着管道的火炉一直烧着,整个屋里热乎乎的,火炕灶膛里稍微加点柴,床上也暖和起来,孩子们简直要撒欢,大半夜的还不睡。
陈采风让他们赶紧睡,说明天大队杀猪,要带着大家做肉吃,原本是想着让孩子们早点睡明天一早起,没想到这话一出,孩子们更是高兴,一个个开始报菜名,这个说炖排骨,那个说红烧肉,这个说肉丸子,那个说炸里脊,说来说去,一个个说饿。
把田园和陈采风弄得哭笑不得,陈采风舍不得饿着孩子,要去给做饭,田园嫌那个麻烦,让她抓把栗子放取暖炉的炉膛里烤烤就是。
孩子们叽叽喳喳吃完烤栗子,眼看着还要闹腾,还是田园上阵,都躺着吧,讲故事。
任你多大精神头,三个故事下去,一个个也都睡着了。
两人朝外走的时候,陈采风笑,“还是你有办法,一个个的皮猴,再不睡真半夜了。”
她见着田园打哈欠,忙催她去睡,“赶紧去吧,不用担心孩子们,你姐夫后头还起来给添柴,让他照应就行。”
田园中午跟着孩子们睡了一觉,倒不是很困,不过生物钟在呢,也该睡了,她嗯一声,“明天姐夫还去镇上送酱海鲜啊。”
陈采风笑呵呵的,“那可不,这两三天没去了,之前就说好的,腊月二十九给送一回,这回多送些,现在天冷能放住,好些人都想着这一口呢。”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UF.html" title="七月田" target="_blank">七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