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98章
  从小到大慎王萧宴安每次和萧宴宁对上都没占到过便宜,要是旁人早就绕着萧宴宁走了,萧宴安偏偏不,每次非要赶着凑上前,然后被萧宴宁挤兑一顿,最后悻悻而离。
  每次都一样,这次也不例外。
  这边萧宴宁刚下马车,那边慎王便怒声道:“回府。”
  从声音就能听出他现在浑身冒火,要是有画面呈现,慎王心口应有熊熊烈火在燃烧。
  萧宴宁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个画面,突然乐了。
  他一高兴笑出声,马车里的慎王更火了:“还不走!!”
  车夫心下无语,朝萧宴宁无声行礼,然后赶着马车回慎王府。车夫实在是想不明白,明明讨不了好,为什么慎王还不放弃。
  等萧宴安离开,萧宴宁才施施然往王府走。
  他刚走进去,砚喜就窜了出来一脸焦心:“王爷,您出府怎么没带侍卫,万一遇到危险可怎么办。王爷以后要是不想带侍卫,也可以带着奴才……”
  “本王带你干嘛,真遇到危险让你给我挡刀?”萧宴宁斜了他一眼道。
  砚喜:“……”
  干干笑了两声,砚喜:“为王爷挡刀是奴才的福分。”
  萧宴宁横了他一眼:“你能不能盼着本王好点?朗朗乾坤,天子脚下,本王出门要是都能遇到刺客,那五城兵马司的官员就该提着脑袋向父皇请罪了。”
  砚喜慌声道:“奴才没有这个意思,奴才就是担心王爷的安危。”
  萧宴宁兴致不怎么高,懒得在这事上和他扯,只是道:“让厨房准备些吃食,刚吃了五哥一块糕点,都吃饿了。”
  砚喜忙应下来。
  吃着可口的饭菜,萧宴宁还在心里琢磨着安王和梁靖什么时候能到京城。
  按照寻常速度,圣旨三五天稳稳能到达西境,安王等人收拾一通,等真正到达京城应该也就半个月左右。
  想到梁靖还有半个月就要回京,萧宴宁吃饭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他还得去看看特意为梁靖准备的房间还缺不缺东西,萧宴宁想,都答应人家好好布置了,趁着人没回来,务必把房间收拾到尽善尽美才行。
  放下碗筷时,萧宴宁吩咐砚喜:“你去寻摸个会做鱼的厨子,把人请到王府。”
  砚喜:“……”
  深吸一口气,他诚恳道:“王爷,咱们王府上的厨子做鱼的手艺都是一绝。王爷要不先尝尝他们的手艺,要真觉得不行,奴才再去打探。”说起来也挺愁人,自打王爷和四驸马争夺厨子的事闹到皇帝耳中,皇帝就冷着脸下令,不允许有新厨子再入福王府和四公主府。
  萧宴宁好像把这事给忘了,可砚喜这个福王府大管家实在不敢忘。
  “你先去找着。”萧宴宁恹恹道:“万一府上的都不合适,再去找就晚了。”
  砚喜嘴上应承着,心里则想,寻会做鱼的厨子还不是为了梁小公子。不是他自豪,想要夸福王府的厨子们,就西北大营那伙夫做饭的水平,梁小公子来到福王府就跟快死的鱼儿回到水里一样,立刻就能欢腾起来。
  他们福王府那么几个好厨子,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把梁小公子的胃给牢牢抓住。
  当然,这话砚喜也只能自己在心里暗自嘀咕嘀咕,万万不敢说出来一句。
  翌日,萧宴宁上朝。
  身为王爷,都会在六部轮值,萧宴宁轮的是礼部。
  规矩最多事情最繁琐之地,萧宴宁每次去礼部时都和安王的老丈人徐渊面面相觑。
  萧宴宁上朝都是卡着点来,绝不迟到,可每次也就比皇帝早那么点点。
  皇帝这几天心情极好,朝堂内外又没啥大事发生,皇帝看到萧宴宁偷偷打哈欠都没有骂他。
  君臣说了一通不痛不痒的事,刘海就在皇帝的示意下宣布退朝了。
  最近都这样,朝堂上只要没什么事,皇帝都会早早下朝。
  萧宴宁看着皇帝的背影,打哈欠的动作都慢了三分。
  皇帝年岁放在那里,身体远不如以前,精力自然也有所跟不上。
  任何时候下朝,萧宴宁身边都没有人围上来。
  没办法,就他那张嘴,无论是清流子弟还是王族贵勋又或者朝中重臣,他都不给面子,时间长了,大家都躲着他走。
  看到礼部尚书徐渊迈着老腿噔噔离开,萧宴宁神色悻悻地啧了一声。
  跑什么跑,他还要去礼部轮值呢,跑得过初一也跑不过十五啊。
  看到百官避萧宴宁如洪水猛兽,太子摇了摇头走上前:“七弟。”
  萧宴宁看到人眼角弯起:“太子哥哥。”
  太子正值身强力壮之年,衬得皇帝越发年迈。
  权利这东西很难说,皇帝一天坐在那个位置,他一天就是皇帝。
  太子再怎么强盛,也只能是太子。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总会出现一些微妙之感。
  这种事谁也没办法。
  “等三弟回京,咱们兄弟聚在一起为三弟接风洗尘。”太子道。
  萧宴宁点头:“到时就让三哥请客。”
  太子一顿,看了他一眼,说着为安王接风,还要安王请客,不大好啊。
  “三哥烤肉的手艺一绝,到时太子哥哥一定要尝一尝。”萧宴宁说着说着忍不住吸溜了一声。
  太子看他那馋嘴的模样无奈摇头,多大的人了,还跟个小孩子一样,目光所到之处,只有吃吃吃!!
  和太子说着话,到了分别之时,萧宴宁看着太子道:“太子哥哥,你瘦了很多,多注意身体。”
  太子笑了下:“放心,一直让御医开药调养着,无碍。”
  萧宴宁嘿嘿笑了两声,这才和太子拱手分别。
  太子转身朝东宫走去,半晌他回头看了一眼,萧宴宁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了。
  太子摇头,也就萧宴宁这性子,下了朝就溜,搁着别的皇子身上,指不定还想多留一会儿看看能不能多见几次君颜呢。
  太子轻笑两声转身,随即脸色一白。
  他皱着眉头,温润的脸色泛着厉色,他死死扣住身边贴身内监的胳膊,尽量让自己身姿看起来自然,他语气轻喘却又带了几许狠意:“回东宫。”
  内监忙不动声色地扶着他,步伐稍快但并不凌乱地朝东宫走去。
  萧宴宁回王府时,心情有些低落。
  他有点担心太子的头疾,这么多年太子一直被头疾困扰,前些年据说在民间找到了个神医,缓解了头疼。可最近,太子越发消瘦,身姿看起来十分单薄。
  只是担心归担心,萧宴宁又不能张口去问,问了便会被当做别有用心。
  更何况,他不是大夫,即便知道了,也没什么好办法。
  有些事,只能当事人自己扛。
  ***
  安王比萧宴宁预计的早三天回京,当日,太子率领百官在城门外亲迎。
  安王所到之处,民众夹道欢迎。
  这一刻,众人亲自体会到了安王在民众心中的意义。
  太子仍旧沉稳端庄,康王偶尔轻咳着,瑞王、慎王和静王不动声色地相互看了一眼。
  只有萧宴宁跟一只白天鹅一样,毫不掩饰地昂着脖子直直地朝前面看去。
  如果不是顾及身份体面,他都想把人扒拉开,自己站在最前面。
  安王在不远处翻身下马,然后快步走上前对着太子行礼:“臣参见太子殿下。”
  身后跟随的将士则跪拜在地,齐声呼喊:“参见太子殿下。”
  声音浩然,听到之人心情澎湃。
  太子含笑握着安王的手:“孤奉父皇之命迎三弟回京,三弟不必多礼。”
  安王神色恭敬:“礼不可废。”
  太子又笑了笑指着身边之人:“不只是孤和百官,其余兄弟也来接你回京了。”
  安王顺势和其他兄弟打招呼,萧宴宁这次倒没当显眼包,只是喊了声三哥就不再吭声了。
  不管安王对这次突然被召回京心里有没有什么想法,但此时此刻,他仍以太子为尊。
  安王入城之后没有回王府,直接入宫面圣。
  据后来所传,父子多年不见,再次相见,场面分外温馨,皇帝更是拉着安王的手夸赞他不愧是自己的儿子。
  安王对皇帝十分崇敬,言语之间未曾因自己身上的功劳而倨傲,甚至比以前还要小心谨慎。
  和皇帝诉说了一番父子情,安王又去见了芸妃,这才回安王府。
  萧宴宁当晚在府中摆好了酒菜,桌子上有一道红烧鱼,是萧宴宁特意吩咐厨子做的。
  夜幕降临,梁靖来了。
  不穿铠甲的梁靖身上没了肃杀之气,眉眼清俊,站在那里像一个温润如玉的书生,只是说起话来不如书生文雅。
  几个月不见,萧宴宁看着梁靖,梁靖看着他。
  有点生疏,但又没那么生疏。
  相互注视着不知多久,两人突然笑了,那点疏离的气氛消失殆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