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从聚焦于骊山北麓英灵阁广场中的秦王父女、君臣,慢慢地将锐士军卒、黎庶士人囊括其中。
而后,徐徐拔高、缓缓拉远。
从骊山至咸阳,从咸阳至关中,从关中至陇西、北地、巴蜀……在秦王政十一年岁首,秦国上下自老人至稚子,尽皆汇聚于英灵阁与英灵碑前祭祀英灵,庄严而肃穆。
《无衣》的曲调被奏响,锐士顿甲拍戈为之和。
先是稚嫩的童声,再是青涩的少年声,而后,温柔的、雄厚的、沙哑的、激昂的……各种声音如雨滴坠入涓涓细流,汇聚成浩浩荡荡的滔滔大河。】
老秦人忽而泪如雨下。
温热的泪水模糊了视线,于是他们用力地眨眨眼,抬手抹去泪珠,泛红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一块块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的高大石碑,那上面,有他们的长辈的名字,或许,也会有他们和他们的子辈、孙辈的名字。
看啊看,直到看得眼睛都酸了,秦人才眨眨眼,挪开视线,温和地看向那些着黑裳、披麻衣、高歌《无衣》的少年稚子。
这是他们的孩子。
不论这些孩子的父母是谁,都是秦人的孩子,会在陛下和殿下的庇护下,安安稳稳地长大成人。
真好。
他们付出的一切,秦国没有忘记,陛下与殿下也没有忘记。
(陛下爱我.jpg)
(殿下爱我.jpg)
于是秦人仰头,看向那一大一小两道身影的目光炽热而忠诚,如同看向此生信仰。
——愿为陛下、殿下效死!
六国黎庶:“……”
羡慕这两个字,他们已经说得厌烦。
虽然只是秦王领着秦人祭祀秦国的战死英灵,但六国的黎庶亦持以庄重而尊敬的态度,毕竟,固然存在国别之分,但庶民的立场却是一致的,自然不会如贵勋一般敌视。
恨秦国?
那要不要恨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
诸国战乱数百年,彼此之间的血债太多了,这些被秦国祭祀的英灵,战死在他们的先辈的刀剑之下,可同时,他们的先辈也战死在对方的刀剑下。
分不清了。
合纵也好,连横也罢。
诸侯们以天下为棋纵横捭阖,今日攻打,明日却又结盟,于是庶民们今日是刀剑相向的仇敌、明日便是共同进退的袍泽。
哪里还分得清呢?
索性尽力保全性命,在这乱世中糊里糊涂地苟活也就是了。
但是——
大家一起麻木地过苦日子也就算了,凭什么你们秦人说撇开他们就撇开他们,转眼就吃得这么好?
这公平吗?
这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红眼病.jpg)
[救命!我哭得好大声!]
[致敬先烈(鲜花.jpg]
[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蜡烛.jpg]
[你们的名字万古流芳,你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这个视角太震撼了,从天上往下看,整个秦国的人都在祭祀英灵,千千万万的秦人高唱《无衣》,简直头皮发麻!]
[什么叫人民群众的海洋啊?(战术后仰.jpg]
[横扫六合,大秦万年!]
安静许久的弹幕汹涌地爆发,狠狠宣泄了激动之情后,才渐渐冷静下来。
[不得不说,姮姐在搞这种大场面上真的很有一手,让稚子来唱《无衣》和《玉盘》……我的眼泪不值钱(落泪.jpg]
[英灵阁和英灵碑的存在本身就很让人想哭啊!]
[不触动人心那不就完了吗?每年祭祀英灵本就是为了加强秦人对大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是连祭祀英灵都对秦人没作用了,大秦也差不多完了。]
诸秦君:“……”
真是的,寡人正是激动的时候呢,尽说些让人不高兴的话。
虽然是实话,但忠言逆耳。
(不想听.jpg)
[现在大秦是不是还没有用新历法?岁首应该是十月初一?]
[这跟历法有什么关系?就算使用新历法,祭祀英灵的日子也没有变过,一直都是十月初一啊!]
[以十月为岁首是颛顼历,嬴秦王室又是颛顼后裔,保持这个日子不变,其实也算是表示重视的一种方式吧。]
[主要是祭祀太多了,将十月初一专门划分给祭祀英灵,时间上就很充裕,而且大秦一统天下后,秦历逢五年、逢十年,都会在祭祀英灵后举行阅兵大典,就很流畅。]
“阅兵?”
诸秦君微微挑眉。
这太好理解了,想来就是将部分精锐部队拉到咸阳、由秦王进行检阅,既是犒军,也是展示武德。
主意不错,可以搞一搞。
(拿来主义.jpg)
[说起阅兵大典,我就想起政哥和姮姐对于年份的争论,政哥的意思是以六为计数,也就是秦历六年、秦历十二年这样挑选年份,但姮姐觉得这对于数学不好的人太不友好了,不如逢五、逢十方便。]
[我记得争了好几次吧?]
[对,还有币制改革的时候,政哥一开始想发行六铢钱,但姮姐持反对意见,于是最后发行的是五铢钱(笑哭.jpg]
[正常,大秦尚水德,水对应的数字就是六,所以大秦有很多制度和文化在设计上都是以六为标准,当然,我猜政哥的幸运数字可能也是六(笑:-d]
[道理我都懂,但在这事儿上我赞同姮姐(举手.jpg]
[我也(举手.jpg]
“呐,我就说吧?”
知韫悄咪咪凑但嬴政耳边,声音中略带着点得意,“逢五逢十就是比逢六方便嘛,面向大众的东西就是要方便大众呀!”
要不然还得背个“一六得六、二六十二”的乘法口诀,多麻烦?
嬴政:“……”
很麻烦吗?也没有吧。
(坚持自我.jpg)
【“玉在盘中,即为国。稚子所在,即为家。”
栎阳殿下轻声呢喃,“有千千万万个秦人的家,才会有秦国。”
“以武止戈。”
秦王沉默后,缓慢而坚定道,“这持续数百年的战乱不休,是时候结束了。”
于是栎阳殿下莞尔浅笑,向秦王伸出手,“愿随阿父,开万世太平。”
秦王垂眸,牵住她的手。
重臣宗亲见此,齐声道,“愿随王上、殿下,以武止戈,开万世太平!”
“愿随王上、殿下,以武止戈,开万世太平!”
锐士与黎庶的高呼如零碎星子汇成满天星河,璀璨放光芒。】
“彩!”
诸秦君只觉心潮澎湃。
弹幕显然更心潮澎湃——
[啊啊啊啊啊啊啊好燃!怎么可以这么燃!我激动得上蹿下跳的!]
[在大秦的英灵先烈面前,对着秦人和秦卒宣告志向,怎么可以这么震撼?政哥!姮姐!你们带我一个啊(大哭.jpg]
[截图了,姮崽向政哥伸出手、政哥握住她手的画面实在太美好了——“我是你血脉的延续,将继承你的意志”——我大秦父女情就是最棒的!(猫猫头落泪.jpg]
[我的天,楼上不仅好会嗑,还好会说,咳,借一步说话——产粮吗?(乖巧等回复.jpg]
[?那我也要(张嘴.jpg]
[见者有份,麻烦带我一个,谢谢好心人(害羞对手指.jpg]
知韫:“……”
你们怎么什么都嗑?
嗑也就算了,咱就是说昂,产的这个粮,符合公序良俗吗?
(猫猫探头.jpg)
【“军心可用,民心可用。”
目送秦王车驾远去,人群中,一位面若好女的青年对着他身侧一个样貌俊朗的中年男子低声感叹,“秦国本就威势极盛,今日过后,既得了以武止戈、开万世太平的大义,又使得军心、民心稳固,怕是越发锋锐难挡。”】
[是小良子和非非子!]
[我的天,原来他们俩就在现场吗?姮崽快来啊,抓住这个谋圣和法家集大成者,千万别让这两个大才给跑喽!]
嗯?
诸秦君眼睛一亮,迅速支棱起来,而比他们支棱得更快的,是以韩昭侯为首的韩国明君。
“这是我韩国的大才啊!”
韩昭侯捂着胸口,那叫一个痛心疾首,“不肖子孙!怎么能把大才拱手送给秦国?!”
可真是个败家子啊!
不行了,寡人想想就心疼!
[怎么跑啊?]
[非非子可是政哥和姮崽施压韩王点名要的大才,他踏入秦国境内的那一刻起,一路上都会有消息送到咸阳的。]
[还有小良子,既然他是跟非非子一起来的,那他的名字和身份信息大概率已经被汇总送到政哥和姮崽的手里。]
[小韩人还怪好的嘞,政哥和姮崽只要了一个韩非,他还赠送一个张子房,这就是仁义!]
[那不然嘞?]
[子房和非非子可是小韩在大秦的靠山,是他乐不思韩的底气!]
乐不思韩?
诸秦君微微挑眉,迅速领会到这个词的含义,哈哈大笑。