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周涉打断了他:“谢大人有话直说吧。”
  硬邦邦的一句话说完,他又扬起笑容,脸色变得比六月的天还快:“我当然相信谢大人,可您这样打探消息,我也不敢说啊。”
  “……”谢朝显轻呼一口气,摇头又点头,“只是听说明大人也参与了这事,我实在心惊,忍不住来问问。不过明大人虽说与四殿下交涉极深,想必也不敢在此事上动手。周大人可一定要想清楚,四殿下不该与此事有关才是啊。”
  “多谢提醒。”周涉站起身,向谢朝显告辞。
  出门时他还在想,这个谢朝显说话吞吞吐吐,一句话说一半,后半句让他来猜。
  一开始他觉得谢朝显是伙同三皇子来坑他,现在一听,又像四皇子的人。
  后来他又觉得,谢朝显有几分骨气,应该不至于才对。
  不过,那又怎么说得准呢。
  【中宗先将一些有大罪的将领问斩,再将小罪的官员小惩大诫,最后才问,那几个宁死不投降的人是谁?
  最刚烈的一个,在牢里就撞墙自杀了,还剩三个人。其中有个人引起了中宗的注意。
  这人小有名声,比较有名的事迹是他奉命前去监军,顺便作为刚打下来的城池长官收拢人心,到地方第一件事就杀了犯民的小军头立威。】
  大家都注意到,天幕说的是犯民。
  周涉一听见引起注意这四个字,就能猜到,这就是未来好用的牛马又上线了。
  而且这风格,他也非常喜欢。
  皇帝对于天幕提到的人都很在意,钦定的贤臣名臣,他更是巴不得立刻收来自己先用用。
  【俞岁生,衡州溯城人,原本是当地的一个小吏,学历举人。】
  俞岁生扛着大包小包,刚走进京城,闻言一愣:“?”
  他一个举人,还有他的戏份?
  【因为没考上进士,他家里又是十足十的贫农,家境比方竞若还差那种,再等三年,考试的钱都凑不齐,干脆在老家当小吏。
  小吏有钱拿,但是做不出成绩,有点成绩,又被上司抢走,久而久之,他干脆躺平了。
  直到赵家占了衡州,他毫无心理负担地投诚,面对斥责他毫无风骨的言论,他表示:你清高,你不要养家小,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儿,我在哪里打工不是打工?】
  沈明哲眉头一皱:“此人怎么毫无文人风骨?”
  考到举人,也很是难得,这行事作风……
  他欣赏不来。
  方竞若打着呵欠站起身:“沈老,我们穷人要养家的。”
  乱世,秉承风骨是一种活法,那总得活下去啊。
  【俞岁生跟随赵家后,凭借着多年基层经验、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一路混到中高层,家眷都被接到‘都城’,赵家称帝后的都城。
  虽然很多人骂他酷吏、走狗,但是对俞岁生而言,他只要往上爬,要保全家人,为此他做出的事情都是值得的。因此面对中宗的招揽,他只能说,想投而不敢投。】
  俞岁生提着包裹,站在城门口,刚检查过他的文牒,城门外的几个士兵都忍不住往他身上看。
  “哎。”一个士兵忽然往他这边走来,“你……是俞岁生?”
  他指了指天幕。
  俞岁生整个人都麻了,干巴巴道:“是我,我这就走。”
  “我不是那个意思。”士兵看了看他的袖口,“你要是没钱,城外的寺庙可以便宜住。”
  俞岁生谢过他,又问:“请问,周府往哪里走?”
  士兵:“……?”
  他难以置信地问:“哪个周府?天幕这个?”
  俞岁生诚恳地看着他。
  身后有人来拉士兵。他有些迟疑,那毕竟是上司的住所,怎么能到处乱说?
  但他想了想,又觉得多打听打听总能问到,于是给他指了指方向。
  回应他的是两道道谢声。
  “多谢你了,小兄弟!”看起来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背上背着大箩筐,慢悠悠地从后面晃过来,精神看上去比俞岁生还好。
  梁晓没想到自己运气还挺好,刚好赶上有人指路,热情地问俞岁生:“你也去找周涉?”
  俞岁生迷茫道:“是……是的。”
  “那赶巧了。”梁晓左顾右盼,笑眯眯道,“我离京好几年,都快忘了京城的格局,咱们同路,一起走吧。”
  【俞岁生其实是个聪明人,他也知道,自己被俘虏,无论是否投降,吴王都很难信任他了。但他不敢赌,只好拒绝中宗的招揽。
  中宗知道了他的难处,也不强迫他,就让他自己呆着。俞岁生于是老实地待到下旬,趁中宗离开布康城时,带着一小队人马,悄悄从东城门跑了。】
  第51章 背主之人
  周涉慢吞吞地回到公主府。
  他娘正坐在花厅里喝茶,他爹在一旁鞍前马后,周泽跪在地上。
  他看一眼就想笑,好悬忍住,路过周泽面前时,还故意扫他一脸灰。
  周泽怒目而视。
  周涉假装没看见,坐到父母对面,给自己也倒了杯茶:“爹,你看,我就说不要参与夺嫡,果然坏事了吧。”
  周叙言看都不看他:“你知道什么?”
  钟准呵呵一笑,笑容十足虚伪:“我早叫你少掺和。”
  周叙言沉默,闭嘴不再说话。
  【中宗例行检查并、肃两州,花了月余才回来,刚到家就听说俞岁生跑了。震惊之余,他的第一反应是:守军干什么吃的,俞岁生一个文弱书生,居然还能让人跑了?
  但很显然,他对文弱书生的定义有点问题,至少俞岁生不是。他年轻的时候上山打猎,人到中年,虽然看起来文弱优雅,但绝对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生气也没办法,至于什么让他把其他没跑掉的人一起处死的言论,中宗就直接没管。】
  画面中,一队人打马而行。
  “将军对那俞岁生可够好了。”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不屑道,“他自己跑掉就算了,还带着人马,当初就该一起弄死。”
  中宗骑在马上,放缓马速,看着人来人往的集市,心情还算不错。
  “他的心不在这里,想拦也拦不住。”一路过了人流最密集的区域,他才道,“何况他家人都在赵舒明手下,思家心切,本是常事。”
  “大人就是太纵容他了!”
  中宗没有再说什么,他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天下英才要是全在他这里,早就没有打仗的必要,人人见了他都当即投诚、纳头就拜,那是方竞若写的小说里的内容。
  【俞岁生离开后,其实也并没有重新获得赵舒明的重用。赵舒明是一个警惕心非常强的人,就算他表示自己一颗真心向赵家,他也很难相信。
  毕竟除了你之外,其他人都被关起来了,凭什么就你一个人逃出来呢?你说没点问题,那肯定是不信的。
  于是赵舒明嘴上不说,重要的事情处处防备他,这样的情况持续到赵舒明病重的消息传开。】
  俞岁生和梁晓二人走到公主府门口。
  俞岁生本来是目标明确直奔周涉而来,此时却有些迟疑。梁晓看他那样子就直摇头,三两步主动上前敲门:“劳驾,我们来找周大公子。”
  周涉听见门房来禀告,再一听姓名,他惊呆了:“谁?”
  门房抬头看一眼天幕,也有点发愣:“说是俞岁生和梁晓。”
  看过天幕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可是大名人啊。
  尤其俞岁生,天幕正在实时播报呢。
  周涉:“……”
  他擦擦手,起身往门口去。
  【何赵联盟本来就非常脆弱,没过多久就各回各家。剩下的那点残军,连点风浪都没有翻起来。
  而赵舒明重病的理由,明面上说的是风寒感冒严重,但实际上的理由比较丢人,是因为老登深更半夜跑去青楼,结果没想到青楼女子是被他抄家灭门的仇人,一根簪子把他捅得鲜血淋漓,人没死,但是要死不活地躺在床上,看起来也快不行了。】
  赵舒明:“……”天幕惯会揭人短的。
  两个儿子看看头发花白的父亲:“……”
  老爹都四五十了,天幕说的时间可是十几年后,老爹真是……
  赵舒明深觉挂不住面子,干咳一声:“天幕这女子史书读得不行,最爱看野史。”
  反手把锅甩在天幕的身上。
  天幕似乎听见自己背黑锅的声音,补充道:
  【不要觉得这是野史,up大部分时候是很靠谱的!正史对这一段有详细记载,具体到当天老登从哪个门进去,找了哪位姑娘,什么时间被刺,都有完整的证据链。
  虽然听起来很假,但是大家要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些朝代的皇帝都差点被宫女勒死,相比之下,这明明很合理啊!】
  赵舒明的脸色裂开了。
  弘安帝也愣了,倒不是因为赵舒明游乐青楼还被刺杀,而是他听见了天幕的后半句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