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她是真有些生气了,虽然一直知道林场有人嘴碎,爱说闲话,可怎么能把这种闲话说到孩子面前?
  严雪也不去问孩子,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柳老师儿子的心虚,只问柳老师:“你们当老师的,平时就教孩子这些?”
  说着一笑,笑容完全不达眼底,“我可真要怀疑怀疑学校选老师的眼光,替你们班上的孩子担心了。”
  “我哪知道他是在哪听的?”柳老师还想狡辩,话里却显然承认她儿子确实很可能说了这种话。
  “那可真难为你了,开着当老师的工资,操着国家领导的心,连人口增不增长都要过问。”
  从严继刚说出那话,祁放神色就彻底冷了,“你这么着急,不如别当老师了,回家专管人口增长。”
  显然是叫柳老师回家生孩子去,办公室里又有人没忍住,偏头憋了一下笑。
  两口子你一句我一句,把柳老师怼得半天没能说出话,严雪就看向了袁老师,“抱歉,给您添麻烦了。”
  袁老师摇摇头表示不麻烦,“继刚平时还是挺乖的,不过以后遇到这种事可以告诉老师,不能再随便动手了。”
  后面这句显然是跟严继刚说的,严继刚也就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对、对不起老师。”
  “那我们可以把孩子领走了吗?”跟袁老师道歉是应该的,毕竟给人添了麻烦,严雪可不会让弟弟跟那母子俩道歉。
  她也不想搞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毕竟他们又从来没招惹过那对母子,凭什么要低这个头受这个委屈?
  回去的路上,严雪才问严继刚:“你之前是不是就听到过这种闲话?所以才想要小外甥?”
  毕竟就算听刘卫斌说了什么,他当时也不该躲避她的视线才是。
  果然严继刚闻言抬头看看她,又把小脑袋垂下去,显然是默认了。
  这群人真是闲的,严雪刚要说什么,祁放已经摸了摸严继刚的头,“不用管他们,我和你姐姐都不急,关他们什么事?”
  她也就换了话,摸摸严继刚另一边,“咱们继刚长大了,都知道维护姐姐了。”
  见严继刚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又放轻声音,“不过呢,以后有这种事可以和姐姐姐夫说,姐姐姐夫找他们去,咱们还占着理。”
  严继刚点点头,严雪这才收回视线,然后不经意和祁放对个正着。
  她这才意识到刚刚两人光顾着一致对外,好像都忘了他们还在冷战。
  回到家跟二老太太一说,二老太太也气得不轻,“都什么人呐?这种话也能当着孩子说?”
  又去看看祁放和严雪,祁放直接道:“我和严雪都还年轻,不急。”
  二老太太也确实没见他着急,也就不担心了,赶紧招呼几个人吃饭。
  谁知是情绪波动太大还是怎么了,饭菜一上桌,严雪竟然下意识屏住呼吸,捂着口鼻偏过头。
  祁放那桃花眼当时便沉了,“怎么了?让她气得吃不下去?”
  严继刚一听,也担忧地抬起头,“姐姐对、对不起,以后我再、再也不跟人打架了。”
  “不是。”严雪摆了下手,刚想说什么,又重新将脸转了过去。
  这下祁放唇都抿了起来,总不能是这几天跟他冷战,被他气的吧?
  他赶忙帮严雪拍了拍背,唇也凑到了严雪耳边,“不气了,我不气了行不行?”
  其实听二老太太说过那些,他就没那么气了,倒是心疼更多了一些。
  一片慌乱中,还是二老太太最先镇定下来,看看严雪,“你这个月的例假来了吗?”
  祁放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直到看见严雪愣了下,“还没来。”
  “晚了几天了?”
  “六七天吧。”
  老太太没再问,直接把桌上味道比较重的臭大酱撤了下去,“过两天家属队你先别去了。”
  这下祁放也反应了过来,看看严雪,又看看严雪完全看不出异样的肚子,捏住筷子的手指收紧。
  吃过饭,他就坐在炕边,一会儿看严雪一眼,一会儿看严雪一眼,看得严雪很不适应。
  最后眼见上班时间要到了,他才不得不站起身,“明天我请假,陪你去趟医院。”
  严雪其实也还有点没回神,但有人比她反应还大,她反而镇定了,“着什么急?等你休息那天再去。”
  别管事情确不确定,家属队那边严雪是肯定不能去了,她本来也在等着郎书记那边的消息。
  家属队里多是些已婚妇女,一看严雪莫名其妙不来了,就算不知道,也能猜出个七八分。
  郎月娥当天就跑过来看严雪,“你这不是有了吧?不确定也得小心点儿,可别上山抻着了。”
  李树武媳妇也挺高兴的,主要严雪这一有最少一两年不能干活,还不得更抓紧把木耳种上。
  到时候再来找她买树头,五十她还不卖了,最少八十,八十严雪也得乖乖掏。
  女人间这些事郎书记倒是不知道,企划书熟悉得差不多了,就找了个时间拿去给瞿明理看。
  他也是鸡贼,知道瞿明理之前私底下找过祁放,估计跟祁放严雪两口子关系还可以,先来拉个同盟。
  这位很年轻的新书记也正处在积极进取的年纪,能接受新东西,也愿意为了政绩放手去干。
  果然瞿明理一看,立马看了下去,一直到整个企划书都看完,才抬眼望向他,“刚你说这是严雪想出来的?”
  郎书记点头,“去年她就试种了,试种得很成功。”帮严雪去年的事找好了理由。
  还拿出一包严雪事先准备好的木耳,“这就是她去年种出来的,我看还不错。”
  瞿明理打开看了,“品相确实不错,我看着比小市场和收购站那些好,她种出来的都是这个品质?”
  其实木耳收购站一直有收,严雪不去那边卖,主要是收购站收得便宜。大家也都是小市场卖不掉的东西才送去收购站,比如皮毛,比如药材,再比如又重又不好卖的松子。
  郎书记倒不知道严雪在晒木耳上还下了功夫,“主要这是自己种的,都是成熟后及时采收,没成熟的留到下一次。”
  这一点上的确比野生的强,瞿明理着实没想到当初那个一口一个哥的姑娘除了善良机智,还有这本事。
  他把企划书又重新翻了翻,“确实可行,毕竟不种木耳,局里那些树头和不合格的木材也没什么用。不过……”
  瞿明理话锋一转,“这事儿在局里恐怕会有些阻力,咱们得想个说辞应付过去。”
  第75章 试点
  瞿明理可不是危言耸听,别说局里还有个刘局长跟他不对付,就算没有,想做新尝试阻力也不小。
  毕竟新尝试就代表着未知,未知则代表着风险。以前还好,这几年可没人敢冒这个风险,主动递把柄给别人。
  而且他也是到了镇局才发现,有些地方单位干部老龄化严重,宁可少做事、不做事,也不愿意多做事、做实事。
  做多做少都开一样的工资,他们岁数大了,又升不上去,费那个事干什么?做多还容易错多。
  果然事情一拿到会议上讨论,反对意见占了大多数,就连之前两边都不站的也表示出了不认同。
  刘局长更是直接问瞿明理:“之前你要改拖拉机,还没改完,就又要种啥木耳,步子是不是迈太大了?”
  显然是在说瞿明理急功近利,想一出是一出,其他人虽然嘴上没说,但估计也有不少这么想的。
  这让瞿明理顿了一顿,“大家还是再看看吧,我觉得这个事儿确实可行。”
  主动把企划书翻到产量那一页,“一根木头上能出四五斤的木耳,晒成干的也有六七两,不比把木头当柴烧了强?”
  “那投入呢?”刘局长问,“光菌种培养就得三次,还有后续的人工,你就能确保一定有这么高的产量?”
  这回他直接看向了郎书记,“这些数据是你们林场验证过的,还是你们那位同志自己说的?”
  “这……”郎书记明显犹豫了下,还露出一点心虚,“严雪是位好同志,不可能拿假数据给局里。”
  显然是他也没验证过,刘局长立马一皱眉,“这是看她是不是好同志的事儿吗?”
  刘局长把企划书翻了翻,很快又抓到一个漏洞,“而且她也才种了一年吧?怎么就确定种一次能收三年?”
  这下郎书记更加没有底气了,“应该是上山看到的吧?山上的木耳好像也不只长一年。”
  刘局长一听,更加肯定他是在夸大了,毕竟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当年夸的比这个离谱的比比皆是。
  这让他心里冷笑一声,刚想抓住机会挤兑瞿明理几句,抬眼却看到郎书记偷偷朝瞿明理望去一眼,眼神求助。
  瞿明理也果然马上就开口了,“我觉得郎中庭的建议还是可以考虑的,他们林场去年也没少立功。”
  其实也没什么说服力,但刘局长听了,竟然顿了顿,“这事儿其实也不是不能考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