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簪缨> 第58章

第58章

  
  “巧娘。”他方唤了一声,薛向已抬手,役吏当即将他拖出审讯室,便有一声“狗官”的唾骂声远远传来,随即又凝成了含混的呜咽声。
  薛向似是司空见惯,并未被这唾骂所激怒,反不屑地笑了一声,才肃容看向堂下的孱弱女子。
  第50章
  ◎小人欲通天,需借东风。◎
  待王禹知离了审讯室,沈氏巧娘打量了薛向一眼。
  周身气势凛然,叫人等闲不敢直视,于是巧娘收回目光,恭敬地跪拜下去:“民妇见过薛侍郎。”
  薛向饶有意味地端量了一眼眼前的瘦弱妇人,便知王禹知所说的身子孱弱不是假话,迟疑片刻,冷硬道:“站着回话吧。”
  役吏与巧娘俱是一怔,巧娘谢恩起身。
  薛向冷然发问:“这本漕运日志,王禹知何时带回过家中,你又是何时将其修补过?你二人篡改了记录中的何处?”
  巧娘微屈头颈,让自己保持着一个看起来示弱且恭敬的姿态,语音柔柔,却坚定:“正月廿日,第二日即将出船,我夫将随船队为通宁河工事运粮。杂事庶务由我夫提前准备,但发运使既亲自为押纲官,漕运日志便不该由我夫接手,只是那日钱令受人宴请,酩酊大醉,一时糊涂交由我夫带上船。”
  “何人宴请?”
  “工部官员。”巧娘努力回忆了半刻,“后来听我夫抱怨过一句,应是姓秦。”
  应是后来主使半途卸粮的那位官员,薛向心中猜出此人身份:“继续说。”
  “那日夜已深,我夫将官札带回家中后,第二日一早就又将前往京郊太仓押粮,时间仓促,我与他商议后,用明丝线替了净蚕线,但未篡改簿册其余部分,至于上船之后,我夫应当也没有胆量篡改任何记录。”
  “既不为篡改,何出此计?”
  “倘若我说,是在等一个薛侍郎这样的审官,您会信么?”
  薛向一哂:“无稽之谈。王禹知此等小人形迹,难道还留有一颗青天明月心不成?”
  “薛侍郎此生,可曾为斗米折腰?”
  “自然不曾。”
  巧娘倏地笑了一下:“薛侍郎生于高门,自小锦衣玉食,一入官场便受恩荫,六品仕途起步,已是多少贫寒子弟一生终点。
  “平日官场往来,念在您是永定侯长子,便是在达官贵族遍地的玉京,亦不会有谁敢轻慢您,如今迁至一部佐贰官,自然更不必说,不会懂得我夫这种从底层升迁上来的小吏之艰难。”
  “亦非失节之由。为人臣,尽忠君事,既失官节,便无可辩。”薛向眉间有不屑之色,不齿于此种说法。
  “可我今日偏要替我夫一辩,请薛侍郎容禀。”
  薛向看着她高昂的脖颈,不屈的脊背,笑道:“你倒有几分见识与胆量。”
  唇畔的笑容愈盛,巧娘笑着往下说:“我夫因在地方漕运政绩尚可,于吏考中升迁入京,但因玉京食宿不菲萌生退意,是我劝他,男儿当建功立业,既有如此机会,不可因噎废食,我也可做些绣活补贴家计,他才勉强同意上京。”
  “不期然,因是同乡,甫入玉京,钱令便想将其笼络入伙,我夫先是严词拒绝过多次,钱令心有不忿,数次使绊子坑害。后我劝他,此已是数年定例,朝野上下皆如此行事,蚍蜉不能撼树,恐致身死,不如先勉强应下,再待时机。”
  巧娘说着说着便落了泪:“二月廿十,工部官员设宴宴请,我夫随钱令前往,席中听二人商谈日后数批拨粮当取何数,又如何行事,心中哀恸,返家后竟怒饮泣泪,言平日各部日常所用粮饷便罢,可这是防汛工事,事关通宁河沿岸数十万百姓,工部亦敢如此。粮饷如此,工事上恐也有空子,故存死志,欲相告。
  “我不欲失夫,故言夫死绝不独活,必负婆母投井相随,绝他此念。但我亦不欲见他深陷自责与痛苦,终堕泥淖,故想出此法。”
  巧娘长吸了一口气,正色道:“我劝我夫,防汛之事,事涉万民生死,若此事暴露于天下,必将激起民愤,若有心人欲肃清官场之弊,必不会错失如此良机。小人欲通天,需借东风。”
  薛向瞧着书吏游走的笔尾,淡淡一叹:“等到你们想要的东风了么?”
  巧娘笑中含泪:“应是等到了吧。那时我便言,以净蚕线和明丝线差异之小,若非一心为君为民,必不能盘查至此。而既能瞒天过海,还能有细心恒心查出并揭露此事的审官,想必不会与那些人是同伙,当存了必要查清真相的心。此时再揭露,一可全我夫之志,二可保我夫平安。”
  “贪生怕死,仍是失节。”
  巧娘不置可否:“人与人不同,既有年过不惑的病弱老母,又有无法独存于世之妻,易地而处,薛侍郎如何抉择?”
  薛向未曾答话。
  巧娘又说:“方才我夫出言不逊,是因怕您苛待于我,请允我与他相见,他既存此志,想必一路留心,途中见闻不少。如今既明薛侍郎之意向,当如数相告。”
  薛向点头。
  既为贪墨,贪墨之粮必然要脱手,不能放任受霉变鼠害。先前于真定县附近多加盘查无果,如今得王禹知之供述,薛向签令羁押涉案户部和工部官员,遣人于泉台县附近大肆搜查,不出十日便追踪到当日的太仓粮,待结果传回玉京,又经三轮审讯,三司皆无异议后,薛向上书呈会审结论。
  圣上震怒,怒贬工部尚书董弘及其余涉案工部、发运司官员至苦寒之地,永不叙用。如此重惩,各部曹皆不敢再生出贪赃心思,一时间,各项漕运漂没折损额大幅减少。
  独副使王禹知,因审官笔法,倒得了轻罚,只贬官一级。
  户部以次粮充好,太仓官员一同被贬三级,堂官崔述被当堂面责,罢政事堂公议十日,并罚俸一年。
  令出两日后,崔述到明德殿讲学。
  那日他仍旧到得早,午膳时分便至,周缨在偏殿听见动静,转到这边来,却瞧见门是开着的,正要抬手敲门,已听他在屏风后道:“进来吧。”
  周缨收回手,先还施然往里走,后却是快步进来,停在案前,将他上下打量了个遍。
  崔述颇觉好笑:“怎么?还怕圣上当面一套私下一套,派人责我不成?”
  周缨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没好气地回应他这奚落:“你倒想得开。到底根基不稳,当真受大牵连的话,覆水难收。”
  崔述将缠枝纹食盒打开,取出一碗樱桃酥酪来:“近日时令,想着你应会喜欢。”
  周缨果然喜形于色,将碗端起来,执勺到嘴边,才想起来问一句:“你吃过了么?”
  崔述颔首。
  毕竟早间不必去政事堂参与公议,这几日他想必比先前得闲些,应是早用过了。
  崔述目光落在她发顶,同她慢慢说来:“换线修补是发运司副使之妻的巧思,为的是故意留下不好辨认的疑迹,既不至于被发运司的人轻易发现祸及己身,也为有心的审官留下线索以便来日检举揭发,确是破获此案的关键。若非查至其妻身上,其妻深明大义相劝,发运司副使存明哲保身之心,必不敢吐露真言。”
  周缨不以为意:“刑部能人众多,查清也不过是早晚的事,与我干系不大。”
  崔述却正色道:“非也。刑部众人虽精通查案,但于绣线之事上,却并不擅长。一位以线传讯,一位以线破案,此案首功,当是你二人。”
  周缨受领了他这赞许,一时只觉唇尺生甘,连碗中挑了核的樱桃都更香甜了些。
  崔述看着她,没来由地一笑。
  周缨抬头看他,目露茫然:“笑什么?”
  “没什么。”崔述摇头,移开眼。
  周缨一脸莫名,慢慢将这碗酥酪吃完了,才一拍脑袋:“我还带了吃食,竟忘了。”说着忙不迭地跑出去了。
  崔述看得一笑,苦过的人,无论今日境地如何,也还是珍重这碗中之粮,亦也因此,她对此案格外关注,刑部派人前往泉台县查案的那些时日里,每逢他来授课,她便要逮着机会问上他两句。
  也正因此,倒让他已有些习惯,于讲学之日早些来明德殿,她必会候在此地,待他一到,便伺机来寻他。
  这般想着,唇边的笑意又淡淡地浮起来。
  周缨端着一碗雪霞羹回来,瞧见他这模样,疑惑道:“被面责竟是件喜事么?不应很伤脸面才对?这般高兴,难不成爱之深责之切,于君臣之道上竟也适用?”
  崔述一哽,面上的笑渐渐淡了,语气仍然平静,话里的训斥之意却也明显:“谁教得你这般胡言乱语?宫中也是可以口出狂言之地么?”
  周缨脸上的戏谑之色亦浮散开去,半晌才埋头道:“我平日里不会如此。”
  那便是在他跟前才会如此。
  崔述好声好气地道:“你在我跟前如此说话,自可以放心。相识两载有余,彼此性情熟知大半,自然知道我不会害你,你便有失,我亦会帮你遮掩。”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HT.html" title="林叙然" target="_blank">林叙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