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顿了下,刘婶又说回到帽儿胡同那家人:“他家在家摆的酒席,自家一个院子,借了隔壁一个院子,吃吃喝喝的,闹腾到九点多。正好,咱们这边不是抓贼嘛,他们那边听说了,他家那个新娘子也是精的哦,跑屋里去开了箱子点嫁妆。”
刘婶语气逐渐夸张:“你猜怎么的,箱子里的金银首饰都不见了哦!”
柳绵绵坐那儿嗑瓜子,听到这里马上捧场惊呼:“哎呀,那损失可太大了!”
“可不是!听说她娘家收了彩礼,一分钱没留,都买了金银首饰给她带着了,加上婆家给的三金一银,真是不少的哦!”刘婶叹息。
南城风俗,男方如果条件好,聘礼会给“三金一银”,即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和银手镯,条件差的就另说。
柳绵绵穿越前,实物黄金价格已经飙升至上千元每克,按这个价格,这位新娘子丢失的首饰价值没准上六位数了。
放在五十年后,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更别说这时候了。
原书里,新娘子是在半个月后才发现首饰不见了的,虽然马上报了警,可中间隔了太长时间,她自己也搞不清东西究竟是什么时候丢的,最后自然也没能找回来。
因为这件事,婆家对她很不满,认为是她没有保管好东西。之后不久,小叔子上夜班回家路上遇上抢劫,被人捅了三刀,送医院没救回来。这件事本来跟她没什么关系,可她婆婆却认为,是因为她弄丢金银首饰,又报了案,闹得沸沸扬扬露了财,抢劫的才会盯上小儿子。家庭矛盾于是更加激化。
新娘子在一年多后难产而死。
而那些金银首饰,被小偷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后来辗转落入原书女主手里,成为她攫取第一桶金的本钱。
多年后,原书女主成为南城有名的富豪,出资赞助贫困学生,其中就有这位新娘子难产生下的女儿。
“也不知道公安能不能把东西找回来,要是找不回来,这姑娘以后在婆家日子可不好过哟。”刘婶叹息。
柳绵绵被打断思绪,心说自己已经给公安透露了重要线索,想来这次应该能找回东西……实在不行,她过几天再去提供点线索嘛。
她安慰刘婶:“这种小案子,相信公安很快就能破案的。”
有了一起聊八卦的情谊,刘婶对柳绵绵的印象更加改观,哪怕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对木盆里的菜挑三拣四,一会儿嫌弃这个菜不够嫩,一会儿嫌弃这个菜口感有点苦,刘婶也是笑眯眯地:“今天去晚了,掐尖的那些早被人抢光啦,我明天早点去,保准能抢到好的。”
柳绵绵摸摸鼻子,没再吭声。
为什么买菜晚了,还不是为了守在门口提醒她去派出所。
中午其他人不回家,午饭只有柳绵绵、沈维舟和刘婶三个人。沈维舟一直待在书房里没出来,刘婶端了煮好的面条进去,出来后又是欣慰又是担忧:“维舟今天精神头蛮不错的哦,不过,整天鼓捣那些东西,也太费神了。柳姑娘你是不知道哦,维舟从小就聪明得不得了……”
刘婶举了一堆例子,什么其他孩子还在玩泥巴,他已经会看那种深奥得不得了的书,什么考试从来只考第一连第二名都没考过,什么高考卷子都没做完却还是考上了清大……柳绵绵却想到了慧极必伤四个字。
沈维舟这配置,但凡换个小说题材,都该是病娇男主,只可惜原书是个大女主年代文,沈维舟成了早死的白月光炮灰。
吃完饭柳绵绵回房睡了个午觉。
沈维舟一直没出现,她终于拥有了床百分百的使用权,这一觉不知道睡得多香。
睡醒后柳绵绵跟刘婶说了声,就又出门了。
芷江路南面有几栋洋房,其中一栋铁艺大门上爬满了常青藤,绿叶掩映中,露出金色的招牌:芷江西餐厅。
大门左侧墙上挂了一块黑板,黑板上几行清雅的字体,写着今日推荐菜色,底下随意画了一条波浪线,波浪线下一行小字:招聘钢琴师,可兼职,薪水从优。
听说这家餐厅的老板是港商林家的二小姐。
林家投资建设芷江大桥,又捐了图书馆给南城大学,在南城名声很是不错。
坊间传闻——其实是刘婶说的,说这位二小姐参加过选美比赛,得过港姐第二名,受不了成天胡编乱造的港城狗仔,所以更喜欢待在南城。
连港姐、狗仔都知道,求知巷老太太们的八卦能力真是不容小觑。
这个时间餐厅里没有客人,餐厅经理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普通话说得怪腔怪调,不过好歹能交流。
聊了几句后,经理请柳绵绵现场弹奏,柳绵绵随便弹了两段,经理表情意外:“柳小姐人又这么靓,琴又弹这么好,好犀利的啦!”
随后两人谈起薪资待遇:“每天工作五个钟头,每周休息一天,月薪两百,柳小姐薪水比南城大部分人都高啦。”
“饭点不能吃饭,连续不停弹几小时的琴,这份工作其实也很辛苦的啊!”柳绵绵摇头,“我希望月薪不低于三百八十元。”
经理错愕道:“柳小姐,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南城平均工资才多少!”
柳绵绵笑眯眯:“往前推十年,弹钢琴、吃西餐还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是要被批判的。可想而知,南城会弹钢琴的人能有多少?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有本职工作,不是在艺术学院当老师,就是在文工团、剧团,他们哪有时间给餐厅弹琴?”
要不是一直招不到人,餐厅怎么会写“可兼职,薪水从优”?
经理无语:“钢琴师不是必须的,我们也可以先不招。”
“也对。”柳绵绵笑了下,“不过,那餐厅就缺了点林二小姐想要的格调了。”
看经理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柳绵绵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经理沉默几秒后,摇头失笑:“柳小姐,你一点都不像南城人,南城人都没有像你这么会谈薪水的啦!”
“陈经理过奖啦!”柳绵绵笑得很开心,主动伸出手,“那,合作愉快?”
第4章 疑点
巷子口国营饭店隔壁,是一家老字号的糕饼店。糕饼店最近从沪市请了一位西点师傅,奶油面包做得又松软又香甜,每天下午面包出炉,糕饼店门口都排长队。
顺利拿下高薪工作,柳绵绵心情很不错,口袋里的九十八块二毛也不用再抠抠搜搜,于是乐呵呵地去排队买了三个面包。
柳绵绵其实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
三百八十元是给餐厅经理留了讨价还价的余地的,哪想人家港城人财大气粗,抱怨了两句,却根本没还价。
平均月工资才几十元的年代,她每个月挣三百八十元,妥妥的高收入了。刨除那些个体户,整个南城工资比她高的,怕是都很少。
拎着牛皮纸袋往求知巷9号走,遇见几个放学的小学生,小家伙们夸张地吸了吸鼻子,叽叽哇哇地就嚷嚷上了。
“9号院的倒霉媳妇买了奶油面包!”
“买了一大袋!”
“快快快,我们也回家拿钱排队去!”
……
一阵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小家伙们各自钻进了自家院子,很快,几个院子分别传出或欢呼或哭闹的声音,想来是有人欢乐有人要挨揍了。
柳绵绵:“……”
究竟是哪个不要脸的背后蛐蛐她是倒霉媳妇。
走到9号院门口,柳绵绵听见里面有人在说话:“……小沈身体是不好,可他一表人才,学历又高,家世也好,不说挑个门当户对的大学生,挑个有正式工作的城里人还是容易的呀。现在这个嘛,又没文凭又没工作,还是乡下长大的,听说脾气还不好?哦哟,我是真替小沈可惜呀!”
柳绵绵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原主是在乡下长大,可好歹高中是混毕业了的,在这个年代,学历也不算低了。
再说,沈维舟那只是身体不好吗,他都生命倒计时了。
再再说,不是沈家找上门想娶亲“冲喜”吗,这人怎么还替沈维舟可惜起来了。
柳绵绵又听见刘婶的声音:“你听谁说的呀,我看柳姑娘人蛮好的,长得漂亮,高中生,学历也不低了,脾气是有一点,也还好的,小姑娘嘛,哪个没有点小脾气的?”
“她阿爸阿妈也是疼她的,
第一回上门的时候就说了,孩子在乡下吃了不少苦,想给她找个好对象。人家说了,知道维舟人品好,愿意结这个亲,还说要是维舟不愿意,婚事就作废,他们给孩子重新找一个。双方都讲体面的,我看这婚事蛮好的。”
没想到刘婶背后这么帮着自己说话。
不过,柳绵绵觉得奇怪,原主记忆里,亲生父母跟她说的是,她出生就和沈维舟定了娃娃亲,如今双方都到了适婚年龄,沈家就上门提亲了。
可按刘婶的说法,似乎是原主亲生父母主动上门的?
柳绵绵走进去,院子里正闲磕牙的两个人吓了一跳,宽脸庞、三角眼的大妈站了起来,倒是还笑着和柳绵绵打了个招呼:“新娘子回来啦?”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Tk.html" title="半两青墨" target="_blank">半两青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