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娘子 第182节
如今也不靠那个过日子,便有了灵感再画。
自从开始画以后,她在首饰设计这些方面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而且容七少奶奶和徐五一直在和她通信。
信中也告诉她京城近期流行的衣服首饰,还附有图纸。
魏楹时常看她收到厚厚的一叠信纸,有一次好奇的凑过来看。
发现是这些就坐回去了。
沈寄这两年着实算是吃遍了四川了。
蜀人好吃也会吃啊,让她这个吃货大呼来对了地方。
除了宝月斋的首饰布料,她早就寻思开一家大酒楼了。
只不过光是开食坊有些不登大雅之堂,而且赚得也不是那么多。
她考察之后决定在蓉城开药膳食坊。
于是这一年都在和林大夫学习药膳。
对方对此也很感兴趣,沈寄准备到时候请他做个顾问。
她已经尝试着做出了十几道味道鲜美,不带药味儿药用价值挺高的药膳。
林大夫提供咨询,沈寄便在厨房里尝试配方。
魏楹吃了许久,只是不知道是药膳而已。
事后沈寄才一一告诉他,哪些是普通菜肴,哪些是药膳。
他隐约猜到了沈寄想做什么,态度是不反对。
沈寄要做生意,想他大力支持是不可能的。
所以,能不反对就行。
她这次想买的铺子便是派管孟去看的、位于蓉城繁华路段的一栋两层楼的宽敞铺面。
这两年,虽然家产之前因为资助邱成明的队伍败出去一些,但毕竟休养生息了两年。
再加上沈寄努力的开源。
家里的荷包又鼓起来了,可以支撑她做这件事。
魏楹说这一次考绩后多半就不留在南园县了,但是十之八九还是不会出蜀。
所以沈寄就打算在蓉城做药膳食坊。
那里的消费能力虽然比不上京城,但是达官贵人也还是有不少的。
而兼顾美食与药用价值的药膳,想必会很受欢迎。
而药效,就看魏楹这一年被粗通药性的她调理得面色红润,精气神又上了个台阶就知道了。
连魏楹前些日子都抓着她问,有没有吃了好生儿子的药膳,被她一顿好骂。
魏楹还笑着说是为她好,这个不但自己用得上,也肯定好卖。
沈寄倒还真的心动了一下,不过想想还是作罢。
回头万一谁生不出儿子来,或者说根本生不出来非得怪到药膳上头就坏了。
所以这一趟去蓉城她是打算把这件事办成的。
如今要回老宅,只好往后拖了。
“买还是买吧,那里就算自己不用,每年收几百两银子的租子也是不错的。”
没有时间做生意,那就把铺子租给人,倒也是一笔收入。
总好过银子白放着。
而且如果有可能,沈寄也想把京城卖掉的田和铺子买回来。
魏楹卖掉的是他母亲留给他的,没动沈寄的嫁妆。
她当时说卖那些嫁妆的。
毕竟那些是他母亲留下的,魏楹没听她的。
如今再找人去买肯定不是急着卖的时候的价格了。
不过陆陆续续也买回了二三十亩地了。
至于铺子,那么俏的地段,别人要价太高现在承担不起。
而且魏楹说没必要高价买回也就作罢了。
如今每年要往华安府寄三百两银子,这是当初魏楹信里许诺过的。
也算是帮衬那些读不起书的师弟们。
其中若有人能有金榜题名的一天,这也是笔双赢的长远投资。
今科大比迫在眉睫,他已经写信告知裴先生,若有到京赴考无力支付一路花销的,他可以资助。
到京之后也可以住到他京城的宅子去温书备考。
第137章
好像书院是有两三位师弟要来考试, 不过只有一人需要他的帮助。
而那些嫁不起人的贫女,也多亏他们每年资助的一百两银子,可以办妆奁嫁个好人家。
所以, 华安府的乡亲对他们夫妻还是感念有加的。
沈寄‘父亲’的墓地一直被照看得非常好。
这笔银子手头再紧, 沈寄都是按时如数送去的。
而里正也每年将账目清单送一份过来。
还有就是之前回淮阳去虽然留下一千两银子,托十五叔买了屋子将几房住在长房梨香院的族人迁出去。
但梨香院的格局被破坏得厉害, 里头许多东西也不翼而飞。
要完全恢复原状也是需要时间跟银子的。
每当手头松些, 沈寄也会寄银子回去专门做此事。
再有每年避不开的那些人情往来。
所以要在京城买回原来的铺子就有些吃力了。
于是这一趟去蓉城, 沈寄便一心一意的看山看水。
老太爷如果真的有事, 她的自在日子暂时就要结束了。
魏楹果然得了优的考评, 回来后高兴的和沈寄说知府大人要高升了。
沈寄便笑道:“那你呢?”
“他空出来的那个位置, 已经定了是我了。”魏楹眼底含着笑意。
三年优绩,外加年年往座师、同年处送的礼还有书信往来,还有知府大人的赏识、推荐,便有了如今的结果。
官场上讲究的便是这个花花轿子人抬人。
他被贬到此, 但是很快就升了一级。
便慢慢恢复了和座师、同年的联系。
人一走茶就凉!
但是只要用心维护, 还是可以把关系保持得长久的。
就是翰林院当初曾经因为林子钦的关系排挤过他的同僚,逢年过节两人都不忘根据其人的喜好备一份礼送去。
久而久之那些人自然就像魏楹还是隔得不远的样子。
沈寄乐道:“五品啊?”
她料到魏楹这次会升职,可是没想到是越级升到五品。
“我入仕就是七品。京官外放本来就该升到六品, 结果却贬去了八品。如今升到五品也属正常升迁。小寄, 我终于兑现诺言, 给你挣来一个诰命夫人了。”魏楹满脸的笑意。
沈寄对这个其实没有执念, 不过能每月多一份俸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自然是好的。
她笑道:“嗯, 母亲也可以同时有诰命。”
如今还没能给婆母报仇, 但是回老宅将诰封文书供在她灵前, 多少也是个告慰。
嗯,目前只有梨花院供着魏楹亡母的牌位。
当年的污名他们还没有证据替老人家洗刷干净。
“魏大哥, 地方官比京官好升么?”沈寄问道。
据她所知,徐茂还在那个六品知县的位置上呢。
“倒也不能这么说,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我比其他地方官更多一些京城方面的关系。一直都维护着,那么一些事情别人就可以顺水推舟帮衬一把。而且,我政绩确实可以拿得出来说话。县内没有匪患,吏治清明,年年的税收都是按时上交。整整两个冬天,一个人都没有冻死,境内的流民逐渐绝迹。水利建设维护良好,不需要知府大人再另拨赈灾银两。再有县内的垦荒也比别处好得多。而且,我是堂堂两榜进士又是探花,入仕三年多,地方官做到五品有什么不行的?”
魏楹一脸的喜色。
方才在知府那里一直压着,要宠辱不惊。
这会儿回到驿馆和沈寄关起门来说,当然可以恣意一点了。
“那,告假回去看祖父的事怎么样?”
“我说了,知府大人也允了。他让我等着交接了再回乡。”
“希望祖父能闯过这一关。”
不然丁忧一年,虽然以后回来还是按之前的品级。
但能不能是这样主政一方,军政大权在握的实权知府就不好说了。
“对了,林清平也升了一级,日后就是中郎将了。还是他跟我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