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不是雪域暴君 第69节
美人鱼……呸呸呸,弱水郎又忘带了!
第139章
忘带就忘带了吧,打仗呢,一时半会儿用不上。
林一这边吧,其实不是很缺武将,虽然显得武将好像很稀少……好吧,确实很稀少,但是她自己可以两边跑,再加上少而精,这个问题目前而言并没有被她重视起来。
现在地盘扩张期,双线作战能用上两个大将已经足备,但是段凛可不是攻坚型的武将,而是守将,他守城那段时间林一真是什么法子都想了,围点打援,地道垒石,潜伏卧底,心理战术……然后基本没啥用,她能打下屋兰城,主要是因为把人家存粮耗光了。
这种守城怪放在敌方阵营,林一会大骂机制不公平,但放在自家这里,那可是真正的小心肝大宝贝~
魏末帝二十四年九月十七,雪域冰封严寒之时,林一把段凛安置在了刚打下的河间郡,同时兼顾清河镇守。这等于是让他一人镇两郡之地,属实是把人才掰开来用了。段凛并不管自己被用在哪里,但是在得知给自己的人手只有两千人时,还是露出了惊愕的神情。
两千士卒,守两个郡?就是把两千人再竖着劈一劈,劈成四千兵,也才勉强能弄一条协防体系吧?
这个林一也没什么办法,兵不是地里长出来的啊,现在的兵源没有依靠雪域那边的补充,当兵要管饭的,辽东那边步入了正轨,这次席卷作战动用青壮三万人,实际上披全甲的兵士不到八千人,剩下的是辅兵,韩小六很努力地玩出了花儿。
而胶东这边更惨,兵源更加混杂,有原先的朝廷守军,也有世族私兵,还有渔民土匪,最近苏起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批野生矮人,呜呜渣渣几千人,拿几个细长小铁片就敢出去砍人。据说叫什么倭人,海里头的岛上野长的一些族群,矮是矮的,不过胆子是很大的,也很有培养潜力,最近在给韩小六当先锋营用。
那几个连成片的岛屿林一飞行时也看过,地方很大啦,是辽东半岛的十几倍之多,但是就像辽东半岛多山地一样,这些岛屿同样多山,实际上能用来开荒的地带不多,论使用面积就差得很多了,而且海岛之地,攻之无用,守它为何?纯纯的鸡肋。
林一压根不想把兵力放在这些地方,守住了辽东才是正理。
人手少就少一点吧,段凛要了一些河间郡的税收份额,他准备自己搞一搞招兵买马的事,他在张掖守过居延塞,本身就是一郡之都尉,对流程熟悉得很,如今也不是外来官员可溶于水的时代了,河间……河间这个地名林一其实耳熟,但是没想起来是因为什么耳熟。
她带段凛去看给他留下的人手。
这些人由乌珠骨碌从辽东胶东两军会师之地带来,啊对,两军七日前完成了会师,主力兵压巨鹿,现在连开了好几天庆功宴。韩小六看起来瘦瘦高高的一个小绵羊,喝酒是很能耐的,反而呼兰霍兰一个大高个喝不了几杯,喝多了就往林一怀里蹭,好像他才是那个小绵羊。
总之段凛在见到这两千兵员的时候,马上就松了一口气,也不像先前那样为难了,反而眼前一亮,“全甲一千八百人,另有两千骑兵,好!足够了!”
林一还有些肉疼呢,但是伸手拍了拍段凛的肩膀,“甲胄下个月还会送来五百套,你再招些正兵辅兵,万人以下随你折腾,河间郡很富的,他们的私兵我全部带到巨鹿信都一带去,但是注意没犯过案子的,出手太重影响不好。”
同样出身世族的段凛几乎不用反应都明白林一的意思,点点头。
无兵之世族,菜板上的鱼肉罢了。
清河郡和河间郡的世族非常多,前文已经说过,崔氏起源于姜姓,自先祖崔季子下衍,主要分三支大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和范阳崔氏,三支均位列一品世族之门第,崔殊和崔元崔语就出身范阳崔氏,而清河的崔氏自然也是清河第一大族,此间的崔氏以儒学传家,是北方儒学之巨头。
河间郡望张氏,近五十年来一蹶不振,张氏是将门起家,后传世族,而在河间这么个地方,近五十年来出了一位不世之名将叶朔,也是因为叶朔太能打了,魏朝大大小小的战事只要老爷子干得动,就把人往哪里调,去世前一年,叶朔已经走不了路,双腿浮肿如鱼鳔,但身子骨还算硬朗,被调往武威城镇守雍西,最终病逝武威城。
叶朔起家的时候,叶家已经人口凋零,原本对河间张氏造不成冲击,但是叶朔幼时与河间世族董氏订婚,青年时期上门求娶,虽然被奚落了一通,但女子心许,董氏也没有太在意地许了婚,那姑娘就是曾来雪域做过说客的董停花老夫人。
后来董氏便借着这股强力的东风上了青云,压了张氏一头,几十年间董氏子弟几乎能和邻近的清河崔氏子相提并论,从军有助,入仕有靠,直到老将军病故,这股东风才慢慢停歇下来。
但河间原本的大族张氏也是真的一蹶不振了下来,不是说董家上门物理上把他们锤了个半死啊,而是一郡之中,资源就这么多。董氏子吃了大头,剩下的就连汤也不会给他们剩。如一个名师的入学份额,董氏子占掉,比如一个出名的机会,董氏按住了张氏,抢一个军职,同是一双优秀子弟,然后叶朔看了一眼案卷,提拔了董氏子,撵走了张氏子。
一场场资源争夺失败累积起来的效果是惊人的,张氏这个昔年的累世将门,在林一打下河间时,举族的私兵不到两千之数,而且连一点象征性的反抗都没有,就这么投了。
讲清楚了郡内世族情况,林一又拍了拍段凛的肩膀,“张氏有几个小青年还不错,有一些血性,而且没有什么犯案的情况,这个你不要动,清河崔氏这边枝繁叶茂,蛀虫不少,不要顾及他们的名头,该修就修,该打就打,没关系的,我不看重世族的名头。”
段凛又点点头,说道:“我在河间驻守,清河那里留一支偏师,每月去两次,这位兄弟看起来不错,主君如果不急用,可将他留用做清河偏师都尉。”
他指的是乌珠骨碌。
林一当然不急用了,她甚至不知道乌珠骨碌有啥用,一上了战场比那些倭人还疯,亲卫队长诶!她一回头就找不见人了,忙着骑马与砍杀去了。
于是乌珠骨碌高高兴兴地留了下来,他还是更喜欢带兵,也压根不知道一只皮厚得流矢都射不穿的鸟要亲卫干啥用。
安置下段凛,林一去了一趟范阳,也就是广阳郡那一带,范阳其实原本是个县名来着,但是各地都有自己的小太保,因为范阳世族话语权增多的缘故,现在很多人已经管广阳叫范阳郡了。同样倒反天罡的地方还有很多,像是临淄上级齐郡,但是因为临淄太出名,很多文书案卷里就直接写临淄郡。
范阳这个地名也是很耳熟的东西,废话,你拢共才几个军师,有两个出身范阳,现在其中一个还亲自主持了攻打范阳的军事行动,想不起来才是奇怪。
崔殊自从打下范阳郡后,情绪就一直处在比较活跃的状态,不,活跃已经没法形容他了,他一个人在脑子里组了团。他有一些近乡情怯,也有一点衣绣夜行久了,渴望回去显摆显摆的心思,又很矜持,又想念家人,但是又琢磨琢磨,还是过了家门而不入,跟着韩小六去前线浪了。
目前辽东那边林一放了两个小王,一个守辽东一个守辽西,其实有些承担不过来,加上姜命的师门班底才弄好,等到踏上巨鹿,宣告了这次双线作战的大胜,崔殊是一天都没有在巨鹿待。他本来想点个几千兵马自己衣锦还乡的,然后计算了一下,以三千兵马为例,携带的辎重成本,想了想还是算了,百十个人拉几车粮食轻车简从地回了。
如果是夏季,走水路是很快的,但现在冬天了,车马慢,他人还在路上,林一已经在范阳城等着他了。
被打下来的范阳是真的一如往常,反而比先前还平和不少,韩小六带走了范阳世族的部曲四千之数,没带去巨鹿,留在信都驻守,然后现在驻守范阳的是六千辽西兵,这种缺德带兵法纯是韩小六和崔殊这对缺德将谋在塔塔尔部那边无脑开版图时琢磨出来的法子。
打下一个部落,然后带走这个部落的青壮,让先前被俘虏的部落来接管,被带走的青壮打下第二个部落,就可以接管更大的地盘,这种野人完全无法抵抗的快乐,魏朝人也抵抗不了啊!辽西是个啥子地方嘛,和范阳的富庶能比吗?然后信都的兵也高兴啊,巨鹿可是大郡。
巨鹿的兵去河间和清河,看见那些衣冠楚楚的世族惊惧的模样,也都挺爽的,在老家我是部曲家将,出来了你叫我什么?反正不能还是狗食二流子孬孙了……
得夸你军爷排场!板正!
第140章
双线作战的路线是这样的。
韩小六处自辽东出发,打下辽西,经右北平,一路推至渔阳广阳(范阳),打到涿郡一带西进取信都,呼兰霍兰这一线从胶东半岛出发,下济南勃海泰山琅琊,经历城过东平,两军最终在巨鹿会师。
不管对哪一方来说都是堪称辉煌的战绩,所以两军的兵士凑在一起也很有话聊,韩小六自己嘴皮子就利索,从前在军中混,可喜欢拉着人吹牛皮,现在都不是吹牛皮而是真的牛皮,他经常和人吹两下子,导致他帐下的兵马都有一些爱炫,上行下效嘛。
而呼兰霍兰这边就物极必反了,呼兰霍兰严格来说并不是沉默寡言,他只是不习惯说废话,常人的寒暄礼节闲聊客套他是没有的,也并不能明白闲下来没事干坐地反反复复说那几件事有什么用处,渐渐地就很少有人和他搭话,尤其是废话,但是背地里,因为平时的距离和战时的凶狠,士卒敬之若神。
这两拨军凑在一处还能聊别的?这个说我家将主用兵如神,那个说我们将军身先士卒,这个说我方攻城如喝水,那个说我们呼兰大将军光膀子上战场揪百十个人头轻轻松松。这个怒了,韩将军虽然瘦猴一只,三千亲卫护身,从来不亲临险境,上次军中大比还被新兵蛋子打得趴地上爬不起来,但是这也不影响他战绩的好吧?
那个冷笑,我们将军战绩差到哪里了?让韩将军双手双脚,拿头都能锤扁他!
很不巧的是,崔殊的回乡护卫拢共百人,其中一半辽东兵,一半胶东兵,他当时主要是觉得新编入军的新兵蛋子有风险,万一给他杀死在路边,抢了辎重可怎么办?这才筛选了一些品行不错的老军士。
这下可好了,大冬天赶着路呢,他坐马车里天天就听两拨人争,男人嘛,凑在一起就是比战力,比战绩,不排出个第一第二来没法心平气和。
马车又晃悠了几天,这才到达范阳境内,范阳崔氏虽然是名门望族,但在范阳这么个地方,最大的郡望可不是崔氏,而是更加有名的范阳卢氏,也是郡守家族,此时崔氏族人聚居之地并不在郡望,而是位于涿郡广阳一带的几个县。
不过崔氏主支的老宅所在地是在涿县的,自从范阳被攻下,当地世族无不人心惶惶,世族的消息一向很灵通,林一在辽东的那些事就不说了,当时魏朝还兴盛,老头以为那是自己女儿呢,强行压下了辽东世族被屠戮一空的事,如今三年不到,很多人其实还记忆犹新,但辽东世族到底隔着一层,很多老牌世族也压根不把辽东世族当成自己人。
让人心惶惶的是胶东东莱之事,林一在这两郡可没少折腾,目前已经打掉十几家世族了,虽然没有像辽东那样一杀一大把,但对世族来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啊,今日是那些胶东世族,明日为什么不会是我呢?
而范阳卢氏,真正的老牌大世族,从范阳被围困之处就联络在各地任职的族人,想要挽救。当然,要是成功了,哪有今天坐着一起开大会,每个世族领头人的脸上都是愁容的风景呢?
“林女凶暴蛮横,无君无父之人,贪而不知饱足,必为天象示警之中,所述之七杀暴君也。七杀伤人伤己,其人必定自取灭亡,但难的是,要如何在她自取灭亡前,保全你我性命身家。”一个小族祝家的二房老爷正侃侃而谈着,他向来喜好这些天文地理,玄而又玄的东西。
世族里有人信这个,也有人不信,崔氏家主崔音今年四十有三,面白容秀而无须,崔家子弟都不留须,因为他们家祖传的鲶鱼须须长出来不好看,这也导致崔音四十几岁年纪的人了,坐在诸家主之列中,格外像个年轻人,他面无表情地开口道:“玄学之事暂且搁置,林女如何下场,和死人无关,除非你家方士能隔空咒死她,否则别谈这些无用的。”
祝二老爷也是有话说的,“咒杀之术,只能作用于身弱八字轻的人,林女身负王气,可担群鬼之怨,如何咒得动她。”
主位上卢家主卢要也不由得露出一个头疼的表情,看了一眼祝家主,祝家主呵斥道:“莫要当着诸位长者的面说些荒唐话!退下,回家去!”
祝二老爷只好低下头离开了。
他走之后,祝家主也叹道:“近来方士之说兴盛,每逢时局乱,必有这些幺蛾子,还请诸位长者担待一二。”
这样温言软语就好说话了,崔音叹道:“不怪他,我近来也听了些暴君霸王之说,说甚什么雁门杨氏子乃贪狼之命,霸王格局,林女乃天生暴君,命担百万怨鬼之因果,注定杀人盈野。其实林女这里倒没什么屠杀之事,反倒是那位杨少将军……”
卢家主倒也没忌讳西北那边的事,皱着眉头道:“杨骁本名江骋,江氏之子,认杨无衣为父后崭露头角,曾活埋数千西河贼,后屠戮天水贼数万,他对贼寇无制,对世族还算礼遇有加,崔贤弟家中的阿语如今就在他帐下为辅,年少之人杀伐性重,暴君之名纯属无稽之谈,其实不过是乱世之中,必有严法来制,哪里是一两人能够左右的。”
众人也都叹气,卢家主又道:“如今范阳已失,各家部曲被带走,倒也未禁世族迁徙,前日我将家小族人两百余送至代郡友人处,他那里也能庇佑些许,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除了几家小族没人应声,这个时候了,谁还想着送走家眷,何况那代郡就太平吗?
崔音说道:“卢兄啊,我们还是来谈谈和那林女虚与委蛇之事吧,听闻她对世族子弟有些不同的偏好,东莱王氏便是献出了宗子才得以保全,另外琅琊王氏王宣,胶东苏氏苏起等,还听闻她初至胶东时曾于水畔捡到了胶东世族之子弟,迫人家成婚不成,便去灭门,相当狠戾的一个女人啊。”
这是把鸟大王收服下属当成猎艳传了,后头那个是糅合了南约和白小娘的事,当然现在很多人其实还没弄清楚林一和白小娘谁是谁,反正是她亲口说的就是了。崔音说这话当然不是为了举例说明林一有多狠戾,而是委婉提醒卢家主呢。
人家对世家子有偏好!我们范阳世家子里第一流不就是你卢氏吗?至于我崔家子弟……回去就盯着他们蓄胡须!到时候每人两撇鲶鱼须须,这能下得了嘴!
卢要脸色就有些难看了,毕竟大世族,送女孩是有一个婚盟做遮羞布的,实在攀不上的拿自家庶出或族中小支的女儿出来,再不济有养女,然后谦让谦让,这孩子出身低些,只能给您做个妾云云,太原李家就是这么干的。
可那林一,是个有丈夫的女人,有夫之妇在外征战,你去给她送男人,她也不给名分的,那这和做鸭、不是,和做面首有什么区别?
崔音假惺惺地再次提醒道:“她对出身应该挺有要求的,收的要么是宗子,要么是宗子的,辰儿那孩子也大了啊,我崔氏可以牺牲一下,和明娘的婚事可以先解除,专心应对林女为好。”
卢要脸黑了,“辰儿不可能去给人做面首……”
崔音惊奇道:“兄长说什么胡话?我说的是投入林女君帐下啊,您听成什么了?入幕吗?”
林一蹲屋顶听得正嘎嘎乐呢,忽然有崔家子弟匆匆进门,和众人见过礼,小步走到崔音边上说了些什么,崔音愣了愣,马上站起身道:“家中有喜,音先回了,殊儿归家了!”
他只来得及说这么一句就匆匆往外走,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啊?那个几年前就被魏帝贬到边关,然后失踪,疑似被雪域掳掠走了的崔氏前宗子崔殊,他回来了?太平时候没回来,现在天下战火,他反倒回来了?这是人回来了还是尸骨归乡啊?
当然是活生生的崔殊回来了!
崔氏老宅占地很广,宅邸四面各有大门,进入大宅之中和一个小城区别不大,一个主支的崔氏子弟成家后可以领到一个小宅院,前后屋六间,生几个孩子也住得开,往里走到老宅核心区域,才是真正的大门。崔殊进门后就很自然地在*主位下首的次席坐下,这是宗子的位置,一个大家族开会时,家主在上,其次不管什么人都要在宗子的次席后列坐,这就是家族对继承人的态度。
崔音并不是崔殊的父亲,而是堂伯父,但从小崔殊就跟着他长大,亲若父子一般,他一进门就顾不得礼仪,上去掐住崔殊的腰,上下左右查看,数年未见,还是一样风姿……风姿?
崔音一言难尽地看着崔殊的两撇鲶鱼须须,一个长相非常清俊的青年人,胡须长这个吊样:丿-乁。
崔殊还捋了一下,笑眯眯地道:“北上雪域之后,我就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崔音一把抓住了崔殊的肩膀,对外吼:“来两个人,拿剃刀来!”
第141章
对于自己的胡子,崔殊可在意了,一手捂住一边,勉强挡住了剃刀,玩归玩,闹归闹,别拿胡子开玩笑。
片刻的玩闹之后,崔音在上首落座,然后先问道:“你如今在林女君帐下做事?”
这是压根不用推理分析就能明白的事,现在故燕之地一大半都落在林一的手里,虽然不禁止世族迁徙,但也不是外人能随意进出的,战后不久崔殊归家,这只能说明他已经有阵营了。
而且……崔音骂道:“我就说,打下范阳哪有那么容易,各地的布防被窥探得一清二楚,这不是出了内鬼还能是什么?”
崔殊摆摆手,“伯父莫夸我,离家几年我也只是试一试,谁能想到范阳一点都没变。”
言归正传,崔音心里定了定,对崔殊没有什么隐瞒地道:“你离开之后,族中另选了宗子,是安黎那孩子,去岁往勃海郡游学去了。天水贼起事时,阿语和阿元结伴游学,阿语去了雁门杨骁帐下,阿元那边没什么消息,如今时局纷乱……”
“阿元如今也在主君帐下,胶东那边,安黎要是还在勃海郡,那就和在家一个样。”崔殊笑眯眯地说道。
范阳被攻下之后,世族的消息来源断了不少,如今还能听见上谷代郡那边的消息,但胶东那里,消息就杂了不少,崔音愣了愣,辽东经营两年,能开战很正常,胶东那边地盘怕是还不稳固,也打到勃海郡了?
崔音没提这个,反而惊讶道:“阿元眼光高,杨骁也不曾留下他,如何肯在女子帐下效力?”
至于崔殊如何也肯,崔音还不了解自己带大的孩子?别说一位看起来势头不错的君上,就是叫他遇到天水贼,没被宰掉的话,崔殊也可能只是因为好玩,或者想看看贼寇能走到什么地步而去帮贼,这孩子其实不怎么能和人共情,很缺德的一个东西。
崔殊就道:“伯父啊,阿元何止愿意在女君帐下效力,他比我还肯卖力气,哦对,他改名字了,胶东那边坑杀大批世族的林蛋军师就是他,我可还没对世族子弟动过手。”
崔音很惊讶,当然他惊讶的不是崔元对世族动手,而是崔殊没动过手。
崔殊没在这个问题上深聊下去,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这次我回来,不光为衣锦还乡,还为了弄些人手过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